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

时间:2021-12-22 10:30:26 网站:公文素材库
  缺水引发民争,争水引起民愤,找水激起民义,引水聚起民力……千军万马,战天斗地,克难攻坚,历时十年,终于修成气吞万里山河,造福后代子孙,美名扬千古的人工天河一一《红旗渠》。这是何等的壮举!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一】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x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x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__”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

  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二】

  最早知道林县红旗渠,是在初中的时候,历史书上有一段关于红旗渠的文字,面对干巴巴的文字,那时红旗渠给我的印象并不深。

  今年夏天,我跟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先进精神助力十三五”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林州市。经过几天的调研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红旗渠有了新的认识。7月13号,队长决定让队员们观看《红旗渠》影片,结合影片理顺自己近几天来对红旗渠精神的思路。

  看完《红旗渠》这部影片,我认为这么一部拍摄于__年多前的老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的人们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动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今天,红旗渠精神似乎日渐模糊,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队员们纷纷表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时代的楷模,肩负起自己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三】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x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x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化__”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四】

  一是不忘初心、坚定理想。面对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已出现“人相食”的情况时,当时杨贵等县委领导在酝酿“引漳入林”工程时,也是反复讨论,反复论证,因为就当时面临三年自然灾害、财政只有300万储备金、粮食3000万斤、全县水利技术人员只有28名,而且最高学历才是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要保证水量必须到漳河上游x境内修坝引水等现实条件时,动工修建这么巨大的工程,吃苦受累不说,还要担很大的风险。弄不好自己被撤职、受处分,还劳民伤财,就要成为“千古罪人”!而且上级并没有指示,也没有人要求去干这个工程,他们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做“太平官”、“平安官”,可是他们经过深入讨论和科学论证后,毅然决定修建红旗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心中装的是几十万林县百姓,他们深知自己是共产党的干部,党员干部就应该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怕苦、怕累、怕担风险,正是持着共产党人这种救民于水火、为民谋幸福的信念,即使面临被罢官撤职的风险,也要挑起“引漳入林”的工程,来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的生活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铿锵有力、深刻透彻的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意志和坚守情怀。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经受“四大考验”和消除“四种危险”,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不忘初心,团结群众。红旗渠的建设,林县几十万群众功不可没。修渠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修建红旗渠石灰供应不上成了修渠的主要障碍,指挥部发动群众,在全县招收烧制石灰的能手,东姚公社的"烧灰王"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河顺公社在学习原树泉烧灰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最终彻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石灰难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炸药难的问题。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经过考核选拔,确定了人员,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的问题;要办水泥厂,首先得有技术人才。听说合涧公社雪山大队有个老人,曾在x水泥厂当过工程师,现在退休在家。指挥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徒步90多里登门邀请。老人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无限崇敬,不顾自己年迈,下山筹办水泥厂,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证了建渠的顺利进行等这些事迹无疑不体现着临县人民修筑红旗渠的伟大贡献!

  《红旗渠》话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叫继红的修筑工人在修筑过程中牺牲了,杨贵书记去给继红娘赔罪,可是继红娘却对杨贵说:“你是汲县人,来俺林县修渠为了谁?”对儿子的死,她说“继红是为谁死的?他是为他娘掀开锅盖能熬汤,打开缸盖有水吃,他死得值啊!”这个事例足以说明红旗渠能够修筑成功确实是林县上上下下众志成城、埋头苦干的结果。

  毛泽东同志说过:“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面对浩大的工程、苛刻的自然条件,林县县委号召、团结带领几十万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

  三是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红旗渠在面临多重困难时能够修筑成功,依靠的就是全县上下这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红旗渠工程总投资7154.7万元,国家拨款仅占14.3%,林县人民群众自筹占85.7%。为节省资金,民工口粮,群众自筹;修渠工具,群众自带;施工器材,群众自己造;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杠子折了当钎把,钎把断了当锤把,锤把短了烧火做饭。30万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年如一日,用甚为简陋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筑成了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有人会说,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我们还要艰苦奋斗么?答案当然肯定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群众生活条件差;从小的来说,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此来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五】

  12月4日下午3点30分,《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x首映典礼在x横店院线巨幕影城(藏游坛城店)举行。该电影时长94分钟,讲述了石天林老人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的故事。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由x帝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电影中,祖孙二人重走红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着光荣与传承,用一个寻找的故事,回溯历史和先烈,在有趣的故事中寓教于乐,教导年轻人继承先辈的遗志,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位于xx林州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林州籍x企业家、本部电影x推荐人王爱军告诉记者,《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首部表现最美奋斗者——红旗渠建设者的电影,该电影将于12月6日在全国公映。“希望届时有更多朋友前来观看这部电影,真正了解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那么何为红旗渠精神呢?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观众高应云说:“影片非常震撼,主题曲的基调和歌词也令人感动。前阵子我还去了现场,红旗渠还在发挥着作用。这部影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财富,希望年轻人多去看看这部电影,传承好、传播好红旗渠精神。”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六】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x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七】

  在交通运输工程学上,老师讲到红旗渠,说是国际上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第一次听说红旗渠,好奇心促使我上网搜集了一下她的相关资料,然后还看了一下《红旗渠》这部纪录片,对红旗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修建时间:1960年2月——1969年7月,历时十余年。

  位置:x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A)——x省林州市(B),以浊漳河水为源,在A设坝截流,经过太行山将漳河水引入B。

  工程量数字化化: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x与x连接起来。

  人生活需要水,种田也需要水,林州市是很缺水的,正是出于老百姓生存的根本需要,林州市的广大百姓有了引漳河水到林州的念头。纪录片的一开始,男的女的,推着独轮车的,拿着锥子的扛着铁锹的,像一只即将上前线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奔赴山区。以我的年龄没有见过这种光景,看着这种场面一开始觉得很假,修一个沟渠至于这么兴奋,这么大作文章吗?接着,继续往下看纪录片。七十年代拍的纪录片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在观看的过程中你就会体会到。不过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挺深:挖红旗渠青年洞的场景,在技术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56天就将长桥建好了,壮汉们用绳子空悬在悬崖上试探松动的石头,小学生们放学回家还去背几块石头,最后在红旗渠通水的日子男女老少乐开了怀。可以想象,在修红旗渠的岁月了,年轻的壮汉抡大锤的声音在山谷间此起彼伏;后方自己造炸药的也是干的热火朝天;体力差的就留守给大家做饭送水。十多年了,红旗渠及其支渠配套工程终于完工了。全体上下为了修通红旗渠,拧成一股绳,这股绳真是结实啊。

  修红旗渠的人都挺牛的。我觉得从红旗渠中学到了东西。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事情的时候要静下心来,认准了就去做。可是自己现在处于研一的阶段,还很茫然,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到头来可能什么都建不成。他们在修红旗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大概的方案,也就是说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是低头赶路,不去抬头看路。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要求路线非常精确,出发以后不断前进只要方向对就行,具体的路线到时候在具体研究。另外一个就是执行力,有了一个念头,有了计划,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去做,并且坚持做下去。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八】

  最近看到很多去红旗渠参观的新闻及报道,让我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找了一些书籍,参观了一些视频,网络了查看关于红旗渠精神的一些实质东西,让我深受启发。

  红旗渠位于太行山区的x省林州市,那里有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而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

  想到如此,我万分感叹,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红旗渠精神是多么的伟大,他们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我明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红旗渠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形成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留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回味与思索。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为民执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己经迈入了21世纪,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各方面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历尽艰辛,流血牺牲换来的。越是条件优越越不能忘记过去,越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有所抬头,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甚至损人以利己、损国家以利己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以及党的形象,要想转变这种不良风气,就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我将告诫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news/866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