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经验交流范文10篇

时间:2019-05-14 10:03:5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点击查看更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心得体会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经验交流范文10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其中的学习到的是什么?这篇范文一起欣赏!

(篇一)

今年1 月,我在全区后进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中被镇党委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村 过去是**镇比较好的村,村上的能人多、路子广,多种经营搞得很好,原有造纸厂4 个,家家户户养奶 牛,村民收入相对较高。但由于造纸厂的关闭,** 年奶牛爆发口蹄疫后,严重打击了村民发展致富的信 心,村子基层组织工作乏力、党务村务管理混乱、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突出。针对** 村的实际,我紧紧依靠**村“两委会”一班人和全村党员,积极协助镇党委驻村工作组和区级帮扶部 门,从抓班子、强队伍,抓产业、促发展,抓环境、促和谐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村整改提高。 一是狠抓班子整顿,不断提高村“两委会”战斗力。进村工作后,我把抓班子建设、抓党务工作作为 首要任务,积极与村班子成员商讨沟通,统 一思想、找准问题、制定方案。一方面,积极与区委组织部、区农林局对接,在上级部门支持指导 下,健全完善**村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彻底解决党务、村务管理混乱局面;另一方面,主动与 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交心谈心、化解矛盾,全力解决难点问题,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工作乏力问题。 二是紧抓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针对**村产业发展不明晰的实际,通过联系农林局改善农业基 础设施条件,邀请西农大专家、技术人员等方式,为群众送信息、送技术,紧抓相枣、甜瓜产业,帮助群 众增产增收。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依托石川河相枣产业带,成立绿芽相枣专业合作社,引进“秦都 相府”餐饮、采摘、游乐项目,引导发展观光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是整治村容村貌,优化群众生活环境。把整治村容村貌作为在**村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争取各项 扶持政策,实施净化、绿化、亮化工程,有效改善了**村群众生活环境。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村“两 委会”在村民中赢得了信任,为后进村集中整顿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这半年来的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 到:作为一名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干部,我们只有把情感凝结在群众中,融入到群众里,只有把群众作为 日常工作的第一对象,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真心为群众办难事、办实事、办好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信 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我是**乡**村第一书记,县委农工部干部**。根据大会安排,我就**村整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是**年由**、**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是我县“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08户1672人,贫困户72户277人,其中:**年已脱贫贫困户35户163 人,**年预脱贫贫困户37户114人。村有生态公益林1.5万余亩,是东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域。

二、所做工作

主要采取“四个突出、四个抓实”的办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是突出调查研究,抓实脱贫思路。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的专题调研形式,对全村自然资源、劳动力现状、基础设施现状、产业现状、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进行了集中调研,充分结合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实际,认真探究贫困根源,找准致贫原因,重点围绕改善住房条件、解决收入来源、后续产业跟进等难题,破解发展瓶颈。提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载体、辅以乡村旅游、淡水养殖、特色养殖、全覆盖发展光伏产业、加大生态补偿等脱贫路径,为整村推进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是突出思想引领,抓实群众主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户主代表大会、外出参观、分组讨论等方式,层层进行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经常与贫困户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其生活状况、现实困难,通过谈心、交朋友、拉家常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在理事会的组织下,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400亩的土地流转,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突出资源禀赋,抓实产业培育。结合优势资源,加强与台湾海峡农经科技交流协会的招商对接,引进厦门神丁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寻乌“两岸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立体开发,种植恐龙柠檬、台湾大蜜枣、无花果等台湾新奇特品种,建立澳洲龙虾、黄金鲷养殖区及台湾新奇农产品试种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超市模式,把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社员,吸收贫困户成为基地工人,确保贫困户脱贫。同时,充分发掘山水资源优势,将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村庄整治向休闲旅游方向过渡,成立旅游合作社,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努力将**村打造成农产品采摘、农家食宿、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探索生态发展与整体脱贫的相融共生新模式。

四是突出人居环境,抓实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队伍对村庄进行高起点规划,统一按照客家建设风格开展村庄民房整治改造。有序拆除现有1.5万平方米的危旧土坯房,彰显新村新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庄整体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洁化,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咬定目标,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村脱贫攻坚工作。

(篇三)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区“第一书记”紧紧围绕工作职责,强化工作一线锻炼,着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政策精神解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探索脱贫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

建强基层组织,着力夯基础。以建强村“两委”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主攻方向,整改村级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乡村、奉献双岗位”原则,认真履行“双带”责任,扎实开展“星级支部”创建活动,目前该区有11个农村支部争创“五星”,36个支部争创“三星”及以上等次。紧扣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坚持每年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全区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3至5天集中培训;乡(街道)坚持每月举办党性教育大讲堂,实现党支部书记教育常态化。

推动精准扶贫,着力促发展。坚持“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协助完成多个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区的脱贫攻坚行动要求和“一村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打破传统村、组及专业合作社间的壁垒,由党员带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并建立党支部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先后在2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产业党组织,现有党员313名,通过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的形式,辐射带动4000余户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实现早日脱贫的中坚力量,走出了一条“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为民办事服务,着力解民困。注重帮扶弱势群体,全面了解群众现实困难,通过组织捐款捐物、定期走访慰问等形式开展弱势群体帮扶,从生产、生活、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排忧解难,为困难群众帮办实事,确保政策兜底不偏、不错、不漏;强化参与意识,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全体党员一起商讨脱贫攻坚工作,厘清思路,精准施策,解决了一批制约贫困村发展和贫困户亟需解决的困难问题。据统计,全区共完善帮扶措施5653项,实施扶贫项目2535个,形成了共同助推扶贫的良好局面。

   党建+电商+扶贫,着力创增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致富优势,不断把电子商务和电商帮扶工作向广大贫困群众拓展和延伸,极大地促进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打通购买客户、电商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整合“美丽乡村”、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等项目资金,打造康养位家沟、田园马坡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建设位家沟桑葚种植、马坡村天赐蓝莓和臻翠苑葡萄种植、寺庄大棚香菇和玉林香梨种植等项目,通过直接帮扶、年终分红等形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篇四)

“依靠群众求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嘱托,坚持党建引领,弘扬井冈山精神,把群众组织起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年底,井冈山贫困人口由**年的16934人减少到1417人,贫困发生率由13.8%降至1.6%,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回顾脱贫攻坚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如果不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仅靠外部力量,帮扶再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脱贫。

大抓思想发动,引导群众真想干。一是用井冈山精神鼓舞群众。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突出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把宣讲井冈山精神和宣传扶贫政策结合起来,通过田间地头上党课、夜访贫困户、举办乡村大讲堂等形式,讲清群众关心的扶贫政策,用井冈山斗争的红色故事教育人。二是用身边典型激励群众。从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贫困村、贫困户中,选树36个典型,在全市宣传推广。组织贫困户到先进村户实地走、实地看,安排致富带头人、脱贫典型巡回宣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唤起贫困群众的希望。许多贫困户看了听了后就坐不住了,不等不靠自己干起来了。三是用传统美德引导群众。把“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赡养家庭”等内容定到村规民约中去;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防止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脱贫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群众一起评、大家受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眼光集中到比家庭责任、比勤劳致富上来,真正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加强组织引领,带动群众一起干。一是能创业的“扶起来”。对有劳动能力但缺技术、资金、信息的,党组织积极帮助联系工作岗位,2694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一人务工,全家不穷”;安排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结对帮带,2898户贫困户发展起创业项目;帮助争取资金、协调贷款、提供服务,把贫困群众领上产业脱贫“快车道”。二是能力弱的“带起来”。全市106个村党组织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306家,把劳动能力弱、难以自我发展的3156户贫困户组织起来,让他们以资金、土地或劳力入股,抱团发展、稳定增收。三是无能力的“保起来”。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党组织一方面帮助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低保线高于贫困线;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爱心基金救助等途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发扬优良作风,感召群众同心干。一是落实全覆盖帮扶。建立县级干部帮3户、科级干部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的“321”帮扶机制,领导干部带头挂帮最穷的村、最苦的人,做到村村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村务监督、民主协商等制度,扶贫措施怎么定、项目怎么建、资金怎么用等,都由干部和群众商量着办,对每家每户的利益一碗水端平。三是严明纪律要求。传承“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作风,自带被褥、自带干粮,不增加群众负担,坚持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群众由衷地感叹“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

(篇五)

一、基本情况

乡现有精准扶贫村3个,精准扶贫户443户,一般贫困村7个,贫困户1116户。**年脱贫解困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300人;**年实现149户400人脱贫;2017年实现116户352人脱贫;2018年实现108户342人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个精准扶贫村、7个一般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每名干部联系2—3名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发展规划;其中村、村、村三个精准扶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办公;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乡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村。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院户会、办黑板报、大张旗鼓地采用张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语,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尽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群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3、严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据巴委办〔**〕64号文件要求,乡党委与“第一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每位“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工作档案;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等方面组织专班专项督查,严格考核;同时,乡上力所能及地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此项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长期性重要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变,做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长期准备。

2、进一步开展干部帮扶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挂、包、帮”、“第一书记”驻村等帮扶活动,不断将帮扶措施和脱贫措施具体化、实效化,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干部驻村和结对帮扶全覆盖。

3、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深刻认识“第一书记”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自身优势和单位部门资源优势,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多方面开展贫困帮扶,使“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作用发挥最大化。

(篇六)

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目标不动摇,精准发力、挂图作战,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不让一户一人掉队,决不拖全州后腿。

第一,以思想扶贫为根,把干部群众精气神鼓起来。多-维度宣传发力,情景式、组团式、打包式推动精准扶贫知识进村入户,引导群众把志气强起来、干劲鼓起来、新风树起来,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大力弘扬有苦不怕苦、知难不畏难的战斗精神,提振军心士气,在全县上下形成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强大合力。

第二,以产业扶贫为重,让群众生活富起来。念好助农增收“五字经”,因地制宜种“果、薯、蔬、草、药”,畅通销售路,做强深加工,一年内发展大棚蔬菜*亩;三年发展核桃*万亩,花椒、油菜、马铃薯各*万亩。抢抓“互联网+”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占地*亩的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农旅融合发展。

第三,以基础扶贫为本,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好起来。力争2017年通乡通畅率和通村通达率均达100%,“一环线三主干”公路路网全面畅通。确保2018年前移民搬迁*万人,2020年全县*%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的村民入住新居。加快推进“一村一幼”教育,争取3年投入*亿元完成*万平方米学校基础建设,投入*亿元建设医疗基础设施和戒毒场地,推动城乡再换新颜。

最后,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在今天的大会上郑重承诺:坚决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立下“军令状”,打出“组合拳”,形成“合围势”,坚决打赢**如期脱贫摘帽决战决胜之仗,确保2018年*人全面脱贫的目标实现,向州委、州政府和*万**人民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群众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的首要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注重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雪中送炭”与“授人以渔”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投入,科学配置资源,以技能培训“拔穷根”、产业带动“换穷业”、扶贫搬迁“挪穷窝”,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增收致富,推动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规模分解、入户调查、初先对象、公示公告、填写相关表格手册、数据录入等内容,发言稿《第一书记脱贫攻坚表态发言材料》(https://www.bsmz.net)。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经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篇七)

自被单位(**省贸易学校)派到**县**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已满两年。两年来,我和全村干部群众进行了全面接触,感慨很多。我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若有不妥之处肯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贫困户精准识别方面。

一是建议将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贫困户剔除,主要是指无论是在精准识别前还是在精准识别后凡是贫困户家庭成员(按实际常住人口而论)购买了商品房、汽车、社会商业保险、高档家具(建议指一个家具或用具价格在3000元或4000元以上的)的,家里有国家公职人员的,以及参与赌博等违法犯罪的一律从贫困户中剔除;

二是建议贫困户中只保留因病(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患有重大大病、长期慢性病的)、因残(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因为身体残疾导致全家生活非常困难的)、因学(主要指考上大专以上院校或家里有多个孩子在读中专以及高中的)、因遭受地质灾害(主要指家庭因遭受重大地质灾害导致无法在现有住处生产生活的)、因缺土地(主要指家庭没有土地或者家庭人均土地在0.5亩以下的)、缺劳动力(主要指家庭人员都没有劳动能力,导致无生活来源的)、因重大变故(主要指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意外事故或得了癌症等,导致全家生活非常困难的)这七种类型,其他的如缺资金、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致贫原因建议都不作为合理的原因,这样能有效遏制一些地方的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搞优亲厚友行为,建议凡是符合以上七种类型条件而又没有纳入贫困户的建议及时纳入;

三是建议对贫困户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主要是指目前贫困户“户在人不在”和“人在户不在”这两种情况,对于长期(建议指一年以上)没有在村内居住或在其他地方有买住房买土地的贫困户建议从贫困户中剔除,对于户籍在外地但长期居住在村内的外来人员建议按本村户籍人口对,对符合条件的也建议纳入贫困户。(此条建议只适合一般贫困地区,不适合国家深度贫困地区)。

二、贫困户帮扶方面。一是建议不要把贫困户家的《帮扶明白卡》等展板整的太高大上,建议以后不再做展板之类的,就在贫困户的门上或墙上贴几张纸就可以了,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好更新帮扶信息,还可以避免引起一些非贫困的不满起到一定的作用;二是建议帮扶单位在选派帮扶责任人时要考虑其是否懂基层工作,有的帮扶责任人只是到贫困户家里去打个转,板凳都还没坐热就走了,不会和贫困户拉家常,帮扶一两年下来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没有什么印象;三是建议加强对贫困户人文关怀和扶志教育,要多从精神上鼓励贫困户,解决好贫困户精神脱贫问题,树立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从感情上拉进与贫困户的距离,增进同贫困户的感情,让贫困户感受到帮扶的温暖,帮扶责任人应经常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坐下来问一问、聊一聊,要经常保持电话和微信联系,贫困户有困难要多想办法和主意,建议尽量少给贫困户买送一些米面油之类的物质,也不要通过其他帮扶“吊高”一些贫困户的胃口,避免一些贫困户产生等、靠、要等不良思想。

三、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一是建议审计部门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实施审计,核实项目资金是不是真正用在了项目上,项目实施时的实施地点、实施责任人是否做到了精准,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否完全达标;二是建议对帮扶资金实施责任审计制,主要审计帮扶资金是否真正用在具体帮扶上、帮扶资金的使用程序是否正确规范(尤其是帮扶资金是否做到了公开公示)、帮扶资金的具体负责人实施人是否精准、帮扶资金是否真正取得了真正的帮扶效果等;三是建议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等扶贫干部办公经费、党建经费使用核查和指导,主要核查办公经费和党建经费是否真正做到了精准使用,包括使用具体项目是否合理、使用人是否是其本人、使用程序是否规范,同时建议不断修订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办公经费具体使用办法》,建议在制定办法时也征求一下驻村第一书记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办公经费被闲置和回收。

(篇八)

一、基本情况

乡现有精准扶贫村3个,精准扶贫户443户,一般贫困村7个,贫困户1116户。**年脱贫解困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300人;**年实现149户400人脱贫;2017年实现116户352人脱贫;2018年实现108户342人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个精准扶贫村、7个一般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每名干部联系2—3名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发展规划;其中村、村、村三个精准扶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办公;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乡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村。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院户会、办黑板报、大张旗鼓地采用张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语,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尽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群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3、严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据巴委办〔**〕64号文件要求,乡党委与“第一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每位“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工作档案;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等方面组织专班专项督查,严格考核;同时,乡上力所能及地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此项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长期性重要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变,做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长期准备。

2、进一步开展干部帮扶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挂、包、帮”、“第一书记”驻村等帮扶活动,不断将帮扶措施和脱贫措施具体化、实效化,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干部驻村和结对帮扶全覆盖。

3、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深刻认识“第一书记”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自身优势和单位部门资源优势,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多方面开展贫困帮扶,使“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作用发挥最大化。

(篇九)

**地处太行深山区,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以来一直没摘掉穷帽子。**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视察指导工作,极大鼓舞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脱贫斗志。经过走访调研,我们感到,**之所以贫困,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县委下狠劲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强化脱贫攻坚一线组织力量。

精准选人,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是按照“一好双强”定位选书记。县委制定《吸纳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办法》,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领富和协调能力强的村书记。推行“企业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复退军人二次建功”计划,吸引70多名能人回村任职,全县村书记队伍平均年龄由63岁下降到51岁、高中以上学历由20%提高到47%。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派干部。逐村摸排情况,对症下药选派第一书记。统筹调配干部资源,选派19名党群干部到班子软弱村,12名政法干部到信访问题突出村,5名懂旅游的干部到自然资源优越村。三是明确“双十”标准挑能人。我们坚持因村定业、因业选人,以人均可支配收入10倍以上、辐射带动10户以上的“双十”标准,从种养大户、农家乐经营者、科技服务能手中,选树462名致富带头人,使每个村都有1至2名就地创业、拉动力强的致富能手。

严管厚爱,多措并举强筋骨。一是全方位培育。县委把“三支队伍”培训列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每年投入80多万元,分主题、分层次开展培训。连续3年选调村书记参加省级“万人示范培训”,实现村书记培训全覆盖。组织第一书记每月一次座谈、每季一次观摩,每年开展两次致富带头人实用技术培训。二是立规矩严管。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小微权力清单”,严查惠民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等问题,先后给予14名村书记党纪处分。从驻村考勤、述职评议、纪律约束等方面完善第一书记管理制度,对10名不称职的驻村干部通报约谈。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度,对只要支持不起作用的12名致富带头人进行了撤换。三是增投入保障。每年列支315万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按照不低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标准发放;拿出440万元解决第一书记工作、生活经费,对表现优秀的予以专项奖励;在严格执行有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整合涉农资金1.8亿元,优先扶持致富带头人扩大生产。

压实担子,攻坚一线显身手。一是示范引领干起来。现在扶贫资金、项目越来越多,但群众看不到成效,再好的事也不愿干。这个“题”,还要靠“三支队伍”来破。大台乡柏崖村有2900多亩撂荒山地,村书记赵风明率先种植135亩仙桃,两年后收入40多万元,群众看到效益后纷纷参与。赵风明免费提供种苗,主动传授技术,带动全村300多户脱贫。二是引导群众动起来。为激励大家自力更生、自主脱贫,村支部和第一书记利用“三会一课”、村民大会,讲扶贫政策、教脱贫办法;带着群众到山东寿光市、河南郝堂村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添动力;进家入户做工作,答疑释惑,消除顾虑。三是排忧解难帮起来。针对农产品销售难,组织第一书记代理、代办网店710多家,梳理包装13大类180多种农副产品网上销售;针对贫困户贷款难,由村书记帮助贫困户跑办各类手续,全县落实扶贫贷款11亿元;针对特困群众脱贫难,组织“三支队伍”结成600多个帮扶对子,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4年来,全县贫困人口由10.81万人减少到3.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62元提高到6542元。

(篇十)

一 、基本情况 (一)、村情

**乡**村村委会所辖4个自然村(****),户籍户数 699户 1471人,常住250户,人口471人,全村总土地面积23750亩,其中18000亩荒坡,耕地2920.8亩(水地面积1893.1亩,土地流转2080亩,其中贫困户流转234亩),退耕还林180亩,林地870亩,沙源治理1777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全村建设广场 2处,便民公厕 9 座,建立标准化卫生室1 处,文化活动室 1处,便民服务室1 处。全村4个自然村通了水泥路,环村水泥路达到 8.56 延长千米,小街巷全部硬化,自来水全覆盖;电力实施、农网改造全部完成;危房改造164户196间,达到 95% 以上;村村通广播电视达到全覆盖。

(三)、贫困人口状况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7户,275人,其中:**年底“回头看”精准识别贫困户79户184人,识别后自然减少1户4人(原因是死亡)。2017年7月档外识别贫困户1户2人,清退1户2人,现有贫困户78户180人。以上贫困户按致贫原因分为:因病致贫4户9人,因残致贫9户23人,

缺资金59户138人,缺劳力6户10人。根据贫困程度划分:红卡户(重病、重残)10户20人;黄卡户(65岁以上,无劳动能力、不具备发展产业能力)21户41人;蓝卡户(6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47户119人。**年脱贫19户46人(红卡5户10人,黄卡8户20人,蓝卡6户16人。)

贫困人口中,根据年龄划分,65岁以上48人,60-65岁48人,60岁以下84人。

(四)生产就业方面

1.政府引导、农民自主。把产业扶贫发展纳入扶贫开发总体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认真落实菜单式产业扶持政策,让产业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农户。坚持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内在动力。

2.合理谋划产业区域布局,结合农民自身特点,以蛋鸡养殖、生猪养殖为主养殖产业布局,构建竞争力强、特色效益明显的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体系。

3.因地制宜、输出劳力。依托**村周边企业优势,推荐和输送务工人员,根据贫困户劳动能力情况,推荐到村周边铁合金厂、酒厂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4.分类施策、提高收入。安排村中身体状况好的贫困户为村里的保洁员、护林员、信息员,提高贫困户年收入。

(五)教育卫生方面

1.针对因学致贫的,实施教育资助政策。小学生每年1890元,初中生每年2160元,高中生每年4050元,大学生每年10000元。2017年共资助 。

2.通过慢病签约一批,大病救助一批,解决医疗保障问题。为全部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免费体检、参加新农合(每人补贴60元)、参加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每人补贴100元),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送药和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六)“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

全村通过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已达到吃穿不愁,教育、有保障,签约医生到90%以上(包括非贫困户);危房改造 工程,全村贫困户住房全部得到保障。

二、2017年实施的扶贫项目

 (一)危房改造 2017年改造 户,政府补贴 (二)菜单式产业

种植业方面,贫困户种植马铃薯和胡麻103.65亩,每亩补100元,共10365万元;种植玉米和莜麦 亩,每亩补贴109元,共 万元,种植大豆 亩,每亩补贴 元,共补贴 万元。养殖业方面,目前已有47户贫困户,养猪192口 ,政府每口猪补贴500元,共补贴9.6万元;养鸡78户,养鸡1600只, 政府每只鸡补贴10元,共补贴1.6万元(有的贫困户既养猪又养鸡)。建圈舍方面 , 处(猪 处、鸡 处)政府每处补贴6000元,共 万元。

(三)教育卫生

教育方面,2017年共资助 户 人,其中大学生 人,高学生 人,中学生 人,小学生 人。医疗保障方面,通过慢病签约一批,大病救助一批,2017年为 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大病报销 人,慢性病报销 人.

(四)就业安置

劳务输出,2017年通过推荐安置就业人员 人 (五)入股企业

资产托管2017年共有 户贫困户通过资产托管方式入股蒙亨化肥。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光伏发电,户贫困户入股光伏发电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

(六)政策兜底

2017年为丧失劳动力的 户 人办理低保。 三、驻村帮扶主要工作情况

根据**村基本情况结合农户意愿和旗委制定的扶持政策,按照贫困户自身条件,对症下药、分类施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政策引导,精准“把脉”

为了确保扶贫攻击落实到位,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所有成员通过“望”民情、“闻”民意、“问”民声、“切”病源四诊法,精准核查、采集贫困户基础信息等方式对贫困户做到精准“把脉”分析其家庭致贫原因,并为其找准治“穷病”的良方,鼓励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并与村干部、贫困户共商脱贫致富良策。

(二) 因户施法,做到“药到病除”

落实每一户的帮扶措施,通过产业发展、教育资助、危房改造、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劳务转移等方式,激发活力、凝聚合力,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持续增收。

(三) 注重效果,防止“旧病复发”

养殖方面,对贫困户的圈舍建设、猪仔、鸡仔入户我们全程跟踪参与,确保每一位贫困户圈舍符合自身条件,猪仔、鸡仔严格把关并邀请旗畜牧局专业人士培训指导,预防疾病,减少损失,并帮忙联系销路,解决贫困户农产品变现金的瓶颈问题,扩宽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确保贫困收入稳定增长。种植方面,政策补贴和分析市场引导贫困户种植政府补贴及市场需求大的作物,今年凡是有地的贫困户都种植了政府补贴的作物,收入稳定增长。我们还根据贫困户的劳动能力,对有劳动能力的积极推荐其在村周边企业务工,对无劳动能力的按自身情况办理低保及入股企业进行分红。

四、建档立卡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

1.贫困户识别标准。我们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9步法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农牧户情况、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确定初选对象、村内进行第一次公示、报乡政府审核、返回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报旗扶贫办复审、返回村公告。

2.贫困户退出标准。达到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严格执行贫困户退出6步法,全面测算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贫困户签字确认、村两委驻村工作对第一书记核实、村内公示、公告退出。

五、帮扶中遇到的困难及拟解决办法

(一)遇到的困难

1.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介个不优。存在撂荒,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2.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拟解决办法

1.全村加强精准培训。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

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

2提高宣传广度深度。通过宣传,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并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六、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管理和支持

管理方面。旗里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纳入机关干部管理范围,一是严格考勤。坚持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每月到村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由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如实记录其到岗情况,并及时上报。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到岗情况进行督查通报。二是定期原单位汇报。坚持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每月5日前汇报上月工作进展情况、反映情况、交流心得、探讨问题。三是强化督查。旗纪委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的工作进行督查,采取明查暗访、民意测评和查看民情日记、座谈台账、考勤记录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

支持方面。一是单位全力做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的后勤工作,积极协调解决他们食宿问题。二是协调村委会设立了“第一书记”驻村办公室,让第一书记有“家”可归。

三是在财力物力上优先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并安排单位群众基础深,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加入工作队,做到尽锐出战,精致扶贫。

点击查看更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经验交流范文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145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