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6篇

时间:2019-05-05 13:29:3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6篇 本文简介: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魏明海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6篇 本文内容: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魏明海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总书记第一次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要求。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2017年10月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中, 在2018年5月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和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又作了一系列进一步的精辟论述。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领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对于坚持和把握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发展路径,对于正确地看待和评价大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怎样理解“中国大地”

1.从国家政治制度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立足中国大地创办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政治制度优势,彰显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大学治理制度的核心——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们相信,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大学治理制度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大学治理模式。

2.从价值观来看,“扎根中国大地”既与中华文化传统相关,更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从中华文化传统来看,中华文明五千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相比西方,中华传统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中国大地”的价值观,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追求。大学发展只有充分汲取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因,才能发展出全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精神价值。

3.从中国梦来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体现于中国梦的美好远景和生动实践中,要紧密联系中国梦、国家的未来发展来理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没有赶上历史步伐,但最近4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教育、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目标远景,既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决定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

二、大学办学怎样扎根“中国大地”

大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国家和历史召唤,在最核心的发展要义上体现扎根“中国大地”。

1.在办学方针上,要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围绕“九个坚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满意的大学;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守“四个自信”,将之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坚定自信。

2.在大学使命上,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四为”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针,把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始终将服务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作为大学的立身之本,不断丰富使命内涵,履行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使命。

3.在育人目标上,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立足于“六个下工夫”抓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在科学研究的导向上,要回答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对广州大学来说,要认真践行“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坚持把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与国家、区域的重大发展战略相联系,坚持“三个面向”和“三个对接”,加大学科优化调整力度,强化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力争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要坚持面向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整合资源和力量,为国家和时代发展奉献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在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有所作为。

三、科学定位、精准对接,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一)深入践行“三个扎根”。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广州大学,扎根广东大地办广州大学,扎根广州大地办广州大学”。这“三个扎根”,回答了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要把根扎在哪儿,回答了我们要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把广州大学办成能为党治国理政和长期执政服务的社会主义大学,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人才基地和科技创新源泉,能为广东、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动能的重要基地。深入践行“三个扎根”,就是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对接和支撑广东、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二)勇于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型综合性研究型都市大学的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作为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命名的大学,广州大学一直与城市共生共荣,将学校发展深度融入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在未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方向上,要进一步将学校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型综合性研究型都市大学的发展之路。

具体而言,广州大学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都市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从急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优化整合等方面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需求,在“1+4”策略方向上精准发力,促使“三个扎根”落到实处,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引擎。其中,“1”就是要全面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4”包括建设人工智能与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的创新枢纽,打造服务于未来都市建设、运营与治理的高峰学科群,打造服务于未来都市高品质生活的生态环境、健康与人文艺术高原学科群以及打造未来都市基础教育卓越教师的培养高地。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龚 红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好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首要的是深刻领会把握好“九个坚持”。“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要在坚守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并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归根到底,我想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所谓“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要让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有一颗中国心,这颗中国心里装着中国梦;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成就人生的能力。那什么是正面的教育、何谓合适的教育?

从教育的内容来谈,立德树人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高远的志向砥砺奋斗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的信念。要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教育引导学生学好服务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综合素质。要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自身的审美艺术和人文素养。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这些内容都是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中要实实在在抓落实的正面的教育。在学校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让学校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也先后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打造“让教师真心热爱,学生真心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要求各个专业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三重一严”治教方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开展“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系列讨论活动等做法,无不体现了我校在立德树人上的合适教育。

从教育的方式来谈,我的理解就是要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我们学校在推进拔尖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建立以育人功能和科研创新为主导的研究生导师资助制和导师负责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引导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推动有品质的大学治理结构改革,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文体艺系列品牌的创建行动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基本构建起广州大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特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

好的教育理念、实的教育内容、优的教育模式、全的教育体系离不开执行和落实的人,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师资和管理团队尤为重要。都说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立德树人我们更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教师提出了“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的要求,我认为好老师就是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服众、以德领才、德才兼备,时时处处“德”字当先。在做学问搞科研上肯下功夫,杜绝抄袭和剽窃,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成为学科的专家,做学生的榜样;在教书育人上付出真心,既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在团队建设和与同事的合作上,更要有吃亏的思想,有淡泊名利的坚守,看淡小我的利益,以团队和集体的荣誉为重。只有这样,才能“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学校要继续全面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规范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行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把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要求、师德师风要求纳入任课教师聘任合同,作为任课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师队伍中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在各学院教职工队伍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打造一支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厚德、开拓、务实、奉献的管理干部队伍。当然,我们也要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在压担子、交责任、提要求的同时,也要给平台、给资源、给关爱,在学生中、在校园内外形成尊重教师、尊重教学的氛围。

回归本心 服务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刘友坤

今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定位,深入阐述了立德树人、尊师重教、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指南。作为华软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我既感到振奋,又觉得责任重大。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华软学院工作感受,与大家分享个人粗浅的学习体会。

01

一是要立足本科教育,回归教育本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华软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针对华软学院的特点,办好学院的本科教育,形成具有华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一直是华软人探索追求的目标。自2002年建校以来,华软学院逐渐形成了“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等有特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如“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期进行选课,修满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实行学分制,除了出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学会自主、学会选择。又如“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学院按照专项技能协同培养、订单(委托)式培养、协同生产式培养和协同研究性培养四种模式组织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先后与京东合作,开设物流专业“京苗班”,牵手华为公司,设立“云计算创新实验班”等,成效显著。下一步,华软学院将按照习总书记和陈宝生部长的要求,从本科教学课程改革发力,进行“脱水”,打造“金课”,构筑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02

二是要立足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发展。习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华软学院是一所以IT类专业为特色的学校,培养目标是符合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IT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华软学院的办学特色。围绕这个目标定位,学院密切与IT类企业保持联系,深入研究IT产业的发展趋势,使IT类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广东新工科建设对专业发展趋势的要求,符合珠三角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在同类院校中华软学院较早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信息精英人才。华软学子创业团队累计获得社会融资金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华软学院目前有30个专业,超过半数为IT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学IT,到华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下一步,华软学院将进一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优化学院学科结构,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急需人才。

03

三是要立足以人为本,提高教师地位。习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学之大,在于师之大”,华软学院虽然是一所民办高校,但是历来重视教师的发展,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华软学院教职工队伍,是一支有凝聚力、感染力、战斗力的队伍,这是每一个去过华软的同行都会给予的评价。近些年,华软学院一直致力于努力提高教职工的待遇,建立了工资增长机制,修建了2栋17层高的教职工宿舍,加大了工会福利发放的力度,支持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外出访学、停薪留职创业,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工之家”,华软学院教职工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十分强烈,这是在民办高校中比较难得的氛围。学院董事会、院领导班子的共识是,只有解决了老师的后顾之忧,教师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人才培养的质量才会有保证。下一步,华软学院将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在全院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增强教职工的荣誉感、幸福感。

以上是我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一点学习体会,只是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三个侧面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的思考。接下来我将更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把习总书记提出的5个“人”的工作目标和9个“坚持”和6个“下功夫”的要求运用到学院具体实践中去,指导学院的工作,推动学院的发展。

总之,只有我们引导教师做到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才有底气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劳动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会

周海兵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是全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认为,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马克思曾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他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精神、身体、个性、社会性等方面都得到普遍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历史:

1957年,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觉悟的劳动者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这一论断确立了新中国关于教育首要问题的回答。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培养“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其中明确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明确在德智体后面加上了美育。

至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本次教育大会则进一步把全面发展的概念从“德智体美”扩展到“德智体美劳”,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我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具有划时代现实意义的,这个现实意义正彰显在这个“劳”字上,针对的正是目前我国教育比较欠缺的一环:劳动教育。

放眼当今的中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有条件的家庭一般都会以学习为重的名义免除了孩子们的家务劳动,孩子们从小就缺乏基本的劳动教育和劳动训练,造就出大量的劳动能力低、自理能力差的“巨婴”。更可怕的是,劳动教育的欠缺滋长了孩子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比如:鄙视体力劳动者,缺乏平等意识;以不劳动为荣,好逸恶劳;缺乏奋斗精神,意志力薄弱;梦想不劳而获,滋生腐败思想等等。不少大学生外表光鲜,宿舍肮脏不堪;对自己干干净净,对课室的卫生却视而不见;目前大学里出现的网红梦想、深陷传销、网络受骗等现象频发,与大学生从小缺乏劳动意识密不可分。

因此,习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是需要长期的锻炼和有意识的养成才能形成的。

我认为在劳动教育方面,中小学、家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高校也应该有所当担,可以在制度设置上帮助我们的学生补上这一课。

比如说,是否可以考虑把学生宿舍的卫生作为学生行为规范考核的一条?是否可以尝试以兴趣团体的形式,把学校一些公共服务,比如园林绿化管理、花草种植、动物饲养、公共区域墙壁粉刷等,让兴趣团体承接?是否可以考虑把一些现由服务公司承包的公共服务重新由学生们承担?

总之,高校也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通过制度建设,把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麻彦坤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着眼全局,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思想政治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我们必须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关键,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教育优先发展。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教育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的使命与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极大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

聂贵新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九个坚持”中,第四个坚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去把握,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性。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为大,就是在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人努力成为栋梁之才。对于我们高校来说,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办好我们的高校,最重要的就是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

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就是要深刻认识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把大学打造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建工作,按照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谋划新思路、明确新要求、推出新举措、取得新实效。我们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提升凝聚力战斗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主体责任意识,贯彻落实高校党建重点任务;要把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广州大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从严从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第二,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要的还在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研究贯彻。第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全校师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二,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第三,要加快推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与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凝聚学科方向,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做大做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和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打造华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要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关注社会思潮和热点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引领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第三,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生命线。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最重要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切实提高教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领,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所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的协同效应。要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全面优化实践教学,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实现实践教育的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测量化。要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培育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项目,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第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们要坚决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制度,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对课堂、教材、报告会/研讨会、网络、社团、对外合作项目等加强规范管理。特别是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协同联动机制,党政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覆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高等教育是社会精神的一座灯塔,高校师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上水平, 努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广州推进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6篇 本文关键词:总书记,心得体会,大会上,讲话精神,在全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6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09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