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长恨歌》书评

时间:2019-05-05 13:28:53 网站:公文素材库

《长恨歌》书评 本文简介:

《长恨歌》一题,最广为人知的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唐玄宗身居高位,为一国之君;杨贵妃样貌倾国,是四大美人之一。两人因国事动荡不得不分离,迫不得已赐死杨玉环。而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与杨玉环对应的则是“神似阮玲玉”的王琦瑶,王琦瑶与李主任之间的

《长恨歌》书评 本文内容:

《长恨歌》一题,最广为人知的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唐玄宗身居高位,为一国之君;杨贵妃样貌倾国,是四大美人之一。两人因国事动荡不得不分离,迫不得已赐死杨玉环。而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与杨玉环对应的则是“神似阮玲玉”的王琦瑶,王琦瑶与李主任之间的分与合,也与杨贵妃和唐玄宗相似,描写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本书描写了曾经的“上海小姐”王琦瑶40年人生中的爱情故事。此书借《长恨歌》为题,两者都有“揭示女性悲剧”这一共同主题。

本书有许多闪光点。从内容上看,最大的特点是大量的细节描写。例如人物描写,在《圣诞节》一章中对王琦瑶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写:“她想:这墨样黑的晚上,过什么圣诞呢?她坐在灯下编织羊毛的婴儿连衣裤,忽觉四下里十分的静,平日里的人声此时都偃止了,难道都去过圣诞了?这时,她听见有自鸣钟的声音响起,数了数,竟敲了十下,才知夜已深了。她想圣诞这日子真没意思,聚在一起听钟打十二下,哪一天不打十二下呢?王琦瑶自己上床睡了,夜里并不知道薇薇回来”。心理活动的描写与动作的描写相结合,衔接自然,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具体,能使读者清晰的感受到王琦瑶的想法,更利于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王琦瑶悲观的内心,夜晚与她而言又黑又静,节日的钟声都无法燃起她的希望。

本书最出彩的还属环境描写。在《薇薇的时代》一章中描写了上海那时的模样。“马路上的铁轨拆除了,南京路上的棺木地砖早二十年就撬起,换上了水泥。沿黄浦江的乔治式建筑,石砌的墙壁发了黑,窗户上蒙着灰垢。江水一年比一年浑浊稠厚,拍打防波堤的声音不觉降了好几个调。苏州河就别提了,隔有一站路就嗅得见那气味,可直接做肥料的。上海的弄堂变得更阴沉了,地上裂,墙上也裂了,弄内的电灯,叫调皮孩子砸碎了,阴沟堵了,污水漫流。夹竹桃的叶子也是蒙垢的。院墙上长了狗尾巴草,地砖缝里,隔年的西瓜籽发了芽”,从人为的建筑到黄浦江再到天然的夹竹桃叶子,狗尾巴草,西瓜籽发的芽,既写出了时代感,又写出了王琦瑶心里认为“已经走了样”的想法。“这还都是次要,重要的变化在于房子的内心”“这里全都改了样子,昔日的最豪华,今天的最局促。当年精心设计的建筑式样,装饰风格,如今统统谈不上”,字句之间都透露出王琦瑶对“薇薇眼里的上海”的种种不满。由此可以看出,这就是母女两人矛盾的关键。王琦瑶把自己定义为“过去的旧人”,爱惜旧物,念及旧人。而薇薇最不喜欢旧物,追随潮流,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这便是母女两人最不相容之处。

在《祸起萧墙》一章中,有一段环境描写最为经典。“现在,让我们透过窗口,看一看平安里的内景。先是弄回过街楼上,住的是扫弄堂老人的一家,籍贯山东,老人已在年前去世,墙上挂着他炭笔画的遗像,遗像下的方桌上有孙儿在写作业,要将一个字写上二十遍,早已瞌睡得睁不开眼。楼下披屋的一家,晚宴还未结束,酒喝的并不多,总共那么一斤竹叶青,却喝得很缠绵,点点滴滴全人心的。再往里去,灶间的后窗里,两个女人窃窃私语,眼睛瞟起一下,又瞟起一下,是母女俩在说媳妇和嫂嫂的坏话。沿着门牌号码过去,那下一户的前房间里正在打麻将,听得见哗哗的洗牌声,还有‘一简’‘二索’的叫牌声,看得出是一家人,却也是亲兄弟明算账的架势。隔壁的夫妇正反目,一句去一句来,都是伤筋动骨的诅咒,今宵今夜都过不去了,又像是拉锯战,没个了断。再隔壁的窗是黑着,不知是睡下了,还是没回来。十八号里退休自己干的裁缝,正忙着裁剪,老婆埋着头锁洞眼,面前开着电视机,谁也没工夫看。对了,虽然各家各事,可有一点却是一条心,那就是电视。无论打牌,喝酒,吵架,读书,看或是不看,听或是不听,那电视总开着,连开的频道都差不离,多是些有头没尾的连续剧,是夜晚的统领。我们终于看到了王琦瑶的窗口,原以为那里是寂寞的,不料全是人,沙发上,椅子上,甚至地板上,有坐着,有靠着,也有站着,还飘出小壶咖啡的香味。这里正开派推,你看有多热闹!”这一大段描写,仿佛一个一镜到底的电影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仿佛这般情景就在眼前。也使读者变成了开篇时作者所说的鸽子,“它们从千家万户窗口飞掠而过,窗户里的情景一幅接一幅,连在一起”。这里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当我们“经过”别人家时,看到的都是家常的、日常的,甚至是索然无味的家长里短。而镜头转到王琦瑶家时,却是一副热闹、潇洒、时髦的样子。不仅与作者写的“原以为那里是寂寞的”形成对比,也与其他人家的祥和形成对比。这里突出了王琦瑶的一个人物特点——“没有年纪”。这是书中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物对王琦瑶的评价。她虽自认为是旧上海的人,但其实也是“常青树”,“无日无月,岁岁年年”。这正为了后文王琦瑶与和女儿年纪相仿的老克腊相爱作了铺垫。

本书另一大特点是,以一个人物为主体,不以时间作为顺序,而是按空间顺序。从弄堂——闺阁——片厂——爱丽丝公寓——邬桥——平安里,不同的空间变化也代表了王琦瑶在不同时期的命运。在弄堂和闺阁里她是普通人家的女孩,除了有一点“拘泥的美”之外,每个女孩都可以是王琦瑶。在片场时,她又是“神似阮玲玉”的试镜演员、模特,与程先生结缘于此。在爱丽丝公寓时,她已经是“上海小姐”,寄身与李主任的羽翼之下。在邬桥,她则是来自上海的“神秘”,像一团迷雾一样吸引着阿二。在平安里时,她又成了传奇,是单身母亲,每日柴米油盐,也是潮流与年轻的核心与灵魂。本书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的城市缩影。

其次,在我看来本书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阅读这本书的第一感受,就是过多的描写使人审美疲劳。开篇用了四个篇章来对环境和景物作出描写,虽说都为后文做了铺垫,散文似的手法也很优美,但是整整四个篇章没有情节,对于小说来说或许是一种审美上的不足。其中,细节描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对于细节的描写过多,辞藻过于浮华,反而掩盖了小说的情节。作者文笔细腻,但过于细腻,让人产生小家子气的感觉,一花一草一木都带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在情感上使读者产生负担。往好了想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往坏了想则是过度描写,矫情做作。有人说这是女人读的书,由此便可知一二。

第二点不足之处则是对部分人物的塑造不够清晰,颇有“烂尾”之嫌。在阅读完之后,我个人认为康明逊是王琦瑶感情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另一个是李主任,是与王琦瑶最接近夫妻感觉的人。而康明逊则是薇薇的爸爸。在微微出生之后,康明逊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也许康明逊带给王琦瑶的就是这样的感觉,来时匆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去时匆匆,除了薇薇以外没留下一点痕迹,甚至在不知道的时候他就已经远远离开了。

第三点不足之处是价值观。 “红颜薄命”的女性悲剧在当代社会已经不能够成立了。书中对李主任与王琦瑶二人关系的描写:“两人都是要求安慰的,王琦瑶求的是一古脑儿,终身受益的安慰;李主任则只求一点。各人的要求不一样,能量也不一样,李主任要的那一点,正好是王琦瑶的全部;王琦瑶的一古脑儿,也恰巧是李主任的一点。因此,也是天契地合”,王安忆竟把高官包养二奶说得如此清新脱俗,还天契地合,真是令人难以接受。这样的关系是畸形的,也许存在着艺术的美感吧。然而这样的关系对于身为“上海小姐”的王琦瑶而言,又是不置可否的。她与李主任的交往既身不由己又心怀窃喜。她爱慕虚荣,想从李主任那里拿的“终身受益的安慰”不用说也知道是什么;而这一切也恰恰是她死于非命的原因。对李主任对女人的态度的描写:“女人还是那么不重要,给人轻松的心情,与生死沉浮无关,是人生的风景”,放在如今的社会更是有“物化女性”的嫌疑。

水木丁有一篇评论说——“王安忆是把女人看扁了。”过去人们往往将其与张爱玲对比,但在查阅微博、豆瓣、知乎等当代年轻人使用的评论平台时,大家给出的都是不那么正面的评价。本书在2000年成功获选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2000年距离现在不算很远了,这样一部作品,有失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没有大的格局,并不能担起如此厚奖。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勉为其难可以当作是对昔日的旧上海的留恋,写出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也有文学评论家认为王琦瑶代表的是人们对上海的城市记忆,虽说价值观不正,但也不失为艺术的美感,只是我等俗人无法理解。天长地久是已尽,只是不知这恨要恨到何处了。

“那条黄浦江,茫茫地来,又茫茫地去,两头都断在天涯,仅是一个路过而已。”

《长恨歌》书评 本文关键词:长恨歌,书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长恨歌》书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00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