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征文范文 3篇

时间:2019-05-05 13:29:3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征文范文 3篇 本文简介: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孙延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断,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新思考新定位,强调了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征文范文 3篇 本文内容: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孙延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断,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新思考新定位,强调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重申了教育的定位

对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方面强调中国的教育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明晰了教师的使命

对教师的定位方面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这个论断给予了新时代教师的准确而丰富的使命内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传播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做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要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明确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在尊师重教方面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三个地位,尤其要重视教育投入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和协同工作背景下,新时期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为,借助全校教育教学大讨论的东风,全校一盘棋,建立校、院、系“三位一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提升工作体系,用三至五年时间,通过《广州大学教师教书育人行动方案》的实施,全面夯实我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教师基础性工作,为我校培养优质人才奠定基础。

师德为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学校要压实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尽快制订师德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构筑覆盖全校的师德建设制度网络。全面加强教师的学风、教风、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开辟思想教育的新阵地。要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用优秀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先进带后进的“羊群效应”。

要完善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和表彰奖励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

能力为本: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要改进教师培养的机制、模式、课程,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督、评估机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争取更多教研员纳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校本教研、影子培训、海外培训。开展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师培训上要注重改革,注重提升针对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对广大教师开展分层培训,对骨干教师开展个性化培训,助推教学名师成长。要努力培养造就教学名师,鼓励教学名师交流讲学,在全校带动一大批高水平教学人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人才为根:吸引一流人才从教

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实施教师学校荣誉制度,定期评选广州良师。做好全校教书育人楷模、全校模范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等的评选表彰,对从教30年的一线教师颁发荣誉证书。重点奖励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

管理为重:完善教师管理服务制度

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健全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师德和心理健康要求,完善教师资格准入,让真正素质良好的中青年人成为我校教师。完善教师职称制度。教师职称评聘、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加快研制教师分类和考核聘用标准,建立符合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能力为衡量的主要标准,注重凭实际能力和贡献评价人才,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工作或者科学研究。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总之,2018年将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的一年。我们将出台文件来回应教师们的关切,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重要的工作。

立德树人,把职业当事业——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心得体会

林媚珍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为国家大计,要重视教育,也要重视教师的培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号角,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行动指南。通过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几个方面印象深刻。

一、对教育战略地位提出“三个新观点”

1.教育是“德政工程”。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办好教育事业的历史担当。

2.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总书记强调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刻揭示了办好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3.教育是“党之大计”。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刻阐明了发展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两个更高要求”

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他强调:

1.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强则教育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这里,总书记明确要求“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2.“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光荣和神圣。总书记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3.“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离开了教书育人,教师这个职业也就失去了意义。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4.要守住道德和法纪的底线。总书记指出“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了解大会主要精神,使我深受鼓舞、深受启发、深有感触。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重大贡献、教师所担负的历史重任,要求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新风尚,勉励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更大的贡献。总书记的讲话对教师这个职业既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是激励和鞭策。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扛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我认为自己要努力做到:

1.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把职业当事业,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争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增进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而做出应有的努力。

2.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思维,心怀仁爱之心,乐学乐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与时俱进,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我相信通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必将汇聚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谱写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事业发展新篇章

傅继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这一重要论断,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又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就是要改革评价导向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让那些针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等,真正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流。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就是要激活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好高质量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谈高质量还是讲高水平,都是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当今时代,虚拟现实将在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后重新改造人们的学习方式;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变革日常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将为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做出积极改善。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发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我们要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用系统的思维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的观念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推进改革,进一步优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构建起一套促进发展、支持创新、引领未来的基础性教育制度体系,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和成长成才通道。

这次大会,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根据校党委的部署,结合实际情况,我就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方面,谈三点学习体会:

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以新时代新使命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新要求谋定学校改革创新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首先要求我们提高站位,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准确把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要求新情况,科学确定学校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与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当前,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办学资源不足、内部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科学等问题,可谓重大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随着第三次党代会吹响“对接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需求、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创新发展、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上水平”的奋进号角,学校办学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创新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下来,我们要紧紧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求,切实更新理念、明晰方向、明确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增强学校发展动力与活力。

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绘制桂花岗校区发展蓝图。大学城校区校园可建设面积与可持续发展空间有限,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上水平,需要积极拓宽办学空间,科学谋划多校区协同发展。桂花岗校区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合并组建特别是整体迁入大学城后,该校区办学基本上处于“边缘化”,校园建设有所弱化,对学校办学贡献率不高。近年来,学校重新调整发展战略,部署推进桂花岗校区功能定位与重新规划,力争将桂花岗校区打造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校园,承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功能,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途中发挥应有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校区功能定位与整体规划,抓紧绘就校区发展蓝图。

要统筹基于多校区办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完成大学城校区“智慧校园”、“大数据中心”、“网上服务中心”、移动校园和“智慧教室”等信息化建设工程,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和多校区办学的发展趋势,坚持超前布局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学校各项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

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以新时代新要求谋实学校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管理者、领导者,我们自身更要永不停息地增长知识见识,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拿出实实在在的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质量。

要着力破解实验用房紧缺等条件制约,加快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随着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近年引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与科研团队后,学校实验用房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尽管我们通过施实验室改造提升计划、实施实验用房有偿使用、实施校外业务用房租赁等举措,有效舒缓了困境,但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着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实验室改造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度,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项目相关负责单位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见识,导致有些立项项目的可行性出问题,项目建设走了许多弯路,个别项目乃至无法完成。今后,要针对类似情况提升人员素质,加强项目论证,加快实验用房改造与建设进度,并着力创新举措破解实验用房不足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加快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建设。

要着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在国家与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对照时代发展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仍需加强。下来,要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众创空间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水平,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提升学生“三创”能力,产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色,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以攻城拔寨勇气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他还曾反复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回顾合并组建以来的办学历程,学校走过了一段自豪的奋斗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学校综合改革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我们要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完成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关键还是要靠奋斗。只有全校上下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大力培养与弘扬奋斗精神,才能将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实现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与办学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此,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攻城拔寨的拼劲,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创新发展。

要进一步提高设备采购工作效率。与时俱进地完善设备采购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加强设备招标采购关键环节管控,按相关要求并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论证、询价、招标、合同、验收等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优化采购程序,强化工作指引,扩大用户单位和科研人员采购自主权,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完善设备采购信息管理平台,落实设备采购工作全流程电子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痕迹化,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设备招标采购“公开、公平、公正”,打造阳光采购工程。

要切实减少“文山会海”。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9月5日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减少“文山会海”的工作措施》的通知精神,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严格规范文件制发,提高发文质量,切实抓工作落实,不简单以文件落实文件;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格、规模和会期,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会议管理监督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督办工作。认真执行校党委印发的督促检查工作实施办法,完善OA督查督办系统,健全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建设督查督办管理,着力推进党委常委会议与校长办公会议决策事项、学校重点工作、党政重要会议精神的督办,确保党政决策和领导批示事项的落实落定,保障学校改革发展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深化学校改革创新,重在落到实处,推动事业发展。接下来,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创新,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落实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实现新时代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作为。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征文范文 3篇 本文关键词:征文,大会,精神,学习,全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征文范文 3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08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