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互联网+学生党建”模式的思考

时间:2019-05-01 10:53:3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关于“互联网+学生党建”模式的思考

  【摘 要】在创新2.0 的驱动下,互联网思维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学生党建作为和谐高校建设重要一环,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投身到“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探索中。深入探讨 “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困难,对进一步应用这一模式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党建 互联网+ 党建模式

  高校党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特殊任务,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可靠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有力保障。如何围绕“学生党建”帮助大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学生党建存在着党员信息管理数字化程度低,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差,党的思想宣传覆盖面窄等缺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尝试运用互联网思维克服传统学生党建的缺点。与“互联网+ 农业”“互联网+ 金融”以及“互联网+ 教育”等模式类似,“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使高校学生党建呈现出新的生机,正为越来越多的高校党建工作者所接受。但是,“互联网+ 学生党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的高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的高校正准备进行尝试。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面临的困难,以期为广大党建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基本内涵,关键在于对“互联网+”的准确认识。众所周知,我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但“互联网+”理念直到2012 年才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继而2014 年李克强总理在首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要让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随着2015 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互联网+”最终入选2016 年度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本文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准确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首先,“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的普遍化,即互联网对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渗透。传统的互联网主要用于信息的传播、交流与资源的共享,如聊天、玩游戏、查阅东西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在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功,“互联网+ 经济”模式成为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生命力的重要引擎。由此也引来社会其他方面的转型与升级。比如“互联网+金融”(支付宝、微信红包、网商银行等)、互联网+ 交通(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以及“互联网+ 农业”等等。

  其次,“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转化,即互联网对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运行模式的改造与升级。通俗的讲,“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添加或组合各种传统产业。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其中特别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互联网+”中“+”理解为简单的加减与组合,而要理解为深度的转化与融合。

  通过以上对“互联网+”基本内涵的厘清,我们可以认识到“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出现是时代发展和“互联网普遍化”的必然结果,理应引起广大党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利用互联网对党建工作进行改进与升级。

  二、“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特征

  实践表明,互联网大大拓展了全社会沟通活动的空间,大大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极大地变革着社会各方面的运行模式。“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相比于传统学生党建模式,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优势特征。

  (一)满足党员教育管理需求,使其更具有互动性

  传统党员教育模式中存在着教师教育供给与学生教育需求在时间和信息获取上的非同一性。在传统党员教育模式中,教师依照自身对于党建要求和学生特点的理解,自行通过党课、谈心谈话、党团组织活动等形式对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进行教育。在传统模式下,学生是教育服务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地方充当了教师和学生的中间枢纽。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员教育模式中,互联网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搭建了一个快捷而实用的互动平台,学生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直接与教师打交道,中间枢纽环节被省去。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快速实现。

  (二)扩展了党员教育管理范围,使其具有广泛性

  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由于时间、 空间限制,在教育内容、教育时空以及党员管理上都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由于成功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使得传统党员教育管理的时空限制趋于消失,形成了一种更具广泛性的教育管理模式。首先,教师的知识传播的对象范围增大。学生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都可能成为教师知识传播的对象,而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教师的教育对象常局限在某个系,某个班的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个别谈话、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等形式进行,其内容无法广为传播,为了扩大传播,大多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其覆盖面有限。其次,学生在教育服务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广泛性。”[2]当前各高校“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实施者力图在互联网上推出各种各样的党员教育与管理服务,特别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个性突出的红色教育资源,如红色电子书、红色影视作品、红色音乐,以及电子化党员信息管理服务等。

  (三)改变党员学习行为,使其具有自主性

  我们知道互联网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能随时随地公开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因此,“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不喜欢被动接受各种教育服务,他们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与空间。传统模式下,由于技术与资源的限制,学生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去完成。“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改变了这种现状,使得党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与空间成为了可能。教师如果将需要的完成的学习任务直接在网上布置,学生便可以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自行在网上完成相应的学习的任务,并完成测试直至达到相应要求。这就使得党员学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三、“互联网+ 学生党建”模式的困难

  虽然早在2015 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的模式也在社会的各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成功。但在高校学生党建方面的运用却存在着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高校党建工作者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运用的重视不够。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根据笔者到学校各系部党支部走访调查显示,全校11 个系的学生党支部真正将“互联网+”运用到学生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上的情况还出于空白状况。有一定的网络运用,也仅停留在关于学生党建情况的简报及公示发布,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思维”的运用。我校教师党建工作者对“互联网+ 学生党建”的主要反应有:“互联网+”是经济领域的事,和学生党建关系不大;对“互联网+”思维不太了解;运用“互联网+”太麻烦。其二,高校党建工作者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运用存在困难。如前所述,高校党建工作中有一定的网络运用,但仅停留在通过校园网党建平台发布简报及公示,吸引力不强还经常处于休眠状态。“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高校学生党建需要加紧制足大数据相关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把培养数据骨干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建设来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3]由于高校党建工作者一般由普通教师兼任,他们所从事的实际专业各不相同,很少人有专长于大数据方面,因此,如果不加强数据骨干力量的培养,高校党建工作者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运用时存在很大困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互联网+学生党建”模式的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464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