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29 22:11:1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根据***召开的全市革命老区情况调研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我区在部署全区范围内的调研活动的同时,又专门组成四个督查组,分赴五山、三五、小平阳、桥巩、良塘、七洞等16个乡镇,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乡村干部座谈、进村入户走访、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还对乡村干群对今后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广泛征集,并进行分类归纳。

一、革命老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辖2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57个村(居委会),全区总面积436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公顷。201*年末***总人口1075870人,其中老区人口614980人,占全区人口的57.16%;全区有老区乡镇16个,占全区乡镇的66.67%,174个村委,占全区村委的67.7%(其中贫困人口44680人,占老区总人口的0.07%)。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和老区特殊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老区人民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奋力改变老区贫困落后面貌,努力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减少贫困人口6万多人。201*年老区地方财政收入118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5元。

二、老区建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年来,党和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我区部分革命老区所处地理位生态环境恶劣,资源十分匮乏,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极度脆弱等原因,导致老区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建设明显滞后。一是部分乡村道路建设进展较慢,农民行路难问题还没有大面积解决。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交通建设非常重视,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特别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老区农村的交通难题得到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路的目标。但是,由于路只通到行政村,我区仍然有寺山乡上水村委、迁江镇雷山村委、七洞乡桥勒村委等共32个自然村不通公路,一部分群众出行难,迁江镇雷山村委有3个自然村没有通电,14个自然村未通广播电视,严重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二是饮水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引用不安全水的人口仍有128165人,占老区人口的20.84%,缺水吃的人口仍有63581人,占老区总人口的10.33%,如寺山乡上水村委、平阳镇帽山村委、尖山村委,良塘乡龙林村委等村民,这些居住在大山区里的的村民饮水“雨天有、天旱无”的现象经常发生,遇到大旱时,需到5公里以外处挑水吃,有的半天只能辛苦的挑回一担水。牲畜饮水困难,大多数的村民主要靠自挖水井,建水柜接下雨屋檐水,自接山里流水,饮水很不安全,种植业、养殖业都受到严重损失。三是水利设施薄弱。水库、水塘、渠道、等水利设施本来配套不完善,又由于大多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缺乏投入,维护不善,使部分设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

(二)特色产业培植艰难,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全区老区主导产业基本确定了粮食、甘蔗、蔬菜、畜牧、林特等品种,但目前仍然处于引导发展、激励发展,甚至是逼着发展的状态,还没有达到

“市场需求,我要发展”的境界。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效益都还处于较低层次,加上难以抗御的自然、市场、政策风险并存,农民增收没有根本保障,外出务工创收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限制。老区乡镇连片土地少,基本是零零星星,而且土层薄、土质差、坡度大、不肥沃,产业难成规模。二是投入短缺。农民本身没有多少富余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财政贴息贷款指标有限,近几年全区贴息贷款每年在1000万元左右,贴息50万元左右,贴息贷款程序繁杂,手续过多,贴息金额小,没有真正解决群众的实行困难。筹资困难重重,加上对市场前景的把握不准,产业大户培养不起来,示范效应发挥不了,产业化推进非常困难。三是效益不高的影响。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终极目标,效益不好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

(三)住房困难仍然突出,直接影响安居乐业。据统计,全区有4万多人,居住在高山、深山、石山区,住地远离公路主干道。这些房屋大多坭瓦结构,以危房居多,居住很不安全。这些户资金短缺居住偏僻,加上交通不便,异地搬迁难实施,改造整修不合算,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安居乐业非常困难。

(四)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直接影响转移就业。老区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小学文化,劳动力素质的不高,接受新事物慢、转移就业难、外出打工的人,由于缺乏技术,大部分只能做体力活。收入也相对较低。没有一技之长,自我发展、自我脱贫能力差。

(五)师资力量缺乏,山区儿童教育待遇不平等。由于边远山区生源较少,如迁江镇雷山、寺山乡新步等村委按教师编制配备教师,出现了一个教师教几个年级的局面,在同一个教室里一个年级在上课,另一个年级却在自习,不论是对于上课的教师或且是自习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六)“劳务大军”大量外出,农村发展缺乏活力。打工是贫困的标志,我区有94612人常年在外务工,占老区劳动力的38%,由此引发的农村社会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发展产业难。外出打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有技术的工资更高,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希望出门挣现钱,不愿在家发展产业。靠妇女、老人来兴办农村特色产业是很难的。二是农村建设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使老区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基本建设非常艰难,三是农村矛盾突出。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照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扶持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乡镇通老区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扶持具备条件、500人以上的老区自然村通机动车路。由交通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逐年解决人口较多村庄老区群众人行路难等问题。加大对老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老区小流域的规划治理。加快解决列入饮水安全规划的老区饮水安全问题。优先扶持老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把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解决好,解决老区看病难的问题。

(二)扶持老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大对老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老区丰富的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扶持老区乡、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一乡、一村的支柱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老区农户发展经济。走农、工、贸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特别要组织好老区特色农业的供销服务工作。加大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土地山林使用效益。

(三)扶持老区发展民营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到符合条件的老区乡(镇)、村投资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老区人民致富。对在老区举办的民营企业,要在土地使用、市场开发、资源配和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助老区民营企业发展。

(四)加强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部署,制定规划,加快转移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加强对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家庭未能升入高中的子女免学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并给予补助生活费。劳动力承接地要制订规划,优先吸纳老区富余劳动力就业。

(五)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以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留在老区工作,加快引进急需人才,开发使用好老区人才资源。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老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指导老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坚决打击“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做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活动旧址和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维修工作,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七)加大对老区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要通过党报党刊、影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老区的历史,展现老区的风貌,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致富思源”教育,进一步弘扬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增强建设老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整个社会敬仰老区、关注老区、热爱老区、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

扩展阅读:关于深坝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沈坝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

汉滨区老促会:

我镇根据区老促会[201*]2号文件及中省市革命老区调研部署,从5月12日起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由镇领导带队分成5个专题调研组深入辖区内20个村,就沈坝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座谈、查阅文献、实地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我镇革命老区情况现状,现报告如下:

一、革命老区的基本情况

(一)人口分布。沈坝镇由原沈坝乡和元潭乡合并而成,

位于汉滨区西北部,距市区68公里,东与双溪乡、大河镇毗邻,南与汉阴县田禾乡连接,西与汉阴县铁佛寺镇接壤,北与叶坪镇相连,属省民政厅[201*]66号批复的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也是六、七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著名战士作家崔八娃的故乡。总面积111.74平方公里,辖桥头、西元、阳山、庙沟、石梯、沈坝、沙沟、富田、阴湾、小沟、花红、码头、罗仙、北沟、关耀、元丰、田心、高锦、张四营、银杏河20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3420户,13190人,耕地面积15111亩(水田3986亩),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枫树河、刘家河环绕纵贯全境,集镇四周山峦叠障,形成宽广平坦的小盆地。

(二)革命历史。沈坝镇曾是新四军李先念部队战斗活动的地方,曾在现在的张四营村五台山建立药厂,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推翻国民党反动腐朽统治,在李先念部队与贫苦大众共患难、同生死的感召下,沈坝人民也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

献。新四军在沈坝经过停留,他们打土豪恶霸,散传单、贴标语,宣传党的主张,尊重妇女,爱护群众,给当地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三)老区现状。近年来我镇紧跟老区建设新形势,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力促老区民众增收。总体上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衣食住行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之地处高寒山区,域大人稀,山高坡陡,信息闭塞,虽经各级不懈努力,全镇经济还是以外出打工获取劳务收入为主,从被调查的村、组、户情况看,我镇80%的农户目前生活消费支出基本靠劳务输出维持生计,否则就极可能徘徊于贫困线边缘或沦为救济保障对象。

1、经济状况。这次调研的20个村,201*年村经济总收入最多550万元,最低60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213元,其中1274元收入以下贫困人口1850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950人)。

2、文化建设。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完小3所,村级初小1处,教学点2个。文化综合服务站1个,电影放映队1个,全镇电视入户率90%(全部为地面接收器传输,市区信号覆盖为零)。

3、生态文明。全镇共有林地面积9.16万亩,占总面积55%。

其中退耕还林4721亩,经济林特园14245亩(桑园8680亩、核桃5565亩)。在区老促会的大力帮扶下,先后投入老区建设专项资金90余万元,主要用于边远村组的路、水、学校排危等基础设施建设。201*201*年投资12万元扩建学校2所;201*投资12万元修建集镇水塔1处;201*201*年投资70万元改造公路

20公里,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老区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

4、三农民生。近年来,捆绑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公

路硬化、通达工程、人畜饮水,扶贫重点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电改造、生态移民等民生工程,全镇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因农业种植效益入不敷出,举家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房倒人无现象较为普遍。全镇201*年外出务工4100人,年劳务收入7380万元,占全镇总收入67.5%。

二、老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道路等级低、路况差。近年来,

全镇有14个村通水泥路,还有6个村未通水泥路,虽然村村都修通了到组到户公路,但受资金限制,大部分通组到户公路还是土路,缺乏养护,路况极差,通行十分困难。二是人畜饮水因难。全镇9个村有人饮,因山大人稀,居住分散,饮水站也只能满足居住相对集中的少数农户,受益人口不到50%。因受地域、资金和群众居住现状制约,还有11个村尚无人饮,致使这些村组农户无安全饮用水。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差。近50%水田受地理条件限制,河道较短,靠天灌溉,加上外出人口多,农田荒芜现象较多。因水利设施严重滞后而导致水田弃水种旱,坡地靠天吃饭,农业收益严重下滑,种地吸引力越来越小。

(二)经济发展落后。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沈坝镇地处汉滨北部边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阻碍了我镇经济的发展。全镇20个老区村均无集体经济基础,无村财收

入,缺乏“造血”功能,自我发展能力差。二是产业发展不稳。多年来,我镇一直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突出发展了黄姜、魔芋等特色产业,都因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通、观念、市场等诸多因素制约,部分农民也只能凭经验、凭感觉、想当然的去搞,政府虽极力出面引导,帮助扶持也因品种品质实力难以适应市场考验而告终。蚕桑、畜牧产业处于低迷状态,核桃产业正在发展中,如本次调查的罗仙刘修海、关耀曹学海500头养猪二级繁点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收入低而不稳,辐射拉动能力受限。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是农村教育状况不佳。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设备等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二是医疗状况差。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服务项目比较单一、配套设备不够完善、卫技(医师、技师)人员偏少,医疗条件较差,造成老区农民就医难。三是农村社会保障有待加强。农村弱势群体面较大,与城市差距显著。

(四)务工人员技能较低。我镇现有劳动力7870人,单就在外务工劳动力调查,其中35岁以上的2050人中有1180人均在煤窑、工地吃体力饭。35岁以下的也因文化低,缺技术且在不懂任何农业劳作实用技能的情况下,在南方201*块一月,图个自己安身。即使个别返乡创业也就卖个车跑客运。而在乡的老人、妇女在耕种中对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普及根本无法接受,随着生产资料涨价,投资增加收入减少,一旦不挣钱就抛荒。致使农村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抛荒的现象比较多。

(五)基层组织运转困难。这次对20个革命老区村调查,

由于历史基础条件较差,全镇无1个村有集体经济和积累,且

有11个村因修路、电网改造等公益事业负债。虽然近年来上级在想方设法解决,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支出,无法触及。特别是“三个一点”资金配套机制,使村上公益事业基础设施更是越办越穷。沉重的债务使大部分村根本无心无力办事。加之现行的村级干部待遇有限,作为一村之能人,误工补助实属杯水车薪,出现基层事难办,村上无人干的局面。三、当前革命老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从汇总的情况看,我们认为急需解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老区山村的交通状况。交通是否便捷直接关系到老区人民生产能否发展、生活是否便利的问题。目前急需解决的有沈涧公路拓宽改造为县级公路实现油路化;沈元、沈双两条主干线加固拓宽;北沟、石梯、庙沟、小沟、元丰、银杏河等6条通村主路硬化,约25公里。

2、解决高山、危险地段农户住房问题。目前,我镇还有1800户居住在高山、危险地段,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这一实际问题急需解决。

3、解决老区山村安全饮水问题。由于老区山村过于分散,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村民无安全饮用水,需逐步加以解决。4、扶持生产,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一要扶持建设、整修、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二要扶持核桃产业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加大科技扶持与产供销信息服务的力度。

四、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我镇绝大多数革命老区村发展

是相对滞后的,需要上级政府部门给予大力扶持。

(一)加大扶持力度。老区地理环境差,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建设难度很大,我们希望上级政府在资金安排上,要特别向贫困的老区山村重点倾斜,借助国家安排老区公益性项目,在取消地方配套的基础上,利用“送巢安凤”的方式,集中选点规划设计,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

(二)制定相关政策。一要有效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土地资源是集体的,要让村委会在土地资源的流转上发挥主导的作用;要让外出务工农民所承包的闲置土地,流转到真正种养户的手中;要让规模化经营在分散的承包体制下有办法运作,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二要解决老区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紧缺的问题。制定政府贴息贷款扶持老区生产的政策,以增加农村生产资金的投入,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三要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一些龙头项目,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一村或数村的发展;四要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科技扶持、产前项目的选择论证、指导,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后销售服务。

(三)扩大招商引资。利用老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从国家层面要出台老区招商引资税费减免及奖补政策,对为老区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弘扬企业支持老区发展老区舆论宣传主流。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老板开采加工,促进老区乡村二、三产业比重。同时结合老区资源生态优势,搭建老区之间互动交流和产业对接平台,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补贴,组织能人大户相互学习考察,推动地方特种养殖发展,拓宽老区经

济增长空间,使革命老区乡村尽快摆脱贫困。

(四)实施转移搬迁。对常住在条件恶劣深山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国家应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扣除物价因素的基础上,提高深山群众转移搬迁补助标准,省、市、区、镇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鼓励农民进城定居的政策和山地危居搬迁规划,把人口向集镇和公路沿线集中,把更多的危居地带群众搬出来,解决搬迁农户的安置用地及生活生产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时由政府统一出资购买迁出群众原有以山坡林地为主的生态资源,并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就地在人口适宜居住区,通过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实施农田改造,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低成本让农民入住,发展农业产业,使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加强基层建设。提高村级转移支村标准,改善村级干部待遇,使老区基层干部在村级工作的价值观得以体现。加强对老区村干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抓好基层工作和发展乡村经济的技能。下派挂职干部来推动基层组织薄弱的老区村的工作。同时及时出台村级债务化解政策,依托国家扶持集中发展老区村集体经济,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干部工作动力倍增,且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有收入愿意办事,最终达到村强带民富,民富促发展。

汉滨区沈坝镇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六月三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598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