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工作总结模板

时间:2019-05-29 23:23: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工作总结模板

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工作总结(模板)

一、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的组织开展情况主要倾向于在管理方面开展的工作二、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工作情况(一)继电保护设备方面(二)直流设备方面(三)自动化通信方面

(四)定值整定和运行方式方面

三、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主要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内容。(一)继电保护设备方面

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内容。(二)直流设备方面(三)自动化通信方面

(四)定值整定和运行方式方面

扩展阅读:十八项反措练习题

02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一、填空题(87)

1.合理规划电源接入点。受端系统应具有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分

散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道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并保证失去任一通道时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端系统可靠供电。

2.合理规划电源接入点。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

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道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的10%-15%,并保证失去任一通道时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端系统可靠供电。

3.合理规划电源。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

分散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道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10%-15%,并保证失去任一通道时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端系统。

4.发电厂宜根据布局、以及所起的作用,接入相应电压等级,并综合考虑地

区受电需求、支撑需求、相关政策等的影响。

5.发电厂宜根据、装机容量以及所起的作用,接入相应电压等级,并综合考

虑地区、动态无功支撑需求、相关政策等的影响。

6.发电厂的升压站不应作为系统,也不应装设构成的联络变压

器。

7.开展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之前,应完成“电网研究”和“大型风电场输电

系统规划设计”等相关研究。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应与电网相协调,并满足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8.对于、大电源远距离外送等有特殊稳定要求的情况,应开展对

电网影响等专题研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励磁系统的选型。

9.对于点对网、等有特殊稳定要求的情况,应开展励磁系统对电网影响等专

题研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的选型。

10.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稳定措施和电力配

套设施等应同时投入运行。

11.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和电力专用通

信配套设施等应投入运行。

12.按照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文件要求,严格做好风电场环节的工

作,避免不符合电网要求的设备运行。

13.并网电厂发电机组配置的频率异常、低励限制、定子过电压、定子低电压、失磁、失

步等应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

14.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及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调

速系统的运行管理,其性能、参数设置、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15.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励磁系统及和调速系统的运

行管理,其性能、、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16.加强风电集中地区的运行管理、运行监视与工作,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制

订防止风电机组的反事故措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7.加强风电集中地区的运行管理、与数据分析工作,优化电网,

制订防止风电机组大量脱网的反事故措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8.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完备的电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尽快强化,

重点加强特高压电网建设及配电网完善工作,确保电网、运行灵活、坚强可靠和协调发展。

19.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完备的电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尽快强化电网薄弱环

节,重点加强建设及配电网完善工作,确保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坚强可靠和。

20.电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对于造成电网稳定

水平降低、短路电流超过开关遮断容量、不合理、网损高的电磁环网,应考虑尽快。

21.电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对于造成电网稳定

水平降低、短路电流超过、潮流分布不合理、网损高的,应考虑尽快打开运行。

22.电网发展速度应适当电源建设,规划电网应考虑留有一定的裕度,为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等提供物质基础,以提供更大范围的的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23.电网发展速度应适当超前电源建设,规划电网应考虑留有一定的,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等提供,以提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24.系统可研设计阶段,应考虑所设计的输电通道的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

留有一定的。

25.受端电网及以上变电站设计时应考虑一台变压器停运后对地区供电的影

响,必要时一次投产台变压器。

26.在工程设计、建设、调试和阶段,电网公司的计划、工程、调度等相关管

理机构和独立的发电、设计、调试等相关企业应相互协调配合,分别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保证投入运行时,相关配套设施等能同时投入运行。27.在工程设计、建设、调试和启动阶段,电网公司的计划、工程、调度等相关管理机构

和独立的发电、设计、调试等相关企业应相互协调配合,分别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以保证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相关配套设施等能运行。28.加强设计、、监造、出厂验收、施工、调试和投运的质量管理。

鼓励科技创新,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质量工艺水平和基建管理水平。29.加强设计、设备定货、监造、、施工、调试和投运全过程的。鼓

励科技创新,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质量工艺水平和基建管理水平。

30.电网应进行合理分区,分区电网应尽可能简化,有效限制;兼顾供电可靠

性和经济性,分区之间要有备用联络线以满足一定程度的能力。31.避免和消除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在高一级电压网络建设初期,

对于暂不能消除的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磁环网,应采取必要的稳定控制措施,同时应采取限制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影响范围。

32.避免和消除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磁环网。在网络建设初期,对

于暂不能消除的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磁环网,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应采取后备措施限制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影响范围。

33.电网联系较为薄弱的省级电网之间及区域电网之间宜采取等措施,防止一

侧系统发生稳定破坏事故时扩展到另一侧系统。特别重要的系统(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应采取措施,防止相邻系统发生事故时直接影响到本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4.电网联系较为薄弱的省级电网之间及区域电网之间宜采取自动解列等措施,防止一侧

系统发生事故时扩展到另一侧系统。特别重要的系统(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应采取自动措施,防止相邻系统发生事故时直接影响到本系统的。35.加强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确保能够、可靠地切除故障。36.加强开关设备的和检修管理,确保能够快速、可靠地。37.根据电网发展适时编制或调整“”方案及方案,并落实到电网、

电厂各单位。

38.重视和加强系统稳定计算分析工作。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

定导则》和《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全面把握系统特性,并根据计算分析情况优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案,合理设计,滚动调整建设时序,确保不缺项、不漏项,合理确定输电能力,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水平。

39.重视和加强系统稳定计算分析工作。规划、设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

定导则》和《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系统分析,全面把握系统特性,并根据计算分析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电网结构,滚动调整建设时序,确保不缺项、不漏项,合理确定输电能力,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水平。

40.加大规划阶段系统分析深度,在系统规划设计有关稳定计算中,发电机组均应采

用,以正确反映系统。

41.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尚未有具体参数的规划机组,宜采用、机组

的典型模型和参数。

42.对的特殊运行方式,应进行认真细致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制定相关的控

制措施和。

43.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制定详细的基建投产。必要时应开展电网相关专题分析。

44.应认真做好电网运行控制极限管理,根据系统发展变化情况,及时电网运

行控制极限。确定的电网运行控制极限值,应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极限值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稳定储备。

45.应认真做好电网运行控制极限管理,根据系统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计算和调整电网运

行。电网调度部门确定的电网运行控制极限值,应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极限值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

46.加强有关计算模型、参数的研究和,并据此建立系统计算的各种元件、控

制装置及负荷的模型和参数。并网发电机组的必须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47.严格执行电网各项运行控制要求,严禁超值运行。电网一次设备故障后,

应按照方式电网运行控制的要求,尽快将相关设备的潮流(或发电机出力、电压等)控制在规定值以内。

48.电网正常运行中,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留有一定的和容量。

49.加强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电网运行决策和预

警预控能力。

50.认真做好二次系统规划。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做好、安全自动装置、自动

化系统、通信系统规划,提出合理配置方案,保证二次相关设施的与电网保持同步。

51.认真做好二次系统规划。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做好继电保护、、自动化系

统、通信系统规划,提出合理配置方案,保证二次相关设施的安全水平与电网保持。

52.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完成。合理设计稳定控制措施和失步、低

频、低压等措施,合理、足量地设计和实施高频切机、低频减负荷及低压减负荷方案。

53.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同时完成。合理设计稳定控制措施和、低

频、低压等解列措施,合理、足量地设计和实施、低频减负荷及低压减负荷方案。

54.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同时完成。合理设计和失步、低频、低压

等解列措施,合理、足量地设计和实施高频切机、及低压减负荷方案。55.加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建设。56.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稳定措施、、故障

信息系统和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等应投入运行。

57.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稳定措施、自动化系统、和

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等应同时投入运行。

58.加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对新入网或软、硬件更改后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应进行出厂测试或验收试验、现场联合调试和等工作。

59.加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入网验收。对新入网或软、硬件更改后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应进行或验收试验、现场和挂网试运行等工作。

60.严把二次系统工程关,专业人员应基建和技改工程验收工作。61.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分析、调整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

或,并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每年下达方案。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细致分析低频减载实测容量,定期核查、统计、分析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62.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分析、调整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或

整定值,并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每年下达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细致

分析低频减载,定期核查、统计、分析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63.各运行维护单位应加强安全自动装置的和运行维护工作,防止电网事故情

况下装置出现,确保电网三道防线安全可靠。

64.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正常运行时,严禁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等

设备无运行。

65.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正常运行时,严禁及以上电压等级、变

压器等设备无快速保护运行。

66.母差保护临时退出时,应尽量减少无母差保护,并严格限制母线及相关元件的。

67.受端系统枢纽厂站继电保护困难时,应侧重防止保护。68.在电网规划设计中,必须同步进行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规划设计。无功电源及

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确保无功电力在时段均能分(电压)层、分(供电)区基本平衡,并具有灵活的无功调整能力和足够的备用容量。

69.在电网规划设计中,必须同步进行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规划设计。无功电源及

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确保无功电力在负荷高峰和低谷时段均能基本平衡,并具有灵活的能力和足够的检修、事故备用容量。70.受端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和一定的动态能力。

71.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使系统具有灵活的能力,避免分组容量

过大造成过大。

72.当系统存在电压稳定问题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配置补偿装

置。

73.提高无功电压自动控制水平,推广应用系统,提高电压稳定性,减少电压

波动。

74.并入电网的发电机组应具备时功率因数在0.9(滞相)~0.97(进相)运

行的能力,新建机组应满足进相运行的能力。

75.在电网薄弱地区或对动态无功有特殊需求的地区,发电机组应具备满负荷滞相的

运行能力。发电机自带厂用电运行时,进相能力应不低于。

76.变电站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配套的无功补偿及装置等应投入运

行。

77.在基建阶段应完成AVC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和工作,并具备同

步投产条件。

78.电网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应低于,最小负荷时不应高

于。

79.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

于;其他电力用户功率因数应不低于。

80.电网局部电压发生偏差时,应首先调整该局部厂站的,改变该点的无功平

衡水平。当母线电压低于调度部门下达的电压曲线下限时,应接于该母线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

81.电网局部电压发生偏差时,应首先调整该局部厂站的无功出力,改变该点的。

当母线电压低于调度部门下达的电压曲线下限时,应闭锁接于该母线的调整。

82.发电厂、变电站电压监测系统和应保证有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中枢点电

压超出电压合格范围时,必须及时向告警。

83.发电厂、变电站和EMS系统应保证有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中枢点电压超

出电压合格范围时,必须及时向运行人员。

84.电网应保留一定的容量,以保证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失去一回线路、一

台最大容量无功补偿设备或本地区一台最大容量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失磁)时,能够保持电压稳定。无功事故备用容量,应主要储备于,调相机和静止型无功补偿设备。

85.电网应保留一定的无功备用容量,以保证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失去一回线路、一台

最大容量无功补偿设备或本地区一台最大容量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失磁)时,能够保持。无功事故备用容量,应主要储备于发电机组,和静止型无功补偿设备。

86.在电网运行时,当系统电压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时,必须及时采取拉路

限电等果断措施,防止发生系统事故。

87.在电网运行时,当系统电压持续降低并有进一步的趋势时,必须及时采

取等果断措施,防止发生系统电压崩溃事故。

二、单项选择(43)

1.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分散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道

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

A、5%-10%;B、10%-15%;C、15%-20%;D、20%-25%。

2.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

道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

A、集中;B、分散;C、随机;D、分层。

3.发电厂宜根据布局、装机容量以及所起的作用,接入相应电压等级,并综合考虑地区受

电需求、()支撑需求、相关政策等的影响。

A、动态有功;B、动态无功;C、频率;D、电压。4.发电厂的升压站不应作为系统枢纽站,也不应装设构成电磁环网的()。

A、联络开关;B、联络线;C、联络变压器;D、PSS。

5.开展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之前,应完成“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研究”和“大型风电场输电

系统规划设计”等相关研究。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应与()相协调,并满足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A、有功规划;B、无功规划;C、电网总体规划;D、容量规划。6.对于点对网、大电源远距离外送等有特殊稳定要求的情况,应开展励磁系统对电网影响

等专题研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的选型。

A、继电保护装置;B、无功补偿设备;C、PSS;D、励磁系统。7.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稳定措施和电力专用通信配

套设施等应()投入运行。

A、同时;B、相继;C、选择性;D、无法确定。

8.按照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文件要求,严格做好风电场()验收环节的工作,

避免不符合电网要求的设备进入电网运行。

A、光伏并网;B、风电并网;C、潮汐能并网;D、水电并网。9.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励磁系统及()和调速系统的运行管理,

其性能、参数设置、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A、AGC;B、ASC;C、AVC;D、PSS。

10.加强()集中地区的运行管理、运行监视与数据分析工作,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制订

防止其机组大面积脱网的反事故措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A、风电;B、光伏;C、核电;D、水电。

11.电网发展速度应()电源建设,规划电网应考虑留有一定的裕度,为电网安全稳定运

行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等提供物质基础,以提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A适当超前B适当滞后C同步D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确定超前或滞后

12.系统可研设计阶段,应考虑所设计的输电通道的()能力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

留有一定的裕度。

A生产B运行C送电D损耗

13.受端电网()及以上变电站设计时应考虑一台变压器停运后对地区供电的影响,必要

时一次投产两台或更多台变压器。

A、110KVB、220KVC、330KVD、500KV

14.在工程设计、建设、调试和启动阶段,电网公司的计划、工程、调度等相关管理机构和

独立的发电、设计、调试等相关企业应相互协调配合,分别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保证()投入运行时,相关配套设施等能同时投入运行。A生产设备B一次设备C二次设备D保护设备

15.电网应进行合理分区,分区电网应尽可能简化,有效限制();兼顾供电可靠性和经

济性,分区之间要有备用联络线以满足一定程度的负荷互带能力。A负荷B电网潮流C线路损耗D短路电流

16.在高一级电压网络建设初期,对于暂不能消除的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应采

取必要的稳定控制措施,同时应采取后备措施限制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影响范围。A电磁环网B短路故障C过负荷D系统振荡

17.特别重要的系统(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应采取(),防止相邻系统发生事故时直

接影响到本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A人工解列措施B线路过载联切主变装置C自动措施D主变过载联切负荷装置18.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确保能够快速、可靠地切除故障。

A刀闸B二次C开关D监控

19.加大规划阶段系统分析深度,在系统规划设计有关稳定计算中,发电机组均应采用()

模型,以正确反映系统动态特性。A、一阶B、二阶C、简化D、详细

20.对基建阶段的()运行方式,应进行认真细致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制定相关的控制

措施和事故预案。

A、最小B、最大C、特殊D、正常

21.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制定详细的基建投产启动方案。必要时应开

展电网相关()专题分析。

A、适应性B、灵敏性C、稳定性D、可靠性

22.严格执行电网各项运行控制要求,严禁超运行控制极限值运行。电网一次设备故障后,

应按照()方式电网运行控制的要求,尽快将相关设备的潮流(或发电机出力、电压等)控制在规定值以内。

A、故障前B、故障后C、最小运行D、最大运行

23.电网正常运行中,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留有一定的旋转备用和()容量。

A、热备用B、冷备用C、事故备用D、检修备用

24.加强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电网运行决策()和预警预控能力。

A、可靠性B、选择性C、灵敏性D、时效性

25.加强kV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快速保护建设。()

A、35110B、110220C、220500D、2201*026.以下对二次系统基建阶段提出的要求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全面投产,不留尾巴B、严格技术把关C、重视零缺陷移交D、积极管控成本

27.()应根据电网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分析、调整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或整定值,并

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每年下达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细致分析低频减载实测容量,定期核查、统计、分析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B)A、运维工区B、调度机构C、检修工区D、设计单位

28.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分析、调整各种的配置或整定值,并按照有关

规程规定每年下达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细致分析低频减载实测容量,定期核查、统计、分析各种的运行情况。()

A、继电保护装置B、通信设施C、安全自动装置D、故障信息系统

29.各运行维护单位应加强安全自动装置检修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防止电网事故情况下装

置出现拒动、误动,确保电网第道防线安全可靠。()A、一B、二C、三D、四

30.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正常运行时,严禁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变压器等设备无

快速保护运行。(D)

A、10B、35C、110D、220

31.临时退出时,应尽量减少无运行时间,并严格限制母线及相关元件的倒闸操作。

()

A、母差保护B、纵联保护C、变压器差动保护D、失灵保护32.受端系统枢纽厂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困难时,应侧重防止保护()。

A、失电B、误整定C、拒动D、误动

33.在电网规划设计中,必须同步进行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规划设计。受端系统应具

有足够的()储备和一定的()补偿能力。()

A、无功、静态无功;B、无功、动态无功;C、有功、静态有功;D、有功、动态有功。34.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使系统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压调整能力,避免分组容量

过大造成()波动过大。

A、频率;B、无功;C、电压;D、有功。

35.受端系统存在()稳定问题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A、频率;B、静态;C、电压;D、暂态。

36.提高无功电压自动控制水平,推广应用()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提高电压稳定性,

减少电压波动幅度

A、AVC;B、AVR;C、AGC;D、EDC。

37.并入电网的发电机组应具备满负荷时功率因数在()(滞相)~0.97(进相)运行

的能力,新建机组应满足进相0.95运行的能力并入电网的发电机组应具备满负荷时功率因数在(BC)运行的能力,新建机组应满足进相0.95运行的能力。A、0.85;B、0.9;C、0.95;D、0.96。

38.变电站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配套的无功补偿及自动投切装置等应()投入运行。

A、提前;B、滞后;C、依次;D、同时。

39.()阶段应完成AVC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联调和传动工作,并具备同步投产条件。

A、设计;B、基建;C、运行;D、检修。

40.电网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应低于(),最小负荷时不应高于0.95。

A、0.95;B、0.96;C、0.97;D、0.98。

41.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

0.95;其他电力用户功率因数应不低于()。

A、0.85;B、0.90;C、0.92;D、0.95。

42.电网局部电压发生偏差时,应首先调整该局部厂站的无功出力,改变该点的无功平衡水

平。当母线电压低于调度部门下达的电压曲线下限时,应()。A、开放接于该母线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

B、闭锁接于该母线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C、提升接于该母线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D、降低接于该母线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

43.在电网运行时,当系统()持续降低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时,必须及时采取拉路限

电等果断措施,防止发生系统电压崩溃事故。A、频率;B、有功;C、无功;D、电压。

三、多项选择(17)

1.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稳定措施和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等应同时投

入运行。

A、继电保护;B、安全自动装置;C、AVC;D、AGC。

2.并网电厂发电机组配置的()、定子过电压、定子低电压等涉网保护定值应满足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A、频率异常;B、低励限制;C、失磁;D、失步。3.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ABD)的运行管理,其性能、参数设置、设

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A、励磁系统;B、调速系统;C、AVC;D、PSS。

4.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完备的电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尽快强化电网薄弱环节,

重点加强特高压电网建设及配电网完善工作,确保电网()A结构合理B运行灵活C坚强可靠D协调发展

5.电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对于造成()的

电磁环网,应考虑尽快打开运行。

A电网稳定水平降低B短路电流超过开关遮断容量C潮流分布不合理D网损高6.加强设计、设备定货、监造、出厂验收、施工、调试和投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鼓励科

技创新,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

A安全管理水平B质量工艺水平C基建管理水平D生产管理水平

7.为了系统全停后的快速恢复,要求根据电网发展适时编制或调整(),并落实到电网、

电厂各单位。

A“黑启动”方案B运行方案C保护方案D调度实施方案

8.规划、设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

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全面把握系统特性,并根据计算分析情况(ABC),确保不缺项、不漏项,合理确定输电能力,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水平。

A、优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案B、合理设计电网结构C、滚动调整建设时序D、制定控制措施和事故预案

9.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尚未有具体参数的规划机组,宜采用()机组的典型模型和参数。

A、同厂家B、同类型C、同容量D、同年代

10.应认真做好电网运行控制极限管理,根据系统发展变化情况,及时()电网运行控制

极限。电网调度部门确定的电网运行控制极限值,应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极限值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稳定储备。

A、计算B、调整C、规划D、控制

11.加强有关计算模型、参数的研究和实测工作,并据此建立系统计算的各种()的模型

和参数。并网发电机组的保护定值必须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A、元件B、控制装置C、负荷D、电厂辅机

12.认真做好二次系统规划。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做好规划,提出合理配置方案,保证

二次相关设施的安全水平与电网保持同步。()

A、继电保护B、安全自动装置C、自动化系统D、通信系统

13.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同时完成。合理设计稳定控制措施和等解列措施。

()

A、失步B、低频C、低压D、高频

14.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相关、故障信息系统和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等应同时投

入运行。(ABCD)

A、继电保护B、安全自动装置C、稳定措施D、自动化系统

15.加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入网验收。对新入网或软、硬件更改后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应

进行等工作。()

A、出厂测试B、验收试验C、现场联合调试D、挂网试运行

16.()应保证有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中枢点电压超出电压合格范围时,必须及时向运

行人员告警。

A、发电厂电压监测系统;B、变电站电压监测系统;C、EMS系统;D、SCADA系统。17.无功事故备用容量,应主要储备于()。

A、发电机组;B、调相机;C、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设备;D、变压器组。

四、判断题

1.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接入点应相对集中,保证失去任一通道

时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端系统可靠供电。()

2.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分散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道

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20%-25%。()

3.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分散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

道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10%-15%,并保证失去任一通道时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端系统可靠供电。()

4.发电厂宜根据布局、装机容量以及所起的作用,接入相应电压等级,并综合考虑地区受

电需求、动态有功支撑需求、相关政策等的影响。()

5.发电厂宜根据布局、装机容量以及所起的作用,接入相应电压等级,并综合考虑地区受

电需求、动态无功支撑需求、相关政策等的影响。()

6.发电厂的升压站不应作为系统枢纽站,也不应装设构成电磁环网的联络变压器。()7.发电厂的升压站也可以作为系统枢纽站,但不应装设构成电磁环网的联络变压器。()8.开展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之前,应完成“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研究”和“大型风电场输电

系统规划设计”等相关研究。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应与电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并满足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9.对于点对网、大电源远距离外送等有特殊稳定要求的情况,应开展励磁系统对电网影响

等专题研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励磁系统的选型。()

10.对于接入电网的发电机组,均应开展励磁系统对电网影响等专题研究,研究结果用于指

导励磁系统的选型。()

11.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和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等应

同时投入运行,然后根据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稳定措施。()

12.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稳定措施和电力专用通信配

套设施等可随机投入运行。()

13.按照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文件要求,严格做好风电场并网验收环节的工作,

避免不符合电网要求的设备进入电网运行。()

14.并网电厂发电机组配置的功率异常、低励限制、定子过电压、定子低电压、失磁、失步

等涉网保护定值应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15.并网电厂发电机组配置的频率异常、低励限制、定子过电压、定子低电压、失磁、失步

等涉网保护定值应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16.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励磁系统及AGC和调速系统的运行管理,其

性能、参数设置、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17.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AVC及PSS和调速系统的运行管理,其性能、

参数设置、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18.加强并网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励磁系统及PSS和调速系统的运行管理,其性能、

参数设置、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19.加强风电集中地区的运行管理、运行监视与数据分析工作,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制订防

止风电机组大面积脱网的反事故措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工作,重点加强特高压电网建设及配电网完善工作,确保电网结构合

理、运行灵活、坚强可靠和协调发展。()

21.电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对于造成电网稳定水

平降低、短路电流超过开关遮断容量、潮流分布不合理、网损高的电磁环网,可以长时间运行。()

22.电网发展速度应适当滞后电源建设,规划电网应考虑留有一定的裕度,为电网安全稳定

运行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等提供物质基础,以提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23.系统可研设计阶段,应考虑所设计的输电通道的送电能力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留有

一定的裕度。()

24.受端电网220KV及以上变电站设计时应考虑一台变压器停运后对地区供电的影响,必要

时一次投产两台或更多台变压器。()

25.在工程设计、建设、调试和启动阶段,电网公司的计划、工程、调度等相关管理机构和

独立的发电、设计、调试等相关企业应相互协调配合,分别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保证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相关配套设施等能同时投入运行。()26.加强设计、设备定货、监造、出厂验收、施工、调试和投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鼓励科

技创新,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质量工艺水平和基建管理水平。()

27.电网应进行合理分区,分区电网应尽可能简化,有效限制电能损耗;兼顾供电可靠性和

经济性,分区之间要有备用联络线以满足一定程度的负荷互带能力。()

28.在高一级电压网络建设初期,对于暂不能消除的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磁环网,应

采取必要的稳定控制措施,同时应采取后备措施限制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影响范围。()29.特别重要的系统(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应采取自动解列措施,防止相邻系统发生事

故时直接影响到本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0.加强保护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确保能够快速、可靠地切除故障。()31.根据电网发展适时编制或调整“黑启动”方案及调度实施方案,并落实到电网、电厂各

单位。()

32.规划、设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

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全面把握系统特性,并根据计算分析情况优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电网结构,滚动调整建设时序,确保不缺项、不漏项,合理确定输电能力,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水平。()33.加大规划阶段系统分析深度,在系统规划设计有关稳定计算中,发电机组均应采用简单

模型,以正确反映系统动态特性。()

34.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尚未有具体参数的规划机组,宜采用同类型、同容量机组的典型模

型和参数。()

35.对设计阶段的特殊运行方式,应进行认真细致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制定相关的控制措

施和事故预案。()

36.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制定详细的设备调试方案。必要时应开展电

网相关适应性专题分析。()

37.电网调度部门确定的电网运行控制极限值,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极限值的基础上不需留

出稳定储备。()

38.加强有关计算模型、参数的研究和实测工作,并据此建立系统计算的各种元件、控制装

置及负荷的模型和参数。并网发电机组的保护定值必须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39.为了满足电网各项运行控制要求,必要时允许长时间超运行控制极限值运行。()40.电网正常运行中,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留有一定的旋转备用和事故备用容量。()41.加强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电网运行决策远瞻性和预警预控能力。

()

42.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做好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规划,提出

合理配置方案,保证二次相关设施的安全水平与电网保持同步。()

43.系统设计应与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先后完成。合理设计稳定控制措施和失步、低频、低压

等解列措施,合理、足量地设计和实施高频切机、低频减负荷及低压减负荷方案。()44.加强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快速保护建设。(×)45.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稳定措施、自动化系统、故障信息系统和电力专用通信配套

设施等在一次设备投入运行后再投入运行。()

46.加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入网验收。对新入网或软、硬件更改后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应

进行出厂测试或验收试验、现场联合调试和挂网试运行等工作。()

47.严把工程投产验收关,专业人员应在重点阶段参与基建和技改工程验收工作。()48.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分析、调整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或整定值,

并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每月下达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细致分析低频减载实测容量。()

49.各运行维护单位应加强安全自动装置的检修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防止电网事故情况下

装置出现拒动、误动,确保电网三道防线安全可靠。()

50.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正常运行时,严禁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变压器等设备

无快速保护运行。()

51.母差保护临时退出时,应尽量减少无母差保护运行时间,并严格限制母线及相关元件的

倒闸操作。()

52.受端系统枢纽厂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困难时,应侧重防止保护误动。()53.在电网规划设计中,必须同步进行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规划设计。()54.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使系统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压调整能力,避免分组容量

过大造成频率波动过大。()

55.受端系统存在电压稳定问题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配置静态无功补偿装置。()56.提高无功电压自动控制水平,推广应用AVC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提高电压稳定性,减少

电压波动幅度。()

57.并入电网的发电机组应具备满负荷时功率因数在0.85(滞相)~0.97(进相)运行的能

力,新建机组应满足进相0.95运行的能力。()

58.变电站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配套的无功补偿及自动投切装置等应提前投入运行。()59.基建阶段应完成AVC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联调和传动工作,并具备同步投产条件。()60.电网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6,最小负荷时不应高于0.95。()61.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

0.95;其他电力用户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85。()

62.电网局部电压发生偏差时,应首先调整该局部厂站的无功出力,改变该点的无功平衡水

平。当母线电压低于调度部门下达的电压曲线下限时,应退出接于该母线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

63.发电厂、变电站电压监测系统和EMS系统应保证有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中枢点电压超

出电压合格范围时,必须及时向运行人员告警。()

64.电网应保留一定的无功备用容量,以保证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失去一回线路、一台最

大容量无功补偿设备或本地区一台最大容量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失磁)时,能够保持电压稳定。()

65.在电网运行时,当系统电压持续降低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时,必须及时采取拉路限电

等果断措施,防止发生系统电压崩溃事故。()

五、应用分析题

【简答1】《国家电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规定在进行电网规划设计时,外部电源接入受端系统有什么要求?

答:条文2.1.1.1合理规划电源接入点。受端系统应具有多个方向的多条受电通道,电源点应合理分散接入,每个独立输电通道的输送电力不宜超过受端系统最大负荷的10%-15%,并保证失去任一通道时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端系统可靠供电。出处:反措二2.1.1.1

【简答2】案例201*年9月1日西部某电网发生一次较大范围的低频振荡,此次振荡虽然没有造成负荷损失,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威胁。18时53分至21时21分发生了三次该电网水电机组对主网的低频振荡。前两次自动平息。第三次振荡有逐渐加大趋势,随着该电网某电厂1号机、3号机相继跳闸,振荡平息。事故分析表明,采用典型的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模型,不能仿真重现事故,而采用现场试验数据拟合出的励磁系统模型参数,则可以准确模拟并找到事故原因:由于初始方式下电厂机组对系统振荡模式的阻尼已经较弱,随着摆动发生前电厂有功出力的增加或无功出力的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该振荡模式的阻尼,引发了机组对系统的低频同步振荡,由此激发了地区电网机组对主网的低频振荡。同时事故发生时该电厂PSS未投入运行。请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反措?

答:事故暴露问题:(1)PSS装置未投入运行;(2)发电机组的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的其性能、参数设置未掌握透彻,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的实测数据和典型参数有区别,要重点关注。(3)对特定运行方式下发电机组的励磁系统能否提供正阻尼未进行校核。

条文2.1.3.2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励磁系统及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调速系统的运行管理,其性能、参数设置、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条文3.1.2.2发电厂应根据有关调度部门电网稳定计算分析要求,开展励磁系统(包括PSS)、调速系统、原动机的建模及参数实测工作,实测建模报告需通过有资质试验单位的审核,并将试验报告报有关调度部门。

条文3.1.3.2发电机励磁系统正常应投入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机端电压恒定的控制方式)运行,PSS装置正常必须置入投运状态,励磁系统(包括PSS)的整定参数应适应跨区交流互联电网不同联网方式运行要求,对0.1Hz~2.0Hz系统振荡频率范围的低频振荡模式应能提供正阻尼。

出处:反措二2.1.3.2、反措三3.1.3.2、反措三条文3.1.2.2

【简答3】《国家电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在电网规划方面对电网限制短路电流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国家电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从规划方面对限制短路电流提出了要求:条文2.2.1.2电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对于造成电网稳定水平降低、短路电流超过开关遮断容量、潮流分布不合理、网损高的电磁环网,应考虑尽快打开运行。

【简答4】案例:1996年5月28日,某电厂事故导致局部电网振荡解列。某电厂共有4台300MW机组发电,同时来自西部电网的1回送电线路也接至该厂母线,电厂通过2回500KV线路将电力送至负荷中心,同时该厂联络变压器经过220KV线路也与负荷中心电网连接,输送部分电力,构成了典型的500KV/220KV电磁环网。事故发生的起因是检修人员误将交流混入直流控制系统,造成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导致该厂2回500KV线路相继跳闸。大量潮流转移至220KV系统,导致220KV稳定破坏,地区小系统对主网振荡;继而引起该地区2座发电厂的全部机组跳闸,损失出力1410MW。请分析事故原因,并针对电网结构提出反措?答:事故原因:(1)工作人员误操作,造成继电保护误动是事故的直接原因。(2)电网结构不合理,500KV线路跳闸后,与之并联的220KV线路不能承受潮流转移而发生振荡是事故扩大的原因。(3)对于500KV双回线路同时跳闸没有具体的控制措施和自动装置来限制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影响范围。

条文2.2.1.2电网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对于造成电网稳定水平降低、短路电流超过开关遮断容量、潮流分布不合理、网损高的电磁环网,应考虑尽快打开运行。

条文2.2.3.2避免和消除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磁环网。在高一级电压网络建设初期,对于暂不能消除的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磁环网,应采取必要的稳定控制措施,同时应采取后备措施限制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影响范围。出处:反措二2.2.1.2、反措二2.2.3.2

【简答5】案例:雷暴季节,某省电网线路连续遭受雷击,导致多个电厂送出线路和多条220KV重要路跳闸,强送未成功。由于失去多个电源和重要线路,电网有功不足,导致外网送入联络线路潮流超限,电网出现振荡,本网和邻网多台机组跳闸,造成事故扩大。请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反措?

答:(1)线路连续遭受雷击是导致事故的第一原因。

(1)外网送入联络线路潮流超限,电网出现振荡时,未能及时解列电网是导致事故扩大的

原因。

条文2.2.3.3电网联系较为薄弱的省级电网之间及区域电网之间宜采取自动解列等措施,防止一侧系统发生稳定破坏事故时扩展到另一侧系统。特别重要的系统(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应采取自动措施,防止相邻系统发生事故时直接影响到本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出处:反措二2.2.3.3

【简答6】案例:201*年9月26日凌晨1时左右,第18号台风“达维”对某省电网造成严重破坏,引发部分电厂连续跳机解列,最终系统全部瓦解。大停电后,省调下令进行黑启动,南丰水电厂黑启成功后,发现由于送出线路倒塔,难以迅速恢复。省调下令金梦水电厂进行黑启未成功(该电厂未进行黑启动试验)。导致全省停电时间延长,8小时后才恢复重要用户供电,扩大了停电损失。请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反措?

答:(1)南丰水电厂送出线路倒塔,是导致停电时间延长的第一原因。

(2)金梦水电厂未进行黑启动试验,导致黑启未成功,是导致停电时间延长的另一原因。(3)未制定多套黑启动方案,导致黑启动成功率下降。

条文2.2.3.5根据电网发展适时编制或调整“黑启动”方案及调度实施方案,并落实到电网、电厂各单位。出处:反措二2.2.3.5

【简答7】案例:某电厂共有四回送出线路,正常运行时送电断面稳定限额为1000MW。某日,电厂3台机组发电,正常出力为600MW,电厂送出线路其中一回停电检修。因气温骤升,用电负荷突然加大,调度下令机组增加出力至900MW,导致3回送电线路潮流超稳定限额,系统发生振荡,机组保护动作,该电厂全停。请分析事故原因,并指出上述案例违反反措哪项内容。

答: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调度人员未及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电厂送出线路一回检修状态下,稳定限额发生了改变,未能及时发现,导致该事故的发生。

该案例违反了条文2.3.3.1应认真做好电网运行控制极限管理,根据系统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计算和调整电网运行控制极限。电网调度部门确定的电网运行控制极限值,应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极限值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稳定储备。出处:反措二2.3.3.1

【简答8】案例某电网在1996年7月5日上午10点,由于相继失去两回长距离、重负荷超高压线路后,调度下令所有机组顶峰发电(电网基本处于零备用状态),潮流转移后,部分220KV线路重负荷运行。30分钟后,由于气温上升,空调负荷大幅增加,导致重负荷线路过热,线路弧垂增大,对树放电,5回220KV线路相继跳闸,引发系统振荡,最后造成电网解列成5片,停电损失负荷高达30000MW。请分析事故原因,并指出上述案例违反反措哪项内容。

答: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气温上升,空调负荷大幅增加,导致重负荷线路过热,线路弧垂增大,对树放电。此外,调度员在相继失去两回长距离、重负荷超高压线路后,未下令切除部分负荷,电网处于零备用状态,导致负荷上升后,电网电压下降,线路电流进一步增大,是事故发生的第二个原因。该事故违反了下面两项反措:

条文2.3.3.3严格执行电网各项运行控制要求,严禁超运行控制极限值运行。电网一次设备故障后,应按照故障后方式电网运行控制的要求,尽快将相关设备的潮流(或发电机出力、电压等)控制在规定值以内。

条文2.3.3.4电网正常运行中,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留有一定的旋转备用和事故备用容量。出处:反措二条文2.3.3.3、反措二条文2.3.3.4

【简答9】案例:11月4日,为保证豪华游轮安全通过埃姆斯河进入北海,E.ON公司按计划停运了Conneforde至Diele的双回380KV线路。E.ON公司的调度员因为时间关系,未进行电网拓扑的N-1潮流计算,仅仅进行了停运线路的模拟分析,就根据经验判断电网拓扑能满足N-1准则。该线路停运后,潮流转移至系统南部线路,此时靠近停运线路的Wehrerldof至Landesbergen单回380KV线路上负载很重,超过了额定载流限额的85%。断面上其他联络线出现过负荷。连锁反应造成近20条线路在十几秒内相继跳闸,导致UCTE电网解列为东部、西部和南部电网3部分。请分析事故原因,并指出上述案例印证了反措哪项内容。答: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调度员未对停运线路进行N-1校核,而是凭经验判断,结果出现了误判。该事故主要印证了:

条文2.3.3.5加强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电网运行决策时效性和预警预控能力。

出处:反措二条文2.3.3.5

【简答10】电网运行状态发生改变时,《国家电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对于安全自

动装置的配置和整定值有什么要求?

答:条文2.4.3.1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分析、调整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或整定值,并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每年下达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细致分析低频减载实测容量,定期核查、统计、分析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各运行维护单位应加强检修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防止电网事故情况下装置出现拒动、误动,确保电网三道防线安全可靠。出处:反措二条文2.4.3.1

【简答11】为满足电网电压控制要求,《国家电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对并入电网运行的发电机的进相能力有什么要求?

答:条文2.5.1.5并入电网的发电机组应具备满负荷时功率因数在0.9(滞相)~0.97(进相)运行的能力,新建机组应满足进相0.95运行的能力。在电网薄弱地区或对动态无功有特殊需求的地区,发电机组应具备满负荷滞相0.85的运行能力。发电机自带厂用电运行时,进相能力应不低于0.97。出处:反措二条文2.5.1.5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工作总结模板》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工作总结模板: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版十八项反措核查工作总结模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5182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