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读后感 本文简介:
我看《秦腔》之杂谈我是个标题党,选择《秦腔》作为阅读书目,是因为我以为《秦腔》是关于秦腔这一戏曲表演艺术的书籍,内容无外乎秦腔的形成来源、流派、表演方式等等,结果拿到贾平凹的《秦腔》这一本书,看到开篇第一句话“要我说,我最喜欢的女人还是白雪。”我以为自己拿到的是一本爱恨纠葛、理不清情还乱的狗血爱情剧
《秦腔》读后感 本文内容:
我看《秦腔》之杂谈
我是个标题党,选择《秦腔》作为阅读书目,是因为我以为《秦腔》是关于秦腔这一戏曲表演艺术的书籍,内容无外乎秦腔的形成来源、流派、表演方式等等,结果拿到贾平凹的《秦腔》这一本书,看到开篇第一句话“要我说,我最喜欢的女人还是白雪。”我以为自己拿到的是一本爱恨纠葛、理不清情还乱的狗血爱情剧本,心里想要的是苹果,伸手却拿到了榴莲,这就足以形容我那时候的心情。慢慢看着看着,我又感觉自己好像在线观看家长里短、充斥着鸡毛蒜皮小事的家庭伦理片,翻过几百页,我又来到了家族兴衰荣辱的史诗大片里,每个人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挣扎,最终迎来迷迷糊糊的明天,送走家弱人亡的旧日。直到我看完全篇,再加上几天的细细回味,才知晓《秦腔》远比我感觉到的更深沉,用一位读者的话来给下文的评述开个头再好不过了“这是一块逝去的乡村的墓碑。”
《秦腔》是贾平凹历时四年,呕心沥血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故事发生在陕南一个名为清风街的普通乡镇,讲述人是一个叫做“引生”的男人,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以夏家为首的清风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故事,以及人情血缘纠缠出的喜怒哀乐。清风街的望族是夏家,夏家五兄弟之一的夏天义和夏天智是在书中出现次数较多,除此之外,还有君亭,夏风,白雪,丁霸槽,上善,金莲等等,整体来说,琐碎中带着起伏,总有出人意料的分支出现,是一本了解陕南地区农村生活的好书。通过一个人们眼中是疯子人来拉起《秦腔》的支架,这设定本身就令人眼前一新,我是第一次在书中看到把自己阉割了的主角,岳不群除外,引生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很像,一样的孤家寡人,光棍一条,不被别人看起,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低下,对自己暗恋的女人:白雪,存在邪恶的性幻想,甚至有时还会发疯,比如得知白雪和夏风时嘴巴闭气还哭得咯血,再比如妄想自己是乡里会议室的蜘蛛,风言风险,但他比阿Q强的是,他还有武林、赵宏声这些朋友,有夏天义管束他,愿意去卖力气赚钱,自食其力,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在我看过的书里排前三。我看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本需要静心阅读的书,因为它的叙述相当细致和琐碎,是把乡间的生活一句句话、一个个动作那样刻画下来的。如果本身对乡村就陌生,甚至对乡村不感兴趣的读者,又遇到这么绵密的“针脚”,也许就会因为耐心用尽而放弃它,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因而能在书中这个与家乡类似的陕北农村找到共鸣,比如白雪和夏风婚礼时的宾客迎来;二婶把手伸进鸡屁股试探下蛋时间的做法;算阴阳的中星爹在村里的威信。虽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最终也会有殊途同归的地方。
贾平凹笔下的世界,是一个与我所处于的南方农村决然不同夫人世界,一个是晶莹剔透的琉璃杯,一个是浓墨重彩的大窑碗,那里的人和物似乎都带有陕南地域的“土气”,这个词不带贬义,“土气”是我读完全本《秦腔》最真实的感受,那里的树是“直愣愣地立在梁上。”天空是“云像一个白蒲团,浮在中街的上空。”下起雨来“雨落下来一声价响,蹚土就飞起来像是烟雾···雨一根根从高口中直着下来栽在地上。”村民们个个一口北方方言的口音,说话稍显粗俗却很通俗易懂,爱吃凉面,醋要重,辣子要旺,这些新奇的事物慢慢勾勒出了我心中的清风街;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贾平凹对他笔下的农村和农民既不赞扬也不贬损,他把自己当成了礼时的书写者,给我看到了最为真实的陕南农村和农民,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人性的善与恶总是相伴而行,于是有了,村官会为了办成村里的大事应酬喝酒喝到吐,也有强压交税导致大暴乱;兄弟之间为了赡养老人出粮出钱意见不合而争吵,却也会在邻居身患重病时伸出援手;博览群书的高级知识分子居然因为女儿天生没有肛门的生理缺陷打算遗弃她······他们身上有仁义礼智信的美德,勤快,热情,也有自私自利的陋习,甚至还有些令人气愤的地方,如庆玉对菊娃的家庭暴力;村民打死狗狗赛虎的血腥残暴,庆玉和黑娥偷情最后还结婚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这种写法,反正我很是喜欢,有缺点的人有烟火气,圣父白莲不是我的菜。
来说说秦腔吧,这个陕南地区土生土长的剧种,可以说是陕西地区的文化符号,我从翻开《秦腔》开始,就心心念念它的出现,可是看完《秦腔》的人都知道,相对于其他内容而言,贾平凹对秦腔的描写并不多,但是清风街每次有大事发生,都有它的影子,它就像是故事发展的一条线索,把清风街的人事物连接起来:夏风大婚时,县剧团表演的就是秦腔;中星一当上县剧团的团长,就拿夏天智画的秦腔脸谱去周围乡镇展出;上善教引生唱《背娃进府》;大清寺里白果树上的高音喇叭播放《钻烟洞》等,他们开心,录音机来一段,他们悲伤,凄凄惨惨的调子能把人唱哭,他们激愤,站在伏牛梁上声嘶力竭地吼两声,秦腔,既能曲调高昂如进军曲般令人热血沸腾,又能哀婉凄绝如《西厢记》催人泪下,书里贾平凹写出来的曲谱我这个外行人看不懂,但就词句而言,很有北方民风民俗的味道,生动的反映了陕北农民的生活,加之后人一代代的雕琢加工,艺术性也不差,典故、俚语、谐音,比比皆是。清风街除了夏风和白雪等人外,大多数都是大老粗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秦腔就以它另类的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了大家抒发感情的工具。秦腔看似不在村民的生活中占很大的重量,但清风街的人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把秦腔算上一份子,就像鱼习惯了水,人离不开空气,估计清风街一出现就和秦腔绑在了一起,但令我很悲哀的是,秦腔跟暮年的清风街一样在走下坡路,剧团外出表演,下面零零星星只有一两个人,有一次,唯一的一位观众,居然认为是台上表演的演员偷了他的东西,加之表演场地占了村民放草垛的地方,双方就赔偿问题谈不到一起,剧团最后居然被困在了一个狭小黑暗的地下室;之后剧团更是一分为多,规模再也回不去昔日模样,有出路的早就走了;出演《拾玉镯》红遍全县的秦腔表演艺术家王老师,晚年连工资也领不到全额;夏天智出本有关秦腔的书,求爷爷告奶奶的出了,还得花钱自己买回家署名送人,因为如果没有销量出版社就会停印,他对秦腔的热爱也得不到子女的理解和支持,除了身为儿媳妇的白雪能陪他唱两句之外,他的儿子都听不懂,庆金耳朵里只听到鞭炮声,另一个居然听着听着都睡着了;中星一唱流行歌,村民就从戏台下跑去听歌了······数不清的例子告诉我,秦腔,这个饱含人类智慧,凝结一代代人汗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断裂,听众消失的危机,真心希望有关人员能重视起文化传承这件大事,给和秦腔一样的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体系在新时代一个继承、发展、辉煌的未来,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任何一部作品,都离不开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好的作品胜在能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化。而《秦腔》最伟大的一点,就是他反映了改革开放浪潮中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城乡两极分化导致清风街不断流失劳动力,导致土地荒芜;流行歌比秦腔更受年轻人的欢迎;耕种成本不断上升,产量却没有显著提高······在18年的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家乡也是屡见不鲜,荒废的田地;村里留守的老人孩子;不断外出的青壮年;农田变为宅基地······每次我回到那个小村庄,我就从内心萌发一种悲凉。就这样,层出不穷的问题把这个拥有辉煌历史的清风街拖垮,夏天义这位退休老干部不止一次叹息,夏家没落了,清风街的人气散了,贾平凹书写了对农民沉重的负担、农村耕地的丧失以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与深切同情。在四百页、四十几万字的《秦腔》中,贾平凹以凝重的笔触,解读中国农村20年的历史,集中表现了乡村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秦腔》可以说是“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秦腔》的结局在我看来也很悲伤,引生、哑巴和夏天义好不容易种出来的“麦王”被鸡啄成了三段;夏风和白雪离婚了;夏天智病逝,夏风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能赶在父亲下棺前赶回;夏天义死于山体滑坡,被埋在了土石堆里,文章的最后,引生在等夏风回来,为夏天义坟前的白碑刻字。看到这里我很伤心,清风街再也回不去旧日的光景了,开篇的人丁鼎盛,岁月静好,好似太阳升起时消失的露珠般逝去,在我看来,清风街的败局,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村在飞快的时代转型失败的缩影,夏天义的困惑,蕴含了处于困惑中的我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当代农村的出路在哪里?书里没有给出答案,贾平凹自己也说没有答案。
看到后记,我为陕南出了个贾平凹而鼓掌,中国衰败的农村那么多,消失的也不少,可是少有人为生育自己的故土发声,不是看不见,而是觉得没必要。贾平凹在棣花街生活了十九年,陕南农村滋养了他的灵魂,即使他披上了“城市皮”,内心仍对故土的人事物满怀感激和怀念,所以在面对棣花街破旧的老街,消失的土地,逝去的人之时,他会有悲伤,有迷惘,想要留住熟悉的记忆,于是,贾平凹产生了想为棣花街写一些东西的冲动,“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书稿写了整整一年九个月,贾平凹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缺席了多少会议被领导批评,拒绝了多少应酬让朋友们恨骂。”我看到了一个心怀故土的游子内心的澎湃激情。伟大的作家不约而同会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有为时代发声的责任感,这钟责任感驱动着他们孜孜不倦进行创作,庆幸有这样一群可敬可亲的人,让时代熠熠发光。
《秦腔》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秦腔,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秦腔》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