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及感受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今天,学习了李怀源老师和蒋军晶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的谈话,触动很大。
回顾自己的教学,翻看自己的教学设计,确实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1、教学目标太多。目标太多,不知道该完成那个,结果想面面俱到却造成面面俱不到。时间就那么多,只得蜻蜓点水,于是大呼“时间都去哪了”。目标要舍得,有舍才有得。确实,目标太多反而容易打乱教学,教师就会忽略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控制学生,因为一旦放手,就会完不成预设的目标。但实际上,课堂貌似很流畅,实际上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反之,两到三个精心选择的目标很容易达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2、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教学目标的主语应当是学生,即学生在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感受什么,体会到什么等等。反观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很多却不是很清晰。例如这是我设计的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一个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写法。”在这里,前半句话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后半句话却变成了教师要干什么。如果改成“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方法。”就好多了。
3、阶段性不强。语文课都会有字词、朗读 但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读,在低年级会是教学目标,“如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但是到高年级就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还把感情朗读还作为一个目标,不能一直学下去。有很多老师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写进目标里,就是缺了什么一样,感情朗读成了通用的教学目标。但是不同的阶段,目标是不能一样的,我们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做为目标去完成。
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第xx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领略了王菘舟和窦桂梅等名师的风采。他们对文本独特的见解,课堂上妙语连珠,一次次地把听课的教师和学生带入了教学的天堂。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课堂上充满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焕发生命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点燃心灵的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有创造;因为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在这些课堂中名师们的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孙双金老师上的是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赏析课,《月之故乡》、《七子之歌》、《乡愁四韵》的旋律不时回响在礼堂里,和着动人乐曲的是老师的吟诵或是师生咏唱。他吟诵时激情高亢,演唱时情深意切,一次次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思乡、思国的情境之中。
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慈母情深》,一句“我却鼻子一酸”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充满着诗意,他在对文本研读精深、到位的基础上,凭借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一次次的升华性的朗读,巧妙地运用复沓的文章结构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溢满浓浓母爱的情境,从读中感悟,从境中体会,尽情品味寓于字里行间中的深深慈母情。
二、处理教材的方法独到
上课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窦老师上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窦老师不是指导学习教材,而是利用这篇课文为切入点,把这节课设计为名著导读课,在课堂中,她采用了课文与原文的对照方法,让学生感悟原著的精妙所在,同时又辅以多媒体《三打白骨精》动画片,再现名著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特征。从而教会学生学习和阅读名著的方法与途径。在引导过程中,窦老师设计的“三变”“三打”“三责”和一个个的“妙”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又从读、演中体会词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整节课中师生之间有真实的情感和智慧投入,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有了发展,尤其是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不仅活跃而且水平有所提升。。
三、激励语言的多元化
在这几天的课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激励,他们有的是用直接的语言,有的是运用故事;有的在课前,有的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对学生感悟结果进行评价,有的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有的指导了感悟的方法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建锋老师的那段课前谈话DD《一人个清华妇女孩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了“抬起头来,大声说话”。这些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要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
两天半的学习所得点点滴滴都在激励着我,促使我去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阅读拓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全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总结及小结)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及感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0316.html
- 上一篇:市纠风工作制度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