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点燃教育的闪电 ——《教育,谈何容易》读后感

时间:2020-07-02 09:05:41 网站:公文素材库

点燃教育的闪电 ——《教育,谈何容易》读后感

  暑假期间,有了充足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走亲,访友,旅行,运动,看电影,睡懒觉等等。

  对读书情有独钟的我在过这种不规律生活之余,始终记得在床头放本书,每晚睡觉前翻阅一会儿,享受书中的宁静和乐趣。近来我阅读了王开东老师的《教育,谈何容易》一书,收益颇多,书中情节和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王开东老师是全国知名青年语文老师。《深度语文》流派核心成员,《求学》杂志特约编委,《教师博览》首批签约作者,多家教育杂志的封面人物。

  他在国内多家教育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0多篇,并在部分杂志社开有专栏。王老师是一名教育工作管理者,领导者,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他在做管理工作时始终没有脱离教学一线,因此他的管理更富有人性化,更具理解性,更有亲和力,和老师们打成一片。

  他的管理实在而不空洞,他的教育更加真实和丰富,他的文笔轻松愉快,语言风趣幽默,简单而不乏深刻的哲理,阅读中有种“如坐春风”的感觉,犹如坐在王老师对面,听他娓娓道来。

  王老师的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由数十篇文章组成。每一篇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感悟教育。每一个标题都是那样的独特,新颖,趣味而且富有诗情画意。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教育随笔》和第三辑《教育杂谈》。

  2

  我们常说“爱”是一种教育,但王老师认为向学生表达我们的愤怒,也是很好的教育,而且是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

  王老师通过课堂上学生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和对老师冷漠,不够关心的两件小事情向学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激动和愤怒,结果学生听进去了而且有了不小的改进。

  王老师说:“我们一直在呼唤真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无话不谈做真正的朋友。但我无法忍受这种对他人的冷漠,一旦冷漠成了一种习惯,一旦自私占据了心灵,一旦尊重他人成了一种累赘,麻木和冷酷就会接踵而至。就算对自己的亲人,也会失去感恩之心。这样的人生,一定是单调的,枯燥的,刻板的,死水一滩的。换位思考,摒弃一种小农意识,尊重和理解别人,保护和感恩别人,那么,你会获得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王老师说这番话时,陈词激昂,声色严厉,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都低下头,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敲在学生心头。这次表达生气后,学生没有迁怒,以后的情景倒是大有改进。

  爱是一种永恒的教育,但严管才是真爱。

  老师的爱绝不是包庇,纵容,放任自流,姑息迁就。成长中的孩子们也许当时觉得宽松的老师是好老师,但等他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再回忆学校生活时,他们谈论最多和感激不尽的则是当年特别严厉或曾对他动过手脚的老师。

  老师的一句话,一顿吵,甚至一巴掌都会把他从梦中惊醒或从困境中拉起。因此我们说:爱是一种教育,愤怒也是一种教育。但爱,不能捧杀;恨,不能棒杀。

  3

  王老师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在阐述他的观点:请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否则,所有的教育非但没有意义,甚至还有巨大的反效应。

  在二战中,德国日本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通宵达旦研制出来大量的杀人武器,提高了法西斯的杀人效率,给人类科学史留下了耻辱的一页。连爱因斯坦都不例外。

  然而今天的教育现状也无不令人担忧:为了追求升学率,学生可能是超拔的高分者,但却也极有可能是冷血者,施暴者。浙江金华的徐立用榔头残忍地杀死母亲;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因打扑克纠纷,残忍地砸死四名舍友;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熊事件无不说明人性化的教育迫在眉睫。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恰恰是那些在学校里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同学进入社会后往往失去了竞争力。

  读书时一流的学生走向社会并不出众,常去打工,而成绩二流,三流的学生却当老板。因为成绩一流的学生过分专心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往往忽视了情商的培养;而那些成绩二流,三流的人却因为善于为人处世,善于推销自己,会有效说话,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早在走入社会之前,就已经获得了竞争的资本。

  卡耐基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十五是依靠专业知识,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

  西方有句名言: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品质就是情商,情商就是竞争力。一个情商高,品质好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最终会超越他的同类。

  遗憾的是,当今学校里的竞争主要指向智力上的竞争,具有限时性和现实性,这是一种短视的竞争,根本无法衡量出学生将来的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情商却指向我们自己,让我们直面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使我们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够获得情绪管理力量的支撑,这才是我们长远立足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竞争。

  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是培养真正的人: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人,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人性化的教育。

  4

  阅读完王开东老师的这本教育随笔,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回顾和反省自己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年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潜心育桃李。

  我是这样诠释“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教书是途径,育人是目的。

  这些年来我始终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因此在学期初,我会精心准备好我的《开学第一课》,在第一节课上,我首先和学生分享如何做一个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我会举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学生共勉,有的是名人成长经历,更多的是关于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的例子,多数是榜样和典范,个别是反例。

  接下来我才跟学生探讨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所在。我认为第一节课很重要,当做了精心和充分的准备常需要两个课时。貌似落下了一丁点的教学进度,但事实一次次证明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两节英语课知识的所得。

  “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

  除了上好开学第一节课外,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性的培养。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利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或学生间的摩擦矛盾等对他们进行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等品行教育,我还常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分享小故事的方式来感化他们:提前安排学生读一则励志故事,让其他学生谈论听故事后的感受。

  学生们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常常是讲故事者慷慨激昂,听故事者沉醉其中。“润物细无声”,教育的真谛在无形中传递。学生不但喜欢你的课堂,更喜欢你的人格魅力。

  由于在毕业班工作的时间较长,我还特别注重到了学生毕业前夕上好《最后一课》。

  在这节课里,我会告诉学生在走向新的人生历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告诉他们如何应对各种困难和逆境,告诉他们在大学里该做些什么,如何过好大学生活,如何规划人生,如何让自己强大和成熟,告诉他们感恩,责任,使命和即将面对的未来。

  我精心准备好课件,配上恰当的音乐背景和诗歌朗诵。在他们的人生路途中,他们能够记得有这样一位老师给他们这样的人生指导,我心甚是欣慰。

  许多次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们潸然泪下,因为我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触动了他们最柔软的心房。

  多少年后,在参加学生们的聚会时,总会有人提及到当年的最后一课。有一女生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啊,你那最后一课触动了多少人啊,哭倒了一片,尤其是几个男生哭得稀里哗啦。老师,大家都说你比倪萍还能煽情!”

  我笑了,没有比这更让我得到心灵的满足了。

  许多年后,回忆起学生时代那些事,让他们记忆犹新的不是当年老师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文化底蕴,师德文风,这些才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6

  我们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不是饭碗,不是差事,甚至不仅仅是职业,它应该也必须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极度支撑。

  教育更需要一种痴迷,一种疯狂,一种执著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孩子们回归田园,融入生活,才能唤醒他们原始的生命激情。

  但是王老师谈到:当前的教育,有时却过分强调教师之间的竞争,校园里有的是灭绝师太和岳不群。

  大家都在恶狠狠地教书,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活的一点也不光辉。

  因此他强烈的呼吁: 回归教育的原始,培养具有人性的人!

  既然选择了在黑板前的站立,就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选择了一种责任和使命,一种默默无闻,光明磊落的情怀。

  但教师决不再是校园里的狱卒,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平等相处的朋友;师生关系也不再是警察抓小偷,而是互相欣赏的同路人。

  为了我们将来能够在一个社会里有尊严地,安全自由地活着,进行人性化教育,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个性的人,是我们教师的首选。

  尼采说过:“谁若能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那么就让我们这群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去点燃教育的闪电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点燃教育的闪电 ——《教育,谈何容易》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9839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