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与《前方是什么》有感 本文简介:
林盛华阅读《致青年教师》与《前方是什么》两本教育专著,让我走进了吴非老师的教育精神家园,虽只窥吴老师教育精髓的冰山一角,但“远观”,也香气扑鼻,沁入心扉,留恋在他教育的风景线里,端详、凝思、探寻,目睹了吴老师对当下教育的忧患、思考与呐喊,对教师的深情期待……教育的前方是一片姹紫嫣红呢,还是涛声依旧?
读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与《前方是什么》有感 本文内容:
林盛华
阅读《致青年教师》与《前方是什么》两本教育专著,让我走进了吴非老师的教育精神家园,虽只窥吴老师教育精髓的冰山一角,但“远观”,也香气扑鼻,沁入心扉,留恋在他教育的风景线里,端详、凝思、探寻,目睹了吴老师对当下教育的忧患、思考与呐喊,对教师的深情期待……教育的前方是一片姹紫嫣红呢,还是涛声依旧?
梦萦思绪,挥之不去。《猴子想变成人》的寓言故事足以证明改革本身就是惨痛的,需要勇气的。何况教育改革牵系到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备受关注,虽然教育的改革号角声吹响了十多年,但大家习惯了沉默与等待,喜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要升学率尚可,其他一切岿然不动才安好!吴非老师作为一个“异类”教师,孤独地发出呐喊声,我们教育的前方是什么?
《前方是什么》告诉我们教师个体的价值在于教师自身的认识,人有信仰,即使单枪匹马也会无所畏惧。正如吴非老师自己选择做“不合时宜”的孤独者孜孜不倦地前行探索,他那蹒跚的步履依然坚持着“寂寞者依旧寂寞”行走在教育的改革路上——“你想改变应试教育,那是做梦”,为着这梦奔走相告一辈子。
理性的思考,深邃的思想,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的种种诟病,有校内与校外的,有校长与教师自身的,有社会与官员的,有些人喜欢对教育指指点点,总把自己当做教育的行家里手,指点教育江山,而教师们往往奴性地顺从,不知不觉中顺意了外行领导内行办教育,教师还不亦乐乎其中。典型的就是迎合家长、官员的需要与口味,抹杀教育的常规,颠覆教师“专业技术”这一神圣职业。在官员的教育政绩观、学校的教育质量观和家长的成才观中,“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始终是主流,应试教育似乎还大有生存空间,把学生成长弄得身心俱惫,抹杀了学生心灵健康的成长,培养了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反而还得到认同与赞许。
蓦然回首,吴老师捡拾自己一路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点点滴滴,轻轻地但掷地有声地问“青蛙,想想你当蝌蚪的时候……”。教师的通病(估计其他行业也有),见不得别人好,说三道四,阻滞、干扰着人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反思,才有可能逐步提高人文修养与专业素养。《如此教师,如此校长》教育畸形发展,在育人的洁净的校园里,学校人为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把平等、公平、尊重、和谐,博爱、血淋淋地一扫而光,学生将是以怎样的心态走向社会?这些阴霾将笼罩孩子的一生,民族的未来他们能担负起来吗?
社会上的五颜六色染上了校园这方净土,学校育人的根基动摇了。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你孤身“出没风波里”,举旗呐喊《“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对教育改革来自你心底深情的呼唤,希望唤醒同行!携手书写教育奋进之笔,应和的声音总是弱弱的,几乎听不清,大多是质疑声!
我们知道了前方的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致青年教师》恰好有力回答了《前方是什么》的问题。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育人目标重新定位、高考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信息技术介入课堂转型等等,要清楚认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曲折,改革的车轮是无法阻挡的。因此吴老师把自己一生的教育真谛传给了我们:“人不能没有梦想,教师不仅要有职业自尊,更要有超越一般的社会理想。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我们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师,不辜负这个职业。”
在《致青年教师》这本著作了,吴老师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出教育良方。引导教师思考,指导教育治理的规范性原则。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能接受不同的意见,尤其是能“容忍聪明的人,容忍正值的人”声音,这样你才能走向远方,享受教育的诗意人生。
“不要急”,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工作。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让学生感悟学科特有的美育教育,在教学中种下一粒思维的种子,培养学生良好的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吴老师在《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写到:“诗也许是梦,梦也许又是明天的诗”。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其一生的精神高度,诗与远方并存。做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包容心。
“不放弃理想”,从事教育的人本来就应当是一批会做梦的人,“如果没有梦想,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育为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教育要培养人的尊严,教师《要想到他们走向社会的样子》,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判断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品格,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让什么样的教师来宣讲理想,这就非常重要了,因此“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教师不能没有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吴老师的善良教育信手拈来,随时随刻,见地有效。《如果不用“博爱”,用什么词》,借着雨天特有天气都能做到育人教育;对学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或言语,教师《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正义教育。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社会即教育,要善于发现,创设教育的恰当时机。
吴非老师在《理想,让我活着》一文中写道“回顾半生经历,我想,可能没有一种职业会让我如此投入生命,在中国,也不会有一种职业让我如此忧伤。”一位教育人对教育的敬畏、钟情与忧心忡忡跃然纸上,仿佛看到吴老眼里噙着泪花、心在滴血,孤身捍卫着教师的尊严与正义!教育是需要有良知的教师,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
掩卷思绪,剪不断,理还乱,想起了今年8月在上海首发《于漪全集》书展上,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人的一句话: “学习为了什么?我认为是为民族的振兴,这是精神支柱。理想信仰并不遥远,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
敬仰教育家们的教育理想与执着!他们树立了高高的标杆,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美丽的前方就在眼前!
读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与《前方是什么》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青年教师,老师,读吴非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与《前方是什么》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952.html
- 上一篇:学习《榜样3》有感
- 下一篇:《榜样3》观后感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