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执手霜风吹鬓影

时间:2019-05-06 16:01: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10月8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正值仲秋,每年都在7至9号之间。按天文学的说道,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说此时清晨的露水比白露更冷,快要到凝结成霜的阶段了,也是气温明显下降,人的感觉由凉爽转为寒冷的时候。尤其是夜晚遥望星空观测天象,代表暑热的天蝎座的二宿星“大火星”开始西沉,已经渐渐地能听到冬姑娘的脚步声了。

  在我国古代将寒露气节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也就是说,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避寒栖息,再往下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再往下漫山遍野的山菊花,各种各样盛开的菊花,艳丽奔放,华彩昭彰。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不小,虽然整体气温不断下降,但是南北和昼夜温差有时候会相差20度,南方还在30度时,北方可能在10度,南方20度北方或许到零下了。一般说来南北以淮河为界,华南气温在20度左右,华北只在10度左右,北方以秦岭为界,气温也有5-8度之差。当南岭以北刚进入秋季的时候,东北已经进入深秋,西北高原可能千里霜铺,接近冬季了。当南方进入深秋,北方已经白雪皑皑了。

  自然界的南北风光迥异,更是显而易见的。到了寒露,东北和西北,已近深秋,白云蓝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层林尽染,晨起冷露,微见早霜,而此时的南方,晨起凉意,蝉噤荷残,登高望远,群峦叠嶂,绿茵转黄,秋水伊人。寒露时节正是中秋收成归仓的时候,一些晚收的瓜果作物,也开始集中收结。有农谚这么说:“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还有那北方晚熟的“寒露蜜桃”也是不错的美味鲜果。

  老百姓从现实生活中也总结积累了一些规避寒露气节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如禁忌刮风的习俗,人们认为寒露刮风地里的庄稼会遭殃。农谚中说:“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指出寒露风的危害和老来穷一样可怕,要注意防止谷物受到冻伤,于是就有在寒露避霜冻的习惯。还有就是寒露天气干燥,要注意防止“燥气”,饮食中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多吃润肺解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食物,以增强体质。

  寒露这一由凉转冷的气节,当然也是文人墨客伤感发情的时节,于是有关寒露的诗词不在少处,于是我随意捡了一首宋词,给大家欣赏欣赏,那就是我题目中引用的宋代大词人周邦彦的一首《蝶恋花?早行》,我非常喜欢这首词。周邦彦是北宋末期著名的美男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官居太学正、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宋徽宗时官上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音乐官员,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推崇,称他为“词家之冠”。别看他是宋末词人,却与当时青楼才女京城名妓李师师来往甚密。有一次徽宗小病,李师师约见周邦彦,可不巧,没多会儿徽宗驾到,一时情急,周邦彦只好藏于李师师床下。原来徽宗特意为李师师送贡橘,两人分食,说着情话。待三更徽宗回宫时,李师师用双关语与徽宗告别:“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徽宗走后,周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词《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词《蝶恋花?早行》曰: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词的大意是: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下,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叫声不停。夜间的更漏已经快没有了,屋外摇动的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也传进了房间。这声音使屋里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可怜她一夜间泪水一直流个不停,连枕头中的红绵都湿透了。想想当初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冷露吹拂着头发。离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肝肠寸断。遥望明亮的星空,楼上的栏干像是横在北斗星的把柄。天色渐渐明亮了,寒气袭人,远处传来鸡叫声,仿佛是在催促两个人,时候不早了,还是分别吧。

  这是一副简约凄婉的画面,像捡拾洒落一地的时光,昨日执手沧桑的往事,换成了今日的深深怀念,留下的是明日的祭奠,满目阑珊,一纸繁华,数不尽往日的甜蜜相依,写不尽今日的悲凉孤伶。借此寒露气节,体会周邦彦的《蝶恋花?早行》,有一番独特的滋味在心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执手霜风吹鬓影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517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