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情况调研
革命老区XX镇综合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XX区老促会《关于开展革命老区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组织力量认真准备,使调研工作重点突出,抓住核心环节。通过调查了辖区4个行政村,采用实地走访、入户调查等形式,向村干部、老党员及农户充分调查了解老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一、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有XX、XX、XX、XX等4行政个村,5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7.14平方公里,总人口11135人,以汉族人口居多。辖区内有镇直单位7个,有党组织19个,管理党员364名。全镇耕地面积2218亩,2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200元,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约为171100元。各通村公路硬化基本完成,安全饮用水设施也有较大的改善,目前人畜饮水困难的村尚有2个,分别为XX村以及XX村大户片,涉及村民350户,约1000人。老区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用电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等方面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个别村如XX村,还存在搭乘公交车难、路灯设施不完善、绿化带遮挡路口等道路交通方面的困难。全镇共有危房220间,无病险山塘水库。
我镇所辖的XX村为贫困村,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
5个自然村。有924户农户,总人口3750人,总劳动力231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10人。土地总面积2188.4公顷,其中耕地61.2公顷,林地1320公顷,有果园面积44.3公顷。全村年产粮食361吨,人均占有量只有0.096吨,部分靠买粮过日子。全村牲猪出栏1280头。农民增收来源十分有限。全村共有110人外出务工,务工收入是现在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只有1608元。一直以来,我镇紧抓新一轮扶贫政策,坚持以脱贫开发为导向,以扶持贫困人口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201*年我镇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改造危房23间、修建村内道路1公里;投入2.5万元,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受惠农民达140多人。今年,我镇计划投入450多万元,用于建设珠品组道路硬化、大户组道路拓宽、XX至XX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2万元,开设科学种养培训班,帮助村民掌握种养知识,增强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综合能力,助力他们增收致富。
近年来,老区建设虽然还有若干遗留问题,但从总体上看,老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为老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老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农村发展变化大。从纵
向对比来看,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我镇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紧抓基地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了种植甜笋、观赏类桃花等产业,已形成区域规模。在民生方面,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农资综合补贴直补,农村低保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群众受益不少,老区农民负担越来越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是,从横向对比来看,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扶贫开发工作也存在不少新问题、新矛盾,老区发展仍然滞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欠发达、总量小。以201*年为例,我镇工业总产值为9842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36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04036.2万元,招商引资完成45521万元,财政收入2131.7万元,出口交货值4601万元。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5000元的村有个,占%,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村个,占%。
(二)老区村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由于老区农民居住点比较分散偏远,仍有部分自然村行路难、用水难,耕作和居住条件差;公路前修后损,养护困难现象普遍。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老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老区行政村基本上通了安全卫生饮用水,但由于水质、水源,设备落后,条件等方面限制等原因,仍有个别村饮水存在困难。(三)社会事业有发展,但又出现新问题。老区农村孩子大多合并到中心小学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有可提高,但护送低年级儿童上学的家长增多,增加家庭负担。新农村合作医疗推行后,由于补助标准偏低,报销机制不健全,急病重病家庭仍有困难,导致因病返贫。
(四)老区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生产项目少,老区乡村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主要收入主要来源于提供初级农产品及原料,仍然以种养结构较单一、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的传统产业为主;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仍较落后,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村投、融资体制不健全、不畅通,农民增收缺乏稳定持续的机制,增收的后劲不足。碰到大病住院、孩子上高校的高额费用,容易造成农户出现返贫现象。
四、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建议
老区人民曾经对革命作出积极贡献,老区发展的滞后,需要上级有关部门针对老区出台特别优厚的发展政策,促进老区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在调研过程中,老
区的干部群众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转变观念,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解不解放、观念更不更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效。因此,在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进一步破除保守、落后的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制约发展的一切思想障碍,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干,要有敢为人先、敢担风险的意识;其次要坚决摒弃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坚持自立更生,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依靠自身力量自谋发展。
(二)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强基础、增后劲作为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降低农村群众的劳动成本投入,切实减轻发展负担,加快发展步伐。对老区自然村中人口较多、自然条件较好、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自然村,要加大扶持力度。
(三)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种养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要重点抓好发展无公害、绿色、
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创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优质优价,提高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通过典型示范,提高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水平,逐渐使合作社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线路,如我镇,就可以利用区位交通便利、特色种植上规模的资源优势,加快农家乐、休闲农庄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进一步加大对老区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产业发展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之本。因此,要因地宜,发展适合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更多、更优厚的老区发展政策。
(五)进一步加大对老区的互助资金投入力度。因为通过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较高,因利益关系,金融部门也不愿贷款给贫困户。因此,贫困户要发展生产,便利的渠道就是通过资金互助社取得资金。希望上级扶贫部门扩大资金互助覆盖面,要让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农户能真正享受到互助资金的帮扶。
二一二年九月七日
扩展阅读: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根据***召开的全市革命老区情况调研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我区在部署全区范围内的调研活动的同时,又专门组成四个督查组,分赴五山、三五、小平阳、桥巩、良塘、七洞等16个乡镇,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乡村干部座谈、进村入户走访、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还对乡村干群对今后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广泛征集,并进行分类归纳。
一、革命老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辖2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57个村(居委会),全区总面积436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公顷。201*年末***总人口1075870人,其中老区人口614980人,占全区人口的57.16%;全区有老区乡镇16个,占全区乡镇的66.67%,174个村委,占全区村委的67.7%(其中贫困人口44680人,占老区总人口的0.07%)。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和老区特殊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老区人民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奋力改变老区贫困落后面貌,努力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减少贫困人口6万多人。201*年老区地方财政收入118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5元。
二、老区建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年来,党和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我区部分革命老区所处地理位生态环境恶劣,资源十分匮乏,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极度脆弱等原因,导致老区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建设明显滞后。一是部分乡村道路建设进展较慢,农民行路难问题还没有大面积解决。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交通建设非常重视,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特别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老区农村的交通难题得到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路的目标。但是,由于路只通到行政村,我区仍然有寺山乡上水村委、迁江镇雷山村委、七洞乡桥勒村委等共32个自然村不通公路,一部分群众出行难,迁江镇雷山村委有3个自然村没有通电,14个自然村未通广播电视,严重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二是饮水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引用不安全水的人口仍有128165人,占老区人口的20.84%,缺水吃的人口仍有63581人,占老区总人口的10.33%,如寺山乡上水村委、平阳镇帽山村委、尖山村委,良塘乡龙林村委等村民,这些居住在大山区里的的村民饮水“雨天有、天旱无”的现象经常发生,遇到大旱时,需到5公里以外处挑水吃,有的半天只能辛苦的挑回一担水。牲畜饮水困难,大多数的村民主要靠自挖水井,建水柜接下雨屋檐水,自接山里流水,饮水很不安全,种植业、养殖业都受到严重损失。三是水利设施薄弱。水库、水塘、渠道、等水利设施本来配套不完善,又由于大多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缺乏投入,维护不善,使部分设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
(二)特色产业培植艰难,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全区老区主导产业基本确定了粮食、甘蔗、蔬菜、畜牧、林特等品种,但目前仍然处于引导发展、激励发展,甚至是逼着发展的状态,还没有达到
“市场需求,我要发展”的境界。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效益都还处于较低层次,加上难以抗御的自然、市场、政策风险并存,农民增收没有根本保障,外出务工创收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限制。老区乡镇连片土地少,基本是零零星星,而且土层薄、土质差、坡度大、不肥沃,产业难成规模。二是投入短缺。农民本身没有多少富余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财政贴息贷款指标有限,近几年全区贴息贷款每年在1000万元左右,贴息50万元左右,贴息贷款程序繁杂,手续过多,贴息金额小,没有真正解决群众的实行困难。筹资困难重重,加上对市场前景的把握不准,产业大户培养不起来,示范效应发挥不了,产业化推进非常困难。三是效益不高的影响。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终极目标,效益不好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
(三)住房困难仍然突出,直接影响安居乐业。据统计,全区有4万多人,居住在高山、深山、石山区,住地远离公路主干道。这些房屋大多坭瓦结构,以危房居多,居住很不安全。这些户资金短缺居住偏僻,加上交通不便,异地搬迁难实施,改造整修不合算,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安居乐业非常困难。
(四)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直接影响转移就业。老区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小学文化,劳动力素质的不高,接受新事物慢、转移就业难、外出打工的人,由于缺乏技术,大部分只能做体力活。收入也相对较低。没有一技之长,自我发展、自我脱贫能力差。
(五)师资力量缺乏,山区儿童教育待遇不平等。由于边远山区生源较少,如迁江镇雷山、寺山乡新步等村委按教师编制配备教师,出现了一个教师教几个年级的局面,在同一个教室里一个年级在上课,另一个年级却在自习,不论是对于上课的教师或且是自习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六)“劳务大军”大量外出,农村发展缺乏活力。打工是贫困的标志,我区有94612人常年在外务工,占老区劳动力的38%,由此引发的农村社会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发展产业难。外出打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有技术的工资更高,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希望出门挣现钱,不愿在家发展产业。靠妇女、老人来兴办农村特色产业是很难的。二是农村建设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使老区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基本建设非常艰难,三是农村矛盾突出。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照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扶持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乡镇通老区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扶持具备条件、500人以上的老区自然村通机动车路。由交通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逐年解决人口较多村庄老区群众人行路难等问题。加大对老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老区小流域的规划治理。加快解决列入饮水安全规划的老区饮水安全问题。优先扶持老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把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解决好,解决老区看病难的问题。
(二)扶持老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大对老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老区丰富的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扶持老区乡、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一乡、一村的支柱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老区农户发展经济。走农、工、贸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特别要组织好老区特色农业的供销服务工作。加大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土地山林使用效益。
(三)扶持老区发展民营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到符合条件的老区乡(镇)、村投资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老区人民致富。对在老区举办的民营企业,要在土地使用、市场开发、资源配和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助老区民营企业发展。
(四)加强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部署,制定规划,加快转移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加强对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家庭未能升入高中的子女免学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并给予补助生活费。劳动力承接地要制订规划,优先吸纳老区富余劳动力就业。
(五)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以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留在老区工作,加快引进急需人才,开发使用好老区人才资源。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老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指导老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坚决打击“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做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活动旧址和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维修工作,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七)加大对老区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要通过党报党刊、影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老区的历史,展现老区的风貌,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致富思源”教育,进一步弘扬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增强建设老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整个社会敬仰老区、关注老区、热爱老区、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革命老区情况调研》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革命老区情况调研: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革命老区情况调研》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5983.html
- 上一篇:革命老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