公文素材库 首页

骆金凤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时间:2019-05-29 20:53:09 网站:公文素材库

骆金凤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骆金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从去年开始,学校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组织老师们学习了杜郎口及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制定了“一、三、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破了历来学生面向黑板,面向老师,桌凳整齐排列的形式,采用了四人或六人一个小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现在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感受:1、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所以我们班的学习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我采取的分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带头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2、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两个人,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所以我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

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3、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我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足1、分工不到位

部分小组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

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2、合作不充分

出现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各自作答,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意见交融淌出的活水便草草收场。有的学生乘机开小差,说空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3、合作不主动

我常常只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因此,只要有人能够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组中只有一个人认真完成任务,其他组员都不参与也没有关系。对于一些不参与的学生来说,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不认真更容易暴露,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倒是安全的。所以,合作小组成了不参与者的“避难所”。4、参与不均衡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复制了这种不平等的,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说全面,只是我漫长教学求索路上的一小步,前面的路途还很长,语文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诠释和丰富。

扩展阅读:数字技术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数字技术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襄樊学院美术学院王芸辉

内容摘要:数字技术融艺术性和视觉性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在人类未来智能化生存中占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是高科技促成了计算机智能化与艺术的绝妙结合。

关键词:数字技术教育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契机。以视觉设计工具为媒体,从物质到精神,从内容到形式,数字化技术与手段己延伸到教育管理、教学视觉化表达的各个层面。传统设计开始迈向数字化设计。从有形的物质设计向无形的感兴化设计转变,跨越设计向为人服务的领域正在无所不能的拓宽。

数字技术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是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事物。数字技术融艺术性和视觉性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在人类未来智能化生存中占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是高科技促成了计算机智能化与艺术的绝妙结合。但是,由于当代计算机的发展也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一些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各种专业性很强的软件系统具有“难学”的特点,使很多人几乎不知道计算机的拟人功能,还有不少人甚至对计算机抱有排斥心理。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阻止数字化技术进入现代人的生活,计算机和相关的产品正以极快的速度诞生和更新这个世界。它们庞大的数量不但使社会生产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激发了人们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引起了一场科学巨变和信息革命的浪潮。犹其是它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辅助设计工具,导致传统设计的手段、方法、过程等一系列变化却是毋庸置疑的。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界面上,彩色液晶屏幕、大容量内存和高速芯片等高端科技成果在课堂上广泛使用,使我们能很容易地得到图文并茂的互换信息,通过图像信息使人机沟通的"读图"方式便成为可能,因此,有人也把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视觉影像称之为读图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的信息交流与快速浏览以及对视觉审美上的满足需要大量精美的数字影像,因为人们费劲地看一段文字后需要记忆和识别,这就必然涉及到不同文化层次的接授和理解问题,而当文字信息转换成

图像以后,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还跨越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字语言的屏障。数字化相机、数字化摄像机以及能处理这些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工作站应运而生,充分使用和发挥数字化设备的作用,使那些既懂三维空间、色彩、构图和造型,又具有非凡想象力的设计教育工作者,最终在计算机上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数字化技术也提高了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效率,并为现代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艺术设计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而显现出艺术设计发展新的方向和生命力。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应用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极大地改变了教育语境和工具形式,也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初,计算机的意义也只不过是为了计算的快速与准确,如今它已经不只是记录和运算了,它在信息处理、传送声音、图像、文字编排等方面正发挥着无比强大的作用,并快速的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小型化为师生掌握计算机的技术和应用空间奠定了基础,它具有记忆和存储功能,有交流与对话功能,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网络、多媒体和便携式功能的开发,使现在的每一台个人计算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超级"的。它减轻了人类大脑的工作负担,使人的对设计构思与描述有更加准确的控制与预测。加快了工作和就用周期。带来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希望,它是目前人类最好的艺术设计学习智能化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设计教育创新与进步的基础,它对提高生产力和教育效率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o

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一场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己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有关学习效率的研究表明:同样的知识内容,学生"听"一次掌握10%左右,“读”一次能掌握20%左右,而在一次互动的双向交流学习中学生应该能掌握65%左右。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积累的知识已经非常厚重,而保持加速度发展的社会仍然在不断更新。因此在讲究时间和效率的现代社会里,教育应该毫无疑问地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以艺术设计教育为例,将数字化多媒体引入课堂,能明显地使课堂变得更生动直观,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将艺术设计学科的主要课程连接起来,可以优化课程结构,节约课时,减少繁琐的表现技法的练习,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构思和创意上。计算机的智能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让教师和学生及时看到艺术创造预想的效果。设计教学中欣赏、启发和参与极为重要,可使我们能真正认识到设计的真实内容。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设计艺术课程将更多地使用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成为教学中必要的设备,甚至是体现同类院校中是否具备较强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带来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明显变化,并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终结成果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而成为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数字化图像、数字化绘画和设计、Internet的接入和网站的出现,形成了计算机数字化艺术和网络设计的兴起和快速传递。数字化艺术设计还将进一步引起师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及审美习惯的演变。现代科技全方位地为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而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也与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计算机学习主体和对象的研究上,以人为本的智能化理念使人机的和谐与共生成为可能。如果说数字化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生存意义,人性化设计则是对这种生存意义的物化诠释。类出于对高科技的陌生感,赋予高科技产品以人性化的友好界面,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人性化的计算机和网络设计越来越多地以各种艺术形式参与其中,好的艺术设计往往体现了科技人性的一种内涵,因此,科学与设计的合作与对话就有其更重要的意义。譬如,计算机和网络已由早期的编写时代进入了人性化的设计时代。在网页编写时代强调的是网页制作的简易性,由文字转换成网页是重要的课题,并不重视网页的设计美感。在网页制作已经演化为专业化的趋势下,加上网页编写软件功能的成熟,编写网页已不是问题,重要的反而是网页画面和动态效果的设计,强调的是艺术性,或是更进一步的多媒体设计。这就表明,数字技术的理性时期已经过去,它将使现代人对数字设计的要求完全进入到感觉的层面,形成了所谓的"感觉设计",即为感觉的设计与非物质设计。

数字技术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有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更好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人才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当代国际设计教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我国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课程总体开得不够,人们重手工轻创意和新工具的观念还比较普遍,要让全社会认识到数字技术教育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而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表现能力还不是很好,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能力不足“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也认为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思想技术,还要懂学会“造美”。

对照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程度和学科地位问题;第二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问题。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条例》中己将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使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督导、检查有据可依。但在我国现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所带来主课和副课之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

展,必然使艺术设计教育中能力与品质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其重要性和作用也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其次,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其他种种原因,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在观念上和体制上还是沿用陈旧的教育模式。这种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几十年来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全国艺术院校类型雷同,专业设置雷同,教育方向还是或多或少地倾向于艺术尖子人才培养的方向,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忽视了办学的宗旨和目的。"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尚未建立起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长期以来是在相当滞后的教学和科研两难中徘徊。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目前,大中小学体育、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无论教师的学历层次,还是教学科研水平都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进程时间较短,艺术设计教育的振兴与繁荣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近几年的事。虽然说,整个社会对艺术的理解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但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艺术设计还是不够的。首先,小康富裕后的中国人需要同时提高其相应的精神生活质量并补上正确的艺术审美和人类艺术发展史这一课;其次,我们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薄弱且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还要有足够的认识。由于专业的原因,大学艺术教育在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是相对封闭的,其必然以"技能课"和"纯艺术"的模式运行。就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的发展而言,在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保留着只重"基本技能训练"的观念和习惯追求形似、赞美熟练之风依然很盛,而适应时代特点的创新却不多见,人们对技法的探讨多于对文化的思考,以致有些创新缺少理论的支持,缺少必要的学术积淀。相当多的艺术院校也忽视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开发和利用,而满足于在学校"小课堂"里做行家里手。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形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多元态势,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日益发展的巨大市场,我们究竟怎样来建构时代的主流设计文化,它既不是简单的回归复古。也不是刻板的模仿、抄袭,而应重视和加强人文学科建设。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根基借鉴汲取外来艺术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综合新创造。为达此目的,逐渐地、有序地建立一个全民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让设计艺术和审美教育真正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一环。杨振宁教授曾经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导师"氢弹之父"泰勒博士讨论过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成功的问题。泰勒认为资金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并非最为重要,重要的是该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使他的人民都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值得回味的是未来学家托夫勒也同样为我们提出了通过对国民进行良好教育是中国进入第三次浪潮或者第四次浪潮的必经之路。现代教育体制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的发明对我们生活和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技术进程己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种种变革和冲击,新的视觉传达方式的出现,给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今天,我们还远远没有开发出个人计算机的所有潜能,我们正处于数字技术革命浪潮的起点。在数字技术向艺术设计教育纵深领域拓展中将会极大的改变教学方式、课堂空间及育人质量。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坚信科学发展观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数字技术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①Theartofseeingthirdeditionbypaulzelanskimarypatfisher.1993:201②比尔盖茨《未来时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年5月③吴予敏《设计与现代性》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37

④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245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骆金凤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骆金凤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骆金凤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982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