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遇人一样,靠得是眼缘,但是相处是否愉快或是否能持续下去讲究的还是吸引力和趣味性。
生子后,整块的闲暇时间被拆得七零八落,娱乐生活几乎归零,除了不得不去的应酬,基本就是和孩子呆在一起。当一切变得不可能后,人反倒淡定下来,不如多读书。
学生时代保留下的读书习惯派上了用场,一个精致的本,一支顺手的笔,一本随手可得的书,一颗渴望阅读的心。当年,老师说:“没法写字时,就把你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后来,挑书的水平渐长,也不仅仅依靠专家评论去挑了。
殊途同归,是我喜欢的境界。人,向死而生,书,藏着哲学与历史。当越来越多的人和书鉴证这一点时,人也没能逃出书里设计的各种结局,孔孟之道依然适用两千年以后的今天。
碎片化使人焦躁不安,失去耐心,平静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背道而驰,而时间都耗在了被鼓吹的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资源被透支、人心被透支、尚可利用的一切都被透支,而每个人都无可奈何、一筹莫展。读书、喝茶成了为数不多还能让人回归的途径,在一本书里找回儿时的美好与恬静,那时我们热爱自然,我们有所敬畏,我们懂得礼义廉耻,我们不会肆意妄为!当财富没有让人变得更高尚时,我们是否有权质疑初衷?所谓梦想似乎成了遮羞的借口,但终归到底人还是应该有普世的价值观,要活得像个人样!
读书让麻木不仁变得敏感,让坚硬变得柔软,如果还愿意去翻开一本书,读下去。放慢脚步,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而你却会因此而感到快乐。有时绑架我们的是口号、是广告、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松绑的只能是自己的内心,内心的构建,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依靠的是自身的哲学体系、广阔的眼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既是做加法的过程,也是做减法的过程,人的容量倘若有限,就别为读书所累,如果有些厌倦,停下来,其实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本书都值得阅读完全,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将书分类,可以是社科类、人文类、科普类、文学类、艺术类、育儿类……选择自己喜欢的,相信我,最后的最后都会归结到一个点上,那里被称作塔尖。
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读书”的好,就像不知如何去告诉“锻炼”的好一样,但不可否认身体与心灵是一个人的壳和魂,在最好的年纪一定要试图去探究两者的最佳契合点。
一百本书里或许只有一本书能给你启发,但往往就是那本书会开启你不一样的旅途。
我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在这条寻觅的路上,希望你也能如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书,如此》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50096.html
- 上一篇:成长之伤
- 下一篇:渴望悠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