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读《中国文化史》有感 《中国文化史》读后感

时间:2020-08-05 08:56: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读《中国文化史》有感

  喜欢中国文化史可能就会读到《中国文化史》这部代表性著作,这本著作考察了从上古到近古中国文化的形成、定型、发展的历史,是中国文化史早期研究的必读书,曾被列为大学教材。基于对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向往,也为了系统的了解中国先民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方面广博而深厚的建树、丰富知识、启发智慧和本领,我时常会寻找一些有关我国历史文化的书籍,由浅入深的去读,去思考,去体会,去观察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如何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又如何为我们指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方向。如果有人问我们什么是“文化”,我们很难用语言去解释,但它却是自人类智慧产生伊始就伴随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指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百家讲坛播出的一期节目中,钱文忠老师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唐朝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均可成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但很少有人知道唐朝的GDP是多少?人们忘记了唐朝的经济总量,但出现在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佳作却脍炙人口,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钱文忠讲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经济发展的热切追求,却恰恰疏离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所以我们有理由赞同,经济发展只是手段,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文化成就辉煌灿烂”。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希望大家在经济奔腾发展的同时“且奔且回头”。如今的我们谈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中国人向来不追求一时的决胜,我们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喜欢“论持久战”,喜欢比拼历史的耐心。汉高祖白登之围的时候,唐太宗渭水之盟的时候,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时候,抗战太原会战失败的时候,90年代台海危机的时候,形势都是很危险的,但中国人不追求一时的决战决胜,而是希望能够一步一步积累优势,最终“攻守之势异也”。我们的文化曾经站在世界的巅峰,它在发展中不断融合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质态的文化,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对域外不同质态文化进行着改造、消化和吸收。如印度佛教文化、中亚西亚的科技文化等。郑和七下西洋更加加深了中国文化对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世界所公认的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我们也有过文化的低谷,近200年因山河破碎而充满灾难的屈辱史,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意外,不是常情,所以美国人基辛格曾经说到:“如果中国真能回到属于她的位置,并不意外。”中国人有一种自信,总觉得自己本就该在那个位置,目前的情况只是因为一些意外,当意外过去,他们慢慢积累,终究会回到那个位置。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以来,历经数千年,条理有贯、记载分明、从未中辍,这在世界文明形态中是独一无二的。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吐故纳新,再造自身的结构和内涵,玉成了中华文化的延续性。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点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观点:“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中华文化烙印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它和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来自灵魂,与文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当代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广大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国际外交会议上我国领导人的外交辞令引经据典;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中华传统汉服的文艺青年;淘宝热卖着各个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春末夏初你可能低吟着苏轼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炎天暑月你可能诵读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深露重你又会低叹着“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北风呼啸之际,你又会默念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总有文化的一个碎片能契合你此时此刻与前人的共鸣,而我们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的喜爱,又汇成这个时代的洪流,推动着我们古老的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传统文化中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中华文化的精髓,必将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社会里,深刻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中国文化史》有感 《中国文化史》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041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