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一、与数据库有关的4个重要概念和1个常识
1、数据2、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主要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运行管理(4性)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4、数据库系统
结构组成与人员组成、理解图1.1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数据库应用系统
5、一个常识
(1)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缺点
(2)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低以及
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数据模型
1、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三大世界、两类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理解计
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步骤。
2、数据模型(结构模型)的三要素(逻辑模型)3、概念模型(结合数据库概念设计理解)
(1)特点
(2)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实体型、实体集、联系及联系方式)(3)表示方法ER模型(画法)4、常用的模型(数据结构化的基础)
(1)层次、网状和关系(2)每种模型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约束和存取特点。(3)重点在关系模型(详细见第2章)
数据结构(从用户的观点:二维表)
常用术语: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关系模式关系模式的表示方法
关系模型必须是规范化的数据操纵与完整性关系数据模型的存储结构优缺点
三、数据库系统结构
1、不同的角度(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从最终用户)2、三模式(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3、二级映象与数据独立性
4、重要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
四、关系数据库及其操作
1、关系模型的数学依据(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2、从集合论的角度谈关系数据结构(笛卡儿积的子集)3、关系及关系操作
(1)关系数据结构及其有关定义(域、笛卡儿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2)关系操作:查询操作和更新
查询操作:关系代数查询、关系演算和具有双重特点的SQL4、关系的完整性5、关系代数
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和除法运算)、关系代数的写法(注意3个问题、7个例题)、关系优化。
五、结构化查询语言
1、关系数据库操作的标准-SQL语言
DDL语言(数据库、数据表、索引和视图)DML语言(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DCL语言(授权和撤销权限)2、什么是视图,怎样理解?有什么作用
六、DBMSE的数据控制功能(系统篇)
结合第3篇,掌握好如下问题
1、安全性:保证系统安全的途径、存取控制机制的组成(定义权限、合法权限检查)、自主存取控制方法的基本操作(授权和撤销权限)、理解视图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
2、完整性:完整性的概念、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3点:定义、检查和违约反应、完整性五元组定义)
参考完整性的三个问题(外码是否为空、被参考关系中删除和插入元组时)区别数据库完整性和安全性。
3、事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系统发生故障、并发控制出现异常的实质?4、可恢复性
什么是可恢复性、故障类型、故障恢复实现技术(数据转储与建立日志文件,掌握数据转储的形式和特点,日志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各种类型故障的排除方法。
(1)事务故障(Undo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
(2)系统故障(对未完成的事务Undo处理,已完成的事务Redo处理)(3)介质故障5、并发控制
并发操作的三类数据的不一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封锁技术)、锁的类型及特点、封锁协议、并发操作的可串行性(概念、什么样的调度是正确的(所有的串行调度、具有并发操作的可串行化的调度是正确的、如何保证调度是正确的)需要掌握的概念
1、信息、数据、数据处理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5、概念模型6、逻辑模型7、模式8、外模式9、内模式
10、数据库独立性(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11、概念模型有关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联系方式12、关系模型的有关概念(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13、函数依赖14、完全函数依赖15、部分函数依赖16、传递函数依赖17、码18、主属性19、非主属性20、视图21、可恢复性22、并发控制性23、安全性24、完整性25、关系26、关系模式27、实体完整性28、参考完整性29、自定义完整性30、游标
扩展阅读: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两部分内容组成:数据库的理论知识、SQLSever201*的使用
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包括三篇,第1篇:基础篇;第2篇:设计篇;第3篇:系统篇,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基础篇是基础是重点,必须全面掌握;设计篇是方法论,是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方向指南,对基础篇的应用;系统篇:是对DBMS的四性的详细解释,丰富了基础篇的内容。一、名词概念
1、信息、数据、数据处理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5、概念模型6、逻辑模型7、模式8、外模式9、内模式
10、数据库独立性(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11、概念模型有关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联系方式12、关系模型的有关概念(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13、函数依赖14、完全函数依赖15、部分函数依赖16、传递函数依赖17、码18、主属性19、非主属性20、视图21、可恢复性22、并发控制性23、安全性24、完整性25、关系26、关系模式27、实体完整性28、参考完整性29、自定义完整性30、游标二、基本理论
1、计算机数据管理三个阶段的特点(数据组织(保存)与管理、共享、数据与应用程
序的独立性、数据冗余等),特别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组织结构化、共享性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2、DBMSE的数据控制功能
(1)可恢复性(2)并发控制(3)安全性
(4)数据的完整性
结合第3篇系统篇,掌握好如下问题
事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系统发生故障、并发控制出现异常的实质?可恢复性部分什么是可恢复性故障类型
故障恢复实现技术(数据转储与建立日志文件,掌握数据转储的形式和特点,日志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各种类型故障的排除方法
(1)事务故障(Undo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
(2)系统故障(对未完成的事务Undo处理,已完成的事务Redo处理)(3)介质故障()
并发控制
并发操作的三类数据的不一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封锁技术)锁的类型及特点封锁协议
并发操作的可串行性(概念、什么样的调度是正确的(所有的串行调度、具有并发操作的可串行化的调度是正确的、如何保证调度是正确的。)安全性
保证系统安全的途径
存取控制机制的组成(定义权限、合法权限检查)自主存取控制方法的基本操作(授权和撤销权限)理解视图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完整性的概念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3点:定义、检查和违约反应、完整性五元组定义)参考完整性的三个问题(外码是否为空、被参考关系中删除和插入元组时)
3、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2)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三大世界(与数据库设计步骤的对应关系)(3)概念模型及其表示方法()
(4)逻辑模型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约束条件,特别是关系模型的特点)
4、数据库系统结构(三模式、两映射和数据独立性)5、关系及关系操作
(1)关系模型组成(数据结构、操作和完整性;关系数据操作表示形式(代数方式、逻辑方式和SQL))
(2)关系数据结构及其有关定义(域、笛卡儿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3)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和除法运算)、关系代数的写法(注意三个问题、7个例题)
(5)SQL语言
DDL语言(数据库、数据表、索引和视图)DML语言(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DCL语言(授权和撤销权限)
嵌入式SQL(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共享变量、游标(概念、操作步骤和打开游标的含义、游标的使用)
(6)数据规范化
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码、主属性和非主属性)
三类数据异常以及好模式的标准数据规范化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三、基本技术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概述
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每个阶段的任务、方法
3、重点掌握(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三个阶段)四、基本技能-SQLServer201*的基本操作第1部分基本理论
一、与数据库有关的4个重要概念和1个常识
1、数据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主要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运行管理(4性)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4、数据库系统结构组成与人员组成、理解图1.1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数据库应用系统
5、一个常识
(1)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缺点
(2)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低以及
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数据模型
1、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三大世界、两类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理解计
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步骤。
2、数据模型(结构模型)的三要素(逻辑模型)3、概念模型(结合数据库概念设计理解)
(1)特点
(2)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实体型、实体集、联系及联系方式)(3)表示方法ER模型(画法)4、常用的模型(数据结构化的基础)
(1)层次、网状和关系
(2)每种模型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约束和存取特点。(3)重点在关系模型(详细见第2章)数据结构(从用户的观点:二维表)
常用术语: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关系模式关系模式的表示方法
关系模型必须是规范化的数据操纵与完整性关系数据模型的存储结构优缺点
三、数据库系统结构
1、不同的角度(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从最终用户)2、三模式(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3、二级映象与数据独立性
4、重要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
四、关系数据库及其操作
1、关系模型的数学依据(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2、从集合论的角度谈关系数据结构(笛卡儿积的子集)3、关系及关系操作
(1)关系数据结构及其有关定义(域、笛卡儿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2)关系操作:查询操作和更新
查询操作:关系代数查询、关系演算和具有双重特点的SQL4、关系的完整性
5、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和除法运算)、关系代数的写法(注意3个问题、7个例题)、关系优化。6、关系数据库操作的标准-SQL语言
DDL语言(数据库、数据表、索引和视图)DML语言(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DCL语言(授权和撤销权限)
嵌入式SQL(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共享变量、游标(概念、操作步骤
和打开游标的含义、游标的使用)
7、什么是视图,怎样理解?有什么作用五、数据规范化
1、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码、主属性和非主属性)
2、三类数据异常以及好模式的标准3、数据规范化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六、DBMSE的数据控制功能(系统篇)
结合第3篇,掌握好如下问题
1、事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系统发生故障、并发控制出现异常的实质?2、可恢复性
什么是可恢复性、故障类型、故障恢复实现技术(数据转储与建立日志文件,掌握数据转储的形式和特点,日志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各种类型故障的排除方法。
(1)事务故障(Undo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
(2)系统故障(对未完成的事务Undo处理,已完成的事务Redo处理)(3)介质故障3、并发控制
并发操作的三类数据的不一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封锁技术)、锁的类型及特点、封锁协议、并发操作的可串行性(概念、什么样的调度是正确的(所有的串行调度、具有并发操作的可串行化的调度是正确的、如何保证调度是正确的)
4、安全性:保证系统安全的途径、存取控制机制的组成(定义权限、合法权限检查)、自主存取控制方法的基本操作(授权和撤销权限)、理解视图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
5、完整性:完整性的概念、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3点:定义、检查和违约反应、完整性五元组定义)
参考完整性的三个问题(外码是否为空、被参考关系中删除和插入元组时)6、区别数据库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二部分基本技术-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概述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每个阶段的任务、方法
3、重点掌握(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三个阶段)
第三部分基本技能-SQLServer201*的基本操作
1、数据库服务器环境配置
2、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的基本操作3、SQL201*的安全控制策略4、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操作5、脚本文件
6、数据的导入与导出需要掌握的概念
1、信息、数据、数据处理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5、概念模型6、逻辑模型7、模式8、外模式9、内模式
10、数据库独立性(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11、概念模型有关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联系方式12、关系模型的有关概念(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13、函数依赖14、完全函数依赖15、部分函数依赖16、传递函数依赖17、码18、主属性19、非主属性20、视图21、可恢复性22、并发控制性23、安全性24、完整性25、关系26、关系模式27、实体完整性28、参考完整性29、自定义完整性30、游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3495.html
- 上一篇: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总结
- 下一篇:七八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