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更多: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与读后感合辑
读《大学中庸》有感
道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乘着阳气,拜读《大学中庸》。
儒家之道,中华瑰宝,流传千年,历久弥新。
孔子,可谓中华之师,弟子三千,皆崇敬之,记录其言行,以此共勉。
儒家之精髓尽收于《大学中庸》,短短千字,即使加上万字《论语》亦不足一张报纸之量,但我们需倾其一生去学习。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句为《大学》的核心,我觉得大学之道讲述最多的是“德”。“道”字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法则等,“德”字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道德”两字联合是现代一个常用词,常指品德,实为人生之哲学。
宇宙万物皆有道,人是自然中的一分子,本来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相互融入。
儒家践行格物致知,而此正是明明德的落脚点。儒家之道常提到以民为本,作为老师我就会想到以生为本。
近日清晨漫步,看到小区里的花草树木,就会想到万物有灵。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它的灵性,都有它的生长特点,各有花期。
有的是先开花后长叶再结果,有的是一直保持绿叶,有的是只长叶,不开花不结果,有的花开在冬季,有的花是在春天绽放。
同样是桃花,这一棵桃花开的早,那一棵开的晚。同一棵桃树上的桃花也是如此:有的已经完全绽放,有的只是含苞待放。
不同的学生虽然都在同一个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级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同学很快就能学会,有的同学是怎么学也学不会,但并不代表他一直不会成功。况且“德者,本也”,只要一个人品行塑造好,这就指向了成功。
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这正是“大学之道”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
成年人虽有经验,但往往画地为牢,而孩子的天真,更能理解自然,更易“止于至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放眼宇宙、扩宽思维边界。
孔子,做为老师,不仅仅带领弟子学习书本,更是带他们周游列国,是行知合一的典范。因为我们作为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只有不断的在行动中感悟儒家之道,才能领悟内化。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主旨是“致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远近、劳逸、文质、严爱等处处皆中庸之道,因此中庸之道浸润在一言一行的自觉自律之中。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活在当下,做好当下,无论何时,无论何事,我们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呼”,即便独处,天地同在,便会事事谨慎。“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主张“仁”。“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可见孔子主张仁和义结合,并不是说要做“老好人”。
既能容人,但对于不仁者,应该有所惩罚或限制。
作为教师,体现在严爱有度,而如何把握好尺度,往往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践行、探索与改进。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我们有千万次的开始,但是往往只是开始的三分钟热度就慢慢被我们遗忘。
疫情期间,我们六年级组开了视频会议,对于网络教学大家各抒己见。校长指导我们,要保证百分百上线,要不停的拉,不停的拽,而我前一段时间微信点播课的时候也做过,但是现在直播课期间,忙于熟悉如何使用直播平台,对于学生“拉拽”却被搁置。
《论语》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我将继续和他们单线联系,逐个交流。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遥闻也。”
我本愚钝,况道之恒变,然《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修养之道,本无止境,我愿一直沿着这条千古之道行知。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与读后感合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大学中庸》有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1310.html
- 下一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