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的报告,总体感觉是两句话:成绩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是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振聋发聩。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践行者,纵观前进的历史,要带领全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各种阶段性胜利,都离不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社会化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伟大的实践,在伟大的时代所孕育出的伟大思想。
二是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论述契合时代特征。各界评价习总书记的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其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述,更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的闪光点,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方面进行思考,从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进行思考做出的正确论断,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回顾一下,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近40年的不懈奋斗,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实现了小康。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基本解决之后,更突出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创新能力不够、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是关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吹响了全党新时代前进的号角。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组工干部,最关注的当然是“从严治党”的内容。习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党的建设工作在任何时期都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在全面从严治党板块的第三点,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把党管干部原则放在首位,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管干部,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选拔干部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关键是要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报告中指出要把二十字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201*年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对好干部标准进行了定义,就是二十个字“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信念坚定,就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民服务,就是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就是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敢于担当,就是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承担责任;清正廉洁,就是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始终保持拒腐防变的政治本色。报告进一步突出了“政治标准”这个要求。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政治标准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选拔任用干部,首先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说到底就是看政治能力强不强。这些要求,都为我们做好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主动把党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学深悟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工作的指南和引领,立足本职工作,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之我见》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63908.html
- 上一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 下一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