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

时间:2019-05-29 20:59:0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

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双辽市永加中学:张贵军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农业高科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渠道。我校因地制宜,始终把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教育为“三农”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从学生和地方双重实际出发,挖掘资源,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气息,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特色,有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那么如何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呢,下面介绍一下我校的具体认识和做法。

一、明确任务,提高认识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社会,陶行知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的生活教育理论早已指出在劳动中加大科技含量的必要性,而邓小平的理论则是精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现代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再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究其不愿做农民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农民太辛苦,劳动技术太落后,再深入研究其内在因素,是我们学生周围的农民们缺乏科技意识,缺乏科技能力的缘故。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农村孩子们一种科技意识,因而我校注重在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中增强科技的含量。二、整合资源,创建基地我校在面临经费紧张、工作人员紧缺、教学教育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坚持

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坚持本土化,因地制宜抓基地建设,坚持走区域性特色之路,不断开展和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建成了目前的“一带两棚一实验”局面。“一带”即:有占地十垧,进行林农间作种植,实行立体种植的作物带;“两棚”即:占地一垧,建设两栋120m×70m的日光温室大棚,一栋种植蔬菜,一栋种植果木;“一实验”即:占地一垧,种植高产玉米,进行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等新型农业技术实验。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充满活力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已初步建成。如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已充满了勃勃生机,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必要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活化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掌握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更能使学生在亲近自然中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根据我们在学生调查中的反馈,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普遍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统领基地建设工作。制定劳动实践教育行为规范、劳动实践教育工作考核标准,对教师及管理教师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我们做到“七有”,即有工作计划,有教育进度、有负责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学生活动资料、有对学生的考核记录。学校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列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葡萄栽培技术》。学校十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使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使劳动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领域教学中得以拓展和加深,促进了课内课外教育内容的相互融合。如科学课中讲授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时,把学生带到“基地”进行实地教学。学校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立项市级“十一五”课题《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的研究,现已结题。

四、内外结合,优化师资

有限的学校资源,并不是一潭死水,具有各自特性的教师群体,同样潜藏着无穷的力量。因此,我们可以开发教师的潜能,让他们为劳动实践教育添砖加瓦。为此,学校应在全面开设教学计划内的劳动课程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学科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引导教师进行跨学科的相互协作、交流、配合,为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奠定了稳实的基础。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农业技术员等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把一部分在种植、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聘为校外辅导员,进行有关的知识讲座,并经常性地进行实地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如进行葡萄剪枝等活动,使学生的劳动更科学、更有效。这样,多方教育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放的、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合。

五、立足育人,服务创收

农村学校的实践基地建设,不但要加大基地的开发力度,而且更要注重发挥其“教育、创收、服务”的功能。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劳动品质。学生在开展的农业科技体验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安排实践煅练,学会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认真负责,对农作物细心管理。这种观念的产生转化为学生的习惯行动,渐而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学生参加农业科技体验活动开阔科技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劳动能力得到增强,他们把在学校看到、做过的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回到全乡各个村屯。学校周边的农民也经常到学校基地参观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迅速得到传播、辐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永加中学201*年4月9日

扩展阅读:劳动论文

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给新农村孩子一个练翅的平台

舟山市定海区石礁中心小学夏波芬

〔内容摘要〕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努力给农村孩子提供练翅的平台。通过完善基地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基地创建、合理定位基地功能、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增强师资力量等方面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劳技教育及实践锻炼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增长才智、展示个性、自由发展、自主管理的平台。

〔关键词〕

管理、整合、定位、实践、师资

近年来,学校不断在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从学生和地方双重实际出发,挖掘资源,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给孩子提供练翅的平台,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气息,符合发展需求的劳动实践教育特色,有力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

一、加强领导,完善基地管理体系。

在基地使用与管理方面,我校实行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了活动时间的冲突和活动内容的重复,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建立多层面参与的管理体系,为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我校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组织网络。我们成立了“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网络,确保各项工作“步步落实,时时到位”。

班级活动组技术指导各园区负责植保员劳动实践教育领导小组一五年级蔬菜园二六年级林园1三四年级花卉园明确管理要求。学校制定了劳动实践教育行为规范、劳动实践教育工作考核标准,对教师及管理教师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必须做到“七有“,即有工作计划,有教育进度、有负责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学生活动资料、有对学生的考核记录。

规范活动操作。为了让学生真正在劳动中学会劳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学校加强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于开展哪些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每学期都有详细计划,避免管理上的无序性、盲目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育需要,制定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方案,确定整体和分年级的目标、内容、时间、教育方法、考核办法、指导力量等,是对具体教育实施的进一步细化。如学生参加校内基地的实践活动,我们一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层分目标进行:13年级段的学生,主要认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里的植物生长情况及特性,并协助高段学生对基地进行管理,从中懂得劳动的价值;46年级段的学生主要负责基地的管理,在管理中学习有关植物的种植技术,形成热爱劳动品质的培养。

二、整合资源,有效实施基地创建。

工作开展初期,我们主要是把教育目标定在对一定劳动工具、农业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基础劳动技能的浅显操作,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在进行工作反思时,我们发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否则是难以持久和深入的。于是,我们转变了初始阶段的目标,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育基地的建设上。我们的这一设想,得到了上广大家长的重视和支持。经过几年的建设,一个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为圆心,以家庭劳动为半径,以社区“阳光少年”实践基地为外圆,开放型、多功能、综合型的基地网络已初见规模,并逐渐体现着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红领巾”农业实践园。学校惠民楼后侧有一块近70平米的空地,在这块空地上进行了以蔬菜、果木种植为主的农业劳动基地建设。之后,学校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面积扩建和资源丰富。至今经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农业实践园已初具规模。由三部分组成:综合楼后侧,是一块长方形的占地70平方米的“蔬菜园”,种植时令蔬菜;教学楼的左侧是面积为65平方米的“林园”,种植各种珍贵树种;教学楼的后侧一块狭长的地方是“花卉园”,种植培育新型花卉。同时,学校按标准配备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用的劳动工具、实践材料,为学校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找到了最佳载体。

2、校外劳动体验基地“阳光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资源是有限的,但广阔的社区教育空间却有着无穷的潜能。我们在不断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再一次把目光转向了社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跨海大桥先期效应不断凸显,双桥工业园

区断兴起和壮大,让我们看到了劳动实践教育的另一片天空。201*年12月,一道架设在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桥梁“阳光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社区及企业的大力支持既让我们看到广阔的教育前景,坚定了继续不懈走下去的信心,又让我们感到肩上那凝聚着领导、社会、家庭众多期望的担子的沉重。

3、“流动”实践基地家庭劳动基地。为了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向家庭社会推广,学校提倡、鼓励队员在家中开辟劳动实践的“流动基地”。家庭劳动是针对农村家庭特点,利用部分学生家庭农业资源、养殖资源来进一步巩固和延伸实践内容、时间、场所,建立家庭1平方米基地,做到学以致用。随着实施面的扩大,一个课堂之外的,容量巨大的,安全、稳妥的实践场所就这样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自发地形成了,劳动实践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更好的延伸。

三、育人为本,合理定位基地功能。

在劳动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把知识学习与劳动、技术的学习和体验等结合起来,通过参加劳动技术教育和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动手、亲身体验、经受磨炼,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基本的技术素养和职业兴趣,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基地功能定位上还要体现各自的特点,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开发现利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红领巾”校内农业实践园的功能定位:利用特定的环境,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与人和谐交往的能力,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关心热爱他人的思想品质;通过劳动体验,使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红领巾”实践基地的育人目标是:“学会劳动,拓宽知识,力求创新。”在活动内容上集创新教育和学农劳动为一体,并采用不同方式使参加活动的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农村社会、关爱农村同学、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阳光少年”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场地、设备、师资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在企业、工厂中参观、讲座,简单生产技能的学习、操作,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等。使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简单工具,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它的育人目标是:“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四、重在实践,充分发挥基地作用。

劳动实践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阵地,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基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面向全体。各基地活动采取“校内为主、校外、家庭为辅”的使用原则。本着“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的思想,学校将“红领巾”农业科技园划块包干,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按年级实行轮流制:四年级负责花卉园,要求有计划地种植一些新型花卉,他们在园内浇水、施肥、除草、捉虫;五年级负责蔬菜园,培植和管理时令蔬菜;六年级学生主要负责林园基地,负责对树木的培育、养护。同时引进一班带一班的实践机制,就是让高年级同学带领低年级同学一起劳动,合作管理。各中队又按流动管理顺序承包给各小队,在各中队之间开展竞赛,大大激发了基地实践的热情,加大了基地建设的力度。

“阳光少年”基地活动我们则采取学校联系与班级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主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企业文化的参观、讲座,简单生产技能的学习、操作,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家庭基地能提供给予学生更大范围、更自由的实践时间、内容、方法方式,让他们自主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加以尝试、运用、研究、探索,更多地体验劳动的酸甜苦辣。

学科整合。我们把基地建设与学科教育进行整合,将课堂搬到基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基地中进行语文、数学、美术、常识、劳动等学科的教学,比如语文老师在基地中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和有关作文,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美术素描和写生,数学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编写应用题等教学形式,常识老师更是让学生在基地中观察、理解、感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基础上的探索和研究,是劳动实践教育的新路子。我们让学生参与劳动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更多的是想培养自主、自强、自信的个人品格和观察、思考、探究的学习品质。例如,在“阳光少年”基地活动中,引导开展《大桥先期效应下双桥镇人民生活调查》等小课题的探索;在“红领巾”基地中带领学生开展《考察培植“绿色海岸卫士”海滨木槿的实践与研究》等小课题的的研究。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既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又促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善于用脑动手的创新型学生。通过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中参观、学习、劳动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并在

实践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共有30多项小课题、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在市、区各级获奖。

五、内外结合,增强师资力量。

有限的学校资源,并不是一潭死水,具有各自特性的教师群体,同样潜藏着无穷的力量。因此,开发教师的潜能,让他为劳动实践教育添砖加瓦,成为我们工作初期的重心。我校在全面开放教学计划内的劳动课程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学科教师的特点,有针对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引导跨学科教师的相互协作、交流、配合,为我校劳动实践教育奠定了稳实的基础。此外,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把一部分在种植、修理、加工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员,是我们的另一个师资途径。并与市林科所、双桥林业公司建立活动关系,聘请他们的高级农、林艺师作为我校“红领巾”种植园区的技术顾问,保证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有关知识讲座,并经常性地进行实地种植、养育技术指导,使学生的种植更科学、更有效,是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依托。这样,多方教育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放的、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合。随着劳动实践教育的深入开展,锤炼出一支育人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有许多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市区科技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等,并有数十篇劳动教育论文、案例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总之,我校通过加强劳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劳技教育及实践锻炼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增长才智、展示个性、自由发展、自主管理的空间,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们对实践基地的各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概括而言就是: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在劳动基地建设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是基地建设的前提;政府支持、领导重视是发展基地的关键;坚持以育人为本、科学管理并不断改革与创新是基地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基地建设,使我们加深了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和体验,增加了为拓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更增强了我们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进一步把基地建设好、发展好的决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028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