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工作中会的人对辞职可定很熟悉吧,对于辞职每个公司都会有不同的规定,今天小编要说的是什么才是辞职的正确态度。
近日,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对于施一公离开体制,全身投入西湖大学的运作,是好是坏,网上谈论很多,褒贬不一。
不过,我觉得是否在体制内,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头衔而另立炉灶是否正确选择,这些都不重要,也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他无论是作为业内著名学者或是孩子的父亲,他都有能力去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过多的去评判显然不合适。毕
竟,他的好与坏,跟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何况,他辞职的真正缘由你又了解多少呢吗?
对于他的辞职,我们在对他们表示善意祝福的同时,应该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显然,辞去让无数人羡慕不已的名校管理职务,其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佩服。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所具备辞职的资本,这资本才是我们每一个
人都应该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对于还在挥霍青春的年轻职场人来说,他的辞职带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鞭策、警醒。
施一公在一个月前就喊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指
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他凭什么敢喊出如此豪言?来看看他的简历就知道了。
1990年初,他作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和技术系毕业成绩第一名的学生,施一公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1995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获得保罗鄂立信基础科学研究奖;1998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3年被聘为正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这一年,由于破解了这一类生命科学之
谜,当时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成为这一奖项设立17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
2005年,当选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会长。2007年3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现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千人计划”,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辞职之前,他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他的简历我们清晰的知道,他敢于如此豪言,舍得名权高位,首先人家就拥有辞职的资本。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施一公他的豪言壮语未能如愿实现,辞职对于他来说会影响到他的生活吗?离开体制就意
味着他有失业的风险吗?他为会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吗?显然是不会的,只要他人在,他就是最大的资本,他就是铁饭碗。既然自己就是铁饭碗,那么离不离开体制又有何惧呢?
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在思考40岁时是什么样子,面对人工智能的替代,面对着风云变幻的社会革新,40岁之时,又拿什么来面对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危机?
我跟他说,你总结过去的得失,找准方向,从现在做起,让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拥有一技之长,40岁之时,你依然能从容驰骋职场。
有人说,随着年纪的增长,家庭负担的加重,越来越不敢辞职,越来越想要稳定,年轻的时候,单身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多顾忌,想辞就辞,不是老板炒你的鱿鱼,而是你炒老板的鱿鱼。那些刚踏入社会,一言不合、受点委屈就摔门而去的年轻人,他们的辞职看
似潇洒,实际上是无能的表现,他们是用挥霍青春来换取辞职的意气风发,这一次一走,一得一失之间既见分晓了。
其实,有没有辞职的能力,跟年龄没有太大关系,跟生活压力也没有多少关系,真正决定你敢不敢辞职,能不能辞职的是你本身的价值,你自身具备的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但前提是你要是真金子。
在你还在浑浑噩噩、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的时候,在你羡慕别人华丽转身的时候,在你受点委屈就想拂袖而去的时候,你应该冷静的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的具备了辞职的能力,是否是一块黄金,如果是,那选择一个更高更好的舞台是上策,如果不是,那就收
起你的高傲,吞下你的委屈,好好磨练磨练自己,等把自己打磨成一块
闪闪发亮的金子,再优雅的转身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施一公辞职警示我们,什么才是辞职的正确态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5738.html
- 上一篇:这一生,谢谢自己(好文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