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

时间:2019-06-24 19:21:21 网站:公文素材库

认真逐篇读完《习近平讲故事》,感触颇深。一是惊讶于他广博的学识,二是倾佩于他的学以致用。旁征博引,用生动的事例阐明道理。109个小故事,讲述的主人公从帝王到官员,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阐明了中国历史文化之“道”,中国改革发展之“道”,中国大国外交之“道”。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他在国际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把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他在国际场合的演讲,文风清新,独具魅力,凝练而有深度,已经成为国际政坛的重要“品牌”。而在国内,他用非常接地气的讲述,让党的方针政策入耳入脑入心,更好地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宣传他的治党理念。说起治党理念,我理解,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在不同场合讲的这些故事,我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题:

一是初心、信念。在《黄炎培之问》、《亡国之音》、《半条棉被》、《民心所向》、《康熙不取灵芝》等故事中,他讲述了一个道理:我党是为了让中国劳苦大众活着、活好、活得有尊严而成立的,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做一切事都必须依靠人民。如果党的各级干部不务实,只说虚话不做实事,老百姓活不好、活不下去,最终结果是政权的垮台。只有民心才是政权存亡的关健。违背了初心,最终必然会丧失民心。因此,不论走多远,中国共产党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他在《要言妙道》、《上行下效》、《信仰的力量》等故事中,阐明了共产党员要有坚定信念的道理。信念不坚定,精神之钙不补足,就会像楚国太子一样“精神越渫,百病咸生”。只有心中有信仰,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封建社会清明的统治者都能做到不取灵芝、不收宝犀带,我们作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更应该懂得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上行下效的道理,应该牢记“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的箴言。

二是忠诚、清廉。《四知拒金》、《民之脂膏》等故事中的封建官员为了忠于他们的君王,为了让自己忠诚的政权更长久,能做到不取民脂民膏,让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尊重,也将自己的清名留于史册,成为廉吏的代表,官员的典范。

我们的入党誓词里有一句“对党忠诚”,这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而我党又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忠诚。古代清官是靠道德来约束自己,而我们心中是有信仰的,我们是用觉悟来自律。有觉悟方能辩是非、明公私、养正气、祛邪气。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只有自己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谦虚低调、清正谨慎,才能确保个人不逾矩、权力不越轨。要心存敬畏,经常反躬自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遵纪守法,不碰底线。要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是忧患、担当。通过《二世而亡》和《霸王别姬》,习总书记讲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反映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他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胁就是腐败。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而要防止我们热爱的党、热爱的祖国走到这一步,绝不能像《要言妙道》中的楚国太子一样终日萎靡不振混吃等死,也不能像南朝皇帝陈叔宝一样胸无大志生活奢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体现应有的担当。在《老师的人间大爱》、《政治家的抱负》中,通过列举老师和政治家的故事,对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尤其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被喻为“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我们要有蓬勃的朝气,干事创业的勇气,尽职尽责,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通过阅读《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也迸发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情。习总书记是在读了大量的书籍之后,才能讲出这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才能通过故事打动人说服人。阅读故事以后,我最有感想的主题就是以上提到的三点,再归纳一下就是忠诚、干净、担当。

忠诚、干净、担当,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素养。我们要当政治上的明白人,不忘初心,对党忠诚;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守规矩,不越红线;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做事,沉下心来,干在实处,为杏花岭区的腾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7975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