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总结(10级)
第一章
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一经济综合体。P12.土地包含的含义:P3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是土地资源可以被人类利用,具有经济属性)P44.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的两重属性。下面将分别以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作为社会资产的两方面阐述土地“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P4
5.土地的资源特性:P4-5
1)生产性2)区域性3)动态性4)可更新性5)多功能性6)有限性7)不可替代性6.土地的资产特性:P6-7
1)商品特性[商品特性的特殊性P6]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7.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P8-10
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a.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b.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a.土地资源调查b.土地资源评价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a.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b.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a.土地资源保护b.土地资源管理8.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P14-151)系统分析法2)景观生态分析法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如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9.国外的土地资源研究和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历史及特点(了解其标志性成果)P1610.中国的土地资源研究和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历史及特点(了解其标志性成果)P18
第二章
1.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P25第一句
2.太阳辐射: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生态系统中一切过程(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的能量基础。P25
3.光照的主要表现: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P26-274.衡量热量资源的指标:温度、积温和无霜期。P28-29
5.降水: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1)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分布P302)地形与降水P316.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海拔高度P31、坡度P32、地貌类型P33。7.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
1)岩性及矿物质组成P362)母质类型P388.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解)P39
9.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P47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开放性2)动态性3)自我调节性4)演化性10.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重点掌握)
P55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因素方面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2.经济因素方面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3.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修、物质技术条件等。
11.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P55
12.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56
第三章
1.土地单元:由于陆地表面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土地构成要素的复杂多样性,致使地表不同区位的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差异明显,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区别且各具特色的土地单元。P60
2.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的组合。P60
3.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于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P61
4.土地类型划分的逻辑体系(理解怎么划分):土地类型是根据土地自然属性进行划分的,划分的基本思路是从宏观到局部,由粗略到详细的多级分类过程。P62(类似图3-1)土地的分级与分类是重点5.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方法(了解)P636.前苏联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P66-67):前苏联的土地类型分类体系是建立在景观学研究的基础上。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前苏联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限区”、“相”三级。7.澳大利亚(英澳学派)的土地类型分级系统(了解)P678.中国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了解)P689.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要掌握):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其各个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所综合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二是非地带性或区域土地类型分布规律。P71
1)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P712)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P723)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P72
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P72
1)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P72
2)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是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比例关系。P743)土地类型的演替(理解)P74
10.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P7511.土地利用结构(掌握):是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P7512.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了解4个原则)P7613.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依据(要掌握):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P76
14.国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简介(了解)
15.201*年国家标准化的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理解如何分,不要背表格)P88-94
第四章
理解:P96第一段
1.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要掌握):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P96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了解)P96-97
1)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4)为了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3.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了解)P97-98
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了解)P98-99
1)建立科学的和实用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2)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3)掌握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布规律和覆盖状态4)指导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P99
(1)查清各土地权属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4)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5)调查和分析土地权属争议,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和建议。
6.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P997.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是对土地各个自然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P1001)气候调查2)地形调查3)水资源调查4)土壤调查5)植被调查
8.社会经济因素调查(P101)9.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分析土地构成要素与土地类型形成和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分析区域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征、组合结构和动态演替规律。P10110.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掌握):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11.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以地形图、航片为底图的常规的野外测绘填图方法和遥感调查方法。12.野外测绘填图方法的技术要点:P106
1)选择调绘路线2)地形图的定向3)确定调绘站点的图上位置4)调绘填图13.土地利用现状的外业调绘:(了解)P106-107
1)地类调绘2)线状地物的调绘3)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绘4)地物补测14.土地资源图的编制与成果报告(了解)P113
第五章
1.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P121
2.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1、必须有特定的目的;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3、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4、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5、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实践。P1213.土地评价的目的(了解):1、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2、服务于土地交易;3、服务于土地税收;4、服务于土地管理。P122-1234.土地评价的类型:(掌握)P1231)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PS:三个概念都要知道)2)根据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了解)3)按土地评价的目标的综合性程度,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P123)4)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土地评价可以分为许多种,如农业用地评价、林业用地评价、牧业用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用地评价、交通用地评价等。(了解)5)评价类型的另一种区分是当前适宜性评价和潜在适宜性评价。(了解)5.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3个阶段):(要掌握)准备阶段、中间阶段、成果汇总阶段。(图5-2熟悉各个阶段大概要干嘛)掌握如何确定土地评价目标(P125)6.土地自然适宜性(P129):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条件)的综合适宜程度。
(土地条件与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两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协调与满足。这种协调与满足程度,或者称为适宜程度,就是土地自然适宜性。评定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过程,就是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7.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掌握):P130-131
四级分类法:1)土地适宜性纲2)土地适宜性级3)土地适宜性亚级4)土地适宜性单元8.土地质量:土地的多种土地性质的综合表现,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具有共性的土地特性决定的,它在一定的方面影响某类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P131
9.土地利用要求:指土地用于一定的方式时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P132
(作物要求、管理要求、水土保持要求)
10.比配:指将土地利用方式所具备的土地条件(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
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程度估算相结合的过程。11.土宜:是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表现出与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所不同的特有品质。P135
12.土宜评价:指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影响的机理。P135
13.土宜评价遵循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一般程序和方法:1)土宜调查
2)土宜要求(一般性土宜要求;特殊性土宜要求;土宜要求与土地性状的比配;土宜评
价结果表达或分类方法)
14.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P136
15.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生产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潜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等定级的过程。P13616.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了解):分类系统,评价方法简介。P137-139
17.土地经济评价:将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P143
18.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经济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P14319.如何评价:(掌握)毛利分析(P143-144);现金流量贴现分析(P144-145)。(不用背公式计算,理解其中原理。)20.土地资源的经济分级(分级指分等定级):指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土地生产力(产值)的大小,将土地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重点看(P145-154):
城镇土地定级的因素分析(繁华程度、交通条件等);城镇土地定级的步骤与内容;城镇土地定级方法技术要点(掌握)(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定级因素的量化与作用分计算,定级单元的划分,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下划线的认真看);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仔细看)。21.土地资源核算(了解)
第六章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P159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决定因素(掌握):C=P*A/N(P160)
1)土地资源的数量;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3)投入水平;4)生活水平;5)时间尺度。3.农业生态区发(AEZ):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某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因此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P1624.依据农业生态区法中的土地生产力模拟计算的基本原理,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可分为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前者被称为有灌溉保证的水田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后者是旱地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或雨养农业的生产潜力)。P1665.光温生产力的概念6.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
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P167
7.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概念)P171
光温土生产潜力:一般来说,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和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一般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8.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对策:(P178)
一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耕地的产量。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P207-P213)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P208)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210)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P211)
第三章补充: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P61):首先,土地类型划分的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其次,土地资源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再次,土地类型较多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
扩展阅读: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20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201*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前言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作为资源来研究其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综合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开发利用、保护与满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需要关系的学科。研究土地资源学的目的是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这是一个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配置计划和土地资源开发的完整过程。土地资源学主要的研究任务如下:(1)调查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利用中会不会产生沙化、盐碱化、沼泽化、污染等退化现象,土地投入不断增加而土地收益会不会逐渐下降等。
(2)研究土地质量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索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法、途径。(3)研究在目前情况下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的收益与投入比情况。(4)研究克服限制性因素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措施。
(5)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此次沿岷江下游到岷江上游,经温江、都江堰,再到映秀的沿途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在不同情况下的土地利用的现状、不足以及如何改造等,加深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1实习概况
1.1实习时间201*年6月28日1.2实习路线
温江出发→都江堰青城大桥→映秀地震遗址博物馆→映秀黄家村→漩口镇1.3实习目的
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土地资源包含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和供人类发展生产的社会经济特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在都江堰市和汶川县。通过这次实习,了解上述地区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利用方式和过程的优缺,并加以验证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熟悉和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延展土地资源管理各学科在实际情况中的综合应用,分析实践,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1.4实习区概况1.4.1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介于东经103°25"42"~103°47",北纬30°44"54"~31°22"9"之间。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
3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1.4.2汶川县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主要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周边相邻县级政区,东邻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除此之外,汶川县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已退耕地4950亩,映秀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由于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村经济收入面临重大的难题,为了改变现状,摆脱困境,映秀镇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结合镇村实际,在经济发展中狠抓典型走出了一条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路子,是映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实习内容2.1都江堰青城大桥
地理位置E103°36′32.5″N30°58′43.8″海拔719.8m
从成都市温江区出发,观察到沿途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园林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数量极少。此处地点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外江青城大桥桥头,放眼望去,可以看见宽阔的河漫滩,更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见一些低山,由于现在不是洪水频发期,河流水面较窄,而在河漫滩上长满了茂密的杂草,可以看见零星的种着一些玉米。由于河漫滩不利于耕作和修建建筑,其利用上现处于荒废状态,利用率相当低。而在一级阶地上主要是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理论上一级阶地并不适合建筑,一般用作耕地,但河流两旁修建了坚固的防洪堤,有效预防洪水灾害,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增加,都江堰作为闻名的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前景更广,因此,此处一级阶地现在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成当地的商业、服务业中心。
4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由于现在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作为荒废而广阔的河漫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利用:
(1)可以考虑开发利用为耕地。但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沙质土壤,对于作物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以通过改造以利于使用。
(2)河流边界与河漫滩的高差很小,在整理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危害,进行的建设开发必须能够很好的抵御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的水患。(3)尽管河漫滩土地平坦,易于使用,但应合理的安排其利用形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建议种植一些适宜沙地的蔬菜瓜果。2.2映秀地震遗址博物馆
地理位置E103°29.046′N31°03.485′海拔935m
从成都温江到都江堰再到汶川映秀,我们由平原区进入山地区。映秀镇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水量丰富。映秀镇周围的山上植被覆盖以次生灌木为主,原生常绿阔叶林现在基本已经看不到。映秀作为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震后,周围山体结构松散,虽然时隔5年多了,但还是可以看见一些山体植被稀疏,甚至有的还裸露着岩石。映秀镇耕地资源匮乏,耕地较少且以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二三级阶地上,山上分布着大量的林地。由于其水热气候非常适宜水果的生长,因此,果园、经济林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如非常出名的甜樱桃。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中药材生产,如黄连;种植黑麦草,饲养黑山羊,发展畜牧产业。映秀镇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一级阶地上,也是当地主要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交通相比起以前有较大的改善。
由于该地地处山区,且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针对地震后地质比较疏松,山体不稳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等因素,提倡退耕还林和种植一些固土能力强的树种或牧草,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阶地上居民点的保护。
(2)加大保护现有耕地的力度,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3)本区域为干热河谷地带,水资源特别丰富,可大力开发水资源发电,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应该考虑到其合理性;其次,对一些在岷江河岸分布不合理的污染工业进行调整、迁移,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4)同时,本区域也要抓住历史的机遇,做好512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5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大力发展旅游业。2.3映秀黄家村
地理位置E103°28′34.5″N31°02′49″海拔870m
此处是512地震的震中,受灾及其严重,房屋大量损毁。灾后重建中如何在当地山高坡陡、平地少、既要保证耕作用地的需求、又要保障灾后重建居民点用地的需要,这种情况下,选择居民点的选址成为当地房屋重建的一大难题。
我们站在灾后重建居民点对面,看到居民点选址选择了河流阶地的一级阶地,因为当地平地太少,居民点建设选择河流阶地很正常,但是该居民点选择了河流的侵蚀面,随着水流的作用,很容易对居民点的安全构成威胁。虽然政府为此修建了护岸工程,但是工程量太大,投资也是巨额的,有点得不偿失。还有就是居民点的背后是一座陡峭的大山,坡度大,且山上的植被也不是特别好,没有完全的植树固土,有一些零星的耕地存在,也没有建设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地震后,当地山体破碎,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这就为该居民点的安全留下了隐患。离居民点不远处是一条山沟,泥石流严重,已经修筑了拦沙坝加以防护。
在考虑到此处土地资源特别紧张的特殊情况下,因此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考虑:(1)在现有居民点上,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雨季来临时,安排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后山情况和河水的情况;
(2)应该杜绝后山人为活动的影响,零星耕地应该全部还林和修建山沟排洪工程,防止雨水下流影响居民点;
(3)开发山区耕地资源,种植水果、蔬菜等,发展畜牧业,在植被恢复上,根据适合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耐旱耐瘠、根系发达植被。2.4漩口镇
地理位置E103°26′51.7″N30°59′27.8″海拔1038m
漩口镇也和映秀镇一样,土地资源稀少,而山地地形的影响使城镇规划布局限制颇多。但居民点的选址相对于换家村来说,要合理很多,居民点选址位于河流的三级阶地上,距离河流较远,不易受到侵蚀。虽然受坡积物的影响,该阶地地势有一定起伏,但是在当地的土地资源的条件下还是能够接受的。同时该居民点背后山体坡度较缓,且坡体上植被较茂盛,不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山体修筑了环山沟,减少了水流对山体的侵蚀,是漩口镇在安全上得到了更大的保
6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障。
由于此处山区人地矛盾突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当地土壤黄化程度高,发育成熟,地势坡度大,耕作宜采用横坡梯田方式;不宜耕种的区域,可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气候条件,种植水果如猕猴桃等经济作物。
(2)对于坡度较缓地区进行横向开发,这种利用模式能够很好的保持水土,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涵养。
(3)开发旅游业,减少人民对耕地的依赖,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3实习心得
我们从平原区一直到达山地区,沿途看到了各种各样地带性的景观。通过观察和老师同学的讲解,更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它们的利用状况。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土地资源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了野外在特定地貌类型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针对山区特殊复杂情况下如何合理优化配置土地利用方式;同时也深入认识到在自然灾害过后,如何合理选择和布局居民点、宅基地复垦及灾后土地的整理工作;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问题,退耕还林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但是耕地减少,农民如何吃饭也是个问题,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工作重心。
这次实习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提高了的专业素质,还促进了我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7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土地资源学总结(10级)》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土地资源学总结(10级):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土地资源学总结(10级)》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50299.html
- 上一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清新)
- 下一篇:外出听课心得体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