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大专毕业论文
护理学大专毕业论文
【关键词】改良手术慢性肛裂疗效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16例,其中男121例,女95例,年龄17~65(31±5.8)岁;病程1.5~9(4±1.5)年;肛裂位于后正中65例,前正中28例,前后正中83例,后正中、侧位40例;合并哨痔、肛乳头肥大108例。全部肛裂创面为棱形,底部有溃疡,深达肌层。
1.2分期
Ⅰ期:裂口新鲜,边缘齐无哨兵痔,肛门无疼痛,少量便血;Ⅱ期:裂口边缘增厚、变硬,底部有溃疡伴哨兵痔,便中带血,或便后滴血,便后肛门疼痛持续1h之内;Ⅲ期:除有Ⅱ期体征之外还有肛乳头肥大,肛门狭窄,便时肛门疼痛、便后疼痛持续1h以上,可伴或不伴出血。本组均为Ⅱ、Ⅲ期患者。
2治疗和护理
2.1手术方法
采用长效止痛麻醉,用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20ml、亚甲蓝2ml混合液。患者取俯卧臀高位,用二块宽胶布将肛门拉开,常规消毒铺巾,肛门局部麻醉,一般以裂口部见到蓝色为佳。消毒肛管,扩肛,检查肛裂分布情况,以裂口为中心行梭形切口,上至齿线、下至肛缘。将裂口连同哨痔,肛乳头肥大等合并症一并切除,左手食指插入肛管,先摸准括约肌沟,由食指引导,右手持11号刀片,在创口原位作一纵形切口,切断内括约肌,然后扩肛,以肛门完全松弛及引流通畅为度,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点,创口不缝合,止血纱布填塞,敷料固定,丁字带加压。术后用痔疮栓1枚塞肛,早晚各一次,常规使用3d抗生素,定期复查。
2.2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肛裂产生的长期性疼痛对预后缺乏正确认识而担忧,因此,应向患者介绍肛裂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并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和鼓励,以消除其顾虑,增强其信心,从而帮助其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2)疼痛的护理:由于肛门部位神经丰富,痛觉敏感,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疼痛不需要特殊处理,若疼痛比较剧烈可口服止痛片,如系排便引起的疼痛则以软化大便为主,便前用开塞露助便,必要时用决明子汤口服,用以助便,从而减轻对创口的刺激。(3)创口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少活动,避免创口出血和出现肛缘水肿,嘱排便时不宜用力或久蹲,便后用痔痛安坐浴,以促进肛门血液和淋巴循环,缓解括约肌痉挛达到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和假性愈合,促使创面早日愈合。(4)坐浴护理:熏洗过程中要防止烫伤,控制好水温和时间,特别是老年、小孩等体弱患者,熏洗工具最好用瓷质痰盂,放到一定的高度,以患者坐着时舒适为止,严密观察熏洗过程中出现的头晕、胸闷等现象,谨防出现意外。(5)饮食护理:主要目的是保持大使通畅,既不能出现干硬大便,也不能大便次数过多,大便过硬或次数过多均会刺激创口,引起创口撕裂或感染,嘱患者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禁食生冷辛辣、煎炸食物。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术后患者疼痛、便秘、便血等症状消失,创口愈合。好转: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排便通畅,但仍会有少量便血及轻微疼痛。创口愈合时间达30d以上,无效:创口长期不愈,疼痛、便秘、出血无明显改善。3.2随访结果
本组216例均经专访或电话回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其中治愈203例,占94%,显效11例,占5%,无效2例,占有1%。无效2例均经第二次手术后治愈。裂口愈合时间:53例7d内愈合,127例12d内愈合,34例20d愈合,2例30d后仍未愈合。
4讨论
肛裂是肛门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原因上分型、分期各执已见,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既有肛管损伤又有感染学说,又有局部缺血,肛管内括约肌痉挛等多种不同的学说[1]。尽管学说众多,但最终还是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为主。临床上以周期性的肛门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特征[2],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排便,不排便时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干后变成干硬粗壮便,大便时愈加疼痛,愈痛愈不敢排便,如此恶性循环,患者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久经不愈,又很难用药物治愈或自行愈合,绝大部分需手术才能治愈。而手术方法又很多,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可靠的通用方法,但切开内括约肌能治愈肛裂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是怎样减少手术损伤、术后痛苦少,创面愈合快。
作者认为,改良手术的优点在于:(1)1∶20的亚甲蓝直接加入麻药中使用,是利用其可逆性末梢神经灭活作用,破坏末梢神经髓质后延长麻醉时间达2周左右[3],实践证明该浓度镇痛效果确实,烧灼样剧痛反应明显减轻且不会导致组织坏死;(2)在原位用刀片切断内括约肌损伤极小,作用肯定,避免了其它部位不必要的损伤,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3)术后用痔痛安坐浴,基本不再需要每天换药(从理论上来说,术后换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作者10多年来的临床验证,肛裂换药没有多大意义,也从未见过因不换药而导致创面感染的病例),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节约了患者来往医院的时间。
扩展阅读: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更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探讨白血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我们收集了3年来在我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35例,对发生院内感染的8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了解白血病患者的易感因素,有利于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1收集本科201*年5月至201*年5月期间收住院的白血病患者335例,发生院内感染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5~73岁,平均34岁,感染率为26.27%。均符合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1.2本组88例院内感染中,31例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26例,败血症12例,口腔8例,泌尿道5例,皮肤4例,肛周2例。有52例在病程中送血、痰、尿、粪、咽拭子检查,送检率为59.09%。有48例阳性标本,4例未检出病原菌,其中G+菌22例,占45.83%,G-菌11例,占22.92%,真菌15例,占31.25%。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2例。2感染因素
2.1与化疗强度有关本组患者中321例进行化疗,大剂量化疗有52例,院内感染38例,感染率为73.08%。而常规化疗269例,院内感染36例,感染率为13.38%。2.2与白细胞数有关白血病感染与白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白细胞(2.1.4.0)109/L,感染率7.46%,白细胞(0.6~2.0)109/L,感染率21.53%,白细胞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因此,进行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无菌技术。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需留置各种导管时须做好导管的护理及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防止医源性感染。3.1.3洗手洗手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最容易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提高手的保洁意识,在进行医疗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提倡即使在为危重患者作医疗护理操作戴手套以避免交叉污染时,也要做到手套一人一换。
3.1.4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严格控制陪伴和探视,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要配带口罩。化疗期间注意观察白细胞数,白细胞数生口腔溃疡,监测口腔pH值,pH值降低有促进白色念珠菌繁殖的作用。口腔pH值降低时改用3%碳酸氢钠溶液含漱。鼻前庭用棉签蘸洗必泰溶液滴鼻3次/d。
3.2.2外耳道、肠道用3%双氧水滴耳液滴耳,1次/d,然后用干棉签揩干。口服肠道非吸收类抗菌药物,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2]。做好患者个人卫生及饮食护理。
3.2.3皮肤、肛周修短指甲、头发,定期药浴,每周1~2次,用1∶201*洗必泰进行床上沐浴;每天更换消毒衣裤,保持清洁、干燥、舒适。每次便后使用消毒软纸擦拭肛门周围,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防止发生肛周脓肿。
3.3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增加医院的感染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既要考虑选择的药物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方面要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宜,以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又要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性的产生。在化疗结束后粒细胞缺乏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缩短骨髓抑制时间,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止感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护理学大专毕业论文》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护理学大专毕业论文: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护理学大专毕业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2664.html
- 上一篇:大专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