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归纳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29 23:48: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归纳及解决对策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归纳及解决对策

一、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而言,其主流是好的、素养是高的、能力是强的,大体能够胜任和适应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但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目前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加以认真思考,概括起来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精神不振。就是我们有的教师在相互比较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治意识弱化、进取思想淡化,理想信念丧失、精神萎靡不振,思想颓废、消极空虚。或是感到工作环境太差,或是觉得工资福利太低,或是认为如今这年代,教与不教无所谓,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只要不犯大错,学校也奈何不了自己,什么事也懒得干、什么人也看不惯,对工作漠不关心,对学生冷酷无情,缺乏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激情,甚至连起码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也没有。

二是观念不新。就是我们有的教师主观臆断、骄傲自大,思想陈旧、观念落伍,工作墨守陈规、穿新鞋走老路,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明显滞后于科技知识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

三是作风不实。就是我们有的教师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强,小成即满,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贪图安逸,怕苦畏难,缺乏勤学苦练、奋发有为的精神。

四是服务不优。就是我们有的教师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对待学校交办的事情装聋作哑,对待周围同事的工作不愿配合,对待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没有好脸色、没有好口气,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置若罔闻。更有甚者,厌教书、烦学生,始终“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把自己的心思、时间和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之外。

五是觉悟不高。就是我们有的教师受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不正之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不讲奉献讲索取,不讲德性讲个性,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正气讲义气,不讲真话讲假话,不讲团结讲利益,不讲业绩讲待遇,喜欢计较个人得失,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甚至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丧失党性原则,不惜丢掉人格尊严,不惜损害群众利益。

六是能力不强。就是我们有的教师平时不注意读书学习思考问题,不注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缺乏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己的心思、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娱乐厅里、麻将桌上,以及迎来送往、繁琐应酬之上,满足于自己过去已有的知识和本领,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在讲课内容上,照本宣科,书云亦云,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补充新的内容、发表新的见解、传授新的知识;在讲课方式上,依旧停留在“授人以鱼”的境界之中,未能“教人以渔”。如此的学识和教风,根本不能满足探奇求新渐强的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是自律不严。就是我们有的教师工作纪律松散、组织纪律性差,霸权主义严重、自由主义泛滥。只要自由,不要纪律,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意识。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注重个人的师德修养。更有甚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甚至有悖伦理道德,胡搞乱来,为所欲为。

八是形象不好。就是我们有的教师平时讲话做事不注意自己身份,不注重教师形象,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平民百姓,师德不优,师风不正,行为不端,有的甚至公开参与群众赌博,吃喝嫖赌样样在行,思想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堕落,在师生员工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的对策当前个别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存在的上述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而且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身处基层一线的人民教师,对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那么,在当今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又应该怎样去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更加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呢?笔者建议,应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提振精神。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活着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作为身处基层一线的中小学老师,尤其必须注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的优良作风。因为目前基层相对而言,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这种现实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和恶劣的环境,与其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思想颓废,不如调整心态、振奋精神、笑迎困难。这才有利于调动自己的智慧、克服眼下的困难,否则,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加被动尴尬的工作局面,抑或寸步难行。

二要充满爱心。“爱”是师德中最基础的部分,没有“爱”就没有师德。鲁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同志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有“国宝教师”之称的霍懋征老师也曾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可见,“爱”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换句话说,当好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视学生为弟妹、如儿女,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注意以诲人不倦的献身精神和严慈相济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全面成才,并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和奋斗目标。

三要刻苦学习。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否勤奋好学、精通业务,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表明教师的社会责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叹道:“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以说,“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当今科技知识时代,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当前,教师需要刻苦学习,重点掌握“三会”,即会说,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会写,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会管,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和教学质量

四要务实创新。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一是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杰出教师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在平凡的教学点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谛,追求事业的卓越。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方面,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老老实实为人处世、踏踏实实教书育人,真诚为社会、为学生、为学生家长服务。另一方面,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真知、思考问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大胆创新教学实践,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水准,使美好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

五要甘于奉献。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应该像小河奉献给大海、阳光奉献给大地那样纯洁无私、那样无怨无悔、那样一往情深。尤其是作为身处基层一线的中小学老师,更应牢固树立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志向,始终坚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时刻注意做好终身从教的思想准备,甘做培育人才的雨水泥土,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六要严格自律。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可以说,教师的一思一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俄国著名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因此,教师应当在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作风上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始终注意做勤奋好学、精于业务的模范;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模范;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模范;注重仪表、检点行为的模范。“塑造别人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才被称之为先生、教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扩展阅读: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一、前言

社会中教育担负着青少年特性开展、根本常识和才能提高的重要责任,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与价值都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各界也愈来愈深入地看到: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常识素养,优越职业道德涵养和高尚个体德行品质的高素质教员团队推进了教育变革,促进了社会良性的开展。师德可以用来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教师专业化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中小学师德建设,师德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的特性开展,增强学校的素质教育;可以提拔教师职业观念,完善个人德行涵养;可以推进师资部队的建立,塑造学校的形象;师德的建立,还可以改善社会的道德风气。众所周知,品德规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又持续的系统工程,师德建立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表面上的问题。师德建立要想获得实践的成效,需要改善部分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修养、职业行为,从师德教育抓起,变革师德教育内容单一,要具体且实际化,对进程和监视系统也要有所提高,并推进师德建立的法治化进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这其实只是老师“教书育人”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教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整体状况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令人担忧的问题。二、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义:(一)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对学生进行“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的教育,切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等。在教育、教学和社会活动过程中,要注重维护教师的权益与教师的形象,严格把握社会活动、交流的方向,正确把握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区别。要严格遵守宪法与法律,紧密结合国情、市情、民情进行教育教学,不得传播、散布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得传播宗教,不得传播低级庸俗文化,不得传播非法出版物,不得出现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举止。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要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对学生实行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有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测试;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推销或者变相推销练习册、习题集等教辅材料;不得将学生的活动设施、场地移作他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无关的商业性活动。

3、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以言传道、以行垂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忠于职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要严谨治学,恰守诚信,增强学术道德感,增强自律意识,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在招生、考试、论文答辩、项目评审、评估考核、成果鉴定等工作中,不得有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4、具备专业化的育人能力。

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苦练教育教学的基本功,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研究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做到博学业精;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踊跃参与各种科研教研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教材改革;要进一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探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班主任尤其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知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为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例如在我校长期坚持狠抓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年初实施了以“培养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宗旨,以“造就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能够跟踪科研和教学前沿,能够担当竞争的优秀教师队伍”为目标的师德建设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师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加强领导,制定规范,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通过召开教师、干部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德状况。调研表明: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好的,师德是优良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道德滑坡。这些现象的存在更凸现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后,我们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制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学校对师德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校班子办公会。在制定规范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师德建设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定要体现层次性、规定性,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应当明确师德建设的目标是有层次性的。第一层次是基本的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第二层次是教师的职业标准目标,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第三层次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其次,在师德规范中必须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这样,师德规范就既体现了规定性,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和指令性,比较简便易行。

2、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做好师德评价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第一,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师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内容的具体化。我校师德评价体系主要由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个方面内容共24项指标组成。

第二,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师德考核的民主评价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一是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进行认真总结自评,占10%。学生在每门课结束时,对教师进行评价占30%。教研室对教师进行民主评价占30%。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占30%。最后将各方面的测评情况综合出测评结果,进行奖惩。二是师德评价结合年终考核每年开展一次。三是师德评价的结果在教师晋升、评奖等事项中实施一票否决制。对在教学环节中严重失职的,违反教书育人规定、有失教师身份并在学生中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师德总体评价连续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提高评聘等级、评选先进等事项中,给予一票否决。

第三,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师德评价是以外部驱动、强化约束的手段,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形式。我们把师德评价与师德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师德评价为师德建设提供外部动力,师德教育为师德建设提供思想基础,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在精神激励方面,我们一是用学校事业的发展前景来鼓舞人,通过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提供环境保证。二是努力为教师个人进步创造条件。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点,学校不仅激励他们在业务上积极发展,还注重做好吸收其中优秀分子入党的工作。三是大力宣传和弘扬师德典型,形成讲师德的人受人尊敬的舆论氛围。在物质激励方面,主要是对受学生欢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在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重奖。

三、目前中小学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利益最大化”,“交换”,“竞争”等法则成为市场经济有别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有的经济价值观。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趋向,传统美德受到挑战,社会公德受到不同程度的沦丧,部分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于“中性人格”。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导致教师精神空虚,欲念膨胀,按捺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把手伸向自己的教育对象或家长。对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减少,把大量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性的服务活动之中,心分几头,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其次,人类社会生活中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三个方面急剧下滑,也猛烈地撞击着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失去坚实的社会基础,师德的塑造何其艰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使国家更加富强,而且丰富了每一个人的思想,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正在不知不觉地冲击着学校和家庭。如果不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坚持我国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教育规划纲要》所强调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肯定难以落实。(二)理念认识的不足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光辉的了。这桂冠、这盛誉无疑给教师以莫大的精神满足,但是现实中教师的工资并未与市场经济规律完全匹配,与其它职业收入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国民经济十六大行业中,教职工的平均工资排在第十一位),特别是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下,我区经济又特别滞后,教师福利待遇基本跟不上,教书的不如打工的,拿笔的不如拿刀的,教师获得较低的职业声望,严重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质的总和。师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风、校风建设和教育教学的质量。然而,在人类患下“分裂症”的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势在必行。师德是教师在社会的要求和影响下,通过学习、体验、修养和实践等方式,认同、内化而建立起来的处理教育工作中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师德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效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等方面,对传统的课程模式有了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对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教师必须具有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观察能力,注意分配能力,教育想象能力和教育机智等。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接受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创造性的艺术过程。没有渊博知识和高超技能的教师就不会获得教育的成功,更不会体验教育的幸福。一位能力较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教育改革中大显身手,硕果累累的教师,必然安心教育事业,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幸福的体验,必然潜心钻研业务,投身新课程改革,关心爱护学生,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生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见,教师只有具备了卓越的教学、教育能力,其肩负的教育责任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新课程的可靠保证。教师能力的充分发挥将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推动力。(三)评价、激励体系等的缺陷

1、隐性的师德因素受到忽视

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都以学生成绩为标准,把教师平常所做很多很多的工作视而不见,慢慢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形成了隐性的一面,。

2、学校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注重对教师的考核,以致教师群体中恶性竞争等。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评价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著名教育家克龙巴赫和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评价,由于看重考试的成绩,使本应是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成僵化,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强调发展地看学生,强调评价必须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必须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而不是通过评价去压制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机制,通过评价推动学生朝目标不断前进。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走路”就是信心的体现。让学生“抬起头来”的最好方法就在于肯定、赞扬和激励。作为评价教师,我们应在如何评价来激发兴趣,树立自信上多动脑,使评价真正能成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终结性评价是检测教师综合运用教学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应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教学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教师通过一段时间工作后所具备的教学水平。

终结性评价本身就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3、终结性评价,它涵盖了我们教学的一些过程,教学策略,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文化意识。

4、终结性评价所反应出来的评价结果是看学生的成绩,看学生的进步。

评价、激励师德建设中的“催化剂”,以目标激励教师团结协作,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学校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有组织的统一行动,就必然会出现大量非组织目标乃至小团体目标,使学校管理混乱,人心涣散。所以,目标在评价、激励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要借助目标增强职工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通过设立远景和近景目标,并制定分项管理目标和评估细则,每个部门和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目标,拟定各自的工作目标,从而使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一个可望又可及的目标会像磁铁一样不断产生吸引力,成为教师工作的动力,大家会在目标的激励下,形成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促进学校工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随着功利主义、价值多元化思想的渗透,中小学教师中出现的厚此薄彼、职业倦怠严重、体罚学生歧视差生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制定严格考核管理,建立全方位的监督评价体系,促成教师意义世界的构建,最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四)教育的内部缺陷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体制也处在不断改革优化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并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是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的负担被转移到社会公众上,公众对教育的不满又发泄到学校和教师身上,学校和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双重精神压力,教育的神圣性被破坏,引发了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怀疑和否定。二是人事体制的异化。个别学校,校长的责任和义务异化为校长的权力和利益,失去了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出现了在校内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感情用事的混乱局面,不仅破坏了校内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人事环境,而且也助长了种种不正之风,败坏了教师道德。三是教师评价机制的不足。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停留在重视教学成绩考核而轻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传统窠臼中。在一些学校的教师考核方案中,虽然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设置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但缺乏操作性,执行起来困难,实际上是流于形式,作秀成分多。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心和行动只停留在书上、文件上、墙上;四是学校物化方式管理对教师师德的间接挫损。一些学校管理者出于教学质量的压力,在对教师管理中,一味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对教师工作进行精确量化,进行物化管理,忽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艰巨性,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缺乏人本思想。还有不少管理者一味放大压力的作用,认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管理者不断在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上施加压力,用强制性的手段监督教师的工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不堪重负,为完成教学目标,就出现体罚、变相体罚甚至弄虚作假等有违师德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教师个人修养不够,也拷问我们的管理艺术和方法。五是我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在办学上,方方面面底气不足,教师无序流动大,优质学生资源流失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发展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基本处于维持状态,所以教学管理松散,教师管理更是放任自流,对教师暴露出的问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五)学校管理重视不足

认真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一支愿意工作,能够工作,能够出色干好工作的领导班子队伍。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应该成为学政治、学业务的带头人,是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应该工作挑大头,能吃苦,愿奉献,使每一位老师信得过,心里服。领导班子要明确分工,有职、有权、有责、有利。考核要科学,建立淘劣选优机制,把那些勇于负责,敢挑重担,工作认真,具有开拓精神,具有驾驭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把那些懒散,工作无能力,工作一不卖力,工作无成绩的人逐步淘汰掉,以焕发领导班子的青春活力。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对策,高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良好的中小学教师形象是每个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小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要使中小学教师真正领会师德的真正内涵,必须从各个方面培养师德,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更新观念

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开拓者,教师对学生智慧、意志和情感全面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如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敬业的精神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事业,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还要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施教、行为情操、仪表风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二)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强化激励机制

考核中重视隐性的师德因素,以长期的发展性考核为主。师德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考核的实质是激励。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设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对在教育、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将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三)抓好典型,以榜样示范

道德建设离不开榜样的示范。首先,中小学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中小学的中老年教师也要带好头,为青年教师做出表率。其次,要重视典范的示范,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要善于利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教育他们。我国各中小学有着一批忠诚祖国的教育事业、思想道德过硬、业务精良、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他们就是教师身边的榜样,能以最直接、最具体的行为力量感染、同化教师。最后要鼓励教师追求进步,注意在教师中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的同时,还要指出不良行为倾向,并加以引导,抵制错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四)加强教师德性养成教育德性养成的根本原则是规范约束。德性养成首先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认真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师德规范,提高明辨道德善恶的能力。认真学习革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先进思想和事迹,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检验到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哪些是不符合的,是不道德的,只有在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激浊扬清,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使自我师德品质不断纯化,升华达到崭新的道德境界。(五)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师德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这种环境必须以稳定、开放求实、发展为特征,必须具有一种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风和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温馨的心理气氛。同时,中小学的领导应掌握教师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与他们交心、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教师安心于教育事业。(六)制定师德规范,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应在师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要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其标准量化,通过不同层次权重打分,给予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聘任、晋升、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总之,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抓住精神实质,主要:一是抓好“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工作;二是抓好理想教育,大力弘扬忠于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在学校管理中,深化育人观念,必须以人为本,每个教师都要自觉地用师德规范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全国教育系统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我国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会为我国教育实现新跨越奠定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新编[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马娟,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1*

[3]刘志敏,浅析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林孟涛,高校师德弱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张莉,新时期高校师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

[6]刘尚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初论[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年03期[7]师德建设的金奖银奖--《小学教学参考》201*年36期

[8]连秀云.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9]周德义,杨志红.师德修养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0]郭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题[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1]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归纳及解决对策》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归纳及解决对策: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归纳及解决对策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5396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