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年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征文范文3000字10篇

时间:2019-05-14 11:45:5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师德师风征文是大家正在写的,你写好了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征文范文3000字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如果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学生就是园中的花草树。他们像一朵朵鲜花,渴望人们精心呵护;他们像一棵棵小草,期待人们用心浇灌;他们更像一棵棵幼苗,期盼着早日长成参天大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身为老师们的我们,既要懂得用爱精心呵护,更要学会识别这些花花草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才会润物细无声,才能保证他们的茁壮成长。

淡淡飘香的栀子花

“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每当这首歌曲回荡在耳旁,我不禁想到我那群栀子花一样的学生。栀子花花色洁白,芳香浓郁,惹人爱怜,可总有不知名讨厌的小虫儿围绕在侧,稍不留神,便花黄容消,令人遗憾。在我看来,此花正如我们的学生,需要精心培育,才能容色娇美,瞧,我们班这一群娇滴滴的栀子花学生啊——

高三艺体部上学期很多学生会选择外出专业培训,等他们历经艺考的磨砺返回学校学习文化课的时候,正好赶在全市一模统考之前。作为老师很想借此机会让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文化课水平,但是会有很多学生拒绝参加一模考试。理由很简单,他们没信心面对自己的成绩,担心考砸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贪恋外面宽松的环境,不想回校过有约束性的校园生活。

我决定要找几位娇滴滴的栀子花同学谈谈,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思想。

我给其中一位同学在微信上留言说:艺考结束了吗?感觉怎么样啊?

孩子几乎是秒回道:老师,考的还行吧,就还剩最后一个学校了。

我说考完就好,你们肯定成长了很多。老师已经很想念你们了,什么时候考完了来学校找老师聊聊吧。

学生回:好,老师我们也想你了,过几天见。

过了大约一周,几个孩子果真相约来到了学校。他们先兴高采烈地讲了各自在艺考过程中的经历,说实话,他们确实成长了很多,比半年前进步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明晰了不少,为人处世也平和了一些。在聊到艺考发证概率的时候,我顺便说了一下,还有一周我们就要一模考试了,老师建议你们一定要回来参加一下,因为这个考试最接近高考成绩。

说到文化课,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脸上瞬间出现了为难情绪,老师我们本来想来参加的,但是同学群里都说不来参加了,先调整休息几天。因为他们说以前就没好好学过,现在几乎都忘光了,害怕考了也白考。

面对诚恳的孩子们,我顿了一顿说:“老师很理解你们的担忧,无非是担心自己考得不好,让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吗?”学生点头。我又循循善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很大的勇气来正视自己的处境,逃避终究不是办法,就算我们考得不理想,我们最起码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了,这也会为我们未来100天的复习找准起点,老师们和你们都会比较精准地制定好复习计划。如果我们都不参加考试的话,老师们就不能准确地掌握大家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后期的复习,老师觉着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此刻,孩子脸上的倔强之色已转为丝丝柔情,我为此感到欣慰。

像这类学生,正如娇美的栀子花,在开放的过程中,容易受外间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喜欢逃避,如果不给她们捉去这些围绕在侧小虫儿,孩子就会如花儿一样受到侵蚀,从而花黄欲颓。

苍翠挺拔的雪松

因为懂得弯曲,雪松才能够抵抗住积雪的重压。是雪松天性如此吗?不,是后天的磨炼使之学会了弯曲。不能弯曲的树易折,不懂变通的人易败。经过多少次的折断,雪松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获得了生存之道。坚韧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些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就像没经过磨炼的雪松,刚而易折,只有经过教育,才会如雪松苍翠挺拔。

班里有一名男孩,阳光帅气,成绩优秀,但却有一手不能与其外貌、成绩相媲美的字。在多次强调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我决定改变策略。有一天我平心静气地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字潦草了一点,你可以把它写得工工整整的!”第二天,孩子的作业交上来了,一切依然如故。看到他依旧潦草的作业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昨天写的批语,这时,我突发奇想:如果我继续用批语鼓励他,而不是批评他,会不会有效果呢?不妨试试!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再次提笔,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仍然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连续给他写下了这样的三句话:

“我还是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总是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永远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奇迹在第五句话时出现了,孩子第六次交上来的作业终于有了彻底的转变,我记得在那天,当孩子那无比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时,我惊喜无比。虽然,我也盼着自己的努力有结果,但是,当那份结果真实地摆在面前的时候,一时之间,我还是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但是,那确实是真的!我在震撼之余,跟往常一样,提起笔来,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如此漂亮的作业,与前面判若两人。老师惊叹,并由衷地赞赏:好!”

在之后的两天里,我又给他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

“你的作业相当的漂亮!”“

“现在,批阅你的作业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从那以后,他作业就真的不用我象以前那样操心了,而且,从那以后,我找他谈话,或是义正辞严地批评他时,他一改往日里的傲慢,我发现他的眼神里比以往更多了一份真诚和信赖。

就是这样的八句话,神奇的八句话,它彻底化解了师生间的对抗,它彻底唤醒了孩子心底那份追求完美的渴望,也使我懂得:老师,只有学会变通,改变教育教学策略,一如既往地相信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适度地低一下头,躬一下腰,才能伸缩自如,如鱼得水,步履稳健,重新挺立,一路走好,如雪松般苍翠挺拔。就像“那些成熟了、颗粒饱满的麦穗都弯着腰低着头,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能有这沉甸甸的收获,全是因为太阳慈爱的光照、大地温厚的滋润、风儿细心的呵护,而不是自己本领特殊。”

风中摇曳的马蹄草

俗话说:草散发的是气质,草沉默的是容貌,草摇曳的是真情。有的学生如校园中的马蹄草,轻轻地摇曳,散发无尽的芳香。可在满园芳菲中,人最容易忽略它。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2014年教师节,当时班里一个男生送了我一个他最珍爱的小玩具,他送给我时,还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他会保佑你一切顺利,因为他是我的保护神。我顺手接过来,收在了抽屉里,后来又搬办公室,几经折腾这个“小保护神”就不知去向了。再后来,发现这个孩子慢慢跟我疏远,不再主动找我聊天谈心,一开始没注意,后来无意从侧面打听到他因为我没有像他一样珍爱他送我的“小保护神”,让他觉着我不重视他,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伤害。

对这件事,我很内疚,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好好爱惜这个“小保护神”,也珍惜这份难得的师生情谊。

他,就如那不起眼的马蹄草,送一个小玩具给老师,孩子的举动是那么普通,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举动,寄托了无尽的深情,做教师的不能去忽略,因为马蹄草的摇曳将散发无尽的芳香。

校园这个大百花园里,既有芬芳的栀子花,也有苍翠的雪松,更有不起眼的马蒂草。唯有用心聆听,用爱浇灌,甘做垂柳,轻抚含苞待放的花朵,学会为栀子花捉虫,教雪松弯腰,闻马蹄草芳香,才会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篇二】

不知不觉,为师已六年余,担任班主任亦五年。虽然有泪水、有苦楚,但更多的是欣慰与收获。因为,我一直秉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的古道师训,恪守“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的人生目标。虽然在并不漫长的工作经历中获得了些许荣誉,但我依然初心不改、耕耘不辍,努力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诺言。

(一)以身作则

2012年8月31日,我踏入了xx中学的大门,成为了2012级26班的班主任。和我同时入职的老师都会清晰地记得2012级的军训汇演中,26班一共6个宿舍却有5个宿舍获得了文明宿舍的称号。很多老师和家长不明白为什么26班的学生格外优秀。其实,秘诀就在8月31号晚上(开学前一天的晚上)。那天,所有的老师从早上7:00一直干到晚上。尤其是我和我们班的3位跟班老师,因为宿舍在五楼,所以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多,干到更晚。在所有的工作就绪后我让其他3位跟班老师回宿舍休息,而我一个人留下来把所有的被子叠成了豆腐块,那天我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晚上11点了。第二天,我6:30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我可爱的孩子们。那天我对孩子们说:看到宿舍的被子了吗?那是我昨天晚上给大家一床一床的叠好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的,我的孩子们也一定能做到。果不其然,我的孩子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从入职第一天起,我把“以身作则”作为我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个座右铭。从那天起,我在班级里再也没有戴过首饰,没染过除黑色以外的头发,因为我不允许学生这么做。从那以后,我上班、下班的点就改成了学生上班、下班的点,因为我要求学生按时到班,所以我只会早来,不会晚到。从那天开始,早读也成了我的必修课,因为我要求学生早晨大声读书,所以早上我也拿书和大家一起朗读。从早上的宣誓到日常的值日再到平常上缴的班费,只要是班级的事情我都会参与。因为我觉得要求学生爱班如家,作为这个班的家长我一样也不能落下。

(二)大胆创新

很多人都知道2013年10月1日高二12班在火炬公园组织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漫画展和万人签名活动。那次活动是我带领孩子们做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这是xx中学建校以来第一次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的校外大型班级实践活动。其实像这样的班级活动我们班不只组织过一次。每年的寒假我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假期爱好展评会”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假期中开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开学后进行展示,最后由老师们打分评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团体。这个活动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其次是以节日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我的班级每年都会举行教师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感恩教育活动。因为我始终坚持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除此之外,我还定期组织以学习为主题的活动和以解决班级当下问题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这种活动大多都以主题班会和体验式班会的形式进行。在我所带的高三学生心里,最难忘的也许就是高三开学的第一次班会——“实现目标的九个步骤”。为了这个班会,我减肥三个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同学们展示“实现目标的九个步骤”的可行性。因为我的坚持,我的孩子们也努力的坚持在高考奋斗的路上。因为孩子们相信,班主任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2015年9月到艺体部做艺体部副主任,连续担任文管班和音乐班的班主任,接触这批学生后我发现,学习艺术的孩子和单纯学习文化课的学生在个性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了弥合她跟孩子们的思维差异,她在每周设置了一个节目——《每周一聊》。这个谈话节目的开展让我更深的了解了我的孩子们,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了我。

所有这些做法都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这种不同和创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对这个班主任的认可。“大胆创新”也是我信守的第二个座右铭。

(三)坚守原则

2015级的一个学生在寄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在外人眼里,我们班的学生最听话,所以他们就推断我们班是最专制的。老师,您知道吗?其实在所有的班级里我们是最自由的,只不过我们的自由是最有秩序的。如果你是栾晓光班的学生,你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自由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当然这些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是需要时间的。对于我来说,高二的第一次运动会让我至今难忘。难忘的除了学生拼搏的身影外,还有那醒目的标语“freedom! freedom! freedom!”这样的标语在一个运动场上实在罕见。我很清楚这个新组建的班级里有一群孩子对我存有偏见。我没有上前撕掉标语,相反,我对举着标语的学生说: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善于创新,敢于表达,我欣赏你们。那个标语我保存至今,因为这是这群孩子来到这个班级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当然,不久之后这几个孩子就成了这个班级的核心和顶梁柱,并在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大学,在开学前一同看望那位曾经他们讨厌过的班主任老师——我。如果你问这个班的学生,同样一个错误为什么别的任课老师管理你会觉得不舒服,是在找你的茬。而她去管理的时候你会觉得应该呢?学生的回答很简单“她就是那样的人,说一不二”。听到了吗,学生简单的话体现出我是一个坚守原则的人。而这种坚守也成了我班级管理的基石。同时也是我信守的第三个座右铭。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在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杂草乱枝我们要适时地修剪,小心的呵护花儿的成长。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篇三】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授业,发“仁”于心,为师以德,方不愧“教师”二字。

师者仁心,修身为先。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修好身,才能育好人。如何修身?为师修身,异于他人。不攻农,不攻商,不攻政。三教九流,为攻书耳!俗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也。读书修身,学无止境。盖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为学又不可漫无目的,什么菜都往筐里挖,要有的放矢,术业专攻。盖因“以有涯之生随无涯之知,殆己”也。故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教师读书,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在诗词歌赋、在诸子百家、在经史子集;无字之书在柴米油盐、在田间地头、在名山大川。有无结合,融会贯通,相得益彰,才能有大境界,才能面对万千学子思如泉涌锦心绣口,答疑解惑游刃有余。学无止境,师道亦无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为千百年读书人修身治世之最高理想。欲达此目标,修身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师亦有师,“三人行必有我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理念要长植于心,并日积月累,不断积淀,“修身”彼岸,才会渐行渐近。再者,修身亦是修志。教师要志存高远,不可执着名利。平时求一“静”字,所谓“静以修身”。要忍受住寂寞,耐得住秉性,如此定会曲径通幽,豁然开朗。

师者仁心,仁爱为本。自古天子以仁治国,大医以仁治病,教师以仁治学、以仁育人,千年不易。以仁治学、育人,就要对学生视同己出,所谓“仁者爱人”也。先师孔子,播仁于四海,弟子三千,爱人尊人之故事,流传千年,影响至今。颜回家贫,孔子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来抚慰他;子夏吝啬,孔子宁可淋雨而不借其伞,免让弟子受难为;路遇孩稚路中央堆砌泥城,孔子绕“城”而走,给予孩童以成人般尊重。孔子这些闪光的仁爱思想,至今看来仍然叩击心灵,发人深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人之教,士子之间代代绵延。近代大教育家陈垣,终生实践“仁爱”二字,其得意门生启功先生,尤受其厚爱。启功有才却生活困顿,陈垣惜才更视同己出。他为启功提供住所,资以钱财,并帮他介绍工作。启功经年身受“仁爱”之沐,心无旁骛,专心学艺,终成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功成更不忘本,一生为陈先生为尊。启功先生晚年给陈垣故居题匾,更是跪写。二位先生为天下师生深刻诠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仁德操守。仁爱为本,视同己出,时时刻刻传递正能量,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师道师理才能传承,中华文脉才能生生不息。

师者仁心,严慈相济。严与慈,孰重?当以严为重。教师管教之仁,不是去纵容学生,给学生以绝对自由。亦不是处处束缚学生,关在教室形同“槛猿笼鸟”,学成书呆子。而是要以长者之心,严慈相济、恩威并施。学生欲成栋梁,必须从苗开始去其枝叉,引领学生向上长,走正辙。若把不好关,任其枝节横生,就会长成“歪脖子”,悔之晚矣。严慈相济,就要赏罚分明。学生有进步,则及时褒奖鼓励,增其信心;学生犯错误,则及时纠错改正,预防贰过。严慈相济,还要恩威并施。既要让学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习不打折扣;又要“嘘寒问暖、与人为善”,让学生体会温暖,感受恩情。虽说要严慈相济,但严是主,慈为辅的关系不可颠倒。自古人言“严师出高徒”,未有“慈师出高徒”之说。当代楷书大家田蕴章、田英章兄弟俩,幼时家教甚严。其祖父、伯、父,亲教书法,日课多少字那是“规定动作”,完不成就戒尺伺候,久而成习。可以说,正是长辈的严加管教才成就了今天的欧楷“二田”。像这样成功的教育案例,不胜枚举。譬如美术界的齐白石、李苦禅师徒,文史届的季羡林、钱文忠师徒,音乐界的蒋大为、刘和刚师徒等等,不一而足。尽管授受门类不一,但“严”字当头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近来一篇文章蹿红网络,《孩子,母亲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此文以母亲的口吻专门阐述孩子拥有一位严师的重要性。语言非常实在、也非常感人,笔者建议师生家长好好读读。比如这段话:“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与本段思想不谋而合。

作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从学校中来又到学校中去,知识单薄、阅历尚浅,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离“仁师”的差距还很远。所以要继续努力,终生学习。在社会大课堂面前,教师也永远是学生,启功先生说得好啊:“入学初始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剑已配妥,学校也是江湖;酒尚余温,人生没有退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天下师生一体,书写人间佳话;愿学子仗剑天涯,归来仍是少年!

共勉!

【篇四】

央广经济之声《笑傲江湖》栏目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入选美国国家教师名人堂北美最佳老师、杰斐逊奖、自由精神奖的Jaime Escalante,最初来到了南加州当地排名倒数第一的Gafield高中。这所学校管理极其混乱,95%的学生来自拉美地区的贫困家庭,孩子们打架、闹事、无恶不作。被胡乱安置岗位Jaime

Escalante原本打算一年以后辞职离开。可是跟孩子们相处久了,他产生了巨大的同情,他发现“这不是孩子的错,是贫富差距和教育不公平出了问题。老师们敷衍上课,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家长们也漠不关心。”于是,他决定不走了……

他发自真心地尊重孩子们,想尽方法鼓励他们,调动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同时,针对孩子们的个性,他摒弃了严肃古板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互动、唱摇滚等各种方式让他们好好听课——当然,这些都是在严肃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后来,为了让孩子们有通过常春藤名校的机会,他到处借钱、打散工,利用周末的时间给孩子们开设只有少数贵族学校才开设的门槛课程——AP微积分……由于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他心脏病旧疾复发,医生让他休息一个月,但是第二天他就直奔教室……当然,奇迹必须就发生了,他带的学生,以高及格率通过了AP微积分的考试。而他带过数以千计的学生,都成功考进了美国各所大学,其中有400多名学生进入了世界名校……

这个故事,让我很自然的想到了我面对的学生。我们的学校因为新建而在社会上饱受各种质疑,虽然近年来,学校的高考成绩逐年提升;老师们的专业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各项教学大赛中崭露头角,并屡创佳绩;学校更是用各方面的成绩证实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招生工作中,我们始终不占优势。孟子曾经慨叹,人生一大幸事,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作为老师,谁都想教到优秀的孩子。可是,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孩子,要么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动力;要么学习习惯差,缺乏自控力。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是上课走神,课间喧哗,自习无所事事,拖拉懒散,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上进心,极少数的甚至旷课、旷自习、旷晚休……

当面对这些学生,我从来没有放弃,学校的领导、老师都不曾放弃。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我们每天除了教书,还要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做他们生活上的引导员,朝九晚五不可企及,披星戴月是日常写照,繁重而劳累的工作量不言而喻。但是,我们还是干出了成绩,作为年级的负责人,我为我们高三的成绩而欣慰,更为我们所有老师的付出而骄傲。

既然是年级主任,就应该啃最难啃的骨头。高三分班时,我故意将几个难管的、调皮捣蛋的孩子拢到我的班里。开学第一天,我就根据之前跟他们打交道的经验,大胆地任用他们做班委,并告诉他们,这是对你们的信任,更是对你们的高标准要求,因为只有约束住自己的人才有资格去管别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命之初,他们也是因为各种“难以自控”而偷偷找机会“释放自己”,导致班级班风出现了问题。对此,我及时制止,严肃批评的同时,一一表扬他们开学以来角角落落里做出的努力和班级工作因为他们的付出而得到的成效。孩子们发现,他们的班主任并不是跟他们耍心眼儿,打一竿子再给个枣,因为我所列举的都是他们日常表现的极小的细节,不夸大更不遗漏,他们知道,老师原来是真正关注他们,关心他们。自此,他们慢慢开始跟我交心,并学着真正的约束自己,学着管理班级……虽然,由于基础太薄弱,前两年该学的基本没认真学,他们的成绩没有发生奇迹般的提升,但是,通过努力,他们最终也学有所归。最重要的是,把他们真正“拿下”了,班里学习的风气没有再跑偏,大家越发的团结,成绩也因师生关系的融洽而逐步提升。在学校来年四月份召开的班主任节中,我们班的班委还带头为我录制了感恩视频,并制作了让我动容、让我难忘的礼物。我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教育?

除了带好班,我更重要的使命是带好整个年级。我始终提醒自己,不能满足于每天六点到、十点走的身先士卒中,更不能迷茫在日常繁杂的事情里。一个年级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考虑到老师发展的后劲,必须调动年级所有的学生,毕竟是孤掌难鸣。对此,我从领导、老教师身上学习经验,真心对待年级的每一位老师,积极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不但发掘了一批工作执行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带班老师,分担了我在各方面的工作压力,更给他们提供了发展自己的平台。同时,在每次级部例会上,我都鼓励老师们积极进取,不能被日常的教学工作所埋没,要积极钻研高考、钻研教学,发论文,参加比赛,不断地、及时地提升自己,一年下来,很多学科涌现出骄人的教学成绩和比赛成绩。学生管理方面,在年级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成立的学生会,发挥了很好的自治功能,极大的在卫生、纪律、宿舍等方面帮助了班主任,更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高三年级最终以600多人的本科上线率,实现了与入学成绩相比百分之三四百的突破,大部分孩子都学有所成,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虽然,与老牌的高中名校相比,我们没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孩子,也没有什么省状元、市状元。但是,我们培养的孩子从入学时全市1000名,在高考时考进全省1000名;我们培养的孩子,从最初的不懂尊师重教,到毕业时行为规范,遵守礼貌……事实上,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没有考入清华、北大,但是凭借着后天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们考上了研究生,考入了教师行列,并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着一所学校的成长,助力着一方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教育?

当然,与Jaime Escalante相比,我们还欠缺了很多教学技巧,更欠缺这高深的教育境界。正如医界泰斗裘法祖所言:“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从师,又何尝不是。教育,不仅是一种奉献,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修行,一种靠修炼达到的境界。今日,我们还是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但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不曾放弃,不愿放弃,只因为我们秉持着教育的理想修行;明日,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因境界的达成而成为中国的Jaime

Escalante!

【篇五】

爱如春雨,滋养世间万物;爱似桥梁,沟通师生心灵。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已是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七年的教学生涯,纵然春花秋月总错过,但仍有无数个身边的故事温暖心灵,鞭策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德是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清晨六点多,在整个城市尚未完全苏醒时,家里年幼的孩子还在睡梦中喃喃自语时,班主任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纪律、卫生、早读、课堂,开始一天的繁忙工作,作为高中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更是琐细而繁重,既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又要处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他们却没有因为工作的繁琐而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犹记得开学初,刚担任班主任的林老师在校门口与家人见面的场景,一边是不到两岁的孩子,一边是第一次过寄宿生活的学生们,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的适应寄宿制生活,林老师给了他们更多的陪伴,两天两夜没有回家,家里的孩子哭着找妈妈,于是被家人带到学校门口,匆匆见了一面。

晚上九点多,学生突然生病,这在寄宿制学校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石莉老师一遍遍地拨打家长的电话,却始终是无人接听。尽管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不满一岁的小女儿还在哭闹不止,石老师却选择了带着女儿一起前往学校,冒着蒙蒙细雨,家人抱着年幼的女儿,一起开车送学生安全回家。

这样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却用自己的真诚和坚毅感染着我们。只因为心中有爱,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孜孜以求;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精益求精,专心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吃透教材、熟悉教案、了解学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每天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声情并茂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夏尊丐先生说过:“爱对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便不能称其为教育。”教师是奉献爱的职业,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学生的培养方法有很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贯穿着对学生的爱。因为有爱,所以我会不断努力。“歌者使人继其声,师者使人继其志”,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时光;只有那些执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

“一腔热血撒博中,四季甘霖润无声”

凝望着教室里一个个埋头苦读、奋笔疾书的身影,我们看到了解出难题的畅快淋漓,也感受到了奋发向上的青春朝气。进入博中以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老师的控制性学习,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学习质量的提升。最初,学生遇到难题便无所适从,总是喜欢向别人请教,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如今,智能化生本课堂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提高。

成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博中每一位老师的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从入职的那一刻起,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要努力的学习前人经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认真研究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创造性的完成班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勇于努力,善于学习。敢于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教育中,不断突破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之路。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青年教师是充满希望、拥有活力的队伍,也是需要努力学习和经受锤炼的群体。我们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也面临着不计其数的困难,工作虽然忙碌却充实,我们却乐在其中,热爱着我们的教育事业,也爱着我们的学生,就是这种热爱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多年以后,学生可能记不起你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忘记了你们每一次谈心的内容,或许他们还会记得课堂上你沾满粉末的双手,自习课上你陪伴的身影……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路点缀得香花弥漫,使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爱,收获的是那一份份爱的果实,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常怀感恩的心,明天会更精彩!

【篇六】

师范书法学社成立于1984年,为了学生交流方便,牛国泰老师选择了东教学楼一楼的一间修理房作为学社的活动地点,同时又是牛师的办公室。从此这间小屋就与牛老师不再分割,成为牛师与学员独特的家。

1988年的秋天,我背着行囊踏入师范校园,对我这个从小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来讲,真是开了眼界。老师们谦和的笑容,学兄们殷勤的劳作,着实令我感动。尤其是“迎新生”的书法展览,遒劲的书法好生令人羡慕。接待我的是一位临时帮忙的老教师,虽然头顶已秃,但却神采焕发,笑容可掬。当我在报名表上写下名字时,他竟连称赞道“字不错”!我后来知道这便是牛国泰老师,其实来师范前便听到过牛老师的名字,他是当地有名的书法教师,我心中甚为仰慕。“书法展”便是他弟子们的习作。我曾站在一块写有“尊师重教”“润物细无声”的大字前驻足良久,大有临渊羡鱼之叹!

我上课的教室在东教一楼,每次上课总经过楼头的一间小屋,半旧的一扇小门,门玻璃上透出四个浓墨大字“书法学社”。牛老师便经常出入这间小屋。时间长了也见到有许多外地人来往,乘车的、徒步的、老者、少者皆有,迎来送往不断。小屋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一直在猜测,有些经常出入小屋的学生书法水平日渐精进,岂不神秘?我每次走过小屋,都会多窥视几眼,想多捕捉一些信息,以解心中疑惑。

终于有一次,我的一幅字被牛老师看中,要我到他的办公室修改。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恭敬地推门走进小屋,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原来这件小屋比想象的还要狭小,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字幅,内容大都记不清了,只有一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印象较深,笔迹稳健老辣,写得坦荡而洒脱。小屋中间是一张破旧的大案子,愈发显得拥挤,上面的毛毡已经变黑,足见书写墨迹之多,然后是一桌、一椅、一凳、两个小书橱上堆满了学生的作业。据牛老师说,大案子是他从学校替换下来的办公设备中捡来的,因为大,同时可供五六个学生围着练字,所以一直用到现在。

牛师指导学生很是认真,边写边讲,抑扬顿挫,富有情感。我的字比学兄们差得实在太多,却总能得到牛老师的鼓励。每次找牛师指导习作都是心怀忐忑进去,精神振奋地出来,在别处,很少有这样的兴奋。学员们都愿意来这拥挤的小屋,练字、谈心,甚至干些杂活也觉得特有意思。

学员们在小屋中创作的作品在全国比赛中夺得了难以数计的奖项。

想不到的是,三年后的我留校任书法教师,竟与牛老师同在书法学社小屋内办公,对面而坐。刚工作的第一天,牛师便递给我一张纸条,我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的是牛师给我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体包括学历进修、学书方向、工作态度、教学要求等。我把它郑重地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下,时时作为指引。牛老师的勤劳、执着、热心、节俭时时感染着我。他虽年进花甲却很热爱学习,有时埋头看书,旁若无人,半晌不动。我也静心屏息,唯恐打扰。有时我们也会促膝长谈,忘却时日。牛老师特别节俭,让学员把白纸练成黑的,然后再蘸水书写,效果居然不错。他经常捡些破烂回来,一个生锈的钉子、一张没用完的白纸,他都会珍惜地放到一个抽屉里。别说,有时还真能应一时之急,派上用场。

牛师的教学极其严谨,他把学生写字看成是自己的事,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笔笔不苟。他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对来访者,都能有求必应,以诚相待,每一个与他结交过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经常写的一幅对联是“室有芸兰气味别,胸无城府天地宽。”正可作为牛师自我人格的写照。我每次遇到烦事乱心或有愤愤之念,都会向牛师诉说,而每一次的交谈都会使我豁然开朗,身心愉悦,那种感觉,真可用“如沐春风”来形容。

我就这样在牛师的栽培影响下成长了6年。人们说,我的言谈举止都带有牛师的影子。我的书法中的笔法结构都与牛师酷似。而我最愿意学到的却是牛师的为人节操、处事品格,可是,这又谈何容易!

牛师退休了,把书法社留给了我,把写字教学的重担交给了我。他以良好的心态,矍铄的精神又投入到社会活动与教育中去,而我心中,却觉得异常的孤独与沉重。

书法小屋留下了牛师浓浓的墨迹,同时也将他高尚的品质与坦荡的作风写进了我的心中。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子愿意来这间破旧拥挤的小屋?为什么在这间小屋里会有说不完的话语,讲不尽的故事?为什么这样简陋的小屋能培养如此众多的书法人才,做出令人骄傲的成绩?为什么从这间小屋走出去的人能时时将她牵挂?时时表达祝福?……

只有刘梦得这样的大人物才可以说“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因为有了他的《陋室铭》使我不敢对小屋妄称“陋”字。但我的确向往他那种潇洒自信的风度与文人特有的傲气,以及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其实,刘禹锡的陋室,诸葛亮的草庐,杨子云的茅亭在矜持洒脱之余,无不透出种种的凄楚与无奈。因此,调素琴、阅金经的潇洒也只是一种自我解嘲般的心理调适罢了。而牛师的书社小屋却充满了真正的信任与自由。

社友们可以谈笑着走进小屋,把学校的见闻、班内的趣事,心中的苦乐相互诉说,毫无遮拦与掩饰,不需雕琢与做作。我们办展览,搞比赛、抬扳子、贴字画,社友们任劳任怨,自觉负重,没有命令,不想报酬,却都过得充实,自得其乐。社友把小屋当作自己独特的家,小屋存在于社友心中独特的一隅,自然地,小屋中人之间便有了一种独特的关系,是师姐?师弟?还是同窗?知己?我们与牛师是师生?还是父子?是,又不是。此中真意,无言可辩。

唐代孙过庭说书法创作是要讲乘合之理的。“合则流媚,乘则凋疏。”只有“五合交臻”才能翰逸神飞。在书社小屋中我们社友时时有一种“感惠徇知”之念,“偶然欲书”之想,故能较好地进入“涤神荡气”“心手双畅”的境界。创作出较理想的书法作品。的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每当我课后步入书社小屋,淡淡的墨香瞬间洗却我一身的疲惫;当我被乱事扰心时,小屋融洽的氛围、灿烂的笑脸顿时把烦扰消解;泡上一杯淡茶,创作一幅书作,那种挥洒的畅快,又有些把笔四顾,踌躇满志般的得意……使自己的喜怒哀乐流淌于笔端,自己的所思所感合于纸上,独自品味书法的“风骚之意,天地之心”,任凭一枝柔毫使转纵横。这不仅仅是自在,更是一种境界。

光顾书社之人,虽无当世鸿儒,偶尔也有不俗之客、带给书社许多新鲜气息。一位来自长白山的书友来访时曾用隶书留下一联:“慧丹一点云中鹤,灵甲万重海里龙”。隶法精别,笔力沉实,首尾嵌上我的名字,也算巧妙。双拳狂客晓明先生常来访小屋。社友们也常分享他的诗文新作。先生虽名“狂客”,实则儒雅端庄,大有“谦谦君子之风”。先生曾赠我一诗:“苍梅虬干骨凌曾,布袍萧然味道经。郢唱不须千人和,书法社里太瘦生。”太瘦生一句是对我的精巧勾勒,可谓妙笔。也许由于我体形消瘦的缘故,清瘦对我来说有一种特别的美感。郑燮的“写取一枝清瘦竹”,启功先生那种“千寻古塔凌云而立”的清瘦字体,总给人一种恬淡秀雅之美。当然在这个富庶臃肿的时代,我的确也有些许惭愧,故而曾多次书写“淡如清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作为自己引“瘦”为豪的辩解。瘦便瘦矣!那是“冗繁削尽”了的,一生没有“衣带渐宽”过,也许是种遗憾。其实双拳狂客也颇为“狭长”。他每早闻鸡起舞,练拳舞剑,甚是超脱。曾撰一联曰:“携两袖清风舞剑,对一轩明月读书”,约我多次书写悬于堂壁。双拳狂客极喜登山览胜,寻古访幽,每每启悟灵感,诗文俱出。近日合成一集名曰“零雨其蒙”嘱我题写。字虽不佳,却极有兴致。书社的许多学员也是双拳狂客的密友。玩月楼主光福先生常来书社一坐,把他近来的学术心得,文坛轶事,讲与社友听,一时围坐听讲,颇有所得,个个点头称是,思路顿开。讲毕,玩月楼主朗声一笑,飘然而去,留给小屋串串思悟与启迪。先生留给书社一诗云:“诗鱼惊屈宋,墨风欧柳颜。心源出造化,千里碧云寒。”画家小羽君作水墨丹青数幅,约我题上双拳狂客之诗文,居然效果颇佳,一时唱和之风顿起,连连佳作迭出。玩月楼主赠弟子诗作,嘱我翰墨润之以赠,竟成趣事。小屋内诸如此事,颇似古人之“曲水流觞’”“山水寄情”之举,但我们并“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是遣兴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书社未有暖气之时,冬日至,天大寒,砚冰坚,我与牛师贴于门上一联“寒门寒窗有寒士,书法书屋无书家”。自嘲一番,也凑得热闹。2003年元旦,学校展事繁忙,感学员不辞辛苦,意恰情真。特写一联展于小屋两侧,纸长八尺。联曰:

几个学子孜孜矻矻所求何物,

一间陋室忙忙碌碌却似洞天。

因联大字重,引来众人纷纷观看,小屋竟也繁华了一阵。

每当雪花在窗外飘洒,透过书社小窗看外面,景色格外的美。宋人卢梅坡有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我想卢先生当年观雪、赏梅、品诗之时,也会有一间温馨的小屋,有一种诗意的心境吧!要不然,再好的景色又有何用?牛师的书社小屋便充满了这样的诗意与温馨。

在学校发展变革之际,曾有几次要我们离开小屋的可能,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令我寝食不定,惶惶不安。但后来一想,小屋本是普通的小屋,一切生机都是人的赋予,一切情感都是人的体验,只要书社人的品格不变,追求不变,小屋岂不永存?这样一想,心情竟异常地平静。

停下手中的笔,我看了看书社小屋满壁的书作,想了想牛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忙碌的身影,社友们匆匆的步履,如锦的前程,心中暖意融融,倍感欣慰。

2011年春,牛师的书社小屋终究拆除了,94级社友朱茂刚曾感慨赋诗二首:

梦断黉园十一年,青藤筛月已无前。多情梧叶只相似,物易人非空惘然。

梧阴深处书翰堂,未入先闻纸墨香。学书难得浩然气,心手相传源流长。

从此,书社小屋永远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2011年秋,敬爱的牛师突然离我们而去,这对于成百上千的从牛师身边走出去的社友来说,真是晴天霹雳!顿时,牛师的小屋出现在泪光朦胧之中,墨水和着泪水从心底流出:

黉园花木参差间,书社灯火正阑珊。寻寻觅觅求学处,风景依稀似当年。

牛师笔耕一隅安,青灯蜡泪记前缘。书社自有君子气,一笔一墨皆浩然。

从此,牛老师永远活在社友的心灵之中。

赵晓明先生特地为牛师撰写长联,我躬身而书,悬挂在牛师的灵堂之上:

七秩松龄卌岁身魄廿年心态杏坛方沃公胡遽去

真卿浩气寒云清风元白衣钵桃李欲蓝魂兮永存

停下手中的笔,眼前浮现出书社小屋满壁的书作,牛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矍铄的精神和忙碌的身影………

我,已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与词汇,我,只有拿起毛笔在牛师未竟的书法天地中奋力笔耕

,以告慰牛师的在天之灵!

此时此刻,牛师与书社小屋已定格为永恒。

书社小屋,是牛师营造的一方天地,

牛师,是书法学员永久的精神家园。

【篇七】

(题记):人生其实就是由一个个猝不及防的选择串成的线,有些选择是无奈的,有些选择是幸福的。但无论怎样,你都要为你的选择努力坚持下去。

暴雨狂泻后,天空爽净,烤人的空气中有了些许清新,粘沾的身子也有了阵阵凉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孤独的我在诺大的操场上来回徘徊,心中纠缠如乱麻,理不出头绪,那天是选择自己未来的一天。

那个灼人的黑色夏天,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不期而至。高考分数来了,高出重本很多,心中漫过一阵狂喜,终于可以跳出农门,选择自己的命运了。但喜悦仅仅持续了几分钟,一想到窘困的家庭,心立马凉透了。其实出路只有一条:报考“管饭”的师范,那些曾经有过的五彩缤纷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片甲不留。

“济南的秋天”来了,山师郁郁葱葱上下错落的校园,让我着实陶醉了一番。但在一切熟悉后,一种无奈空虚袭上心头。四年的大学生活,几乎在我的内心深处没有留下什么,最难忘的也就是孤单地坐在图书馆一角,翻看着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文字,借以弥补内心的失落,至于领略到什么,想得不多。父亲的突然离世,更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寂寥。把内心深处的孤单,放在高高的阁楼上,贮藏起来。

凄惶混沌的四年,既长也短,当明白了浪费多少光阴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后悔的机会,我又面临着另一次选择。好在那时还有铁饭碗,不愁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但我对自己能否当个好老师,既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

第一次走上讲台,讲的是《红军的长征》一课,慵懒地拿着课本,走进教室。坐在前排的男孩,眼睛黑得纯净,盯着我这个陌生的老师,眼里面盛着一些希冀,我的心不知怎么就有些莫名的感动。那节课居然上得很出彩,平时言谈不多的我,竟也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引领者学生们随着我的思绪飘来飞去,一种无来由的快乐在师生间相互传染着,蔓延着。孩子们把我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小女孩怯怯地说:你以后就是我们的老师了吧,我喜欢你。接着把一块带有余温的奶糖轻轻放在我的手心里,心立马有些柔软,眼睛也有些潮湿。其实我只是被安排来实习的,那一刻我就有了做老师的感觉,虽然内心深处还顽强抵挡着。

上课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培养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校,必须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配上一笔漂亮的粉笔字。出生胶东的我,普通话总是让人感觉别扭,庄守常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的普通话有了些长进,但离学校的要求相去甚远。每逢有上级领导视察听课或兄弟院校来参观学习,总会被幸运地告知:你不用上课了。至今思来难免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机遇终于青睐我了,别人放弃的机会给了我。被教诲:你的普通话不好,我还真担心。留给我的时间不多,本想放弃,倔强的我想验证一下自己到底行还是不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也没有过多的资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请教老师,四处查找资料。教案初步定下后,找一个僻静处反复演练,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注上准确的拼音。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当年的比赛中获得省和华东地区一等奖。由此我告诫自己,机遇来临时,一定要抓住,并为此付出最大努力,努力才会有回报。还让我参透:如我等人,想要有点成绩,在对手跑出20米后,还要提前到达终点,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教师是“穷酸”的代名词,有门路的调去政府或其他行业,剩下的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无能的吧。即使售货员、工人,也深知嫁给教师,就是嫁给了贫穷,一辈子也无出头之日。与做装修的朋友闲坐,盯着我看了许久说:你教的历史我也能教,给学生划划,让他们背下来就万事大吉了。我的工作你可干不了,爬上爬下,夏天一身臭汗,冬天一身哆嗦。朋友的话有些刻薄,碍于情面不好发作,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心下就有些惶恐:传道授业的我,到底给了学生什么?是不是可以满足于最简单的教学模式,这种简单会不会让我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我的眼界越来越狭隘,迂腐,乃至于成为“孔乙己”式的人物?

反思自我是前进的动力源。反思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空前的危机感。学校的图书馆不大,课余时间一头扎进去。把图书馆中的书好歹都过了一遍,有些是细细品味的,有些是走马观花的。多少年过后,很是瞧不起当时杂食性的读书方式。但不管怎样,很庆幸没有浪费那段光阴。

时间在平淡的工作中淌走,生活似乎没有起初想象的亮意。教师的工作也许是平常琐碎的,甚至有些令人厌烦,我想那是我们还缺乏发现其中美感的奥秘。让自己每天带着靓丽的心情走上讲台,用你的渊博和微笑把学生的目光聚集起来,那就是做老师快乐的源泉。

学生们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初进校门的幼稚少年变成了朝气蓬勃的有为青年。作为老师,始终感受着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从内心深处感到做老师的幸福和荣耀,这也许是做其他工作体会不到的精神上的快感吧。

【篇八】

时间如白驹过隙,三十年,弹指之间。

1987年8月中旬,我带了简单行李,来到xx第二师范学校报到。

清瘦的面孔,说话很大声,语速很快,无论遇到谁,眼睛里都满含笑意。那年我21岁。

报到时,才知道,xx第二师范学校还只是存在纸上的名字,校址未定,但新招的学生很快就入学。

区教育局派了一辆三轮车,送我们几个去区委党校。在新校还没有建起之前,先借党校的房子上课。

三轮车载我们从城里一路向东,一大片的玉米地扑面而来。半个多小时后,车拐至一条小胡同,窄而狭长,两边墙根处,杂草丛生,瓦砾遍地,几近荒凉。同行的几个人默默相望,面面相觑,不相信,自己将要工作的学校就在这条窄巷前面的某个地方。

司机师傅好像从我们的沉默中领会到什么,说:学校就在前面,巷子尽头就是。

本来还在沉默的我们,突然就莫名其妙的兴奋起来。

第一次站讲台,腿一直打颤,往黑板上写字,粉笔一次次被捏断。多少年后和同事聊起第一次课,她说,忘了看你是不是紧张,只是觉得站在讲台上的你,面带笑容,眼睛闪闪发光。

面带笑容,眼睛闪光,三十年前的样子一下子呈现在眼前,我这才发现,三十年来,我初心未改,我还是那个初登讲台,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对文学的爱一股脑想分享给学生的老师。

三十年,每给新一级的学生上课,我都觉得是第一次上课,将自己收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面带微笑站在讲台上。从来没觉得这个讲台我已经站了几十年,我因为熟悉就可以随意对待它,可以任性使用它。我对这个讲台怀有敬畏之情,三十年如一日。面对几十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我不敢有须臾和丝毫的懈怠,站在讲台上,如果将自己所知所想和学生分享,如果看到学生的眼睛也闪闪发光,我都会有如释重负、心情雀跃不已的感觉。

我给自己的课定了两个标准,一是想要感染别人要先感染自己,二是想要学生接纳自己要先接纳。在为此而努力的过程中,虽然有着比较多的付出和艰辛,但也会有许多的收获和惊喜。这种惊喜和激动又往往会给我带来灵感和智慧,生发出让自己满意的见解和思想,以及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那是作为教师最美好的感觉。

我热爱着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着不足三尺的神圣讲台,热爱着讲台下一双双热切注视着自己眼睛的学生。我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有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有一种迫不及待上讲台的冲动和愿望,希望让学生分享我的欣喜我的感动。有了这样的出发点,讲课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成了一种享受。我也从师生纯真的关系中体会到人性的美好,自己也因为爱着这三尺讲台而免受世俗社会功名利禄的纷纷扰扰。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眼中就有光。

我始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在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我喜欢美国作家芭芭拉库尼的《花婆婆》,花婆婆一生致力于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我喜欢学生喊我“花婆婆”,我喜欢和学生一起背诵“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我喜欢和学生一起大声喊“请染蓝你的手指头吧,请搭成窗户看吧”,我喜欢和学生一起感叹这个世界“多美啊”。我愿意我的课堂就是一个花香扑鼻、花枝摇曳的课堂。

三十年来,我从未离开过讲台,我把课讲到了幼儿园,讲到了小学,讲给城里的孩子听,也讲给乡村的孩子听,和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文学的美好,让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的眼睛都因为聆听而闪烁动人的光彩。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小小的一片叶啊,

也要朝着光照那方,

草丛里的小草啊。”

这是由日本诗人金子美玲的儿童诗改编的一首同名儿童歌曲,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和学生一起唱。这个世界也许还有很多不完美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只要我们向着明亮那方,我们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如果还有三十年,我还是愿意做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老师!

【篇九】

大凡人之立身行事与安身立命,所可依据与凭借者,无非德与才而已。古来先哲,往往慨叹完人难觅而德才兼备者难求,明君以访贤、招贤、求贤为劳,而以得贤、用贤为逸,何谓贤者,德才并茂是为贤,正如《出师表》中所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国家兴亡、政治成败之关键在于得贤与否,政权者,天下之公器,天下为公,大道之行,天下为私,末法之世;谁人堪以公心立乾坤,唯圣贤裁之,圣人杳远而不世出,贤者亲民而代代有之;贤者盛德大才,奸小无德佞才,有德无才,尚为善人,有才无德,祸国殃民,德在才先,德配日月。贤者何来?惟有教育,惟有贤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育德,授业即育才,然则贤师自需具备更高之德与才无疑,为师有德,弟子学道而得群英荟萃,为师无德,弟子效尤而成一丘之貉,教育更为天下之公器,师者执掌育人之枢机,贤师须为德才兼备之良师,更是德在才前,德重于才,师德关乎全局,师德当配天地,师德乃至重至大之鸿业。

中华帝制时代,已是尊师重道,崇尚师道尊严,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皆视师如父,入学拜师,束脩敬师,更有无数贤师,上感天子,下化万民,弘善扬德,培育英才,引导风俗;今朝社会主义时代,高度重视教育大计,重视教师队伍,致力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素养之提升,从中央到地方,领导训示督促,党政频频发文,不断建章立制,屡屡加大投入,终于有当下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盛世景象,涌现出大量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贤师良师,他们的事迹感天地,他们的成就动人心,他们以师德为基石,以师德为灵魂,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不计私利,不求虚名,一心为学生,桃李满天下,如此楷模,高山仰止,自当努力学习,身体力行。模范就在身边,李振华先生的感人事迹,诠释出师德之高尚,师德之至重至大,足可使淄水扬波,足可使齐山云涌;模范就在身边,师专立德树人之校训声声在耳,多少师德标兵烈烈,师专优良之师德传统源远流长,多少名师大师济济,吾辈晚生后学,身在师专,群贤环列,安敢固步不前,自当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践行学校号召,以出色的工作表明师德之至重!

仅就人文科学系而言,贤师众多,师德水平高尚,举其典型,前有江玉安教授之全心全意为学生的鞠躬尽瘁,后有王琪老师之一心一意培养学生的辛勤付出,他们以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告诉我们什么是师德,什么是新时代的光辉榜样,其人其事,正如寰辰熠熠,其言其行,恰似星光闪闪,永远像明灯一样照亮学生的心灵,指引他们的专业发展。贤师育良才,他们的学生遵循老师的教诲,扎根乡村基层小学,挥洒青春,无怨无悔,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辛勤付出,这就是师德的巨大感召力,培养出多少师德优良的小学教师!又将滋润多少孩子童话般的心灵!真可谓功德无量了。或许师德高尚的老师会默默无闻,一时难得繁华荣宠,但他们的品德馨香将历久弥新,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学生心中有杆秤,必能衡量出为师者的轻重,一切为学生、为教育之大德贤师重如泰山,专心谋私利、务虚名之无德恶师轻如鸿毛,何去何从,选择不同,我们坚信,只有做如李振华先生那样的老师,我们的人生与职业历程才是令人终生无悔的至高追求,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才是对国家对社会有利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师德至重,时不我待,唯有全力践行!

回首往昔,我颇感师德之深沉,关注今朝,我深知师德建设之重要,放眼未来,我坚信师德永远至重至大,此乃教师职业之公共服务与知识传承属性所致,不可逆转,不容改变。就理论层面看,师德之地位不容置疑;就具体行动层面看,提高师德水平,首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以学生的成就为成就,以学生的光荣为光荣;次在敬业奉献,淡泊名利,专心教学与科研,不义之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在言传身教,落实领导要求,回应社会呼声,以自身之职业道德操守保障学生之成才,时刻谨记师德之至重至大,以实实在在的教书育人成绩为学校的发展提升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十】

弹指间为人师已有18载,来附小从教18个春秋,如白驹过隙,18年,完整地送走了3届毕业生。

2017年,正值祖国19大召开,恰逢学校30年校庆,18年前那个刚参加工作的懵懂少年,也早已跨入而立之年。回忆起以往的点点滴滴,就像在昨天一般,打开尘封的记忆,和每一级孩子们之间那一个个遥远而又清晰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戒指风波

“司老师,有人带戒指啦!”

“司老师,孙佳泽上课玩戒指!”

我刚迈进教室,几个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这一“情报”。

“什么?上课玩戒指?!”我头脑一热,气不打一处来,疾步走到孙佳泽前面,眼睛逼视着他,

“把戒指拿出来!”

“司老师,我……”他似乎想说什么。

“有什么话课后上办公室再说,先把戒指拿来!”

我伸出手,他有些犹豫的把一枚金灿灿的精致的戒指放到我的掌心里。                  

下课后,我边往办公室走边想着孙佳泽的种种缺点:孙佳泽,一个挺聪明的孩子,但就是贪玩,不愿动脑筋,不愿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压后阵,三天两头的惹祸,老师们对他意见颇多,连我也有点无可奈何了。今天竟然在课上玩戒指,也不知这戒指从哪来的,要做什么用。    

来到办公室,看着毫无惧色还满面委屈的他,刚刚压下的火气又冒了出来,这孩子,平时不用心学习,感情把心思都花在这上面了,还这么委屈,看我不好好地教训你一顿。正当我要发火时,孙佳泽说话了:“司老师,您把戒指还给我好吗?明天是我妈妈的生日,这是我用攒的10元钱给妈妈买的生日礼物……”我心里的火气一下子都散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孙佳泽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把戒指还给孙佳泽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老师,我是不是在戴着眼镜看后进生,以至于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优点?我真正把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吗?我为剥夺了孩子的发言权而自责,我的自以为是,差点就伤害了一颗善良的童心啊!其实,面对后进生,作为教师,更应该耐心地倾听他们,精心地呵护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这才是教师的职责啊!

(2)另类班长

“起立——坐下!”随着一声响亮而又清脆的喊班声,新的一节课开始了。这节课,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喊班的王小龙。平时沉默不语的他今天表现异常活跃。只见他时而扑闪着一双瞪得圆圆的大眼睛思考问题,时而高高地举着那只久违了的小手……我暗自庆幸,看来,我的二次改革见效了。

几周前,为了给更多的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我在班里大胆地尝试让大家轮流当班长。起初,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致很高。谁不愿当班长?既荣耀,又能管班里的同学。但没过多久,我便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出现了畏难情绪。怎么回事呢?经过几天的观察和交流,我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这部分同学在班里默默无闻,不怎么发言,在同学中的威信不是很高,加上他们并不具备管理班级和同学的各种能力,所以,在行使班长权利时,往往会碰钉子。这样以来,当班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反而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

出师不利。本来想通过这项改革,激发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可实行没多久,竟冒出这个棘手的问题来,怎么办呢?是废除“新政”,恢复“旧制”?还是继续改革下去呢?为了这事,我几天都愁眉不展。

终于,几天后,经过深思熟虑,二次改革方案出台了——继续轮流“当班长”!当只喊班的班长。经过几天的思考,我认识到,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来说,以他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由普通学生到班长角色的转变,所以,对于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在班上发言,以提高威信。而“喊班”这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不能体验管理的感受,但与管理班级相比,显然是他们“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苹果”。看似简单的“起立——坐下”,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胆量和信心。在二次改革的实施中,我有意识地安排性格内向,胆量小的同学优先“当班长”,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喊班”指导,同时,取得孩子家长的支持,共同为“喊班”这项简单而又艰巨的工作做“岗前培训”。终于,孩子们先前的畏难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兴奋的笑脸。

看着这一张张笑脸,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还会做只喊班的班长吗?

(3)语文课上的小诗人

又是一年春草绿。

语文课上,正巧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了教育学生写作文要认真修改,我讲了王安石是怎样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的,还讲了诗人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正当我暗自得意之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也来学习一下王安石,再推敲推敲这个‘绿’字,好吗?”

还要推敲“绿“字?我被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要求给弄得有点手足无措了,怎么办呢?思索片刻,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好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小诗人是如何推敲的!”

我故意将“小诗人”三个字说得很重。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来了兴致。

“老师,我觉得应该用‘来’!”

“用‘满’比较好!”

“可以改成‘过’。”

“不!用‘到’才好呢!”

……

不一会儿,一个个鲜活的答案跃然黑板上:映、拂、到、过、吹、来、染、赶……不少同学还在为各自的答案而争论着。

“同学们,王安石可是改了许多次的呀!请大家再读读诗句,结合诗人当时的感受,细细体会,比较一下到底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心情?”

刚刚安静点的教室又热闹起来,大家有的在高声自吟,有的在默默沉思,还有的在交流着什么……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又举了起来。

“老师,我认为还是王安石的‘绿’最合适。诗人想要表达的是春天到来,江南一片新绿的色彩,而‘映、拂’等字只写出了春风的到来,没有写到颜色,所以我们觉得不太合适。”大家都点头称是,我顺势在“绿”字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

“还有别的想法吗?”

“老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不会只有绿色吧?长江边上应该有各种颜色的小花,我觉得用‘染’才准确呢!它可以‘染’出五颜六色来啊!”

“也有道理!那么到底哪个更好呢?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吧,注意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你自己的生活经验。”

讨论过后,同学们的发言令我十分欣慰。

“‘染’虽然能表示出多种颜色,但‘染’上的颜色往往只是附着在事物的表面,就像人们染头发,时间久了可能会褪色。而‘绿’我们感觉是由内到外产生的,王安石当时那种思念家乡的情感当然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用‘绿’字比较准确。”

回到办公室,我还沉浸在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大家可能最终也找不到一个非常合适的词语来替换它,但在寻找、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所体会到的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所感悟到的对“染”、“绿”等字的理解,不正是我们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吗?我们不求有完美的结局,但过程往往就是一种收获。

18年的教育生涯,像这样的平凡而又普通的故事数不胜数,但每当追忆起它们,我总会如数家珍,这是我生命中值得永远珍藏的巨大财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征文范文3000字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090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