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年是刘范先生诞辰100周年,作为他的侄辈,我有心整理其轶事以飨后辈年轻人。先生虽然离世30年,但“遗世文章多灼见、平生业绩足春秋”,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留在我们心里,德永在,范长存!
一、少年立志,妙对连惊四都
刘范先生(族谱称刘公述闻、字范)号杏儒,我房继业公(人称禄三爷)第三子,民国7年(1918年)3月31日出生于隆回四都高家湾(今七江镇高家居委会),出身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敏,刻苦好学,记忆力超群,五岁即能出口成章,妙对迭出,被四都人誉为神童。他从小即有鸿鹄之志,决心走出高家湾,去外面谋大事,他对同伴和先生常说:“少年当立志,刻苦勤攻读,早日成大器,寻求强国路”。他是如斯说,亦是如是做,深得长辈喜爱。
因为家境殷富,刘范五岁就进入了当地有名的谷山私塾读书(刘氏楠树堂家族创办),当时聘请的先生是四都F有名的清末老秀才刘先生。除了跟先生学习外,他还跟父亲熟读了朱柏卢的《治家格言》。有一天清早,他母亲喊他起床扫地,他一边穿衣服一边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母亲笑骂:“叫你扫地,你就吟诗。”他立马回答:“男儿当读书,岂可常扫屋?”他母亲忍俊不禁,说“好你个小子!你读书认真,还可出口成章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此以后,母亲不再要求他起早扫地了。刘范先生读第三年时,已经看完四大名著,有一次他父亲要他说出《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他一口气说出《红楼梦》描绘的240多个人物与主要故事情节,记忆力如此超群,震惊四座。
有一天夏天,他与父亲去佃户家,走到一田边看到农家的水车(俗称龙管车)车水,他父亲即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刘范看到父亲手中的扇子,灵机一动,对曰: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此属妙对,父亲连连称好。还有一天傍晚,刘范淘气放走了长辈的一条牛,刘秀才与父亲带刘范到千谷坳长辈家去认错,在田垄间与一挑泥佃户在狭窄的田坎相遇,先生笑道:我有一联,若能对出,先生替你说情。曰:一旦重泥遇子路(谐音一旦仲尼遇子路)。刘范冥思苦想,未曾想出,当行至七水河堤,正遇河堤决堤引水,做工农夫完工笑着结队回家,刘范才思敏捷,迅得佳对:两堤夫子笑颜回。先生惊奇,赞不绝口。刘范亦在先生和父亲的帮衬下免了责罚,从此,“神童”的美名便在四都F传开了。
读了四年私塾后,刚满10岁的刘范就考上了邵阳县立中学(现国家级重点中学邵阳市二中),他学习更刻苦了,常常废寝忘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让同学们钦佩不已。传闻有一个暑假的上午,刘范去离家不远的七水河畔的柳树下看书,看得非常入神,在河里嬉戏洗澡的一些小伙伴都玩累了,上岸发现刘范还那么专注,喊他也不应,其中,一个调皮鬼就拿携带的大剪刀剪他后脑勺的头发,他居然没有任何反应。调皮鬼更加放肆,东一剪,西一剪,将刘范的一脑头发剪得参差不齐,活脱脱一个“癞子脑壳”。响午后家人喊他吃饭时,被他这副模样惹笑了,到镜子前他目瞪口呆,哭笑不得,眼睛一砸,恍然大悟。洗了头,吃了饭,就找那些毛伢子算账去了。近亲刘某是刘范堂哥,同在一个大院子,虽然父辈有些家业,但其挥霍无度,又有点懒,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平时刘范也好言规劝不听,到了年关,过年东西很紧凑,刘某自嘲,就在大门上贴了一副春联:行节俭事,过紧巴年。刘范看后,就回家用红纸在两边对联上各补上一个字,变成“早行节俭事,不过紧巴年”,同院的族亲捧腹大笑,刘某也有点不好意思,春节过后就随一个族亲外出做事去了。
二、青年励志,叛逆喜迎黎明
1940年,刘范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国立师范学院,他思想进步,积极宣传抗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和学生会。不到一年就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刘范当众撕掉了贴在校门口的开除牌示,昂着头说:“我正好不想读这个癞壳子学堂!”说完就扬长而去。随后,他又考上名牌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前夕,刘范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提供场所,经常为他们放哨,积极参加中央大学护校迎解放的斗争。这期间,他一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寻找中国富强之路,家乡的长辈闻之,皆曰看走了眼,骂刘范不务正业,败坏家风,连他双亲有时都被他的行为与言论气了个半死。1947年继业公去世,刘范才奔丧回家。办完丧事后,刘范劝本堂大富翁长辈:“你们用100斤谷买佃农一斤猪肉,你们尽管买。佃户用一斤猪肉换你们一亩田,你们尽管换。你们要同情佃农,帮助困难的人。”结果,长辈和族亲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们指着刘范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败家子,不孝子!田产是祖宗留下来的产业啊!”刘范也不甘示弱,大声回答:“不管什么产业,反正我不要,你们也不能要,就是分给我,我也要送给贫苦农民!”当兄弟们分了家产后,刘范真的动手把他的家产送给农民了,并且亲自上门送凭证地契,送粮食。一看刘范来真的,这一下族房长辈有点慌了,赶紧召开家族会,会议决定第二天清早把刘范以通匪为名,用绳索绑住,先执行家法,再试情况送往乡公所。好在消息被一个他母亲的贴身丫鬟听到,那个丫鬟急忙把消息告诉了主母,刘范母亲虽然不理解他的做法,但毕竟母子连心,也急忙把消息传给了刘范。刘范连夜准备逃离家乡,当他离开大院时,可能有人监视吧,族房人也连夜来抓他。1987年他回家与我父亲交谈时,我父亲问他怎么躲过了追捕,他说当时只好往山上跑,躲在猴子山一个落窠里,等那些打着灯笼火把的乡丁过了很久以后,他才抄小路跌跌撞撞逃往长沙。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家,继续寻找他的救国强国之路,一直到30年后的1987年才回到久别的家乡。
三、中年得志,学界久负盛名
1945年,刘范先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心理系。1947至1951年,在中央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1年以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报编委等职。他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解放初期参加筹建心理研究所的工作,是我国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先后从事过病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既善于独立思考,又能博采各家之长。一生多有著述,协助潘菽教授修改和完成了《教育心理学》《人类的智能》两书,分别获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曾任《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副主编。主编的《婴儿期、童年期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等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刘范先生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研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除承担该所的科研任务外,还以全国协作的形式,组织和领导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研究骨干。他热情关心并帮助一些院校创建心理系或心理专业,多次应邀赴外地为高校研究生讲课,两次组织全国发展心理学研究讲习班,培训中青年科研和教学骨干。在心理研究所,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培养心理学人才。他是国际心理学界一位知名的学者。一贯主张借鉴外国的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建设中国的发展心理学,翻译出大量的外国心理学著作,和他人一起编译《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主持翻译《发展心理学》,领导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西德、瑞典等国的合作研究项目。作为中国心理学家代表团的一员,参加第22届国际心理学会议并作了报告。1987年成功地组织了首次在我国首次举行的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学会北京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发展心理学》的报告。为开创和促进国际心理学界的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在学术界,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界声望极隆。
四、老年壮志,仁者夙愿未偿
1987年4月,刘范先生已年逾古稀,他回到了湖南邵阳,为邵阳师专(现邵阳学院)的师生上了一堂大型心理教育课,先生称,自己决定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社会,多出几本书,在学术界继续走自己的强国之路,准备成立心理学成就奖基金会,鼓励有志青年积极探索中国发展心理学,以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民族多做贡献。在七江老家,他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乡亲们感恩刘范先生对他们的同情与帮助,也十分敬仰他,大家争先恐后邀请他去家里做客。那时我在隆回二中读高三,正逢预考,未能谋面,甚憾!但我目睹了他与父亲两兄弟的一张彩色合影,刘范先生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可惜那张照片后来被我父亲不小心弄丢了)。在与乡亲们的交流中,刘范先生决定1988年他满70岁时再回来,并承诺一定为家乡做几件实事。遗憾的是,1988年4月28日,乡亲们等到的是刘范先生突然离世的信息,大家悲恸不已……
一位如此著名且信心满怀,志在千里的科学家突然离世,不能不说这是学术界的极大损失,也是家乡父老的永远心头的痛!老骥伏枥却壮志未酬,雄心不老却身先灭,悲乎!噩耗传来后,族亲刘雄团先生撰写了两幅挽联纪念刘范先生,曰:“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明月清风怀旧事,残山剩水读遗书。”“春花正浓人已老,华年刚尽岁方新,公去大名留史册,我来何处别音容。”痛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家湾走出来的著名心理学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6272.html
- 上一篇:布朗克的“自私”
- 下一篇:有故事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