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烦躁不安、难受压抑时,不要只懂得的去做无谓的挣扎,你应该乖乖的对这些“病”俯首称臣,尽管他们让你很不舒服。
这几天,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都种了一种名叫“蓝瘦(难受)”“香菇(想哭)”的毒,这么多人引起共鸣,看来过得不开心的小伙伴真不少。
南宁一小伙失恋后,录了一段视频,莫名其妙就火了。这两个词出自他带有浓浓口音的伤心自白。
A先生,私营业主,早晨送女儿上学的路上,一个冒失的司机突然变道,他很气愤的自言自语,在女儿面前扬言想上去揍他一顿;上午,门店收银员的一个小失误让他勃然大怒;晚上,饭后他陪妻子一起洗碗,两句不和就争吵起来。他很努力的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父亲,好老板,好丈夫,压制不住的怒火常常令到事与愿违。
B小姐,语言学校创办人,她花了6年时间来减肥,一开始她成功的从80公斤减到55公斤,之后一年内她又反弹回80公斤,于是她又开始减肥,结果又反弹回去,如此循环,最后越减越肥,现在体重高达85公斤,她认为自己是个身材很差的女人而绝望不已。
C先生,企业高管,虽然他已经有了2个孩子,但他苦恼于老婆对性爱一直兴趣不大(她童年的特殊经历让她对这件事心存恐惧),中年发福、脱发,这些严重困扰着他。当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不知道先处理哪一个,是不是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D先生,很不错的平面设计师,得过国内不少设计奖项,创业三年,一向不善交际和管理的他,一直努力学习和尝试,但效果甚微,设计无暇顾及引来客户投诉,团队管理不善员工纷纷离职,他觉得累极了。
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科技化时代,我们每天积极的工作、生活,参加各种业余学习来提升自我,牺牲娱乐时间培养孩子,用苛刻的方式戒烟、减重,对抗自己的性取向并试图成为异性恋者,我们用慢跑、冥想、减压,追求更多更高的生命意义。
我们常常对自己和身边亲近的人充满挑剔,甚至是敌意。我们总是对自己说:为什么我这么辛苦,仍然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的,我就是做不到?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我弱爆了!我就是个废物!我没脸活在世上!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痛苦来源于辛苦和努力的结果是无效的。无效的结果让我们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接着涌现出羞耻感和负罪感,觉得自己很失败,压力之下背负着更重的压力。感觉身体被掏空,不开心,累,感受不到幸福。
可是当我们拼劲全力过后,迎来的却是挫败,这时候是否应该自责,愤怒,陷入到不快乐的情绪中呢?或是舔舐伤口后,继续积极乐观的向前冲?
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
我很认同和提倡积极努力的乐观主义,虽然说乐观和自信是完善自我的第一步,但是盲目的乐观与自信却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就能改变的!
有些问题可能稍微努力就能解决,有些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实现,有些永远改变不了,或者即使改变也是会不停的反复出现。所以,我们要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事物上,找到最能提升自己的途径,从而获得幸福感。
那么,接纳和改变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我在研读了美国的一些权威心理学家著作之后,大概的罗列出从最易改变到最难改变的症状。
造成上述15项问题治愈程度不同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其一是生物层面,心理状态早在母体就准备好或者是遗传性的,以生物学为基础,那就比较难改变,假如不是因为遗传,而是一种不良习惯,它就比较容易改变;
再者是与证据有关,潜在心理问题下的信念越容易被证实,就越难被推翻,改变的几率就低,就像说“职场是一个水很浑的地方”或“晚上很危险”是很难伪证的,且常常会得到证实,就难以改变;
三是信念的力量,潜在心理问题的信念力量越强,就越难改变,如果这个信念比较无力,就容易改变。比如“细菌很可怕”这个信念的力量就比较弱,而“我是一个没人爱的可怜人”或“人人都是自私的”就有很强的力量,所以难以改变。
很显然,从可治疗的效果来看,全世界最顶级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使用一切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也没办法完全解决以上的难题,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掌控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确认自己是精神病之后,精神好多了。
当我们知道了接纳和改变的底线之后发现,原来“确认自己是精神病之后,精神好多了”这句让人啼笑皆非的反鸡汤并不是一句自嘲的玩笑,而是告诉我们知道了事物发展的“底线”之后,“接纳”是唯一的、寻找解决办法的良好开始。
前阵子,我的课程有一个案例:有位学员,艺术设计行业,思维跳跃,从里到外都有一种非常特立独行的感觉。这个女孩不是我们正常的一种思维方式,比较特别。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她的观点常常与大家格格不入,其他同学很多时候都不能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一旦遇到分歧,她就选择不解释。下课的时候,她找到我,说想单独跟我沟通。其实,和她沟通一番后我感到,如果不仔细去琢磨,我也听不太懂她要表达的意思。
她的一部分苦恼是来源于她鲜明的个性。当课程进行到情绪管理这个版块之后,她突然走到课室的每个人面前说:我有“病“。
我惊讶于她的悟性以及勇气,课上,我对她说:其实你这“病”不说我们也感觉到了,可你对我们说出来,你是什么感受?
她说:原来我说什么,大家都听不懂,我也觉得大家不理解我,很困惑。现在,我承认我有病,我接受了大家对我的不理解,而大家更会用理解我的心态和适合我的方式与接触我。我的感受就是,说出来反倒是很释然了。
是啊,想想世界上多少伟大的艺术家是与我们常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正是这样,他们才能创造出那些我们惊叹的作品。
所以,理解你的心理问题并设法正确应对它们,以便在无法消除它们的情况下,仍然能使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时你应该试图去改变你的外部生活,而不是消极抵触你的内心世界。
林肯和丘吉尔,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抑郁患者,但他们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正是有效应对自身的消极情绪,在抑郁时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
我们不是一无所有,我们至少还有病。
通过上面的简析,我想和大家分享是:一是当你烦躁不安、难受压抑时,想清楚什么是你可以改变的?什么不能改变?二是在什么情况下你不要去做无谓的挣扎,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你应该乖乖的对这些“病(消极现象)”俯首称臣,尽管他们让你很不舒服。
如果你有类似1、2项的问题(以下内容请结合上述15项心理病症表格来看),改善并不是什么难事,淡定的接受并通过适当的治疗就能痊愈。比如特定的恐惧症。一个心理学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去体验歧视,化妆师在他们的脸上做出疤痕,然后让他们分散在每个公共场所,回来的时候,让他们讲体验,很多人都说自己遭受歧视了,面容的不堪让他们心生恐惧。而事实上,在出去的时候,工作人员以补妆为借口,已经把疤痕擦去了。恐惧是你内心的臆想,信念力量是比较弱的,不过是你身体在感觉上的某种错误解释。
4、5、6项似乎很多人都有,我们也看到很多因为积极面对努力探索方法得到突破的例子,比如社交恐惧症,但这类症状有一定的进化意义,带有遗传迹象,所以只能缓解,并不能完全治愈。对于D先生这种想突破自己交际极限的人,要知道自己为何而累,累了的时候要适当休息,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如果能找到某些方面比你更优秀的人合作,而你继续去发扬你的优势,何乐不为。
7、8、9、10、11这几项当你付出洪荒之力,会稍有改变,但很快再次出现,需要你一生去不断去改善,这是你需要正视的,比如愤怒。愤怒从发泄层面看对身体有好处,但其造成的坏处也是不容小觑的,缓解发怒有很多方式,比如你可能已经学习了类似“谈判训练”或“自我肯定训练”这类方法,尽管如此,你要清楚你有可能会再犯。A先生,对,要控制愤怒就是会很麻烦,所以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坚持尝试可以避免愤怒的方法,延长当下时间去感受身体的反应,提醒自己去解决它,不要敌视它。
另外我想加多一个观点就是,如果我们在孩子面前与伴侣或其他人吵架了,一定要让他知道,争吵之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
关于12项超重,肥胖的人(是指正常饮食下的增重而非暴饮暴食)通过节食减肥变瘦只是暂时性的,想一直处在理想体重内的可能性是特别小的,身体通过拒绝释放脂肪、减慢新陈代谢的速度和强烈的进食欲望来迫使你维持原有体重。但是想保持也不是不行,前提是你必须了解如果你家族是超重的基因,对抗反反复复的体重变化这将是一辈子的事,唯有过人的毅力才能坚持。B小姐,如果不能接受体重重复的反弹,其实,做个快乐的胖子也挺不错,每年体重增长0。5斤的人更长寿呢。
从911和汶川地震后,我们开始关注13项创伤后应激障碍,实际上,强奸、丧偶、儿童夭折等同样会患上这种悲哀的失常症,这是最难治疗的一种心理疾病。人很少能一生平平安安没有一点灾难,必须坚信,虽然这种创伤会跟随我一生但是“这件事并没有毁掉我的一生”,并积极配合治疗。所以,C先生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家人,应该支持和鼓励你的伴侣,并做好花一生时间去陪伴她治疗,爱她就要接纳她的全部。
最后,别试图去改变同性恋取向(双性恋是可能从恋上同性到异性的),几乎不可能,唯有自己内心接受和对世人坦荡。还有,每个人从小对自己是男是女的性别认定将跟随他一生。这两项可能是在妊娠期就开始形成的,在脑部形成了特殊的记号,终身都会如此。
以上的分享是我的一些体会,无法阐述得面面俱到,但相信一定会大家有所启发。
接纳自己的问题,不是教你养成松懈的生活态度,相反,未来还有无数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事情和不可避免的压力将要面对,今天我分享是面对心理困境,接纳问题和明晰改变的底线是不能省略的第一步,而找到适合自己面对这些问题的更多技巧,即使恐惧、不安也能顽强的纵横人生,才是我们需要迎接的更大挑战。
我们一生无论平凡还是高贵,没有人能避免苦难和磨砺,那些所谓的烦恼,其实也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那是自己内心世界不愿相信的一些真相,那是自己始终不肯接受的一些所谓短处,除了能够重复折磨自己以外,再也没有实际用处。
带上勇气努力改变你能改变的,平静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拐个弯,一定会发现新的风景。
最后,希望亲们都开心快乐,不要再香菇和蓝瘦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不要再香菇和蓝瘦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50075.html
- 上一篇:快乐自由和生活
- 下一篇: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