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强军兴军》读后感:让信仰的炭火永不熄灭 本文简介:
让信仰的炭火永不熄灭高擎信仰的精神旗帜,守住信仰的精神高地,让信仰的炭火在每一名警院学子的心中成燎原之势,生生不息!在读完《习近平论强军兴军》这一装帧轻巧却彰显着思维厚重的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所谓:“欲事立,必先心立。”三级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的不断推进,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读后感:让信仰的炭火永不熄灭 本文内容:
让信仰的炭火永不熄灭
高擎信仰的精神旗帜,守住信仰的精神高地,让信仰的炭火在每一名警院学子的心中成燎原之势,生生不息!
在读完《习近平论强军兴军》这一装帧轻巧却彰显着思维厚重的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所谓:“欲事立,必先心立。”三级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的不断推进,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学员始终要注重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永葆鲜明的政治本色,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习近平在论述中强调,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官兵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军校学员要时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永远做党的先锋者、拥护者和践行者。我们看到,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人心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互联网上。一大群“低头族”异军生起,一天中见到人的七分概率都是在刷微博,刷微信。在碰到微信上一些错误甚至负面的信息的时候,有的随意将之转发、扩散。面对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部分学员失去了立场,没有了主心骨。纷繁资讯无数,不问理论问百度。这就使我们的意识形态斗争处于被动的防守地位。因此,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这场人心的主战场中赢得胜利。
我们都知道,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样的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是人们思想和精神上的变更和洗礼。这就造成现在的人们几乎对任何事物都可以玩笑和戏谑,而真正可以让人们视为神圣感的东西,是越来越少,越来越淡,越来越轻。也许会有人说,这种神圣感又不能当饭吃,没有了它我照样该干嘛干嘛。但是,当社会和国家处于关键时候,尤其是对于达到一定精神境界的人而言,如果我们因信仰而生,应信仰而战,因信仰而死的共产党人也渐渐地淡化这份神圣感,不在国家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样的社会还会有力量吗?这样的民族还会有希望吗?这样的国家还会有明天吗?
读过周梅森的小说《人民的名义》的人,都会因一个场景而深深感动。汉东人民检察院常务副院长陈岩石回忆那段血烽岁月,战场上,日寇机枪扫射如雷,密不可挡。攻城难破,危难关头,一声令下,“共产党员都给我站出来!”于是便站出十六人的排爆队。年轻的战士二顺子才十五岁,为了能背起炸药包,火线入党。牺牲的时候,党龄才一天,这是最年轻的战士啊!无数的人们为他伤心啊!难过啊!老人泪如雨下,庄严的会场迅速传来不成声的啜泣……这是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又是怎样感天动地的壮举!共产党人为人民,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有着铁一般的理想,钢一般的信仰,才书写出了这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这样的感动,这样的豪情,其实我们曾经也有过。
是否还记得当我们第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候,第一次授衔的时候,第一次庄严地在国旗前宣誓的时候,那一刻,心里有一股莫名的冲劲,从血脉里头,从身体当中,从灵魂深处,那一份感动和神圣感,是之前从未体验过的。而这样的记忆,正是凝聚了以后我们而为之奋斗的目标,甚至奠定了日后生活的格局。拥有如此正确的信仰,是何等重要!
作为军校学员,就是要将听党指挥作为自己的信仰,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信仰,就是要具有时刻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神圣感。只要在人的灵魂上打下信仰的烙印,那么其必将催生出无穷的战斗力。并且,既然这份信仰是正确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呢?而这些,正是官兵政治工作的灵魂工程。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我们也一直在说,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正所谓“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要想让学员始终将信仰的炭火热灼于心,就要将政治工作的火苗贯穿于学员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发挥政治工作其特有的内在魅力。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入连仪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班长问他钢七连有多少人时,他迟疑地回答:“100多个吧。”他的班长说:“错,钢七连有4956人,其中有1104人为国捐躯,你必须记住,你是第4956人。”如此简洁有力的入连仪式,不仅坚定了战士的战斗信仰,更让其对军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政治工作的魅力便在于此。一次庄严的仪式,一场感动的红色电影,一则生动的红色故事,一种激励的眼神,一个鼓舞的手势,都能够激发人的精神世界,提供精神力量,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此便能焕发战士敢打必胜的信念,坚定冲向胜利的信心,筑牢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要想让信仰的炭火“永不熄灭”,那么就要让“思想政治工作”这台鼓风机源源不停地向其输送新鲜的空气,不断增加她新的活力。现在基层的主体部分,大多是80后,90后官兵。这些官兵从未经历过弥漫的硝烟,无情的炮火和残酷的战争。正所谓“在枪林弹雨中坚定信仰易,但杏花春雨中保持信仰难。”这就是习主席所说的“温水煮青蛙”现象。黄炎培从延安回来,也提出了忠告,“只是那时在生死中觅取一生,后来环境变好了,也就渐渐放下了。”这里的“渐渐放下了”便是理想信仰的放松,信念意识的松懈。和平是对军人最高的褒奖,但也是对军人最大的腐蚀剂。物质生活好了,患肉体上的富贵病不可怕。但要患精神上的富贵病,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必须要筑牢信仰的钢筋铁骨,打造共产主义的铜墙铁壁。对于现在未经历过战争的官兵们,补全所缺失的党史,国史,军史,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在甲午战争时期,多少人“只知朝廷不知国家”,有的街头卖唱,有的甚至叫卖起了日语,一点儿也没有“亡国恨”的样子。如此颓废之精神,萎靡之状态,怎能不打败仗?但是我们无法忘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举国上下,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一起打东洋。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汇聚起,凝结成,焕发出的强烈民族精神,达到了历史空前的高度,万众一心,共同谱写出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中华民族的伟业。”为什么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亿亿万万的华夏儿女能够在硝烟中倒下,又能在硝烟中站起来?因为靠的是共产主义信仰,为的是保家卫国的理想。只要理想信仰不垮,我们这支队伍就永远打不倒!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时期的共和国军人更是任重而道远。今天的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我们看到,中国已经超越日本,一跃成为GDP世界第二的国家。孟夏之日,紧锣密鼓推出的“一带一路”政策,其意义绝不仅仅是改变世界经济的结构版图……中国之崛起,民族之复兴,在这特殊而又伟大的历史关键时期,更是需要中国军人坚定信仰,凝神聚气,冲锋在前,勇于挑战,拿出军人的使命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在《感想》中曾写道:“为了让/我最爱的人/享受到/远离喧嚣的/欢欣/我愿/投入战争。”青春之我们,也一定能够打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未来!这就像校歌里所唱到的,“我们向着太阳,身穿戎装,军歌嘹亮……”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公安现役部队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只要高举信仰的火炬,我们便能催生出无穷的力量。这力量,是课堂上的上下求索,是训练场上的冲锋呐喊,是生活中的比学赶超,是精神上的百折不挠……而这信仰之火,必定会成燎原之势,燃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
我深信,只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脉搏,筑牢坚定信仰的铜墙铁壁,信仰的炭火将永不熄灭,理想的旗帜将更加鲜明!每一次信仰的坚定和洗礼,何尝不是壮烈激荡的出征!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读后感:让信仰的炭火永不熄灭 本文关键词:炭火,读后感,熄灭,信仰,永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读后感:让信仰的炭火永不熄灭》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047.html
- 上一篇: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心得体会
- 下一篇:中学生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