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阅读反思”,即是对阅读过程的再思考,是对已过去的阅读历程、阅读效果作出一种重审。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不足,随时进行拾遗补漏,纠偏救失,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与步骤,有效地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阅读反思既有“质疑问难”或“反躬自问”的个体反思,又有“比较辨别”“修正创造”的群体反思;既有“温故而知新”的纵向迁移之思,又有“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的横向联想之思。在反思中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更全、更新的方向延伸。阅读反思是“阅读期待”与“阅读批判”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阅读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更应成为一种阅读习惯。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呢?笔者认为:
一、在自我提问中反思,提高阅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
在阅读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索的积极性。学贵有疑,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其积极思维的结果,是进行阅读反思的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思考:(1)我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2)我读懂了哪些内容?我从文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我从这些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3)我找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把不懂的地方努力地试着解决了吗?解决不了的应怎样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呢?…… 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自问“我的朗读是否精彩”“我的理解感悟是否正确”“我的语言表达是否贴切生动”……学完课文后,我们让学生自问,我学到了什么?我学会了吗?我会学了吗?我有哪些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可以总结?……这一次次的自我提问,正是学生阅读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并且随时通过检查促使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调整、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通过自我提问这种形式,反思了自己的阅读过程,提高了阅读的质量。而且在反思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二、在自我探究中反思,拓展思维空间
自我探究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惑,面对认知冲突或认知失衡时,通过反思并提出相关问题,促使自己去深入探究,去思考,以使冲突解除,认知达到平衡,获得对文章内容的真正理解。通过自我探究、阅读反思,使之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案例:在学习《狼和鹿》一课时,学生对“为什么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自觉进行阅读探究。
生:人们大量枪杀狼,狼不能再吃掉病鹿,从而使得疾病在鹿群中流行,鹿成了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生:鹿群失去天敌,大量繁殖。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鹿成了破坏森林的大坏蛋。
生:没有了狼的威胁,鹿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练习奔跑逃避,鹿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弱,这样鹿就容易得病,这成了鹿毁灭自己的原因。
生:鹿群大量繁殖,可供它们吃的食物就会越来越少,它们为了得到食物,就会自相残杀,而且常常吃不饱,体质越来越差就越容易感染疾病。
生:鹿群大量繁殖,可供它们吃的绿色植物日渐稀少,一旦它们饥不择食,有时会吃一些有毒的食物,从而更容易得病。
生:鹿群大量繁殖,使得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环境也会变得恶化,环境恶化使得鹿群更容易得一些传染病。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而这恶性循环的原因是人们大量枪杀狼,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生:对!狼、鹿和森林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关系,其实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这是一种生态平衡,人类不能随意打破它。
这一教例中,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和反思,加深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学生在探究反思时对课文中相关言语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便是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对言语的操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水平和语文素质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三、在自主品赏中反思,丰富语言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好的结构写法等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品评赏析,在品赏过程中,进行阅读反思,在知道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反思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用“增、删、调、换”的方法,在积累词汇探求词的内蕴中,感悟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传神;用“比较、推敲、揣摩”的方式加深体验,感悟语言表达的方法规律,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案例:《动物园的晚上》
师:(出示挂图)说说长颈鹿睡觉时的样子。我们先看它的身子。
生:长颈鹿的身子伏着。
生:长颈鹿的身子卧着。
生:长颈鹿的身子趴着。
(师相机板书:伏 卧 趴)
师:再看它的头、脖子。
生:脖子转过去,头摆在肩上。
生:脖子绕过去,头放在肩上。
生:脖子转过去,头趴在肩上。
生:脖子绕过去,头搁在肩上。
(师相机板书:转 绕 摆 放 趴 搁)
师:再看看它的眼睛是怎样的。
生:眼睛闭着。(师板书:闭)
师:请大家先用这些动词,把长颈鹿睡觉时的样子写下来,词语最好不重复。生:(笔述)
师:请大家翻开书,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出描写长颈鹿睡眠动作的词。生:(读、圈)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你选用的词语和书上的词语哪个使用得最准确。
生:(自己比较)
师:(出示投影片)我们来看两个句子:
长颈鹿把脖子转过去。
长颈鹿把脖子绕了个弯。
师:比较一下,这里的“转”和“绕”哪个用得准确些?
生:“绕”用得准确。“转”只能说“转过去”。
生:“绕”用得准确。因为“绕”是“围”的意思。
生:“绕”用得准确。因为“绕”更能说明长颈鹿脖子的长。
师:对!正因为长颈鹿脖子长,所以才能“绕”个弯。而用“转”就不能表现长颈鹿脖子长的特点。今后大家在写作文时也要做到用词准确。
这样的咬文嚼字,阅读反思,不仅让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而且让学生认识到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负载信息的,从中内化语言材料,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贴切,表情达意的准确,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在潜意识里对遣词造句要反复推敲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在自由评价中反思,发展思辨能力
课堂教学评价不光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参与评价。这评价的过程就是阅读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式的互评中,评价同学的朗读、回答、表演,指出其优点,提出其建议。特别是面对众多“美丽的错误”“可爱的偏见”“荒谬的异端”“灵动的创见”等信息不迷茫。通过引导阅读反思,参与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去向,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案例:
师:阅读完《狐狸和乌鸦》,请你谈谈对狐狸的看法?
生:我觉得狐狸很“聪明”,他善于琢磨乌鸦的心理,用自己的话语打动乌鸦,让乌鸦开口。
生:我觉得狐狸很狡猾,它为了骗到乌鸦嘴里的肉,尽拣好听的说,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诚意的赞扬,而是在欺骗乌鸦。
生:我觉得狐狸很有“耐心”,在乌鸦不理睬自己的情况下,不放弃,察言观色,一次次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
师: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看法。在这么多的答案中你更欣赏谁的观点?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及说话时的表情,认真反思一下。
生:我赞同说狐狸“聪明”,因为它确实想出了高招,但我更赞同说狐狸狡猾,因为它没把它的“聪明的高招”用在正道上,而是用在欺骗上,说的全是假话,不诚实。这种“聪明”只能说是“狡猾”。
生:我赞同说狐狸有“耐心”,因为它确实没放弃,但我更赞同说狐狸狡猾,因为它把耐心用在歪门邪道上,为了私利而去损坏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是狡猾的。
生:我更欣赏说狐狸狡猾的观点,因为狐狸靠骗人的方法获得食物,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
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时,在允许学生“自圆其说”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反思,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的沟通方式进行评价,用“我赞同,更赞同”“我欣赏,更欣赏”等辩证的眼光来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聆听、理解、赞赏、争辩和互助,达成共识。学会共享、共进。
阅读反思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或知之不全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追求结论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探索与成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对语言感知、理解、欣赏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是纠正“读误”补充“读漏”,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阅读反思可以使学生自行调节阅读策略,选择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可见,阅读反思,是一种亟待培养的阅读习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学年教师学期研究心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9002.html
- 上一篇: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