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3月,我有幸参加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聆听了各位知名专家教授和中纪委领导的精彩讲座,参加了交流和参观活动,与同学们开展多个问题的讨论。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规范有序的管理与服务,安排合理的课程,高水平授课教师,严格的纪律要求,让我感受到了严谨的教风、人性化的关爱和良好的学风。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新时期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对党员的要求高于国家法律对普通群众的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先解决条件。只有坚持从严治党,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学习思考中对坚持依法依规、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了若干感悟。
一、反腐倡廉是历史性、世界性课题,要在坚定自信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
从中国历史来看,历代封建王朝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到了清朝末年,社会形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严重现象,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很多开明王朝都都把反腐作为封建吏治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曾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秦始皇的严刑峻法虽然是奴役农民的工具,但也曾对官吏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贪污六十两引子者立杀”,明代朱元璋颁布的类似法令也对维护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清朝的雍正皇帝一改康熙晚年的“仁政”,面对“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的挑战,从严治吏,严惩了大批贪官,有效地矫正时弊,维护和延续了封建盛世局面。从世界范围来看,腐败是各国的顽疾,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之,俄罗斯的腐败现象至今比较严重,亚非拉等欠发达国家有之;其中丹麦、挪威、瑞典等国家的腐败问题在上世纪的也曾非常严重,但反腐倡廉在本世纪取得显著成果,尤其芬兰被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从我党的历史来看,中共中央1926年就出台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将斗争贯穿革命战争年代始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在解决这一“历史性、世界性课题”中取得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国公认的成果,也探索出了丰富的经验。坚持“拿来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够取得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文化糟粕是腐败的加速器,要在重视官德(以德治国)中营造“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从传统文化来讲,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文化和特权文化的余毒给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一定挑战,极容易造成“一言堂”、“相互监督制约流于形式”、“人身依附”、“团团伙伙”等问题,进而演变成腐败风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科举为功名利禄”,“三妻四妾”以及唯心主义宿命论等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政绩观,甚至诱发“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带来诸多廉洁风险。从当代社会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黄赌毒”等腐朽没落文化流入我国,与封建文化糟粕相结合,加剧了腐败,也衍生出许多作风问题,给反腐倡廉工作带来严峻考验。从民间文化分析,很多群众存在“官不打送礼的”、“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阿谀奉承、曲意逢迎”等“媚官”思想,部分人员为获取非法利益或走捷径存在行贿、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的意识和行为,不良民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之一。从制度文化层面来看,存在党纪政纪和法规制度不健全问题,存在“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的工作观和执行观,造成有规不依、执行程序不严、乱作为、不作为等现象。类似问题说明,在进一步巩固“不敢腐”氛围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官德政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党规制度建设,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解决党员干部“总开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营造“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纪委五中全会培训班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0877.html
- 下一篇:“三严三实”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