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局年终述职报告
市安全监管局作为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以"降事故"为主线,强化措施治隐患,夯实基础办实事,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截至10月底,全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7.4%和20%,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构建责任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按照"三个必须"要求,全面推行网格化、实名制安全监管,强力推动安全责任快速向基层延伸。目前,全市所有区市政府、经济功能区均制定了"党政同责"具体规定,市、区(市)和镇街三级安委会主任都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145个乡镇(街道)、2790个有工矿企业的行政村完成"五覆盖"(落实"党政同责"全覆盖;落实"一岗双责"全覆盖;落实"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定期向党委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实名制监管首批挂牌公示规模以上和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6121家,逐家明确了属地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和责任人,通过网格化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为抓手,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截止目前,全市三级以上工贸企业达标3669家,2479家规模以上企业做到"五落实"。为强化责任落实,年初成立了安全生产问责专门委员会,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和未按期完成整改的区市,除依法追究责任外,按照工矿商贸事故每亡1人收缴区市财政资金200万元的标准实施经济问责,收缴资金专款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截至目前,已对10个区市实施了经济问责,累计扣缴财政资金9800万元。
二、强化隐患治理,解决重点问题
一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成立风险分析与研究课题组,对道路交通、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海洋渔业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风险分析,形成了《青岛市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研究报告》,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建议对策。针对重大隐患安全风险高、整改难度大等问题,聘请专家先后两批次对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和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设计诊断进行了"回头看",诊断检查在役化工装置118套,淘汰3套、更新5套、优化8套。涉及10类危险工艺的33家企业全部实现工艺参数超限报警、操作过程自动化和紧急停车、紧急切断;涉及27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66家企业完善了自动控制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和措施;61个重大危险源的温度、压力等重要参数实现自动监测监控、自动报警和连续记录。投入专项资金50余万元,委托中介机构对4家地下开采、8家停产地下矿山、10家尾矿库和部分露天矿山进行了会诊检查,排查整改隐患302项。投入专项治理资金1.4亿元,关停涉氨制冷企业322家,督促企业改用其他制冷介质391家,涉氨制冷企业由974家减至261家。
二是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了全市网格化信息系统数据库平台,将各级各部门在执法检查、督查巡查中发现的隐患和"12350"有奖举报查实的隐患录入网格化数据库,实施闭环管理。坚持从严执法,审核录入《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行政处罚项目391项,凡执法检查发现的隐患,属直接处罚项的必罚,对重大隐患实施分类分级挂牌督办,上传网格化数据库,在属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市安监局门户网站对外公开;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非法违法行为的,严格落实上限处罚、停产整顿、关闭取缔、提起公诉、严厉追责等措施。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5794家次,整改隐患57222处,打击非法违法行为31881处,责令停产停业132家;3.7万余家企业通过网格化系统上报、整改隐患38.55万项。全市挂牌督办重大隐患403处,整改完成353处;提报省政府挂牌督办油气输送管道重大隐患136处,整改完成121处。
三是加大依法检查力度。成立安全生产"调稳抓"运行办公室,对100家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89项。落实安全月、安全周制度,每个安全月确定一个检查的重点领域,每个安全周由市政府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督导检查。天津港"8.12"事故后,市里成立6个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抽查检查等方式开展了包区(市)督查,对所有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逐一进行了安全生产条件复核。在全市安监系统全面推行联系区(市)、镇(街)"3+2"督查检查工作模式,每周3天到区(市)、镇(街)督查检查,2天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发挥现有的5000名社区安全巡查员日常巡查和信息传递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检查频率和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年以来,坚决"两个必罚"(应直接处罚的必罚,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力的必罚),全市安监系统共立案处罚369起,行政罚款2623.99万元。
三、加强源头治理,办好民生实事
立足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依法对相关审批服务项目进行清理归并,由19项调整归并为16项,平均承诺时限从法定的30天缩短到14天,总体提速50%。今年累计审查审批事项718项,依法注销危化品、非煤矿山生产、经营许可证54个。以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为己任,对上年度新发职业病(68例)的30余家用人单位逐一进行检查;对黑色金属矿开采、医药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纺织等行业进行重点治理。目前,重点治理的行业领域粉尘、毒物、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75%以上,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率达到90%以上。
四、坚持媒体曝光,接受社会监督
发挥新闻媒体宣传教育和监督作用,开设"青岛安监"微信、微博,每日更新、定期发布安全生产信息,建立青岛安监手机群,每周定期向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推送事故警示短信。目前已编发公益短信20多万条,发布安全生产信息1100余条。24小时开通"12350"隐患有奖举报电话,对举报的隐患和问题,接报一起、查处一起,定期公开查处结果,兑现举报奖励。今年"12350"共受理举报1000余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700余起,兑现奖励11.3万元。纳入"黑名单"管理企业4家(盐城市鸿基建设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北京燕华化工有限公司、青岛御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崂山玻璃厂)。在新闻媒体、网络上开设专栏,对今年以来我市发生的百起典型安全生产案件进行信息公开。组织参与了"民情零距离"和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问政等活动,主动向公众汇报安全生产工作,开门听取意见建议,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先后收集办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46件,对一些需长期推进解决的,将纳入明年工作继续推进落实。
五、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保障能力
制定刚性标准和基础标准推进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指导区市设立机构、配齐人员、理顺关系。10个区(市)监察大队均升格扩编,全市三级执法人员总数1274人。实施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逐企销号"培训,培训市直及中央、省驻青企业主要负责人350余人;加强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累计培训29144人。制定了安全社区建设三年规划和评定管理办法,今年市南区整区建成国际安全社区,全市累计创建国际安全社区4个,国家级25个,省级11个,市级615个。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修订发布了危化品、非煤矿山和烟花爆竹市级专项预案,梳理公示预案备案生产经营单位170家,全市7447家重点企业完成预案演练销号,各类企业共计演练18743家次。
回顾全年工作,我市安全生产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基础薄弱的问题,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然较多,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担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等重点工作,全力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