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梁家河》读后感:“朴实”之处显真情

时间:2019-06-13 22:13:01 网站:公文素材库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梁家河》有感

最朴实的事物,往往能够流露出最真挚的感情。《梁家河》一书,也不例外。初读《梁家河》,深感本书语言的纯朴和叙事的质朴。没有过多的白话文,更多的是陕北方言。这样的一本书,能带给读者的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相较《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而言,《梁家河》一书内容更详实,叙事更细致,内容充满了生活细节。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诚然,读完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良多感触。

知恩图报。习近平在梁家河渡过了承载自己人生转折和蜕变的七年岁月,不仅是自己意志的坚强,更是梁家河人民对这个城里来的插队知青的接纳和包容。朴实的梁家河人民没有排斥这个城里来的“黑帮子弟”,反倒给予了这个“后生”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他在人生受挫时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善良与温情。这才可以让我们对书中叙述的习近平为梁家河人民真挚的感情找到根源,走出梁家河已经几十年的习近平,没有忘记当年梁家河人民的恩情,为当年的小伙伴出钱治病,去延安外出调研工作之际也不忘和插队时的小伙伴来一次“团聚”,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也不忘回到梁家河看望昔日的父老乡亲,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是一位重情义的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位“重情义的汉子”,也是梁家河人民心中的“好后生”。

学用并重。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时光中,习近平始终没有忘记学习,而且更是将学习一直放在重要的位置。田间地头干活间隙学习,上山放羊之余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当看到报纸上“四川大办沼气”时,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协调,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和生产生活先进经验,在梁家河学会了做饭、缝补、耕作、打坝淤地。习近平不仅善于学,而且更善于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极大地改善了梁家河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最难能可贵的是,习近平一直没有放弃文化知识的学习,废寝忘食的摄取中外名著的“养分”,徒步几十里去借阅名著,这都为日后自己推荐考取清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念坚定。在梁家河的七年,锻造出了习近平顽强的意志和坚定地意志品格。面对和北京生活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的梁家河,习近平曾经也动摇过,就像书中说的“他当过逃兵”。但当他被迫再次回到梁家河时,他重新审视了这片土地和自身的处境,他放下了思想包袱,立志扎根农村,融入群众。这之后,习近平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不再抱怨,不再沉沦,他和梁家河人民打成一片,搞经济促生产,正是这样为日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做好了铺垫,更为“雷厉风行”的执政作风埋下了伏笔。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的真实写照,认准的事,就要办成。为了上清华,习近平的报考志愿只填写清华大学。这种坚毅的品质是难能可贵,更是让人钦佩的。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梁家河》有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梁家河》读后感:“朴实”之处显真情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6357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