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米》观后感
二0二0年八月八日九点三十五分,对于广东“双百计划”的全体社工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我们蓝色的身影被搬上了央视的屏幕。当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CCTV13新闻调查栏目中的关于双百社工的专题报道--《最后一米》,看到熟悉的伙伴在镜头前述说着“双百人”三年来的点点滴滴,相信很多同工和我一样,百感交集。七岁的女儿在旁边不解地问:“妈妈,电视里好多你的同事,怎么没有看到你?”我回答:“我们有两千多名同事,这里面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展影。妈妈答应你,努力做好这份工作,争取下次让央视记者采访我。”女儿听了,笑得好开心。
作为一名农村社工的孩子,女儿四岁多时就开始跟着我参加村庄的志愿活动,她在传统节日里和村里的阿姨相聚,包粽子分享给长者;临近春节,她穿上志愿者马褂,和村里的哥哥姐姐协助书法家大笔挥春为民政对象送新年祝福;炎炎夏日,她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彩绘活动,与众多留守儿童度过愉快的夏天…如果你问她社工是什么?她也许不能清晰地阐述这份职业的概念。但是她会告诉你,社工是做好事又能领工资的人。就像村里的老人家,她们说不出社工的专业价值,但是她们知道社工是贴心人,是与他们一起做事,一起进步,一起走向美好生活的人。
我们在坑垌村这三年,花了不少精力建立起一个个非正式组织,例如妇女广场舞小组,儿童志愿者小分队,长者合唱小组。我们和村民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就像视频中汕头东里社工站那个村民说的,社工与我们是可以一起开玩笑的好朋友。最近一次志愿团队小组会议,因为长者小组的主体性没体现出来,我一着急就说:"你们不主动承担起来,五年后社工计划结束,我们撤走,你们怎么办?”七十多岁的娇姨扁着嘴说:"那时我会像嫁女儿一样感伤!"我听了噗嗤一声笑了,连忙回应她:“社工会一直陪伴大家的,如果我们一起合作做事,做出了成果,社工的服务会铺开,以后去到哪里都能看到社工。”老人们听完,心花怒放。
卓志强厅长说:“政策已经在家门口里,如何导入,让它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走进炕里头,走进心里头?这需要专业的人,有情怀的人去做。”最近,我们响应石仔岭街道办的号召,扩展服务范围,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天天顶着烈日,骑着小电动穿梭在石仔岭辖区内,走访特殊弱势群体。一个多月,走访了三百多户,记录需求,发现问题,进行个案救助。正如张和清老师说的,我们国家不缺惠民政策,但是很缺打通政策渠道的人。很多行政部门提倡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而民政部门提倡的是打通最后一米。社工恰恰能肩负起这个责任,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做这个打通最后一米的人。
民政厅社工处原处长郑章树说:“一个民政对象家庭的问题是综合的,惠民政策落实了,解决了经济上的难题,但是还有心理支持,情感支持,以及能力提升三大领域需要介入。因此,社会工作是集合物质帮扶、心理支持,能力提升的“三位一体”的救助工作。”
当一个困境中的村民过来求助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她这里没有你想得到的物资,但是我们会帮你去链接资源,我们会陪着你共渡难关,我们会引导你改变自身,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初心不忘,韶华不负,未来可期。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紧紧跟随党委政府的步伐,切实做好民生兜底工作,积极打通最后一米,让国家政策普惠大众,让社工服务落地“深耕”,开花结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后一米》观后感 观《最后一米》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0913.html
- 上一篇:2020不断学习增强认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