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

时间:2019-05-29 21:35: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个人的自我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这种角色,于是你就会真的成为这种人。这也可以叫作自我暗示、自我角色引导。

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班主任职位不高,但想做好却不那么容易。做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我平时就有这样的角色意识,可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以前没有这样的意识,从现在起,要从阅读、实践中自我教育,做好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第一节教育型的管理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更重要。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上看,后者可能比前者好。(中小学的教育是与教学紧密相连的,其实一个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也应该具有管理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一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二要防止顶牛,三要使大部分同学切实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型的管理和领导。

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记住,要教育学生服从真理,而不是怕某个人,否则就不是正确的管理方法,虽然表面上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

我们看一个班主任的真正水平,往往要看他们如何对待“非评比”一类的问题。思考题:请举一个班主任工作中案例,具体说明教育型管理与单纯管理的区别。课堂上有两名学生因为小事大打出手,班主任当即让两名同学回家“反省”,学生想要解释,这位班主任说,先回家“反省”一星期,来了之后再说。等一星期后学生返校,班主任要求他们每人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查,并交纪律保证金。

这位班主任的管理其实就是单纯的管理。他在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时,不是抱着教育学生的目的,而是简单惩罚,没有追究打架原因,更没有让同学们从中受到教育。而且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粗暴武断的,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果是一位教育型的管理者,应该首先问明两名同学打架的起因,是平时积怨的爆发还是偶然争端,是生活小事还是原则问题。弄清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否则表面上矛盾解除了,实际上隐患仍在,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还会打架。另外,也可以在班上让同学们公开对他们打架进行评议,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班级的正气。

第二节学习指导者

中小学的教育活动主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的,而不是在教学之外单独进行的。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而在课堂上,你就是个教书的,你的教学角色和班主任角色搅在一起,无法分离。

教学水平是班主任工作的学科业务支撑,班主任一定不要轻视自己“教书”的角色,一定要把这个角色演好。

班主任为什么越来越难当?原因之一是班主任没有当年那么高的威信了。为什么没有当年的威信了?原因之一是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

你别看传媒来势汹汹,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有单向的传播,没有双向的交流。再糊涂的孩子也知道,那里面是画中人。老师对学生却不是画中人,他是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扮演学习指导者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参“二传手”和“学习警察”,如果教师善于设计多种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那么任何传媒都是无法和你竞争的。

交往的吸引力常常超过传媒,这是学校可以开发的重要资源。如果能在教学中搞许多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宽松的、自愿的活动,作为班主任肯定威信大增。

班主任必须同时扮演管理者和学习指导者两种角色,但具体到应对某一个教育事件,你要搞清你的主要角色,不可以拿某一种角色的身份去处理本该另一种角色处理的问题。(比如课堂上惩罚式的提问就是“德育的智育化”,教师不小心把自己的角色从管理者偷换成了知识传播者,想用教书的姿态解决纪律问题。)

思考题:请举例谈谈您对教育与教学关系的理解。

在中小学,教育与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学习班的指导者。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一个老师连课都教不好,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是具体到具体的教育事件中,班主任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班邓管理者的身份,不能简单地把教育问题教学化。比如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你可以直接批评他,提醒他专心听讲,但是不要用突然提问的手段来让他集中精力。不完成作业罚抄作业,罚站等现象则是“智育德育化”的表现。

第三节学生的平等对话者真正的对话应以各自独立为前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对话的结果是整合,是求同存异,而不一定是“统一思想”。也就是说在真正平等的对话中,双方都应该是开放的,都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都随时准备改变自己,每个人既想影响对方,也想接受对方的影响,如此心灵才能真正的碰撞。(平等对话的原则应该是彼此独立、相互尊重、相互影响)

班主任要真正进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不但要有平等意识,而且要有学习和探究的心态,真正开放的现代人心态。

思考题:请具体回忆您和学生的某次谈话,自己分析一下,或者和同事们交流一下,这算不算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说明理由。

有一次班上一位女同学被男生骂作“鸡”,她哭着闹着要回家说什么也不肯上学了。班主任怎么都劝不住,让我去做思想工作。这位女生是班干部,平时活泼开朗,和男生女生关系都处得很好,这次是她在自习课上维秩序,这位男生不听就吵了起来,男生不肯屈服,口不择言骂了起来。我找到这名女生,首先听她讲述事情经过,她哭着说着,我仔细地听着,她说一个女生被人骂这样的话以后还怎样在同学们面前抬头啊。我说,我听了也觉得很气愤,同学之间怎么能这样恶语相向呢?他是不是一贯这样欺负女生?太不像话了。她说这个男生平时就是小毛病多一点,还没有欺负过别人,今天不知发的什么神经。看她已经不像开始那样激动了,我说,这个男生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不该违反纪律还不听从班干部管理,第二更不该用恶毒的语言骂同学。如果这事是发生在另一名女生身上,作为班干部,你觉得怎么处理比较合适?她一愣,好一会儿没出声,我也不说话,等她把事情想清楚。过了一会儿,她说,我不走了,我要洗清自己的骂名。我说,那我找他谈谈,让他公开给你道歉。她说,不用了,我自己的事我自己解决。我说,那好吧。听班主任说这个女生找到男生谈了很长时间,男生在班上公开向女生道了歉。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谈话,第一问题很好地解决了,也消除了根本矛盾。第二,学生明白了遇事应该采取积极面对的态度。第三,谈话中我没有过过地给学生贯输自己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作为班主任,这件事的处理还不算完善,因为忽视了对这名男生的教育和对班上其他同学的教育。应该让男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随意侮辱别人的人格。

第四节学习者

班主任自己都“厌学”,还怎么好意思责备学生“厌学”?

教学方法不过是一个教师自己学习方法的翻版而已。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下一代,所以对一个教师来说,他怎么学比他怎么教重要得多。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怀疑自己做法的正确性,才有可能去学习新东西,这正是真正的学习者的思维特点之一批判性。

许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与教师本人对所教学科兴趣不浓大有关系。

如果教师比学生带着更多的问号走上讲台,其实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因为学生首先要学的就是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

教师要有双重身份:学习者和“让学”者。教师有两项任务:自己学习和让别人学习。兼有这两套本领才是真正的教师,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启示: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不仅是为了在学习方面给学生一个榜样,而且更应该是出于不断提升自我,使自己处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高一层境界的考虑。只有教师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才可能给学生以更高更远的指引,学生才可能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学科的和人生的知识与教益。

第五节心理工作者

心理治疗的方法侧重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心理治疗要求教师作风更民主、更平等。

如果一位新时代的班主任心目中完全没有“心理工作者”的角色意识,他就会做错很多事情而不自知,这还不算,他可能会发现他的老办法越来越不灵,学生不买他的账,而懂得心理学的其他班主任则能比较轻松地解决问题。

心理学不等于教育学,我们也不是心理学家,把心理学“教育学”化,吸收其有用的东西为教育服务,是我们的艰巨任务。

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把它的作用夸大。心理治疗常常不能速效,有时则没有效果。心理治疗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

启示:做心理工作者,对很多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听说有谁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仔细对学生进行分析指导。如果细想想很多时候,只要老师能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效果肯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要有效得多。我读过的书籍中还没有心理学这方面的,以后要补上这一课,学会做一个心理工作者。

思考题:请拿出一个教育案例,说明用传统思路怎样做,用“心理工作者”的思路又怎样做,说出二者的区别。

(这道题不能做,因为我现在还不是合格的“心理工作者”以后补上。)第六节家庭教育指导者班主任如果没有指导家庭教育的本领,工作就会遇到重重困难,有的甚至就干不下去了低水平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实在太难教了,而现在这种孩子比例越来越大!美国心理学家哈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可见如果没有相当水平的家庭教育做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都不会有多大成绩。

过去的“代沟”也没有现在明显,亲子矛盾也没有现在尖锐。事实在教训我们,过去的一套有些有管用了,有些用处不大了,有些你不用还好,用了反而更坏。

班主任必须想办法真正变成家庭教育的内行,真正做到马家庭教育这门学问心中有数,脚下有根,否则完全无法应对目前的社会状况。

家庭教育个案指导过程:1、发现学生问题。2、提出假设,初步锁定问题。3、找出学生问题和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4、对家长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5、制定初步干预措施。6、在实施过程中检验诊断是否正确。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班主任都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专家,但是起码都应该具备一些基础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家庭教育指导者”角色。

启示:指导家庭教育是现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公办学校教育的一个真空地带。班主任与家长的接触一般都是学生在校犯错,请家长来共同批评,甚至是批评责怪家长,而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班主任是不会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的。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中李镇西老师对于怎样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做了具体的指导,有很多方法都是可以现学现用的。但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和家长一起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七节班主任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现象

班主任要扮演这么多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心理学家称班主任的角色是“弥漫性”的。班主任的角色模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班主任本人对某种角色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种角色任务,没有这样的自我期待,这是一种角色缺失。第二类是班主任知道自己该扮演某种角色,能自觉扮演,但是他对这个角色的内涵理解不准确,或者不知道这个角色的内涵已经因时代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他还在坚持原来的角色内涵,这也会造成他的自我期待与班主任工作客观需要的落差,形成角色模糊。

班主任连自己该扮演的角色都不清楚,若明若暗,模糊一片,在其位而不知该谋何政,糊里糊涂干工作,心情肯定好不了。角色模糊其实是一种盲目性,班主任只有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下决心搞清现代教育对班主任的角色要求,一步步进入角色,才能成为一个有水平的、快乐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要求班主任迅速从一种角色转换到另一种角色,这时班主任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机动灵活地选取适当的角色。角色转换是一种教育机智,是需要学习的本领,提高角色变换能力,也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

启示:班主任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课堂上是学习的指导者,面对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又是心理工作者,处理班级事务是管理者。这么多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难免力不从心,难免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但做主班主任,就应该有能力随时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灵活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但角色转换最不容易,如果没有高超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智慧,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不光要学习,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317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