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路港桥设计工作报告
市巴城镇斜路港桥新建工程
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苏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00四年十一月
昆山昆山市巴城镇斜路港桥新建工程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首先我代表苏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对昆山市巴城镇斜路港桥新建工程的顺利竣工表示衷心的祝贺!
(一)工程概况
昆山市巴城镇斜路港桥是昆山市石牌至相城一级公路中的一座桥梁。该桥地处于昆山与相城之间,两地长期以来仅通过渡口相互联系,该桥建成后将对昆山与相城的沟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院受到委托后,在对该桥位所处地形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与建设方积极沟通,确定方案后,于201*年十二月提交了本施工图设计。该桥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车速:100Km/h
2、设计荷载:汽-超20级验算荷载:挂-120
3、桥面布置:0.5m防撞护栏+3.25m硬路肩+18m行车道+3.25m硬路肩+0.5m防撞护栏
4、抗震等级:设计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5、通航等级:等外级航道标准,最小净空要求:12×2.5m,最高通航水位:黄海2.35m
(二)施工图设计概况一.道路设计部分
该工程的道路设计内容限于桥梁纵断面以及桥台台后20m左右路基处理,本施工图提交了桥位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设计图及路基工程数量表。
该平面位于直线上,纵断设计在满足通航要求及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压低设计标高,以减小土方工程量。纵断面设计长度仅为500米,
以利剩余部分纵断面能灵活调整。
二.桥梁设计部分1.下部结构
本桥为单幅桥,不设中央隔带,桥面横坡通过盖梁横坡来形成。桥墩采用桩柱式墩,桩径采用1.0m,基桩采用单排5根桩,为增加桥梁的横向稳定性而设置了系梁;桥台采用埋置式承台,单排桩,桩径采用1.0m。
2.上部结构
板梁:13m跨及20m跨均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桥面铺装:采用10cm水泥砼+5cm沥青砼。
桥面连续:在墩顶处均设置桥面连续,以增加行车的舒适性。伸缩缝:采用D-60仿毛勒伸缩缝。
支座:跨径13m的桥跨采用D200×35mm的圆板式橡胶支座,跨径20m的桥跨采用D250×49mm的圆板式橡胶支座。
栏杆:采用墙式护栏。(三)致谢
感谢昆山市交通局的信任,给我院提供了设计该桥梁的机会。通过设计的前、中、后各阶段的交流、探讨,使工程的有序、顺利进行得以保证。也感谢监理、施工单位的同仁,是你们使我们的设计意图和理念得以很好地贯彻实施。希望以后能使彼此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加以发扬光大。
苏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11.31
扩展阅读:试析三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
试析三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
编辑整理编辑:汪小菲源:中华论文货源网
论文关键词:价值特色建筑风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论文三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独特、规划肌理明晰的皖中水乡古镇,历朝历代皆为军事重镇、交通枢钮镇、文化名镇、商贸集镇。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客观评定,充分挖掘资源,进而对其量身定制合理的保护发展方案,意义重大。
三河古镇,地处皖中名城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镇区面积4.71KM2,辖区面积65.5KM2。境内丰乐河和杭埠河两大水系环绕镇区交汇后,东流巧公里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据《左传》记载,古镇史称“鹊诸”,有可考历史2500多年。现名“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丰富的水网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三河“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貌。镇区内渠塘纵横交错,商贸沿河成街,建筑临水而建,廊桥跃水相连,是典型的“皖中水乡古镇”。悠久的历史,长期的文化积淀,给三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以古城墙、古河、古桥、古街、古茶楼、古名居、古庙台、古战场等“八古”景观而著称于世。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兼收古徽派建筑特色、囊括古建筑类型较完整的水乡古镇,其综合历史文化价值,当可和驰名中外的苏州古镇周庄相媲美。
一、三河古镇的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1、历史价值。岁月茬蕙,朝代更迭。“三河”虽几易其名,但古镇在各朝代都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显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军事重镇。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在此演绎了“鹊岸之战”。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败湘军,创下了载人史册的“三河大捷”。至今遗存的古战场、古城墙、英王府似乎仍在诉说着那些硝烟散后的功过成败。“鸡鸣三县”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皖中商贸集镇的理想之地。透过现保存完好的古商业街、铺宅,仍可遥想昔日的繁华。水陆兼备的交通要道,使其历朝历代皆为江淮区域交通枢纽重镇,现存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家族的粮仓、四川总督刘炳璋的三河房产可说明一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孕育出众多的名人志士,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古镇。窄窄的“一人巷“、幽静的故居,依稀可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少年时学习、生活的情景。三河古镇现存古建筑群以清末明初时期为主。完好的古街道有西街、南街、东街,街区肌理完整,建筑风貌依旧,保存201*多米长的青石板路辙印深深。目前,已经批准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河大捷遗址包括太平天国的城墙、英王府(即太平天国军大本营),全省最长的古街巷包括刘同兴隆庄(清代),青阳分公司告示牌(清代),一人巷住宅群(含杨振宁故居,清代),郑善甫故居鹤庐(民国时期),三县桥(清代)等。
2、规划肌理。三河古镇的规划以“水”为灵魂,水陆交织的街区充分利用了河、港、塘、溪、路的自然条件,巧妙地将城镇、建筑、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街区的基本格局是沿河成街,因水得镇,临水建房;以码头为端点、河道为边沿,随着岁月的流逝,辐射状衍生成数条古商业街。
三河的规划以“街巷”为骨架,支连众多窄巷,窜起成片民宅,纵横交错,分布均匀。街巷宅院相对规整,有中心轴、方向感、边缘界定。只是有些宅门因风水关系稍有凹凸转折。造型各异的石桥与街道的交汇节点,往往是茶楼、戏台、铺地等公共场所,空间转接自然,高潮迭起。古商业街道空间尺度适宜,渔俪延伸,店铺、民宅、酒肆随形就势分呈两侧,各商号标新立异的招牌点缀得古街热闹繁华、多姿多彩。又因是水灾多发区,三河作为古时军事重镇,防御性也是其规划特征之一。深而宽的河道,既有供给货物的功能,又有防御的功能。在窄形市镇的两端修筑防御工事城墙、炮台,使整个市镇宜攻宜守。
从三河镇现存古迹来看,有着朴素的规划意识,商贸、防御、文化特征突出。而建筑、河道、桥梁及市井百态则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小镇景象。3、建筑风貌。历史上的三河地处江淮之间,水运发达,商贾云集,南北文化在此冲撞、交融,形成“皖中”文化,故其建筑风格南北兼容,别有特色。大王庙、城陛庙、万年台、英王府等公共建筑宏伟、庄重、色彩鲜艳,更具北方建筑风格和官式建筑特征。而民宅、商铺小巧、简朴、色彩素雅,更似皖南的建筑风格。
古街两侧的铺宅始建于清初,成型于清末民初。商住特征明显,多为一、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块状,二或三进庭院。从街至河道依次为铺面、作坊、宅、储藏(如有二层,则一楼宅为厨房、餐厅,二楼为住宿),底层空间通透,如刘同兴隆庄。铺面、作坊因所售商品及生产工艺不同,柜台或当街设置或在室内两侧设置,沿街一色红色板门。因商贸繁荣,建筑也较早地吸收了泊来文化;二层以走马专心廊为平面交通;沿街立面各家铺宅间以简化了的马头墙分隔:门楼、窗眉、扶手等细部造型朴素,突出实用性;墙面以清水砖为主,灰墙灰瓦,红色门板、彩色招牌点缀其问。有韵律,有变化,形成一幅清末皖中古镇的繁华街景。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斜路港桥设计工作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斜路港桥设计工作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斜路港桥设计工作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52725.html
- 下一篇:工程师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