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日记》读后感
自从拿到这本书,就一直陪伴在我身边,随包携带,有时间就会拿出来阅读。被书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真实的故事所吸引,被作者直白坦率的文字所打动,为教育中大道至简的共鸣而欣喜,为祖国的强大能够留下更多的优秀教育者而自豪。
文中有很多观点和自己在教育中的感悟不谋而合。
比如,小时候的童话故事都是非黑即白,电视里的人物也是非好极坏,所以养成了我是非分明的价值观。融入社会之中我才渐渐的了解到,原来不是这样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大善大恶之人,甚至没有对错之分。就像作者说的:“未释怀的歉疚经过时间的打磨,变成了一面镜子,时常提醒我要宽厚、要随和,即使站在真理和正义这边,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手里擎着公平之剑的古希腊古神西弥斯。更何况,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完全的曲直对错,只是看东西时所处的位置或观望的角度不同而已。”
再比如,在办学理念上和我们学校也是不谋而合。艾瑞德提倡“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每个老师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个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在校园中,处处都有幸福和快乐的气息,老师被尊重、被关爱,孩子被呵护、被托起。爱会传递,幸福同样也是也是。就像书中所写:“对教育的尊重,归根结底体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上,要想孩子们得到幸福的教育,校长首先要努力提高老师的幸福感。”
“一个好的校长,会尽一切可能提高老师的幸福指数。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提高老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也要让老师有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除了能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他们更需要被认可、被赞赏、被鼓励。”
看待小学生住校的问题上态度也是一致的。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参加编制考试,所以一直呆在私立学校教学,私立学校都是寄宿制的,渐渐地发现,大多数一年级就住校的孩子在是否住校的问题上是没有选择权的,即使不想住也要住校。而且大多数的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是缺失的,小学的前三年正是养成习惯的黄金时间,没有父母充足的情感滋养和细微处的引导,很难养成好的习惯,完成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作者也是这样认为:“我是坚决反对在中学以前寄宿的。如果孩子们愿意被父母陪伴、影响,父母也能真正被孩子们需要,为何不好好珍惜。”
在被熊孩子气到爆炸之后,也会看到他们的可怜之处。没有被温柔以待,所以不会温柔待人;没有感知过相处的界限,所以不清楚别人有底线;没有得到充足的安全感,所以不敢将情绪和想法都交付他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所以处处在刷存在感,哪怕在生活中夸张的演戏也要寻找关注。这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父母和家庭。“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孩子都是无辜的,大都是因为父母离异时或离异后关系没处理好,造成对孩子的关爱过度或不够,对孩子的管教过严或过松,或者大人之间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互相抵触,孩子最后成为直接的牺牲品”。
对于优秀学生的定义,不仅仅是分数高,而应该从品质上、性格上、习惯上综合考量。很多“优秀”的学生一直活在老师和校长的鼓励和捧杀里,父母的期待和全面操盘的规划与呵护中。很少有机会也没有什么时间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谁,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难得的是从小就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还有“是否应该将孩子保护在童话的世界里”这个话题,也和作者的观点一致。“我恰恰觉得孩子们应该趁早明白,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和动物界貌似无情而又万不得已的生生不息和因果循环”。这样才不至于成人后不适应社会。
像这样产生共鸣的地方还有很多,每每读到都会一阵欣喜,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快哉快哉!也会有一些小小的窃喜,微微的自己竟然和如此有见识的教育人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大概就是因为大道至简吧。教育规律就是教育之道,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助生命蓬勃生长。
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对于我来说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阅读的,毕竟阅历不足,能力不及,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且行且学习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校长日记》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98445.html
- 上一篇:《横空出世》观后感
- 下一篇:《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