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孩子挑战读后感1200字

时间:2019-05-15 07:15:1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孩子:挑战》是一部由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和薇姬·索尔兹共同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讲述了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小编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这个星期,大宝跟我和他爸一起住,这是我希望的,不过在和孩子相处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说,早上起床,躺着等着我去帮忙穿衣服;不刷牙;上厕所不冲厕所;而且我说话,她没听见似的,强调三遍,若无其事。最后想了一个主意,也就是昨天晚上开始实施的,短期效果很是不错。心里很窃喜。主意就是利用奖励机制,表现好,可以积分换零花钱。比如说,昨天晚上,睡觉前主动喝牛奶不磨叽,积一分;刷牙不反抗,积一分;上厕所,自觉冲厕所,积一分;早上自己穿衣服,积一分;效果真的很不错,不费我口舌,很开心的完成了。不过上学时,又让我给她买彩笔,花了32元,我说从积分里扣,她欣然接受了。

今天送她上学回家,坐下来好好翻看《孩子:挑战》一书里的几个章节,竟然发现我做错了,不能这样引导孩子。

第五章节 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奖赏孩子和惩罚孩子一样,对他们的人生观都是弊大于利,这两种行为都缺乏尊重。我们会对下级的好行为进行奖赏,而对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中,人们做完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本身需要被造成。这时的满足感来自于和谐的互助和合作。

案例:

妈妈给了八岁的比尔一块钱,两人一起在超市的时候,比尔去旁边面包店买了面包。回到妈妈身边时,妈妈让他把找的零钱给她。可是比尔生气地喊道:“你要那些零钱干吗?!”妈妈很纳闷:“干吗?比尔,我需要那些零钱呀。”比尔生气地把零钱塞进妈妈手里,愤怒地大喊:“我不明白,我给你帮忙呀,对吗?”妈妈更纳闷了:“是,儿子,你忙了一个大忙。”他们走向车子时,比尔还是充满了怒气。

就像比尔去买面包,妈妈买别的东西,两人在合作。可是比尔却不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幸福家庭的一点贡献,他关心的是自己。比尔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想的是“买面包对对我有什么好处”,而结果“什么都没有”!这太不能让人接受了!由此可见,比尔的人生观很狭隘。他本来应有的社会归属感的关注点,被“只用获得,才有价值”的错误价值感掩盖了。他认为自己做事情只有得到回报,自己才有归属感。

感觉我也是拿着物质利益换来孩子的合作。书上说其实没必要贿赂孩子,孩子们其实都有想有好行为的愿望。孩子好行为来自于他们用贿赂换去孩子的好行为时,其实我们是表现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很气馁。如果发展到“除非奖赏让我满意,否则我干嘛要合作?如果没有特别的回报,我才不贡献”的观念。那我更无奈了。孩子满足感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当我们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时,事实上我们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基本满足感。

感觉有点道理深奥,有些不太明白,需要细细体会,总结一下:①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让孩子合作,父母不能使用家长特权去命令孩子;②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能对孩子进行奖励个惩罚;③孩子做一个事情,是这件事情本身需要他完成;④孩子需要通过贡献与合作来得到基本的满足感。而不是父母的奖赏和赢得。

特别喜欢一句话:为什么要给孩子付钱让他们做家务活儿?他们在家里住,有食物吃,有干净衣服穿,享受家里的一切,如果他要追求平等,那同时也应该有分担劳动的义务。关于零花钱,他们有完全的支配权。而与做家务活儿没有关联。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孩子挑战读后感12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007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