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生物地一轮复习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动物(第一章至第三章)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4.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5.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6.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7.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8.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9.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灵活)
10.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1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蝙蝠、鸟类等1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②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③骨坚而轻,多气质骨,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完善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1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是也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14.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5.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1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或骨、关节、骨骼肌】17.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8.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19.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0.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因为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22.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23.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当稳定状态的现象
24.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25.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6.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杀灭、控制棉蚜数量)27.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28.(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
29.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了解常见仿生例子)
二、细菌和真菌(第四章、第五章)
30.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31.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33.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4.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裂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35.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用孢子繁殖后代36.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或圆球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37.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38.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四个方面:①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②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常用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③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④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
39.生物分类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和意义: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藻类如水绵无种子苔藓如地钱孢子植物注:1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40.植物的分类蕨类如肾蕨其形态结构裸子植物如油松、银杏○2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有种子种子植物物被子植物玉米、向日葵
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无脊椎动物无脊柱环节动物:蚯蚓
动41.节肢动物:蜘蛛物鱼类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的分两栖类:大鲵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
类功能脊椎动物
有脊柱爬行类:龟(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
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鸟类
哺乳类
4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4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44.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45.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它们与环境所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由此可知,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
4性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最新版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最新版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新版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1759.html
- 上一篇:经验总结:生物第一轮复习点拨
- 下一篇:如何进行高中生物的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