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更多: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领导讲话: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
刚才,xx同志作了一个全面的工作报告,思路很清晰,目标很精准,措施很实在,我完全赞成。会上印发了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书面传达提纲,李金早局长、卢雍政副省长的讲话内容很丰富,目标很具体,大家务必要领会精神,认真融汇到本地区本行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各地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今年的每一个目标、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在责任书中都有体现,希望大家认真对照,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旅游工作怎么看
第一,看成效,准确把握发展态势。过去的一年,是全市旅游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旅游产业创新突破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以抓产业的理念抓旅游工作,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以承办全省旅发大会为平台,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捷报频传、精彩纷呈、成果丰硕,旅游发展综合指数评分在全省位列第二。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新常态积蓄了新动能。去年2月,我市列入国家旅游局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敏锐把握国家政策动向,晓光书记、树旺市长围绕全域旅游创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年来,全市旅游产品、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态势喜人,成功推出了赤水绿道、茅台酒镇、土城古镇、圣地酒店、双河客栈、仡佬之源、1935街区、1964文化产业园、市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精品,打造了15个国家休闲旅游品牌。城市面貌、基础旅游、景区建设、服务质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是新要求助推了新发展。2016年,共接待游客843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44.9%,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目标。我们成功承办了全省旅发大会,开创了全省旅发大会举办的新模式,得到了敏尔书记“为贵州全域旅游‘井喷式’增长作了示范”的高度评价。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旅发大会,主题更加突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全市红色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我们成功举办了系列营销活动。遵义旅游走进上海、杭州,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了专场旅游推介会,得到北京各界人士、各路媒体的高度评价。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在各地掀起了“醉美遵义风”。我们在旅游对外开放合作上取得了新突破。成功举办了遵义国际艺术节、“四渡赤水”国际纪念日等活动,得到了国外嘉宾的高度评价,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遵义旅游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三是新理念催生了新亮点。深入实施“旅游+”行动,开发了一批旅游新业态,推进了文旅互融、工旅互通、农旅互动、商旅互赢。全面推进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所有国有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全面激发了景区活力。探索形成了“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企业联合、资本激活”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一大批旅游项目精彩亮相,迅速引爆全国旅游市场。主动对接浙江、上海旅游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市场反响强烈。成功组成交旅集团,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300亿元,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实现AA级的旅游企业,全年实施重大旅游项目18个,在全省首次成功发行2.5亿美元交通旅游产业发展境外债,旅游发展平台由“一枝独秀”,逐渐形成“百花争艳”的良好格局。
总之,这一年,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旅游业的春天来了”。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态势趋好,迈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旅游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必须坚持强力统筹。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融合剂、推进剂,发展旅游业,必须要进行强力统筹,特别是要对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要资源、重点区域进行高位统筹,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导权,实现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协同性。必须坚持项目引领。始终牵住旅游项目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精品性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坚持创新驱动。2016年,我们创新了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模式和投融资机制,实现了资源保护开发的重大突破,搭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企业平台,开创了重大旅游活动举办的新模式,拓展了旅游交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产业发展新路,才有可能在大旅游战略行动中有所作为,才有可能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大有作为。
第二,看形势,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全国旅游业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重要阶段,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态势依然在持续发力,我们面临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政策机遇好。国家层面,首次将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近两年来,出台的文件中有62个涉及旅游工作,国家旅游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了19个旅游专项政策文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去年底,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6〕75号),明确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这为市级从事旅游产业投资开发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把大旅游作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三块长板之一,全省经济工作会、省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做强旅游长板、壮大旅游经济做出了安排部署,定位越来越高,分量越来越重,核心是把旅游产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作为全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提出旅游业增速达到35%以上的“井喷式”增长目标。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4号),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提高六个比重、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个转变”的目标,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业态布局、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市场营销、企业平台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全方位、深层次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调整市州和县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把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调整为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涉及我市的四个指标体系(市州、城区方阵、县域第一方阵、县域第二方阵)都是重要的测评内容,并且测评权重占到了协调发展板块17分的18%,在11项指标中分值最高,更加体现出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位置。从全市面临的优势看。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红色传承精神高地,绿色发展战略高地,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就旅游业的属性而言,这三个方面都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我们必须要在“三个高地”建设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和谋划“十三五”的总体布局中,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五大产业”中“以全域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康体休闲养生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相连。“五大行动”中把大旅游作为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行动之一。同时,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保障力度空前,为全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和旅游从业者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各地各部门各领域谋旅游、抓旅游的激情高涨,催生了一大批品质高、市场好的旅游产品。
二是资源禀赋好。有资源才可以做文章,有大资源、好资源才能做出大文章、好文章。2016年,全省启动了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我市新发现单体旅游资源6611个,占到全省51630处的13%,其中遵义会议、赤水丹霞、海龙屯、茅台酒、四渡赤水具备世界级资源潜质。就交通条件而言,“十二五”时期,我市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目标,主动脉、微循环畅通,陆路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十三五”期间,全省还将进一步加密高速公路路网,我市也占有较大的份额,陆路交通对旅游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遵义机场通航29个城市,开通3条境外航线,2016年实现11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茅台机场今年三季度将实现通航,渝黔快铁今年底通车,届时,快捷的交通条件必将迎来游客的倍增。
三是市场环境好。从2016年全市旅游数据分析看,2016年,全市接待省外游客同比增长75.7%,位列前六位的分别是四川、重庆、广东、浙江、海南、云南;根据公安入住系统数据,入住客人比去年同期增长53.2%;来遵通讯漫游客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4.86%;入遵车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1.7%。这几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市场反响良好。从今年春节长假旅游统计数据看。全市共接待游客291.58万人次,占到全省1984.57万人次的15%,同比增长35.4%,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4亿元,占到全省85.63亿元的16%,同比增长41.2%,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接待香港、台湾、韩国、法国等国家入境游客0.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2%和85.6%,境外游客实现突破。“十三五”时期,旅游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五大趋势,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已成为老百姓一种常态化的生态方式,旅游需求将越来越大。
第三,看问题,清醒看待发展短板。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充分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市场反响还不尽如人意,离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对此,必须要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一是旅游产品上有较大差距。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旅游产品总体供给不足,景区景点碎片化现象严重,中高端产品稀缺,很多旅游项目仍然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为生的观光型产品,靠综合消费、体验经济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综合分析春节期间反响较好的旅游景区,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丹霞两大景区“火爆”理所当然,其余增长幅度较高的赤水绿道、茅台酒镇、土城古镇、绥阳双河洞、务川仡佬之源、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区,都是各地坚持不懈加大投入带来的社会效果,尽管如此,这些产品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省旅发委公布的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看,全省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的景区遵义仅有赤水景区;主要旅游集散地饭店平均出租率超过90%的遵义只有湄潭温泉国际度假城,一些我们认为应该有较大作为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下反响平平、不温不火。旅游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大多数旅游产品缺乏行业标准支撑,旅游产品输出的质量不高、效益不好。
二是基础配套上有较大差距。“有基础,不配套”是全市旅游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外地游客到遵旅游依靠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景区口碑和自己的了解,旅游大数据平台不健全,小系统过多过滥,且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大数据平台,旅游信息发布不及时,一些已经建成的信息化系统被束之高阁,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依托电商平台、网络平台开展智慧营销和管理的能力远远不够,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概念上和规划设计上。各地、各大景区都建设了游客集散中心或接待中心,但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景区管理体系等都不完善,集散中心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游客到集散中心了解不到需要的信息、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同时面对不断增长的自驾游群体,集散中心没有完全发挥集散功能,压力全部转移到景区,增加了景区和管理成本和接待压力。同时,在食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基础配套功能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管理体制机制仍然不顺,“九龙治水、政出多门”依旧存在。
三是旅游质量效益上有较大差距。尽管2016年我市旅游发展综合指数评分在全省位列第二,但从全省旅游总收入、外省游客和入境游客三项指标对比来看,旅游总收入、外省游客两项指标,遵义均处于全省靠前位次。但入境游已成为我市旅游最大的短板,2016年,全市入境游客22367人次,仅占全省110.2万人次的2%,在全省处于倒数第2的位次,黔东南州31.2万人次、贵阳市18.4万人次,比我们高1位的毕节市77015万人次相差5万多人次。入境游客增速达到22.2%,排全省第二。按照全省最新的市州和县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旅游总收入及增速,分别占0.4分,共0.8分;二是接待外省游客人数及增速,分别占0.5分,共1分;三是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及增速,分别点0.6分,共1.2分。占比较重的入境游客人数及增速,数据主要来源于省公安厅的入境登记及住宿登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市旅游总收入、省内游客数有一定的基础,但接待入境游客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在新的测评体系中,将会对全市旅游增比进位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深层次反映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特别是旅游附加值不高。同时,一些旅游企业、景区、酒店、餐饮场所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标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总之,发展旅游经济,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面对机遇,我们的“窗口期”很短,可能就是四五年的时间,把握不好我们会丧失发展良机;面对挑战,我们的任务艰巨,稍有松懈就会拖了全省发展的后腿。我们既要用好用足机遇,更要勇于应对挑战。
二、旅游工作干什么
2017年,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理清工作路,精准发展短板,切实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执行、抓落实、见成效。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党代会、市“两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大旅游战略行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融合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富民的促进作用,努力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锁定“一个目标”。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要求,确保2017年全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花岗、汇川、播州、绥阳、桐梓、湄潭、仁怀、习水、赤水、凤冈、余庆、务川、新蒲新区在今年6月底前达标并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验收;正安、道真今年10月底前达标并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验收。刚才,各地向市政府递交了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责任书已经对各地的目标任务进行明确,这是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硬指标、硬任务,各地务必要认真对标对表,逐项对照落实,制定过硬措施,必须确保按时按标准通过验收。
第二,实现“四个突破”。一是主要指标实现突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31%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6%以上,在入境游上实现突破,接待入境游客增长20%以上,接待省外游客增长35%以上。人均旅游消费突破千元。在全省旅游综合指数测评中稳定第二的位次。二是中高端产品实现突破。确保年内在中心城区建成3家五星级酒店和3个温泉旅游综合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湿地公园,为建设国际湿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加快推进长征体验项目、娄山关海龙屯旅游综合体、茅台镇工业旅游、国际医疗健康旅游基地等核心引领性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投用一批。持续推进旅游公路、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大数据平台、茶庄酒庄、旅游厕所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三是品牌创建实现突破。成功创建赤水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推动红色旅游综合体5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工作,继续申报创建一批全国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国家品牌。建立完善旅游行业标准化体系,推出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和涉旅行业。四是体制机制实现突破。进一步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创新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利用好PPP模式,在旅游项目投融资方面探索出一条“资源、资产、资金”更加高效、更加成熟的转化新路。同时,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资源、行业管理制度,强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统筹力度,加强行业管理,形成资源有序开发、行业规范管理的新格局。
第三、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按照项目化、精品化、市场化的要求,面向市场、面向游客,缺什么补什么。特别要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在产品打造、基础配套、服务质量上不断丰富完善,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二是坚持统筹联动。重点强化资源、规划、项目、营销的统筹,强化区域联动、行业联动、景区联动,细分市场、细分对象,认真做好牵头抓总的工作,围绕远、中、近端目标游客,把市场拓展、游线游客组织的工作交给市场,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细化、精准化。三是坚持市场主导。旅游最终以市场为导向,要更加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和产业的主导地位。四是坚持突出特色。强化产品定位,抓住产品定位,围绕 遵义“红色、绿色”两大品牌,突出遵义生态、文化、历史等资源,在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第四,理清“四个关系”。一是要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重点要理清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工作边界,明确各自的职责。旅游部门要发挥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重点突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重大旅游项目规划的审查、旅游市场秩序的清理和整顿、发布旅游优惠政策等工作,关键是要强化统筹、指导、协调、督促、督查的职能。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主要负责项目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以及产品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工作。行业协会、旅行社是市场营销和推广的主体,重点负责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推广、组织开展旅游推广活动等。要充分发挥好旅游从业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各旅游企业要积极调整旅游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长远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要理清共性与特色的关系。目前,国家旅游局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还未完全成型,仅有一些粗线条、指导性的意见,这是全域旅游创建的共性目标,也是必须要确保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基本目标。但我们在创建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六个全”的要求,积极探索制度、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创新,主动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遵义经验”和“遵义模式”。三是要理清资源和资产的关系。资源是发展旅游产业是根本,是核心吸引物,只有高标准、高质量开发资源,最终呈现的产品才能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最终形成有效资产。要在景区建设、基础配套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跨区域、跨行业整合资源,借助市级国有企业在项目建设和投融资方面的优势,规划建设大景区,让优势旅游资源串连成线、拓展成面。特别是要牢固树立“分享经济”的理念,切实打破行政壁垒和行业壁垒,在资源保护开发上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四是要理清全域与景区的关系。不能片面理解全域旅游的“全”字,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景区建设,更好、更科学、更成体系、更上品位的打造旅游景区,传统景区要全面提档升级,新建景区要突出特色,切实做到高中低端产品合理搭配,实现量质并举、产城同兴。
三、旅游工作怎么干
2017年,是全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我们必须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省政府工作报告做强旅游长板、壮大旅游经济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市党代会、市“两会”和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突出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两大主题主线,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创新的方法、精准的措施、底线的要求、法治的思维抓旅游工作,抓核心、抓重点、抓关键,更加注重旅游工作的创新性、精准性、协调性确保旅游经济总量、质量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第一,全面优化大旅游总体布局。一是优化全域旅游布局。编制完成《遵义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旅游主体功能区、景区、线路、景点四个层级布局整合产品链、产业链。整体推进红色文化、休闲度假、民族文化、生态体验、户外运动、避暑观光、名酒文化、丹霞地貌、土司文化等特色旅游区建设。开通至大多数省会城市、重点枢纽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线航班,提前谋划渝黔快铁开通后与旅游目的地的有效连接,加密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线乡公路路网密度,构建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线、支线机场为点、点线支撑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重点打造5条以上市内环行及联通省内外的重点精品线路,形成以文化、生态、休闲为内涵,山地公园、精品景区和度假基地为核心,以旅游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支撑,以高铁、航空、高速等旅游通道为纽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加快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水利等深度融合,逐步构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的专项规划体系,形成“多规合一、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注重把大旅游融入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战略行动,融入“三大高地”战略定位,提高旅游与各产业间的融合度,全方位打造以现代山地休闲观光农业,以茅台镇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区,以医疗、温泉为突破的康养旅游基地,以城市旅游、古镇旅游、村寨旅游为重点的城镇旅游综合体。三是构建旅游开放合作新格局。主动加强与成渝、黔中等区域合作,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通道,加强与主要入境游口岸城市的联动与合作,打造“一程多站式”国际旅游线路。推动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建设国际免税店,力争在旅游购物免税和机场旅游落地签证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旅游品牌宣传推介,拓展入境市场。加强与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系列国际旅游交流合作活动。
第二,加快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做实旅游发展领导体制。优化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强化领导小组在旅游发展重大事项决策、重点规划审核、重要项目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和跨部门、跨地区工作统筹协调等方面的职能职责,实现实体化、机制化、常态化运转。各地要成立以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旅游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打破部门、条块和区划分割,形成“多方联动、政出一门”的全域旅游领导体制。二是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局改委”,从行政主体、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等方面进行实质性调整。开展赤水河谷、乌江画廊、中国茶海等区域旅游管理一体化改革,整合区域资源推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外部设施、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等规划建设、开发运营一体化。探索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推广“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支持市及各县(市、区)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及其他联合执法机构。大力培育各类涉旅行业协会,制定涉旅行业服务标准,推动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审核,强化行业自律。三是增强旅游景区发展活力。推动娄山关海龙屯、新蒲洛安江等构建大景区管委会体制,建立“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政府拥有所有权,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由公司企业化经营管理,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支持市红旅集团、市交旅集团等市内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优先取得重点旅游景区特许经营权,强化对景区特许经营项目的清理和监管。四是健全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完善全市旅游统计制度和旅游业发展评价办法,从旅游总收入、境外游客占比、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旅游接待满意度等方面对各地进行评价,全面综合乃示旅游业发展水平。
第三,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深化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对涉旅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简化审批手续,消除市场壁垒。探索建立旅游投资项目审批首问负责制,投资主管部门或审批协调机构作为首家受理单位“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探索规范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购、在线租车平台行为,催生一批新兴业态旅游经营实体。依照全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科学引导旅游投资活动。二是创新涉旅资金使用方式。筛选、包装一批支撑作用大、关联带动强、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旅游项目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省级PPP项目库,予以重点扶持,并定期调整项目库,引导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培育山地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和新产品、新业态等示范性经营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及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相关资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旅游公路、步道、厕所、标识标牌、消防设施、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支持。发挥好旅游专项资金的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各类自然保护区、农业示范基地、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文化体育等建设资金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资金融合使用。鼓励各家银行加大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筛选一批优质旅游企业纳入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重点支持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或挂牌。三是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支持遵义红旅集团、交旅集团等企业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形成集旅游产品投资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企业。做优做强宾馆酒店、旅行商等专业型骨干旅游企业,推动品牌化管理、连锁化经营。做特做活民俗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等中小型特色旅游企业,以新技术引进、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建设等为重点,在全市选择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成长型旅游中小企业重点培育。
第四,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是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以遵义会议红色旅游、茅台工业旅游、赤水河谷生态旅游、双河溶洞地质奇观旅游、湄凤余茶旅观光旅游、务正道仡佬文化旅游、大乌江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温泉康养旅游等为主的世界级旅游品牌。二是加快构筑山地旅游产业集群。支持创建一批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重点指导遵义会议红色旅游区、赤水丹霞旅游景区等做好国家5A 级景区创建。力争到2020年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个以上,创建国家级、省级度假区5个以上,带动我市旅游业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拓展延伸。推动我市红色文化、国酒文化、丹霞文化、仡佬文化、土司文化及茶文化等文化品牌及特色食品等向旅游商品转化。建立全市“旅游首选商品”名录,培育建设一批地标性旅游商品示范性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开发旅游新商品50种以上。三是发展山地康体养生旅游。积极培植野外拓展、徒步骑行、登山漂流、户外露营、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体育旅游活动,打造一批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生态体验旅游步道500公里以上,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示范项目1-2个,建成汽车露营基地5个以上、国家及省级森林(湿地)公园30个、生态体育公园15个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0条。打造一批省、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养生度假产品。建成国际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四是全域发展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开发升级一批以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和避暑养生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大力提升乡村网络通信水平,加快乡村智慧旅游建设,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网上预订和支付服务。探索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旅游“三变”新模式,为参与旅游产业的贫困户提供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小额特惠贷款。鼓励投资商、村集体和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休闲农庄、特色民宿、乡旅创客园、农耕文化园和养老养生等项目。打造市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30个以上,带动全市2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第五,创新旅游监管服务体系。一是构建旅游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遵义旅游大数据中心,加快完善遵义智慧旅游平台功能,打造能用、好用、管用的集宣传推广、管理指挥、导游导览、容量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旅游服务和管理全程、全域、全覆盖。加强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市重点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建设,今年要实现机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4A级景区、四星级以上酒店等重点涉旅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旅游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动景区、餐饮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的消费支付电子化,实现在线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比例逐年提高。二是优化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等级标准,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公路示范工程。改造提升步道、索道、停车场、行车道、小火车、观光电梯等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充分考虑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障人士需求,构建温馨、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支持开通中心城市通往各旅游景区及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直通车和观光巴士。合理布局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2020年,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咨询服务全覆盖。加快发展都市商务型、生态度假型、山地休闲型和文化主题型酒店集群,力争全市住宿床位达到25万张。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经营旅游厕所,确保新建或改造旅游厕所500座以上。三是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畅通旅游投诉渠道,提高投诉处理质量,探索旅游投诉在景区管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测评中的负向评价作用。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建立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对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等的定点监测和动态监管。建立健全旅游与公安、工商、消防、发改等部门综合执法机制。加快完善旅游诚信体系,建立旅游行业失信惩戒制度和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公布违法违规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四是强化旅游环境治理。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遵义”主题活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合法文明经营教育、培训和管理,以游客视角提升旅游服务要素和环境质量,推动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进入全省前列。通过明查暗访、交叉检查、定期检查、突击抽查、随机复查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对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机场、车站等场所“脏、乱、差”现象进行动态督查和常态管理。五是强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和质量品牌建设。探索组建遵义旅游标准化评定委员会,建立覆盖全市旅游产业要素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山地旅游标准体系,制定完善乡村旅游标准。制定景区建设和旅游标准指南。加快旅游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以环境、设施、商品、服务等为主要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
第六,强化核心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市旅发委要强化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横向统筹协调、纵向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涉旅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加大支持力度,形成领导有力、组织有序、统筹有方、推进有效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资源利用。严格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6﹞272号)要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建立全市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全市旅游资源数据库、保护名录库、发展项目库,对重要旅游资源,特别是大普查中新发现的重要旅游资源,由市旅发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筹利用。三是强化人才培养。积极配合推动市内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符合我市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置。加大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合作的力度。建立专家导游机制,聘请对遵义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知名学者、教授参与导游讲解服务。建立导游市场评价机制,将导游收入与游客评价挂钩。积极从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现代经营管理、创新创业、规划设计、市场营销等人才。遵义行政学院和各地党校要定期举办旅游专题培训班,提升领导干部抓旅游的专业化水平。
同志们,实现旅游业追赶超越、“井喷式”增长,既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又是增强我们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发展自信的力量之源。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善做善成,不断开创全市旅游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领导讲话: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明确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创建目标如期实现,助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这些年来,在几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关注支持下,XX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突破,去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示范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支撑了县域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居民增收、美化了城乡环境、扩大了对外开放、提升了XX知名度,广大群众从旅游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和获得感。同时,在这些年的实践中,也探索积累了一系列好理念、好思路、好措施和好机制,这些都将引领和推动XX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检视不足,做到趋利避害、扬长补短,确保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取得成功。目前,我县旅游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当前,从全国到全省再到全市,都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升级,很多地方都将生态旅游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发展的力度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临近的汉阴、汉滨、岚皋和西乡、勉县、柞水等县区的旅游产业,都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异军突起。加上陕南的山水、人文、生态等旅游卖点具有同质化特征,迅猛的发展势头必将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有些县区已经在景区景点建设和宣传营销上采取了超常规措施,以提高品质品位和知名度,目的就是占据市场制高点,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在这百舸争流、慢进即退的发展浪潮中,XX旅游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空前的,如不加快提升整体品质和内在魅力,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
二是面对各级信任和重托,创建没有退路。省市旅游局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重任交给XX,既是对我们的信任和厚望,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考验。如果创建成功,XX旅游产业发展就会实现更大跨越,“XX十美”品牌就会更加响亮,工作生活在“大XX”的人就会更加自豪。反而言之,如果创建不过关,错失了发展机遇,XX旅游产业怎么办,省市旅游局和全县人民怎么看?“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负责的态度、扎实的举措抓好创建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创建目标。
领导讲话: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3)
一是在组织上压责任。组建专门领导机构,由州委常委、市委书记亲自主抓,16名市领导牵头负责,20个市直部门和所涉乡(镇、街道)具体实施,抽派23名副县级调研员和精干力量全程参与,全力推动。实行划片分区,围绕新老城区和国省道旅游干线,划分新老城片区和姑咱至东关沿线、北门至中谷沿线、两岔路至雅加梗沿线、南郊至新都桥沿线的“五片四线”,切实界定责任范围、责任区域,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确定市直部门和乡(镇)主体责任,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做到早准备、早动手、早运作,全面推进“三节”活动各项筹备工作。
二是在拆除上做文章。先后投入1900余万元,完成北门印刷厂片区、东关环山路6号地块共14000余平方米拆迁工作,全力保障北门体育场改扩建项目建设用地和“三节”期间临时停车场。同时,加快屋顶违建物拆除工作,重点做好非公职人员屋顶违建物的动员拆违和强制拆违,目前,已拆除违法违规建筑物334处8846平方米,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拆违任务;抓紧屋顶违建物拆除后的改造设计和实施工作,着力构建优美城市天际轮廓线,塑造整洁清新的城市“第五立面”。
三是在改造上花心思。市财政整合投入资金2000万元强化保障,采取“政府主导、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城乡风貌提升。通过“疏密拆违、穿衣戴帽”等方式,实施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进城区和重点集镇绿化、美化、亮化“三大工程”,投入180余万元开展老城区河道、楼宇灯光亮化新增及维护维修工程。加快菜市场改造,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对景观轴线的设施进行维修,维护。进一步规范城镇店招店牌和国省旅游干线标识标牌、户外广告等,截至目前,已拆除鸳鸯坝至折多山沿线大型店招店牌60余个,大型喷绘广告,面积1600平方米,拆除大型单立柱广告3处;整治违规店招店牌、户外广告368个,整治国道38(康定段)沿线汽车维修、加水场点及非公路标志标牌37处。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景观大道”打造,大力推进沿线山植树、路种草、院种花。相继启动北木路沿线、鸳鸯坝至情歌入城大道、南郊至新都桥沿线种花种草工作,播撒波斯菊、孔雀草等2500余斤;同时,在大河沟、上下瓦斯村沿线修砌花台、购置花箱170个,加快三角梅和月季栽植;完成康定杨、旱柳和川西云杉的补植工作。
四是在建设上出实招。以灾后重建项目为支撑,梳理汇总城市建设项目76个,计划总投资8.2亿元。加快推进康定宾馆改建、新天地三四区酒店、新城商业综合体、瓦斯碉锅庄城等旅游文化项目,启动康定新老城区13公里市政道路改建和城区4座桥梁,完成新城体育馆主体工程,加快实施情歌酒店、天路情谷酒店、康巴大酒店的提档升级,完成主城区五线下地,新市后街、新市前街、西大街沿街建筑风貌改造,全面提升城市水、电、路、消防、文化、休闲等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三节”的项目进一步抢时间、抢工期、抢进度,确保在7月底前以崭新形象迎接“三节”检阅。
五是在管理上提水平。立足“两确保、两杜绝”(确保辖管主要道路交通秩序良好,确保各州、县到我市参加活动期间交通安全畅通。杜绝严重交通拥堵,杜绝特大交通事故)的工作目标,在城区划分5个片区,积极协调规划停车位,科学规划活动现场停车位置,在东关大风湾、榆磨路、折多山沿线、后山公路等重要节点,建设停车综合体、汽车综合服务设施和停车过滤器,目前,南郊三江机械停车楼、北门体育场地下二层停车楼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7月底前全面竣工,届时将新增1600余个停车位。及时更换路灯、井盖、防护栏等市政设施,确保市政设施的完好率和正常运行。加快推进智能交通工程,力争实现监控摄像头全覆盖,依法打击乱停乱放行为,全力做好交通管控工作。
六是在文明上强宣传。按照州委X书记关于“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法制水平、树立全社会文明新风”和州政府益西达瓦州长关于“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位”的指示精神,我市加快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推进示范市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滥办酒席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和“康定好人”评选活动,为“三节”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服务“三节”、保障“三节”,康定责无旁贷。我们一定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以健康饱满的精气神、坚强有力的执行力、高效务实的落实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三节"顺利开幕,取得圆满成功!
点击查看更多: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领导讲话: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