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6-22 16:39: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重驱动下,**市加快了“镇向城集聚、村向镇集聚、居民向城镇集聚”的步伐,形成了形式多样农民集中居住区。目前,**市行政村总数由原来的526个撤并成243个农村社区(行政村),其中30个为村居合一的,乡镇社区39个。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69.6%。

农民集中居住区拓展了党建工作领域。对此,**市主动顺应新变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以“**党建先锋行”为主题,以“基层组织强、服务管理强,创和谐社区、创美丽家园”“双强双创”活动为载体,积极创新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模式,不断增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努力争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

一、**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概况

**市全面把握农民集中居住区从农村向社区转变的基本特征,借鉴城市社区党建经验和社区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网格化的基层组织体系、扁平化的基层管理体系、多元化的党建服务格局、规范化的基层保障体系”“四化”党建工作模式。

(一)建立了网格化的基层组织体系

大胆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组织设置体系。

1、创新组织设置。面对基层组织形式和党员分布格局的新变化,**市积极构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网络,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片区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网格化的党组织新架构和行政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农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五位一体”的党建新体系。**市积极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在坚持按行政区划和基本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打破区域界限,采用以村带居、双向管理的过渡模式,整合毗邻的社区和行政村,建立城乡联合的村居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共有行政村党组织240个,其中村党委31个,村党总支部176个,村党支部33个。社区党组织54个,其中社区党委1个,社区党总支部24个,社区党支部29个。**市还因地制宜地调整、升格党组织设置形式,加快撤村(组)建居步伐,抓好社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党员人数达到或超过100人,党建基础较好,且具有较好党建阵地的,建立二级党委,逐步形成以党总支部为主体、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党组织构架。针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员数量急剧增加的实际,**将部分农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调整升格。目前,全市行政村二级党委有31个,社区二级党委1个。

2、创新组织联建。**市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新要求,本着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组建的原则,大力推行村居、村企等联建党组织。村居联建即村居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目前,全市村居合一的党组织有30个。村企联建即村辖企业与行政村党组织联建,实现党建资源互补、工作共同提高。建立村与居、村(社区)与企的联合党组织,有效利用了现有基层党组织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实现以强带弱、以工带农,有效推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创新结对共建。**市通过采取领导干部与基层结对、机关部门与基层结对、基层纵横网格式结对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结对共建长效机制,充分挖掘、有效盘活共建单位的人、财、物资源。结对共建单位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式,有效推进了结对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了双向互动,互惠互赢。结对共建着眼于互补性与实效性,重点抓好“五联”,即:经济建设联抓、文化事业联搞、公益事业联建、社会治安联防、思想道德联做,从而有效发挥和放大了结对共建的整体效应。实现了结对共建单位工作互动、经验互借、优势互补、党建互促、创建互助,有效提升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建立了扁平化的基层管理体系

依托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各项决策指令在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执行力,有效提升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组织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效能,基本形成了“一平台、三机制”的扁平化管理基本架构。目前,**市社区扁平化管理覆盖率超过98%。

1、一站一中心载体建设,社区工作更统一。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通过建设社区服务中心这一平台载体,实现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的四大整合。一是实现了工作统一。把下沉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24类88项政务,统一集中到平台办理,有效解决了分散、分设、分立等问题。二是实现了人员统一。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各类工作人员进行有机归并,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促进工作人员向“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转型。三是实现了经费统一。严格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由财政部门统一将部门涉及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作的资金集中,并直接下拨。四是实现了考评统一。通过改革考评方式,考评由镇(街道)统一归口,并依托信息平台统一台账、统计报表等载体,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作者唯上难唯下的问题。

2、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各项工作更高效。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通过建立“AB岗制度”、“门外一把抓,门内再分家”等,确立了“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工作机制,实现了社区工作人员从单一工作到综合服务的转换。与此同时,还建立起岗位兼容制、错时工作制、节假日值班制、“一门”受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预约服务制等八项制度,实现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作人员岗位相互兼容,人员相互补位,工作相互协调,极大的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3、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解决问题更务实。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为辖区内党员和群众办实事。一是划片包干,按照“区域相邻、规模相当、资源相通”的原则,根据地域面积、楼栋、人口数量,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事务工作站人员的包干片区,明确工作范畴、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二是落实责任,片区负责人是所包干片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包干区居民的政务办理及服务需求的受理;片区负责人深入片区了解社情民意,通过片区党组织、楼组长熟悉和掌握片区各类人员、辖区单位的基本信息,做到底数清、人头熟、情况明。三是强化管理,通过向居民发放分片服务卡,建立社情民意日记、设置居民意见箱、“民生”热线等方式,接受居民监督,完善服务和管理。通过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落实了干部联系居民的责任,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4、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服务居民更便捷。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居住区行政事务信息平台”,联通人口综合管理、民政综合业务、劳动和社会保障、残疾人信息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志愿者活动等六大业务系统,打破各部门在农民集中居住区“专机、专人、专网”的格局,实现了各业务系统数据的互联共享;通过建立“社区数据库”,完善社区电子信息台账,全面实现社区基础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应用,提升了社区管理和工作水平。目前,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专门开设了门户网站,建立了QQ工作群,在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并将政策法规、时事动态、政务办理、服务指南、农经信息、气象预报等及时编汇滚播,为辖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数字化服务通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111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