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心得感想 10篇 本文简介: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1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 10篇 本文内容: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1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作为陕北的一员听到很是自豪。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
《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2
近期,全县上下掀起了学《梁家河》的热潮,通过单位组织集中学习和业余时间自学,学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面对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我们更要学习习总书记不怕艰难险阻、敢为人先、为民务实的工作情怀。
首先,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决心和勇气。七十年代的梁家河,吃不饱,住不暖,行不通,十几岁的习近平面对恶劣的生活、工作条件,没有退缩,义无反顾。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过饮食关、跳蚤关,尽快适应环境,融入村民的生活中。带领干部群众打坝、建磨坊、修沼气池、拓宽道路,经历了其中各种艰辛,甚至留下了腿疼的病根。但他毫无怨言,总是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想着只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就开心了。
其次,学习习总书记不怕艰辛、为民务实的踏实情怀。梁家河地处偏远,烧煤要到百里外的煤矿去拉。长期以来,群众烧火做饭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如果修建沼气池,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为了成功修建沼气池,他前往四川考察学习,回来后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习近平带领大家一个一个克服,挖石头、背沙子、找石灰,疏导气管……终于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从此之后,家家户户煮饭不用柴,点灯不用油,乡亲们喜悦的笑容是做好的证明。
最后,学习习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修身的家国情怀。习近平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当时只有15岁的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放羊时在看,晚上在只有一丝微弱灯光的窑洞看书看的津津有味。习近平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将读书与求知紧密结合。直到现在,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当今的大国领袖,在接收中外各种媒体采访时,习近平总能通过列举各种名著事例最终解决问题,一次又一次展现了大国领袖的风范。
习近平说:“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虽小,但是承载了年轻时代习近平的梦想与希望,正是在这个地方让习近平练就了一身的本领。现如今,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抓住机遇,面对基层的工作困难,要敢于接受挑战,战胜困难。时刻心系群众,相信最终会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3
习总书记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我在梁家河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他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农村,同农民群众同甘共苦,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被群众推选为支部书记,他在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关心群众疾苦,想方设法为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办实事,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摆在了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4
由于工作原因,我对《梁家河》这本书进行了粗读,书中开头有一句话“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刚开始看到这句话我心里还有些疑惑,有些不解,梁家河这个地方有怎样的魅力能让总书记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后,我终是明白,梁家河是习总书记启航的地方,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他在这里学会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他学习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是让他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受百姓馈赠,却又回馈百姓良多,建沼气、挖水井、修路、挖渠,不论去哪,他总是心头记挂着他身后的群众们。在梁家河,习总书记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书中第一部分写到“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陕北高原是他的根,那里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管自己飞的多高,梁家河始终是他的根,他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这里的人以及这个地方所带给他的“学问”。
从一开始村民不接纳他和他有距离,到后边村民想着他推举他当党支部书记,一步步走来是习总书记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他用实际行动让村民信服!从1975年离开梁家河到2015年回到梁家河整整40年的时间,总书记依旧记着当年同伴们的小名,也正是因为总书记始终把梁家河放在心里!
我们要学习青年时期习总书记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坚守信念的高尚品质。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更要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5
近期,怀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就要把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化作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践行为民的初心、苦干的作风、担当的勇气和筑梦的情怀。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作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生态下,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7年中,从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的性格为自己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实。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二是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习总书记当年白天要劳动,晚上还要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他当时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青年干部,尤其在这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日常工作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要立足岗位做贡献。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也正是那样做的,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打淤地坝,创立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才刚刚二十岁,那么年轻就勤奋进取,真抓实干,确实令人敬佩。我们青年干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一定要从习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奋发向前,勇于担当。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6
看过纪实文学《梁家河》之后,感触颇深,很多精神都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干部去学习,尤其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真抓实干的重要原则。
我认为做事最重要的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青年习近平打坝淤地的地方,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工作要求真务实,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一切从老百姓出发,一切为老百姓服务。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做人要实实在在,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看了《梁家河》,我觉得只有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形象才能树起来,威信才能立起来。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7
在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
《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8
近日,我局向每位党员干部发放了《梁家河》一书,,我花了两天时间一气看完,感触良多。初次见到纪实文学《梁家河》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皮上习总书记和昔日小伙伴在一起的温暖气氛所感染,于是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纪实文学《梁家河》通过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情节,全方位、整体化的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情缘。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置身于革命群众的熔炉中锻造自己,从一个懵懂的青年逐步成长为村支部书记,乃至于成长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的习总书记,新一代领航人的经历,贯穿其身上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博学天下的尚学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对我们当下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让我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靠扎根农村的实干精神,才使梁家河有了质的变化。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想基础上,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真心服务群众。
该书记录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知青们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该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刻能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我将以榜样的力量作为以后工作生活中前进的动力。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9
梁家河可以说是习近平的故乡,而天河是我的故乡。习近平在梁家河所经历的苦与乐,让我回忆起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小伙伴,和与故乡有关的所有人和事。顿时,思乡之情浓浓郁郁。
习近平说:“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个酸菜。”
小时候,没有东西吃。母亲总会从河里撅一些水芹菜,渍在一个坛子里,用石头压上,那就是酸菜。吃包谷糁儿的时候,就捞起一筷子来,在案板上随便剁几刀,撒上几颗盐,就吃起来了,味道美得不行。我们姐妹往往会因此多吃一碗饭。还有腌萝卜,母亲是从来都不切的,捞进碗里,咔嚓咔嚓就吃起来了。
在那年月里,母亲都是把白米白面留给我们,自己吃酸菜和咸菜。因此,酸菜对我来说,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怀念母爱的一种方式。
习近平对他的朋友说:“给你治病,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在家乡,我也有很多好朋友,好到星期天都要往人家家里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早上睡起来,她妈妈已经到地里去了,蒸的饺子捂在锅里。我们起来,也不洗手洗脸,就一个一个地捏着吃了。那饺子的味道,不亚于印堂给习近平端来的那碗白米饭。可惜,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我的电话又坏了,就渐渐和朋友们失去了联系。每次回老家,也都各有各的事,凑不到一块。
说起来挺惭愧的,我基本上没有帮助到我的朋友。记得前几年我去西安,到她租住的房子里去看她,问她为什么一直租房子,不买房子呢。她说没有钱,我说可以借,她说不知道向谁借。我也就没再说什么。想来她现在可能还住着租的房子,打着有今天没明天的工。
故乡永远是我的根,虽然我远嫁他乡。但在梦里,我时常会回到家乡,在那长满荆棘的山坡上奔跑,和伙伴们摘取那满坡红艳艳的野草莓。
人啊,你最初生活的那个地方,即使它再苦再穷,想起来心里都是甜的。因为它教会了你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它给了你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我想:习近平想念梁家河的原因,也在于此吧。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10
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封面上习总书记和乡亲们走在一起的照片和梁家河三个大字,感受到的就是朴实无华和实实在在。习主席的: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看到这段话,结合自己近三年的第一书记生涯,感触颇深,一口气读完全本,去寻找内心的答案。
书中记录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来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历程。其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故事都真实感人,每一句话语都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总书记的鲜明形象和个人魅力,可亲可敬,令人折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激发了我扎根基层,苦干实干,为群众脱贫致富流血流汗的动力。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7年中,与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在了解了人民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身体力行的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听民声、聚民智、汇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做着和习总书记相似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的向总书记看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坚守本色。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们践行者习总书记代表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2020年实现全国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这就要求我们在驻村工作的时间里,努力学习习总书记的精神,为民务实,扎根基层,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65户232人贫困群众,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在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把宣旗营村建设成为美丽、富裕的新时代农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出贫困群众的幸福之花。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 10篇 本文关键词:感想,心得,梁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梁家河》心得感想 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8244.html
- 上一篇: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 6篇
- 下一篇: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