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文旅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发展调研总结报告
我区在旅游方面先后获评“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央视网“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人民网“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十强。
一、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陆地面积仅为×平方公里的×半岛拥有A级景区×个,其中×A级景区×个,单位面积A级景区密度为全国之最,旅游资源丰富;旅行社×家、占全市的×%,星级宾馆饭店×家、占全市的×%,两江游船×艘,三峡五星豪华游轮×艘,建成×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个区级游客中心,旅游设施配套完善。×年以来,连续三年大幅度持续增长×%以上,仅×年上半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年×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年荣获央视网“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年荣获人民网“中国全域旅游指数排行榜×强”、×年荣获新华网“全国首批大众休闲旅游胜地”,×成为各地游客最热打卡旅游目的地之一。
×区成立区级领导挂帅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清单》,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围绕母城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升级文商旅城消费服务,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公共设施。×区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在国内首次提出“全域景观提升、全时业态配置、全史文化展示、全景绿化升级、全程智能服务、全区氛围营造”的“六全理念”,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的肯定,中国旅游报给予专题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统筹能力需进一步强化。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环节,很多事情都超出了旅游部门的职责范围,要专题研究、多方学习,进一步发挥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的统筹统揽能力,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良好局面和强大合力。
(二)旅游消费拉动需进一步提升。全区拳头旅游产品不够强,旅游人均花费还不高,“过境游”“一日游”“闪电游”比重较大,需将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元素有机融合,面向市场、面向游客,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融合的消费潜力。
(三)旅游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挖掘。景区景点不能仅仅满足于人气旺、名气足,还要再增“文气”、添“味道”,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品。作为重庆“母城”,巴渝文化等大量特色文化基因未能深入挖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附加值。
(四)旅游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作为建成区、老城区,现实条件已难以很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部分景区及周边存在空间狭窄、入厕难、停车难、排队难等问题,“快旅慢游”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热门景点周边存在“羊儿客”“人偶拉客合影”等不良现象,市内“一日游”存在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黑车”“黑导”“黑社”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和建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坚持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文商旅城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打造成为品质之城、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到×年,重点文化旅游载体及×个传统风貌区、×个山城老街区建设基本成型,力争国家×A级以上景区达到×个,过夜游客突破×万人天,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统筹力度。按照“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产城融合”的原则,在政府层面成立区领导挂帅的×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在企业层面成立龙头企业牵头的×区“文商旅城”企业发展战略联盟。把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全区发展战略任务来抓,优化资金投入,发挥好旅游重点企业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的骨干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旅游领域。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专项政策,有效利用文化产业立项、文化旅游推介等各种形式争取上级支持,对接全市旅发大会已明确即将出台旅游项目水电气优惠等上级政策,做好贯彻落实。
(二)打造动静结合的城市旅游消费空间。推进传统观光游向都市休闲游、体验游、互动游转变,实施“旅游+”,实现“动静结合”。积极发展“旅游+医养”,围绕体检、美容等医疗游需求,开发培育一批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旅游+体育”,坚持办好CBD城市登高楼大赛等群众参与度较高的知名体育赛事;“旅游+教育”,深度挖掘、重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加快建设×个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文旅特色园区和楼宇。推出一批“叫得响、看得见”的特色品牌,植入母城文化元素,推出代表重庆母城文化的旅游驻场演艺,打造“×好礼”旅游商品品牌。
(三)推出特色鲜明叫得响亮的旅游招牌。挖掘文化内涵,立足“山水城桥”禀赋,彰显“山城”“江城”“不夜城”和“美食之都”等独特魅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景区,推出更多的“万里长江第一索、重庆旅游第一站”等特色鲜明、叫得响亮的旅游招牌景区。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元素,提档升级洪崖洞、李子坝观景平台等热门景点,美化景观景点面貌;提升改造朝天门、鹅岭公园等传统景区,突出×特色和独特魅力;串联打造母城文化游、抗战文化游、巴渝风情游、山城徒步游等精品线路,把散落在街巷的珍珠串成项链,形成众星拱月的品牌引领效应。深入开展景区升级工程,全力支持红岩联线争创×A景区,将山城夜景、两江游整体打造为世界级夜景名片,将鲁祖庙、十八梯等打造成为最具“老重庆”味道的体验区。
(四)培育全国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加大对旅游全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扶持力度,支持规上企业跨越发展,营造“亲商安商”环境。支持酒店、餐饮企业连锁发展、品牌输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酒店餐饮集团。支持重点旅行社开发旅游精品,丰富旅游线路,“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培育更多全国百强旅行社。发展壮大互联网企业,加速智能化、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应用。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吸引国内外品牌酒店、旅游电商和跨国旅游集团投资×。鼓励旅游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着力加大导游、司机、服务员等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让各类旅游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五)构建快旅慢游的休闲旅游格局。建设一流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快旅慢游”交通体系,畅通内外交通,高水平打造山城步道、滨水岸线等慢行交通网络,多措并举改善涉旅场所停车环境。顺应散客自助游较多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设置标识标牌,增设一批旅游咨询服务点,推进菜园坝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合理化布局、高标准管护旅游厕所,未来三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座,确保建得足、管得好、找得到、用得舒心。搭建×旅游出行云平台,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推动免费WIFI、电子地图、自助语音讲解A级景区全覆盖,努力实现精准管、便捷行、轻松游。
(六)抓好全域旅游的大环境提升。坚持“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全面落实城市综合管理“五长制”,大力整治“脏乱差”等城市管理顽疾,常态化推进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卫生和秩序精细化管理,让游客留得住、住得好。持续重拳综合整治“热门景点”滋生乱象,旅游、公安、工商、城管、建交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坚持明查与暗访,坚持治理与督查,实施严打、吊销、暂停经营、罚款等强制措施,依法严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旅游市场“常见病”,依法打击“黑车、黑导、黑社、羊儿客、发卡族”等旅游市场“顽疾”,优化旅游环境。引导行业企业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文明旅游活动,提升游客满意度。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高峰期客流应对处置等预案,做好热点景区景点承载量警示和安全风险提示,加强旅游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和节假日专项检查;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大旅游安全自查整改,严防涉旅安全事故发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加强文旅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发展调研总结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news/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