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而贫困问题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其中农村贫困问题尤其尖锐,这无疑成为了领导人的心头之痛。随着近几年,中央的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人口,通过出台相关惠民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建立“五个一批”等相关扶贫举措,截止到201*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而今年两会的中心关注点,依然是扶贫工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201*年扶贫的目标任务: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这一目标任务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政府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扶贫民生道路荆棘载途,困难重重;通过前期的精准扶贫工作,目前为止尚未脱贫的基本都是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人口,扶贫难度大,一些简单的扶贫方式难以奏效,并且如何彻底改变其“等、靠、要”的思想,如何通过“内生外扶”实现思想观念到物质生活的脱贫致富,变的尤其重要,脱贫攻坚已然进入“啃硬骨头”时期。
难啃的骨头如何啃?
一、政策走前列,立标杆。政策引领思想的前行,打破思想的“壁垒”方能走在行动的前列,扶贫工作忌大而空,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扶贫环节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扶贫帮扶体系,完善扶贫问责和责任倒查制,建立合理的扶贫成效评估体系,将扶贫首先做到政策的“全面精准扶贫”,以政策法制带动扶贫工作法制化,合规化,规范化,将政策走在前列,牢牢树立扶贫标杆。
二、干部扶贫凝好力、带好头。干部作为政策的实施者和践行者,应自觉发挥带头作用,201*年是“精准扶贫”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干部要自觉履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深入理解扶贫政策,将扶贫使命牢记于心,将责任压在肩上,将贫困户放在心上,将扶贫攥在手上,凝聚各方力量,脚踏实地走出“脱贫攻坚硬骨头时期”。
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类是依照改变环境的决定来塑造自己,扶贫需要扶“智”,思想的内生动力才是真正改变自身发展的源泉,没有一位贫困户自身愿意过上贫困的生活,他们大多因病、因灾、因学、因技术等多种原因而贫困,然而在长期的“社会贫困化”中过于依赖政府,逐渐丧失了发展的勇气和信念,扶贫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大程度的是思想信念的扶持。扶贫先扶心,加强贫困户思想教育,强化教育扶贫力度,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树立贫困户创建美好生活的信心,通过帮扶干部点对点的帮扶,不仅要帮到生活上,更要帮到贫困户心里去。
四、因地制宜,敢于突破创新。各地实际都有所不同,各地党委政府需要在充分调查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以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链带动当地经济环境、就业格局的改变,促进贫困户增收,解决贫困户难就业等问题。又要敢于突破创新,在立足本地的基础,防止形式主义,打破传统观念,以形式创新、思维创新指明方向,以新模式找准扶贫新路子。
骨头难啃,那就磨磨牙齿,敲敲骨头,什么样的硬骨头都可以啃下去,最怕骨头难啃而不啃,舔舔就扔掉,我们搞这个脱贫攻坚也是一个道理,肉吃掉了,总会有骨头的,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沉住气,脚踏实地,以精准、高效地完成脱贫任务,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迎接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何啃下“精准扶贫”这块硬骨头》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9129.html
- 上一篇:浅谈教学体会
- 下一篇:从事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