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29 21:29: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年2月27日至201*年3月11日二.实习地点:烟台大学图书馆烟台大学六教309

三.实习目的:本学期开始的前两周,学院为我们安排做毕业设计实习。由于我们做的毕业设计为毕业论文形式,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的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也与众不同。作为毕业前的一次对所选课题的认识实习,对于我们总结大学所学的所有专业知识以及后期的毕业论文工作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次毕业论文是对整个大学四年的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梳理和融混,是对不同课程知识的一次综合利用。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环节在这次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建筑物的观察和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培养我们实践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并且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锻炼我们调查研究的能力。让我们的设计工作更加顺利,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实用。四.实习内容:

大跨空间结构包括:折板结构,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以及杂交结构。悬索结构(或索结构)是一种张力结构,它以一系列收拉的索为主要承重构件,这些索按一定规律组成各种不同形式的体系,并悬挂在相应的支承结构上。索一般采用由高强钢丝组成的钢绞线,钢丝绳或钢丝束,但也可采用圆钢筋或带状的薄钢板。

悬索结构的基本组成1.悬索结构的特点

(1)由索受拉来抵抗外荷载,结构自重轻,适合于大跨度建筑物;(2)建筑造型丰富,具有现代感和动感;(3)施工方便;

(4)建筑物理性能良好,尤其是采光性和音响效果好;(5)稳定性差;

(6)下部支承结构耗费较大,不适合小跨度结构。2.悬索结构的发展(1)国外

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悬索屋盖是美国于1953年建成的“雷里”体育馆,它是采用以两个斜放的抛物线拱作为边缘构件的鞍形“正交索网”结构,其圆形平面直径91.5m。

1962年瑞典工程师贾维斯在斯德哥尔摩滑冰馆中首先采用了“索桁架”结构,这种平面双层索系结构很快在世界各国得以广泛应用。

1967年前苏联在列宁格勒建成列宁格勒纪念体育馆,其平面为圆形车辐式索桁架方案,直径达93m,索桁架的高跨比为1/17,这在当时被列入世界上巨型体育建筑之一。为筹办第22届奥运会,前苏联又于1980年建成直径160m圆形车辐式索桁架列宁格勒比赛馆,并在索桁架上弦铺设薄钢板,既作屋面防护,又使其成为与上弦索共同工作的索膜结构。

自美国于1953年建成“雷里”体育馆,首先创建了预应力鞍形“索网”结构之后,1983年加拿大又建成了卡尔加里滑冰馆,平面为椭圆形,长轴135.3m,短轴129.4m,该体育建筑为世界上目前最大跨度的预应力鞍形“索网”结构。(2)国内

在平行双层悬索体系方面,我国1961年建成的圆形车辐式双层悬索结构北京工人体育馆及1986年建成的索桁架结构吉林滑冰馆,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规模大小和技术水平来看,在当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好评。迄今为止,北京工人体育馆仍为我国跨度最大的悬索结构。

我国在鞍形“索网”结构方面也有成功的范例。1967年建成的杭州体育馆,索的边缘构件为钢筋混凝土空间曲梁,由双向正交抛物面预应力鞍形索网组成屋面,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索网支承式膜结构的典型代表就是“索弯顶”,它是由美国工程的盖格尔创建,并首先于1986年建成直径120m的汉城奥运体育馆,1990年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建成“雷声穹顶”大型体育馆,直径达210m。1993年台湾桃园再建直径136m体育馆。到目前为止,该类型结构全世界也仅建成十余幢,均由美国人设计,相关资料极其封闭。迄今,我国尚无该类项目建成,但近年来我国在“索穹顶”结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相当的理论储备,即将在济南建成的直径120m的体育馆,将是我国索穹顶结构零的突破。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Minneapolis)联邦储备银行大厦在许多悬索结构中,美国明尼亚波利斯(Minneapolis)联邦储备银行大厦的结构设计很有特色。此银行为一座11层大楼,跨度达83.2m,用悬索(SuspendedCable)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悬索锚固在两侧的两个筒体结构上,筒体承受大楼的全部竖向荷载。

柱顶设有大梁,以平衡悬索在柱顶产生的水平力,整个大楼就悬挂在悬索和顶部大梁上。索的水平力将由柱顶大梁来平衡,相当于给大梁施加一个压力。可以看出,只要精心调整索对大梁的偏心距,可以大大减小大梁的弯矩。3.悬索结构的理论研究

除了直接服务于设计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工作外,一些更为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开展。这些研究相对集中于三个研究领域:1)悬索结构的初始形状确定;2)悬索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3)悬索结构的风振反应分析。4.悬索结构的解析计算方法

1)单索计算理论2)双层所系的计算3)鞍形索系的计算

4)横向加劲单层索系的实用分析5)劲形悬索的计算6)索拱体系的计算

5.悬索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悬索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叠加法

2)悬索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悬索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4)悬索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直接积分法6.悬索结构风振反应分析方法

1)悬索结构风振反应的随机振动频域分析法2)悬索结构风振反应的随机振动离散分析法

3)悬索结构非线性风振反应的随机模拟时程分析法7.悬索屋盖的结构设计要点

1)悬索屋盖的风雪荷载作用

2)钢索的强度校核及悬索屋盖的变形控制3)悬索体系的预张力4)地锚

8.悬索结构的施工要点

1)悬索结构施工的一般原则

悬索结构的施工与设计联系十分紧密。设计时必须预先考虑施工的步骤,尤其必须预先规定好施加预张力和铺设屋面的步骤。实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如稍有改变,就有可能引起内力的巨大变化,甚至会使支承结构严重超载。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清楚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设计人员必须做好透彻的技术交底,并在关键的施工阶段亲临现场监督。2)施加预张力的主要方法

千斤顶张拉法丝扣旋张法横向张拉法电热张拉法9.悬索结构的方案设计

1)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方面的考虑2)结构力学性能方面的考虑3)材料及施工安装方面的考虑

4)要处理好边缘构件和支承结构的设计10.参考资料:

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武岳。悬索结构设计201*严慧悬索结构的形式和设计选型钢结构1994(1)董石麟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空间结构,201*,7(4)刘锡良现代空间结构的新发展。现代土木工程的新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39-148

陈志华,王小盾。日本索结构设计规程和应用。钢结构,201*,19李维滨,高飞,施骏超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施工。施工技术,201*,32

《悬索结构技术规程》(报批稿)

五.实习总结与收获

由于我们是在学完所有专业课后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在学完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钢结构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我更清醒地意识到学好专业知识重要性,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的确不错,通过此次实习,使自己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正知道了理论和实际的差别,激发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与提高,同时团队意识也有着明显增强。总之,通过此次实习,受益颇多。

扩展阅读: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毕业实习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组织和安排的,旨在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认识和能力,调整学习与工作关系的转化,尽快融入工作环境的一次社会工作实践。这次实习在201*学年的下学期第三、四个周,主要的对象是220多名在校的201*届土木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对前面三年半所学课程有一个更为直观、感性的认识,更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对建筑工程建设和设计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毕业实习是从理论到实操之间的过渡,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准备。通过毕业实习,使我们了解建筑工程从立项、报建到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基本建设程序,明确其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建筑设计从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几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了解各个设计阶段的特点、主要内容、重点及其成果;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三个方面: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以及它们的各自范畴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性和相互关联性;重点了解实际工作中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重点、难点,与其它专业设计(建筑、电气、给排水等)之间如何协调工作;了解结构设计与建筑施工的关联互动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熟悉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绘图程序和绘图要求,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他相关配套图纸。从而对所学专业及以后的工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了解。

为此,201*年3月12日201*年3月23日,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两个周的毕业设计实习。作为毕业设计前的一次全面的实习,对于我们总结大学所学的所有专业知识以及后期的毕业设计工作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对整个大学四年的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梳理和融混,是对不同课程知识的一次综合利用。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建筑、结构、施工的老师还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全程中给予指导,让我们在真实的建筑世界里去发现课本里的点点滴滴,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并且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锻炼我们调查研究的能力。让我们的设计工作更加顺利,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实用,为我们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

短暂的毕业实习很快便结束了,在这次毕业实习过程中,我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在实习工地的工人师傅、工程师的帮助下,我对实习过程出现的专业知识困惑和问题,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通过这次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建筑工人师傅老前辈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下面是我的一些了解及心得体会。(一)、建筑参观:

实习的两周中,我们去参观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老校区)、山东建筑大学及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富有特色的校园和济南奥体中心、省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下面简单介绍以上大学校园及体育场馆富有特色的建筑物。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位于长清大学城大学路中段北侧,与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隔路相望。进入工艺美术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红色建筑美术展览馆。该建筑通体呈暗红色,一端是圆台型,犹如一座暗堡。进入后内部空间巨大,采光效果极好,适合举办大型美术展览活动。与美术

馆相连的是图书馆。该建筑呈圆弧形,建筑总长150米左右,共有四层。其中间部分为一过街天桥结构相连,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其中的几根斜柱造型奇特,令人啧啧称奇。图书馆左侧是一座弧形教室结构。该建筑一面是教室一面是看台,空间利用空间合理,造型优美。美术馆、图书馆、教学楼连成一个完美的半圆形,造型特别,匠心独运,令人印象深刻。

与工艺美院的现代派建筑不同的是山东师范大学老校区的古朴风格。进入山东师范大学首先看到的便是高高耸立的毛主席像。该塑像高16米,姿态伟岸,形象庄严,一种敬畏与肃穆感油然而生。山师老校的建筑多为古朴的暗色调。布置结构也不同于工艺美院的圆形,而是传统的对称式,和谐庄严。

山东建筑大学的建筑布局与建筑风格介于两者之间。整体呈对称式,而主体建筑呈圆弧形。尤以其气势磅礴的图书馆为代表。山建图书馆通体红色,背靠青山,面临广场,居高临下,气势恢宏。该图书馆采用了两个四分之一圆弧拼接而成,中间以天桥相连。天桥下有漂亮的喷泉。

我们所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及教学楼多为框架结构。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但是框架结构也有一定的缺点。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二)近年来关于教学楼研究历史现状:

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像其它社会产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过历史更新与换代过程。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典雅、庄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

20世纪末,人类社会迎来了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的又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意味着智力资源的开发正在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知识的生产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近几年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幅度不断加大,各种民间实体也把投资目标转向高等院校。这使得高校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型学校的兴建和现有学校的改造和建设的新形势,学校的管理者和设计师对我国学校的校园规划

和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反思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现有许多学校均建于计划经济时期,多数校园的建筑布局按学科、院系“小而全”的封闭体系设置,建筑的密度较大而容积率低,教室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术管网设施复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不利于现代大学强调人际交往、学科交流的发展模式。而在这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学校有限的土地资源日益显其珍贵。教育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促使新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满足这些变化和要求,是摆在教育决策者和设计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任务。所以,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应朝集约化方向发展,使有限的资源,如资料、信息、设施等,为全校所共用这符合市场经济简约、高效和便捷的要求。校园集约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密度规划。包括校园整体高密度和教学区建筑的局部高密度;第二,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园建筑按功能类型进行重组,促使具有公共性质的使用空间为全校所共用,避免重复建设及浪费。密度的提高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园建筑的功能向综合性、复合化发展。因此,教育建筑综合体的模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院校建筑发展的趋势。

一是集约化的教育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集约化是指“城市建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综合组织生活功能和复合空间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在校园的建筑规划上,将有限的校园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使建筑空间呈现聚集效应,以聚集空间结构形成集约化的建筑布局。高校教育建筑的集约化体现在功能组织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功能组织的集约化是指在区分各系部或教育环节的各项功能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综合组织教学功能,从而将它们通过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有机结合成建筑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如将各系部的公共教学部分和基础实验室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把特殊实验室和教师科研相结合,与公共部分有所区别。又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延续性,如上自习和信息查询,可以将教室和信息中心综合设计。空间结构的集约化包括空间功能的集合与空间配置的简约,具有下述特点:空间有序化,通过基于,提高效益建筑空间组织的秩序原理来建立有序的空间体系,才能实现教育建筑多种功能并存于一体;"空间层次化,集约化教学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空间设计中应包含从公共到私密不同等级的完整的空间系列。空间层次化和明确的归属感可以提高场所的可识别性,加强使用者的自豪感;空间弹性化,建筑空间结构必须具有弹性,体现在基础技术设施的完善和建筑物结构系统及房间分隔的通用性,以适应灵活变化的要求;空间复合化,封闭的积层式与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相结合,统筹考虑交通组织和公共活动领域的空间创造,使之趋向于立体化、开放化。

二是集约化的建筑新类型教育建筑综合体。大城市综合开发对建筑功能提出综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城市、建筑、交通一体化成为当代城市设计和建设的一种新趋向。它既要满足人们对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的高度需求,又要讲求高效、

多能、低耗的综合效益。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一种建筑新类型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又称综合体建筑。其基本形式有:单体式(即只有一栋建筑)和组群式(含有多个建筑)。单体式综合体可以是各层之间的使用功能不同,也可以是一层内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不同。组群式建筑综合体是完整的建筑群,各建筑群之间互为多种性质及功能的复合。建筑综合体是对传统建筑类型和功能单元的叠合重组以实现多种功能交叉、并存的空间环境系统。综合体内部多种功能间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地发挥其职能和功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它可提供比普通建筑更多的服务内容,为更多的对象服务,使环境产生巨大聚合力。集约化教学模式使在校园规划设计方面将具有相同功能和相近属性的建筑适度聚集而形成组团格局,或者因用地紧张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单元聚集一体,构成一种新型综合体教育建筑综合体。(三)、抗震方面的问题:

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1*)第6.0.8条中规定:“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而设防类别的划分是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划分,针对乙类建筑,要求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方面,一般情况下,当抗震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但是尚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对于此类建筑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2)低层建筑结构类型的选取除了常用的砖混结构外,框架结构被广泛采用。而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平面布局的规整性。换而言之,仅仅通过结构专业自身的工作尚不能完全设计出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物。四、实习总结:

毕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一次学习机会。本次实习,虽然时间较短,但基本达到了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完善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通过毕业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

在实习工程中,我了解了土木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了解了结构设计的新动向和新方法,了解了有关的施工技术。对将来的工作或是学习,这都是很有帮助很有意义的过程。当然,我还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自己的短处,面对缺陷,我会取长补短,汲取教训,从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总得来说在实习期间,很辛苦,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明白,在今后的工作终还会遇到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会带给我新的体验和体会。因此,我坚信:只要用心发掘,勇敢地尝试,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实习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实习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269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