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到来了,我们需要凝望历史,而非仇恨。有太多的东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除,而是沉淀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希望她们如有来生,能够有花样年华。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小编带来的纪录电影二十二观后感范文2篇。
第一篇
她们是牺牲品!
战争时,他们是战争的牺牲品,和平时,他们是政治的牺牲品。
整部影片都处于静默的拍摄中,老人们愿意说就说,不愿意也不试图引导,这是我认为导演非常人道的地方。只是我通过影片看到这些老人们悲惨的一生,不仅仅是慰安妇的那一段经历,而是这几十年来,人们反复地把她们推到人前,台前,一次次地让他们讲述她们肯本不愿意提及的往事,这其中有多少人是愿意主动站出来的?
对于旧时代的女人来说,遭受如此欺凌后,且不说肉体的打击,单是心理上的打击恐怕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们逃生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此段经历永远地埋葬,有人说,遭受了强奸后就要大声地说出来,我擦,你以为是21世纪啊,那是80几年前的战争,战争!
慰安妇大都是农村的,她们没有文化,周围的人也一样,同情只是一瞬间,接下来长达几十年所受的来自周围人的给予的屈辱,我们是用脚趾头也能想到的。所以她们想忘记,想掩盖,想成为正常的人,为此她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朴车顺抱养了几十年的女儿都不知道养母的事,一直到后来慰安妇公置于众。
在一份慰安妇的口述里,她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遭受着别人的岐视,成为了低一等的公民,更不要说文革的时候了,她们被骂为军妓,被批斗,被羞辱。以至于在电影中帮助了慰安妇三十多年老支书,都感慨万分的说,早知道如此,他不会让她们站出来,他希望她们能平静地生活。
中国历来是集体主义凌驾于个人之上的,为了政治目的,完全不顾个体的痛苦。无论这个政治目的是好是坏,这些女人们都在有生之年被动地被消费。
很多人说慰安妇就是应该站出来给后人以警示,如果这是她本人的意愿,我尊重,如果因为政治的需要被迫,你丫凭什么慷他人之慨做教材,换位思考,这是你奶奶呢,你愿不愿意把她无数地推到人前讲述那段惨烈的往事。如果不能,请你闭嘴!
看这电影的时候我很悲伤,那些静默的老人有的不愿开口,有的甚至不愿出现在镜头里,她们大都面容呆滞,生活条件非常差,在这几十年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消费中,她们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地任人摆布,如今站在死亡的门口,好象一切都无所谓了。她们在这个“禁区”的桎梏下生活了一辈子,直到去世也没能走出来。
影片中最打动人的是朴车顺老人唱的那着《白桔梗》,令人泪如雨下,透过她的歌声看到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在南朝鲜那些花开的日子,每个人的生命之初都充满希望的,然而命运的千奇百怪的苦难做为个体逃不掉,走不脱,唯死亡才可解脱!
愿她们来生有一个花样年华!
第二篇
99分钟的时长里没有啜泣,没有唏嘘。和豆瓣的影评描述的影院场景不同的是,也稀稀疏疏的有人在中途离去,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坚持看到众筹名单结束才离场的默契。我觉得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人来看的原因吧。
第一次关注到这部电影是一个月前,我一个朋友联系到了温州新中国影都并发起了超前点映。很遗憾那天不在温州并没有机会来到现场,不过我相信现在也不晚。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暑假是“国产电影保护月”,蜘蛛侠等大片被卡在关外不得入内。这也是《战狼2》能够大杀四方的主要原因。其实实话讲很难去评判那么做的好坏,如果没有保护月,或许这样一部电影真的很难从大片的围剿中突出重围,走入我们的视线了。
很多人看完电影都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一个人拿了张80多岁的日本人的照片给王玉开老人看,本以为她会生气、难过,可是她笑了。她说日本人也老了,连胡子都没有了。
她们被掳去做慰安妇的日子短则三个月,长则两年。但在那之后,她们都度过了七十多年的漫长人生。大概没有哪一个旁观者能够真正了解这七十多年来给她们带来的变化。
甚至,其中一位老人在被问及最大的愿望时,她的回答是 “中日友好,不要再有战争。因为有战争的话,会有更多人受害。” 这种态度,想必让许多人难以释然吧。
有一个人在片子里说很后悔让这些老人的情况出现在全国的报道上,她们也许本想自己隐瞒一辈子却让邻居和子女了解到了这一段过去,并且最后没有得到日本一分钱的赔偿和道歉。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电影的叙述方式是平静、缓和的。下雨的近景、大山的远景,是老人们的无奈、是那个人的内疚,也是我们的心疼。
那《二十二》是在消费这群已经面临失语困境的慰安妇么?
答案是肯定存在的。对于那些经济窘迫又情感空虚的老人们,摄制组的陪伴和情感交流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她们的这段经历公之于众真的好么?我不知道。
但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八,老人们等不起更好的方法了。
坟前三支香,青山依旧。
15年拍摄完的片子,直到现在通过众筹和众多明星的微博转发有了不到5%的排片率。
人性是禁不住考量的。慰安妇等同于妓女依然是很多人现在的“我以为”,纪录片数次提到很多老人对毛主席的崇敬,但也未曾提到当局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不过至少有一点值得欣慰,在纪录片里,慰安妇不再是一个羞于提起的出现,而是有了“人”的生气。可能上映的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吧。
“ 不说了 ” 是贯穿全文最多次出现的台词。
唉,真心不容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纪录电影二十二观后感范文2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