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昆虫学简答题
简答题:
一、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福建一年三到四代。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但雌蛾产卵前趋光性较弱,行动迟缓。防治方法:加强预测预报、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性诱杀、施用苏云金杆菌液或白僵菌)
二、地下害虫的综合治理1、农业治理
(1)搞好基建,消灭虫源滋生地(2)深耕翻黎(3)合理施肥(4)适时灌水2、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2)土壤处理、沟施、穴施(3)毒饵诱杀(4)其他施药方法:有机农药3、生物防治:寄生菌、土蜂4、物理防治:灯光诱杀5、其他防治方法
(1)控窝毁卵,消灭蝼蛄(2)人工捕捉金龟甲以菌治虫病原微生物
真菌:白僵菌、绿僵菌
细菌:素云金杆菌、Bt制菌病毒:
线虫:索科线虫以虫治虫
捕食性天敌:螳螂、食虫虻、猎蝽、胡蜂、蚂蚁寄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非昆虫:蜘蛛、捕食螨
三、阐述园林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途径。1、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园林植物害虫,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天敌昆虫的保护1、慎用农药2、保护越冬天敌3、改善昆虫天敌的营养条件(二)天敌昆虫的繁殖和释放(三)天敌昆虫的引进2、生物农药的应用
(一)微生物农药1、病原细菌2、病原真菌3、病原病毒(二)生化农药3、其他动物的利用四、以菌治病四、昆虫繁盛的原因
(1)有翅能飞翔。
(2)体躯小且有外骨骼。
(3)繁殖能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化。(4)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5)具变态和发育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
五、昆虫纲的特点:(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六、简述触角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并举例其代表类群。基本构造:柄节、梗节、节
1.刚毛状:触角短,柄节、梗节较粗大,鞭节细似刚毛,蝉、蜻蜓触角。2.线状:触角细长,鞭节各节大小、形状相似,向端部逐渐变细。蝗虫、天牛
3.念珠状:鞭节由多个近似圆球形、大小相似的小节组成,形似一串念珠。白蚁褐蛉。4.棒状:结构似线状,但近端部数节膨大如棒。蝴蝶、蚁蛉
5.锤状:似球杆状,但触角短,端部数节突然膨大(末端平截),形似锤状。瓢虫郭公虫。6.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一角向一侧突出,似锯齿。芫菁雄虫叩甲7.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似梳子。豆象雄虫8.羽状:鞭节各亚节向两侧显著突出,似羽毛。雄蛾。
9.肘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基部柄节与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状弯曲。蜜蜂、象甲10.环毛状(whorled):雄性蚊类、摇蚊
11.具芒状(aristate):触角短,一般为3节,端部一节膨大,其上有一刚毛状的构造,称为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许多细毛。蝇类
12.鳃状(lamellate):鞭节的端部数节(37节)延展成薄片状迭合在一起,状如鱼鳃。金龟
七、简述口器的基本结构(咀嚼式口器)和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并举例其代表类群。基本构造: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类型咀嚼式口器: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物,无翅亚纲、翅目、直翅类、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部分膜翅目成虫及很多类群的幼虫或稚虫。嚼吸式口器: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喙;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舐吸式口器:上颚消失,下颚除保留1对下颚须外,其余部分也消失。双翅目蝇类。刮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幼虫。虹吸式口器:具有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鳞翅目成虫。捕吸式口器: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脉翅目幼虫特有;锉吸式口器:各部分不对称性缨翅目蓟马特有。刺舐式口器:双翅目虻类。刺吸式口器: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同翅目、半翅目、蚤目、部分双翅目。
八、简述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并举例其代表类群。基本构造:前缘、后缘、外缘、肩角、顶角、臀角。
类型膜翅:质地为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蜻蜓、草蛉、蜂类的前后翅,蝗虫、甲虫、蝽类的后翅。鳞翅: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有密集的鳞片蝶、蛾。毛翅:质地也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一层较稀疏的毛毛翅目。缨翅:质地也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毛蓟马。半覆翅:臀前区革质,其余部分膜质大部分竹节虫后翅。覆翅: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多可见蝗虫、叶蝉后翅。鞘翅:质地坚硬如角质,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护体背和后翅鞘翅目昆虫前翅。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膜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蝽类前翅。棒翅:双翅目昆虫与雄蚧后翅退化,小棍棒状,无飞翔作用,保持平衡。九、简述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并举例其代表类群。基本构造: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类型步行足:较细长,适于步行多数种类具有。跳跃足:腿节特别发达,肌肉多,胚节细长而健壮,末端距发达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捕捉足:基节通常特别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其内,形似铡刀螳螂、猎蝽。开掘足:扁平,粗壮而坚硬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游泳足: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龙虱。抱握足:前足第13跗节特别膨大,其上生有吸盘状构造龙虱雄虫前足。携粉足: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构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篮”,第l跗节长而扁,其上有l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理体毛上粘附的花粉,称“花粉刷”蜜蜂总科昆虫后足。攀握足(攀缘足):前跗节为大形钩状的爪,胫节外缘有一指状突,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的指状突密接,可牢牢夹住寄主毛发虱类的足。
十、昆虫的食性及其食物性质、食物范围的分类。
⑴按取食物的食物性质分:①植食性如粘虫、菜蛾等。②肉食性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如七星瓢虫、草蛉、寄生蜂、寄生蝇等。③腐食性如埋葬虫、果蝇和舍蝇等。④杂食性如蜚蠊。
⑵按取食范围的广狭分:①单食性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豌豆象只取食豌豆等。②寡食性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③多食性如地老虎可取食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等各科植物。
十一、25、与农业关系最密切的8个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的特征。直翅目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到大型,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常向侧下方延伸盖住侧区;翅常2对,前翅窄长,皮革质,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扇形‘翅脉直;尾须发达,雌虫具有发达的产卵器;雄虫多数能发声,前足胫节或腹节第一节常有鼓膜听器。分类(螽斯科、蟋蟀科蝼蛄科,蚤蝼科,蝗科、菱蝗科)
半翅目形态特征体小至大型,略扁平。口器刺吸式,上下颚变成的口针,藏于下唇变成的喙内。喙从头前方伸出,不用时贴附身体腹面。复眼发达,单眼0~2个。触角线状,多为3~5节。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其形状有三角形、盾形等。前翅为半鞘翅。跗节3节。腹部一般10节。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能分泌挥发性油。分类(田鳖科,网蝽科、盲蝽科、花蝽科、猎蝽科、姬猎蝽科、猎蝽科、长蝽科、红蝽科、缘蝽科、蝽科)同翅目形态特征整体上该目昆虫体上有分泌物,尤其蜡质分泌物。刺吸式口器,传播病毒病,身体由小型到大型,体表因有蜡质分泌物,色泽各异。分类(蝉科,角蝉科、沫蝉科、叶蝉科、蜡蝉科、飞虱科、木虱科、粉虱科、蚧科、绵蚧科、蚜科)
缨翅目形态特征体小到微型,体细长。0.5~5mm;头锥形,挫吸式口器,不对称,右上颚缺失或退化,触角短,6~10节;复眼发达;多数种类无翅,若有翅,则翅2对,膜质、狭长,边缘有长缨毛,翅脉极少或无,最多只有一两条纵脉,足粗壮,前跗节有翻缩性“泡囊”。蓟马、螨类
鞘翅目形态特征体型由小到大,(0.5~18cm以上),体壁坚硬,前翅鞘翅,后翅膜质,体色体型各异,有同种异色;成幼虫口器多咀嚼式。分类(虎甲科、步甲科、龙虱科、水龟虫科、隐翅虫科、埋葬甲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金龟甲科、萤科、芫菁科、伪步行虫科、天牛科、叶甲科、豆象科、瓢甲科、象甲科)
鳞翅目形态特征小到大型,身体、翅和附肢密被鳞片;口器虹吸式;翅2对,膜质,被鳞片和毛,翅脉简单,横脉极少;完全变态,幼虫型,咀嚼口器,腹足一般5对,具趾钩,成、幼虫陆生,少数幼虫营半水生生
分类(蝙蝠蛾科、木蠹蛾科、麦蛾科、菜蛾科、蓑蛾科、刺蛾科、卷叶蛾科、螟蛾科、枯叶蛾科、尺蛾科、夜蛾科、灯蛾科、毒蛾科、舟蛾科、天蛾科、天蚕蛾科、蚕蛾科、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眼蝶科、蛱蝶科、灰蝶科)
双翅目形态特征成虫体微小至中形,极少大形。体短宽、纤细,或圆筒形。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仅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幼虫为无足型,其中又分全头式、半头式和无头式3种类型。蛹为裸蛹或围蛹。分类(大蚊科、蚊科、瘿蚊科、摇蚊科、虻科、食虫虻科、食蚜蝇科、潜蝇科、黄潜蝇科、蝇科、寄蝇科、麻蝇科、丽蝇科、花蝇科)膜翅目形态特征微小到大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2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列连接,翅脉较特化;雌虫产卵器发达,锯状、刺状或针状,高等类群特化成螯针。完全变态,离蛹。蜂、蚂蚁
分类(叶蜂科、茎蜂科、树蜂科、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纹翅小蜂科、金小蜂科、青蜂科、胡蜂科、蛛蜂科、土蜂科、泥蜂科、蜜蜂科、木蜂科、熊蜂科)
名词解释:
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昆虫的这种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不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态类型。成虫不再脱皮、幼体无腹足,属寡足型。分为: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
完全变态: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的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胚后发育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三个发育虫态。
不完全变态:不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态类型。成虫不再脱皮、幼体无腹足,属寡足型。分为: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
完全变态: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的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胚后发育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三个发育虫态。
物种: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双名法: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为种本名。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里,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种群的集合。内禀增长力:昆虫在最优的生长环境下的瞬间增长力。害虫: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总称。
孤雌生殖:有的昆虫,无或有极少量雄性个体,雌虫产下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
扩展阅读:园林昆虫学总结
名词解释:
1.3R: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由于农药的毒性,尤其是不合理的使用广谱性农药,对多种生物具有杀伤作用,大量使用后,简化了园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使园林生态系统趋于不稳定。杀伤自然天敌,引起害虫在猖獗,使害虫爆发的频率升高。(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
2.(害虫综合治理)IPM: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与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使生物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防治方法,坚持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把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增加生产的目的。
3.,蜕皮:幼虫生长到一定阶段,需要将旧表皮蜕去,重新形成新表皮,继续生长,这一现象即为蜕皮4.孵化:昆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破壳而出的行为称为孵化
5.补充营养:昆虫羽化后,进入成虫阶段,进行取食活动以满足生殖腺发育对营养的需要的行为。6.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7.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8.恢复营养:有的昆虫能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补充营养一次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而产出,这种特殊的补充营养称为恢复营养
9.模式标本:当一个新种被描记发表时,作者必须指定一个或多个标本作为其模式,是学名的载体,称为模式标本
10.种群: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聚合。
11.群落:占有一定空间,有着相似的自然资源需求的几个或多个种群的集合体。
12.渐变态:发育过程中可明显区分为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幼虫随着虫龄的增长而逐渐近似于成虫,而且成虫、幼虫生活环境和习性也相同。是不完全变态中的一个类型。
半变态:不完全变态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其幼体水生,成虫陆生;二者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以致成虫与幼体间的形态分化较显著。
变态: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现象称为变态。过渐变态:在缨翅目,同翅目,雄性介壳虫中,幼期向成虫期转变时有一个不取食,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这种变态介于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之间。
完全变态:具有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4个时期,此类变态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上均不同,翅在体内发育。
13.滞育:指滞育的发生有固定的虫态和虫龄,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主要受光周期控制,温度,食料等因子也有一定影响,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必须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的刺激才能解除滞育。)
14.休眠:由于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15.密度制约因子: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
16.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17.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物种。这说明群落中的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性。
18.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19.头壳指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增长,即相继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
20.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常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卵、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后复苏起,至第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p53。21.发育起点温度:对昆虫发育起作用的温度是发育起点的以上的温度,也叫有效温度。
22.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激素或提取物)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为害的方法。
防治植物病害、杂草、其他有害动物、害虫等。23.龄期: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
24.昆虫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5.K对策:此种类型的物种,一般个体较大,寿命和世代较长,内禀增长能力小,有较好的保护后代。26.R对策:属于此种类型的物种,一般个体较小,寿命和世代较短,内禀增长能力大,后代死亡率较高,扩散能力强,种群不稳定。1.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虫体分头、胸、腹。
1.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有触角1对、单眼、复眼和口器。
2.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胸节。各胸节的腹面有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的中胸及后胸的背侧各有翅1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
3.昆虫的腹部分节,通常由11节组成。雌虫的尾端具有各种式样的产卵器,雄虫的尾端具有构造复杂的外生殖器。
2.简述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科。
口器类型
咀嚼式:直翅目(蝗科)、鞘翅目、蜚蠊目、蜻蜓目、脉翅目、膜翅目(蚁科)嚼吸式:膜翅目蜜蜂总科特有。虹吸式:鳞翅目特有夜蛾科刮吸式:牛虻。双翅目蝇类的幼虫
舔吸式:双翅目蝇类特有
锉吸式:缨翅目蓟马科(蓟马类)特有
刺吸式(咀嚼式口器特化而来):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双翅目蚊类特有,蝉科。捕食蚜虫、蚁的脉翅目幼虫如蚜狮、蚁狮等的口器也是
触角类型
刚毛状:蝉科(蝉),蜻蜓目
丝状(线状):蝗科(蝗虫)、蟋蟀科(蟋蟀)及某些(鳞翅目)雌性蛾类念珠状:白蚁科(白蚁)
锯齿状:叩甲科(雄叩头虫),天牛科,芜菁,豆象科(雌性绿豆象)等很多金龟子科(甲虫)栉齿状:豆象科(雄绿豆象),一些金龟子科(甲虫)、鳞翅目(蛾类雌虫)双栉状(羽状):毒蛾科(毒蛾)、天蚕蛾科(樟蚕蛾)和许多鳞翅目(蛾类雄虫)膝状(肘状):蜜蜂科(蜜蜂)、象甲科(象鼻虫),小蜂科(小蜂)具芒状(触角芒):双翅目蝇类特有环毛状:蚊科(雄蚊子),摇蚊科(摇蚊)
棍棒状(球杆状):蝶类,(是鳞翅目中蝶与蛾的主要区别特征之一)、蚁蛉锤状:瓢虫科(瓢虫),郭公虫科(郭公虫),露尾虫、皮囊鳃叶状:鞘翅目金龟子科(金龟子)特有胸足类型步行足:蛾类跳跃足:蝗虫、蟋蟀
开掘足:蝼蛄科(蝼蛄),金龟子科(金龟子)等土居昆虫前足
捕捉足:螳螂目螳螂科(螳螂)、脉翅目螳蛉科(螳蛉)、半翅目(螳蝽)携粉足:蜜蜂科
游泳足:龙虱科(龙虱)等水生昆虫
抱握足:雄性龙虱
攀握足:虱类昆虫,木虱科、粉虱科翅类型
膜翅:蜂科,叶蜂科小蜂科蜜蜂科蚁科毛翅:毛翅目石蛾科(石蛾)长角石蛾科
鳞翅:蛾、蝶类卷蛾科斑蛾科枯叶蛾科凤蝶科粉蝶科等缨翅:蓟马科纹蓟马科管蓟马科
覆翅:直翅目蝗科叶蝉前翅螽斯科蝼蛄科蟋蟀科半鞘翅:蝽科
鞘翅:甲虫科天牛科金龟总科瓢甲科象甲科
棒翅(平衡棒):双翅目,介壳虫雄虫后翅,捻翅目雄虫前翅。蚊,蝇类3.简述昆虫的体腔及基本器官分布位置
昆虫体腔一般由背隔和腹隔分成三部分,背隔背面的体腔称为背血窦,其内有心脏,故又称围心窦,腹隔腹面的体腔叫腹血窦,背血窦与腹血窦之间的称围脏窦,围脏窦内有消化道,排泄器官,内生殖器,脂肪体等大部分内脏。4.简述昆虫的体壁结构。
昆虫体壁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发育而形成的,它由三层组成。由里向外看,包括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皮细胞层和表皮层是体壁的主要组成部分,皮细胞层是一层活细胞,而表皮层又是皮细胞层所分泌的,是非细胞性物质。体壁的保护作用和特性大都是由表皮层而形成的。或图形答案
5.试论述昆虫幼虫和蛹的主要类型。
(1)昆虫幼虫的主要类型: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2)蛹的主要类型:离蛹、被蛹、围蛹6.试论述昆虫变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答:(1)增节变态:它的幼虫期和成虫期间除个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有差异外,腹部的节数是逐渐增加的。如原尾目昆虫。
(2)表变态: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幼虫已基本具备成虫的特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等,但到成虫期仍继续蜕皮。如瘿翅目、弹尾目、双尾目的昆虫,
(3)原变态:从幼虫期到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外形上与成虫相似,初具飞行能力,并且已达到性成熟。亚成虫期的存在只能看作是成虫的继续蜕皮。此类变态仅见于有翅亚纲的蜉蝣目昆虫。
(4)不完全变态:昆虫成虫的特征是只经过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阶段,翅在幼体外发育。不完全变态可分为3个亚型:①常见于蜻蜓目、翅目的昆虫,其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幼虫与成虫形态、生活环境、习性不同,幼虫特称为稚虫,这种不完全变态特称为半变态。②常见的直翅目、螳螂目、半翅目、同翅目、蜚蠊目等,它们在生长发育中,幼虫期与成虫期形体、食性、生境等方面相似,但若虫生殖器官发育不全,需经过几次蜕皮,才能渐渐成长为成虫,这种不完全变态特称为渐变态。③常见于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科和雄性介壳虫中,其若虫与成虫均为陆生,末龄若虫有不食不动的类蛹期,称为伪蛹,这种变态介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之间的过渡类型,特称为过渐变态。
(5)完全变态:特点是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期。这类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及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翅在体内发育。当幼虫转变为成虫时,很多构造如触角、口器、翅、足等,都要换以成虫的构造,因此必须经历蛹期来完成这些变化。如鳞翅目蛾类和蝴蝶,幼虫时触角和翅全无,口器为咀嚼式,而变为成虫后,幼虫的模样全部消失,不但有翅可自由飞舞,口器也变为虹吸式。与鳞翅目同属全变态形式的还有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有些全变态类昆虫中幼虫的各龄之间形态也不一样,这一变态现象称复变态,如鞘翅目的步甲、芫菁,双翅目的寄蝇和膜翅目的姬蜂等。总之,在有翅亚纲中较高等的目都属完全变态形式。
7.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计算题)有效积温公式:K=N(T-C)或N=K/(T-C)
K为有效积温,为一个常数;N为发育历期(有时也用D表示);T为观测温度;C发育起点温度;T-C
为逐日的有效温度。发育速度V
是N的倒数,V=(T-C)/K或T=C+KV
有效积温的应用(重点难点占30%):
1.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的时代数。知道某种昆虫1个完整世代发育的有效积温K,计算出各地年有效积温的总和K1,以K1除以K,便可确定这种昆虫在该地区1年中发生的世代数N。2.预测发生期。N=K/(T-C)
3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在田间释放寄生蜂等益虫防治害虫,根据释放日期的需要,便可根据公式T=K|N+C计算出室内饲养益虫的需要温度,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益虫的发育进度,在合适的日期释放出去。4预测害虫的地理分布。如果当地有效积温不能满足某种1年发生1个世代昆虫的K值,则这种昆虫在该地就不能完成发育。8.简述如何合理使用农药。
1选准药剂对症下药2适时用药
3准确掌握农药用量4准备掌握施药方法
5依据天气情况科学施用农药
9.阐述园林植物害虫管理的原理与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IPM: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与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使生物的、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防治方法,坚持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把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增加生产的目的。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2、园林技术防治法3、生物技术防治法;4、物理机械防治法;5、化学防治法。
生物有机体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K对策和R对策
K对策K有机体:体型较大,寿命和世代较长,内禀增长能力小。有较好的保护后代的机制。R对策---R有机体:体型较小,寿命和世代较短,内禀增长能力大。后代死亡率高,扩散能力强,种群不稳定。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昆虫种类很多,但能造成虫害的只占1%~5%,并且其部分种类并非常年发生,而只是间歇性猖獗,只有一部分是常年发生。天敌控制是主要的控制虫口的因素,还有种间竞争,对食料选择性程度的差异等。研究有害生物寄主环境因素三者关系,选取最优防治方案。10.简述昆虫的温区。适温区,分三个温区:
高适温区:T=30-40℃最适温度:T=20-30℃低适温度:T=8-20℃假定把温度范围划分为下列5个温区
(1)致死高温区45-60℃(2)亚致死高温区40-45℃(3)适温区8-40℃(4)亚致死低温区-10-8℃(5)致死低温区-40--10℃
11.简述害虫生物防治有哪些主要方法。
1合理利用天敌昆虫2应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3其他有益生物的利用4应用其他生物技术
绘图:图示昆虫触角、足的基本结构(并标注)。
15.绘图:图示昆虫翅的分区与假想脉序图(并标注)。
16.阐述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的基本特征。
双翅目:a具有一对膜质前翅,翅脉简单,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b口器刺吸或舔吸式
C触角丝状、中胸大短角状或芒状。D前、后胸小,跗节5节。完全变态膜翅目: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具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具翅痣,后翅小,连锁结构为翅钩型。触角丝状或膝状,复眼大,单眼3个。鳞翅目:
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等翅目特征
体软,通常长而扁,头前口式或下口式,能自由活动。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触角念珠状。有大翅、短翅、无翅等类型。具翅者,2对翅狭长,膜质,跗节4或5节,有2爪。腹部10节,第1腹板退化,尾须短,1一8节。不完全变态,营群居生活。
鞘翅目:体微小至大型,体壁坚硬。咀嚼式口器,无单眼;触角一般11节或少于11节,性状多样。前翅角质为鞘翅,后翅膜质或缺,亦有无翅或短翅者。腹末无尾须。完全变态或复变态。同翅目
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前后翅翅膜质或前翅革质触角: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尾须无渐变态或过渐变态口器由头的后方生出;多数前胸背板小;中胸发达
直翅目
咀嚼式口器下口式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触角丝状剑状尾须一对不分节渐变态口器由头的后方生出;多数前胸背板小;中胸发达半翅目:
口器刺吸式,前翅基部增厚为革质,端部为膜质。狭义的半翅目则专指蝽类,相当于异翅亚目。通称“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园林昆虫学简答题》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园林昆虫学简答题: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园林昆虫学简答题》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50859.html
- 上一篇:园艺植物昆虫学 实习总结
- 下一篇:个人师德修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