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要求与课程总结11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要求
[封面]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完成时间:[主要内容]
实验报告要求将五次上机的主要内容综合编写,分以下几部分:一、概述
综合介绍上机实验的主要完成情况和内容。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创建:重点介绍自己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数据库文件名、数据库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等。
2.表的创建:分别介绍自己所创建的各个表的表名、表结构的设计、表的创建方法、表记录等。
3.查询的创建:介绍自己所创建的查询名及实现的功能,创建方法等。
4.窗体的创建:同上5.报表的创建:同上6.宏的创建:同上
注:本部分内容要求与自己提交的数据库文件内容对应(应有必要的屏幕截图),否则视为抄袭!
三、总结
(主要对整个上机实验作简要总结,并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要求]
1、统一采用A4白纸打印或书写,左边装订,要求有封面。2、主要写出自己完成的实验内容,严禁抄袭,否则不计分。3、要求提供原始文件附件,主要包括本人建立的数据库文件(文件名为“专业班级-学号.mdb”,如:安全0901-01.mdb)。请将文件通过邮件发送到如下邮箱:csuhb05@126.com
邮件主题请写上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如果数据库文件中有内容需要补充说明的,请在邮件中说明。
4、上机实验报告请以班为单位收齐于4月23日(第9周星期六)前上交(数据库文件也在此时间之前提交),否则不计算成绩。5、交作业地点:采矿楼108
笔试考试题型(闭卷)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5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上机成绩:20%,笔试成绩:50%
考试安排:
时间:第8周星期四3-4节(4月14日10:00~11:40)地点:新校区教学楼(待定)课程总结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两个大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分别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基本概念
1、数据、信息
2、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3、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P26、数据库系统的
组成P29
4、数据库(ACCESS)设计的主要步骤(P50)
5、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关系运算:选择、
投影、连接)P52-55
6、实体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P56-607、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和目标、步骤,P60
8、Access数据库的7种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
页、宏、模块
9、Access的特点与主要功能P21
10、Access表的构成:字段、记录与值、主关键字、外部关键字。
P46
11、Access的10种数据类型:文本、备注、数字、日期/时间、货
币、自动编号、是/否、OLE对象、超级链接、查阅向导。P9412、排序的规则:文本、数字、日期数据的比较大小P113、查询对象的功能、类型P143-14614、查询准则,P147-149
(1)运算符:算术、关系、特殊、逻辑运算符。
(2)表达式:根据要求写出表达式,根据表达式说出意义。
表达式书写规则:“中南大学”、#201*-11-10#、[姓名]
(3)通配符的意义与应用:?、*、#、[]14、窗体的功能、窗体的类型P185-18715、报表对象的功能、类型P228-229
16、宏的功能、类型,主要操作命令及作用P253
16、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6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P255-256)17、应掌握的函数:
时间函数(P149)、IIf(条件,值1,值2)函数、
总计函数sum()、avg()、max()、min()、count()P140表5.1
二、基本操作
1、数据库的创建方法:向导、手动创建空数据库2、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方法:
(1)创建表结构的三种方式:设计器、向导、数据表(2)字段属性的设置P72
(3)表中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方法P82(4)主关健字的设置方法(5)表间关系的建立方法
(6)表结构的维护:添加、删除、修改字段等(7)表内容的维护:添加、删除、修改、复制记录(8)美化表
(9)操作表:查找与替换、排序、筛选3、创建查询的方法
(1)两种创建方法:向导、设计视图
(2)各种查询的创建方法:选择查询(含单表和多表)、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生成表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
(3)创建查询生成新数据的方法(P137):按总计生成新数据、按分组生成新数据、自定义数据字段生成新数据,其中要注意更改显示的字段名的方法(冒号分开)。4、创建窗体的方法
(1)三种方法:自动、向导、设计器
(2)各种窗体的创建方法:纵栏式、表格式、主\\子式、图表窗体(3)设计器创建窗体的方法:窗体视图的构成、常用控件的功能和创建方法、与窗体结合的查询的创建方法(P175)(4)窗体的美化方法(操作过程中了解)5、创建报表的方法
(1)与窗体基本相同(补充标签报表的创建方法)
(2)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P223-225)和汇总数据的方法(P226-227)。
注意:定义计算控件的计算表达式的方法(表达式前要加=号),汇总控件添加的位置(节页脚、页面页脚、报表页脚,注意区别!)6、创建宏的方法操作序列宏宏组条件宏
扩展阅读:《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201*
实验1数据定义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Server201*的运行环境和使用方法2.掌握数据库的定义方法3.掌握数据表的定义方法
4.掌握数据表中写入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1.1:创建一个test数据库,其主数据文件逻辑名test_data,物理文件名test_data.mdf,初始大小10MB,最大尺寸为无限大,增长速度1MB;数据库日志文件逻辑名称为test_log,物理文件名为test_log.ldf,初始大小为1MB,最大尺寸为5MB,增长速度为10%。
操作1.2:使用T-SQL语句查看数据库test属性操作1.3:使用T-SQL语句删除数据库test
操作1.4:创建学生表:student(st_id,st_nm,st_sex,st_birth,st_score,st_date,st_from)操作1.5:创建课程信息表:couse(cs_id,cs_nm,cs_tm,cs_sc)操作1.6:创建选课表:slt_couse(cs_id,st_id,score,sltdate)操作1.7:创建院系信息表:dept(dp_id,dp_nm,dp_drt,dt_tel)操作1.8:删除“dept”表
操作1.9:分别向“student”表、“couse”表、“slt_couse”表、“dept”表中输入数据记录
三.实验总结:
实验2数据完整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表的修改方法
2.掌握数据表的空值约束、默认值约束、检查约束定义的方法3.掌握数据表主键、外键定义的方法4.掌握数据表唯一性约束定义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2.1:为“dept”表添加“dp_count”列(数据类型为nvarchar,长度为3,允许为空)操作2.2:修改“dept”表的“dp_count”列数据类型为int操作2.3:删除dept”表的“dp_count”列
操作2.4:将student表中的st_sex列属性更改为NOTNULL操作2.5:将student表中的st_from列默认值设置为“陕西省”
操作2.6:将slt_couse表中的score列的检查约束设置为>=0且实验3数据更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向数据表中插入数据的方法2.掌握修改数据表中数据的方法3.掌握删除数据表中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3.1:向dept表插入一条记录,系号11,系名自动控制系,系主任为李其余,电话81234567操作3.2:向student表插入一条记录,学号070201*01,姓名为王小五,性别为男,出生日期为1990年9月9日,系号为11,其余字段为NULL或默认值
操作3.3:向couse表插入一条记录,课程号1234,课程名为操作系统,其余字段为NULL或默认值
操作3.4:向slt_couse表插入一条记录,课程号1234,学名070201*01,其余字段为NULL或默认值
操作3.5:修改student表记录,将王小五的入学成绩改为88
操作3.6:修改couse表记录,将所有记录的学分改为4,学时改为64
操作3.7:修改slt_couse表记录,将课程号为1234,学名为070201*01的记录的成绩改为77操作3.8:删除slt_couse表记录,将课程号为1234,学名为070201*01的记录删除操作3.9:删除couse表记录,将课程号为1234的记录删除
三.实验总结:
实验4数据查询I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elect语句简单查询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进行条件查询的方法3.掌握使用LIKE关键字进行模糊查询的方法
4.掌握使用Between…And、IN、[NOT]NULL关键字进行查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4.1:查询所有系的信息
操作4.2:查询所有的课程号与课程名称操作4.3:显示所有学生班级
操作4.4:查询dept表中系号为11的院系信息
操作4.5:查询student表中201*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信息操作4.6:查询选修了1002号课程且成绩在60以下的学生学号操作4.7:查询所有“计算机”开头的课程信息
操作4.8:查询所有课程名中包含“信息”的课程信息
操作4.9:查询在1989.7.1到1990.6.30之间出生的学生信息操作4.10:查询11系、12系、13系的学生信息
操作4.11:查询选修了1001号课程且成绩为空的学生选课信息
三.实验总结:
实验5数据查询II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方法2.掌握对查询结果进行存储的方法3.掌握在查询中使用统计函数的方法4.掌握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类汇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5.1:查询课程信息,按课程名称降序排序
操作5.2:查询选修了1001号课程成绩非空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按成绩降序排序操作5.3:查询学生信息,按姓名升序排序,再按系号降序排序操作5.4:查询陕西籍学生,将结果保存在新表st_shanxi操作5.5:查询课程总数
操作5.6:查询选修1001号课程的学生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操作5.7:求各个课程号和相应的选课人数操作5.8:统计各班人数
操作5.9:依次按班级、系号对学生进行分类统计人数、入学平均分
三.实验总结:
实验6数据查询III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SQLServer形式进行连接查询的方法2.掌握使用ANSI形式进行连接查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6.1:用SQLServer形式连接查询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及其所选课程编号操作6.2:用ANSI形式连接查询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及其所选课程编号
操作6.3:用SQLServer形式连接查询学生学号、姓名及其所选课程名称及成绩操作6.4:用ANSI形式连接查询学生学号、姓名及其所选课程名称及成绩操作6.5:查询选修了1002课程的学生学号、姓名及1001课程成绩操作6.6:查询选修了“数据结构”课程的学生学号、姓名及课程成绩
三.实验总结:
实验7数据查询IV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子查询的概念
2.掌握查询中使用子查询的方法
2.掌握在更新语句中使用子查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7.1:用子查询对各班人数进行查询(新增列)
操作7.2:用子查询对各课程的选课人数进行查询(新增列)
操作7.3:查询选修了1002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性别,并按姓名升序排序操作7.4:查询“东方红”同学所在班的学生信息,并按姓名降序排序操作7.5:查询系主任为“赵虎”的系的所有学生信息
操作7.6:将070511班所有学生信息插入到表student01(st_id,st_nm,st_sex)操作7.7:生成1002号课程的成绩单student02(st_id,st_nm,score)操作7.8:将有不及格成绩的学生的st_mnt值更改为3操作7.9:将没有被选修的课程的学分更改为0操作7.10:删除学分为0的选课信息
三.实验总结:
实验8索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非聚集索引、复合索引、唯一非聚集索引的方法2.掌握查看数据表上索引的方法3.掌握更改数据表的索引名的方法4.掌握删除数据表的索引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9.1:在student表的st_nm属性上创建非聚集索引操作9.2:在student表的st_id和st_nm属性上创建复合索引操作9.3:在student表的st_id属性上创建唯一非聚集索引操作9.4:查看student表的索引操作9.5:更改student表的索引名操作9.6:删除student表的索引idx_stid
三.实验总结:
实验9视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创建、删除视图的方法2.掌握对视图进行查询的方法
3.掌握对视图中的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删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9.1:创建学生情况视图view_student(st_id,st_nm,st_sex,st_dpid)操作9.2:创建院系情况视图view_dept(dp_id,dp_nm)
操作9.3:创建学生选课情况视图std_slt(a.st_id,a.st_nm,a.st_sex,b.cs_id,b.score)操作9.4:由view_student视图创建01系学生情况视图操作9.5:删除std_slt视图
操作9.6:查询view_dept视图中所有院系的编号及其名称操作9.7:查询view_student视图中所有01系的学生操作9.8:向view_student视图中插入学生记录
操作9.9:将view_dept视图中01系的系名更改为"信息管理系"操作9.10:删除view_student视图中学生’李丽’的信息
三.实验总结:
实验10存储过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不带参数和带参数的存储过程的方法2.掌握执行不带参数和带参数的存储过程的方法3.掌握查看存储过程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10.1:针对学生表student,创建一个名称为student_proc的存储过程,功能是从数据表student中查询所有男学生的信息。
操作10.2:创建一个带参数的存储过程proc_stu_class,功能是根据参数班级信息(默认值为070511),查询此班所有学生的信息。
操作10.3:创建一个带输入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proc_stuinfor,功能是根据参数学生学号,查询此学生的姓名和入学成绩。
操作10.4:存储过程proc_stuwang参数中使用通配符,功能是根据参数(默认值为“王%”),查询所有某姓学生的信息。
操作10.5:执行不带参数的存储过程proc_student操作10.6:执行带一个参数的存储过程proc_stu_class操作10.7:执行一个带输入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proc_stuinfor操作10.8:执行参数中使用通配符的存储过程proc_stuwang操作10.9:查看存储过程proc_student的详细信息
三.实验总结:
实验11自定义函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标量函数、内嵌表值函数、多语句表值函数的方法2.掌握调用标量函数、内嵌表值函数、多语句表值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11.1:自定义标量函数,实现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操作11.2:调用自定义标量函数,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成绩、课程成绩等级信息
操作11.3:自定义内嵌表值函数,根据指定的班级查询此班所有的学生信息操作11.4:调用自定义内嵌表值函数,查询070512班的学生信息
操作11.5:自定义多语句表值函数,根据输入的学生学号返回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姓名和成绩操作11.6:调用自定义多语句表值函数,查询学号为070501101的学生姓名和成绩
三.实验总结:
实验12触发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标量函数、内嵌表值函数、多语句表值函数的方法2.掌握调用标量函数、内嵌表值函数、多语句表值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操作12.1:创建INSERT触发器tri_stuInsert,在插入学生信息数据时检查入学日期是否超过当前日期,若超过当前日期,则给出警告信息
操作12.2:执行INSERT语句,激发触发器tri_stuInsert
操作12.3:创建UPDATE触发器tri_stuUpdate,在对学生入学成绩修改时,显示修改前后的成绩
操作12.4:执行UPDATE语句,激发触发器tri_stuUpdate
操作12.5:创建DELETE触发器tri_stuDelete,当删除某学生记录时,同时删除选课表中的相关记录
操作12.6:执行UPDATE语句,激发触发器tri_stuDelete
操作12.7:在数据库上创建DDL触发器safety,实现删除和修改表时显示警告信息操作12.8:查看学生表上存在的触发器的信息
操作12.9:禁止或启用在数据库test中表student上创建的所有触发器
三.实验总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要求与课程总结1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要求与课程总结1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要求与课程总结1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3493.html
- 上一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 下一篇: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