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时候,明明平常都淡定如初,却在孩子种种不满意的情况下唠叨不断,这是深深的爱和关心。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读一位教师父亲的检讨书心得体会,快来看看吧。
清楚地记得,在9月10日教师节的当天晚上,临睡之前随手翻看朋友圈,无意之中在一个公众平台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位教师父亲的检讨书》。此篇文章顿时让睡意惺忪的我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戳中了我的痛点,让我在醍醐灌顶的同时更多的是受益匪浅和绵绵的感动。
首先我对这位身为教师的父亲,表示深深的尊仰和佩服,在育儿的道路上,如此的用心良苦,如此的感同身受,如此的包容体贴。这位饱含睿智和智慧的父亲,好像一面镜子,读着他的这些话,我看到了自己,想起了自己在教育儿子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与偏激之处。
我身为一名幼师,自然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的道理,但是当我面对儿子的种种不尽我意的表现,我真的是不淡定了。曾经那个静雅自若的我已经消失了,在儿子的眼中,我已然成为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我现在终于明白,小时候为什么我妈整天唠叨不断,而且是在我爸和我还有我妹之间轮换着转着圈唠叨,原来一切都是因为深深的爱和关心。
在我督促儿子进步与提高的同时,掺杂了份量颇多的期望和寄托,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或多或少的带有成年人世界里的功利性,是我过犹不及了。我当下要做的就是: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儿子现在已经上大班,骨子里是一个善良、本真的小男孩儿,只是在性格中缺少一些耐性和意志力,这让我颇为苦恼。当他做一件事情或是拼装组合一套玩具时,若是遇到困难,他会立即撒手放弃。这时候我本想引导他“遇到难题要想办法解决,不可轻易放手”、“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协作”等等,但年幼的他总是不听劝导,不为所动,这怎能不让我大为恼火啊!
自从去年初秋有了女儿,我的时间精力和生活节奏相较之前变得更加紧凑。上了一天班口干舌燥的,回家还要照看小宝,情绪上难免有些焦躁和不耐烦,对儿子说话会不由自主的带有严肃的命令式的语气,“汛儿,帮我给妹妹拿块尿布过来!”“好了,马上把电视关掉!”“让你学点东西怎么就这么难受呀!”……儿子每次听到我的这些带有苛责语气的话,就会满脸的怒色和委屈,同时大声的回驳我道:“妈妈,你能不能好好说话呀!”听了他的话,我幡然醒悟,事后我仔细斟酌反思 :也许真的是我的说话语气和方式不对,把这个小小幼童的那颗稚嫩的心无意中伤害了。即便生活再紧张,工作再忙碌,我也不能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迁怒于孩子身上,这对他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经过深刻的反省和思忖,我改变了以往的说话语气和方式,每次跟儿子说话,我都会和声细语、温柔有加,小家伙也会温顺的听从我的教导,并且跟所有家人说话也变得慢声细语的。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看到儿子的改变,我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欣慰。我的心中暗自慨叹:育儿的路上同样需要智慧。
文章中的小主角他很幸运,因为他一直被一位耐心的“天使父亲”照顾着、呵爱着、等待着。他那永不放弃的坚持,塑造了一个虽然晚了“一分钟”,但绝对值得父母骄傲的人才。
向文中的父亲学习:接受孩子的一切,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用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教育他、引导他、感化他,不要一味的追求出类拔萃,尊重孩子顺其自然的自我发展。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要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所有的优缺与好恶,我们都要泰然接受,不能因为他在某一点上的不足而抱怨责怪,这样身为父母的你会痛苦,孩子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就应该无条件的爱护他们、鼓励他们、支持他们、相信他们。
文章中的那两句话,让我情不自禁的泪眼涔涔:“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说得真好,从今往后,做一个聪慧明智,不急不躁的妈妈;做一个心胸坦然,不愠不怒的妈妈;做一个努力耕耘,静待小苗慢成长的妈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一位教师父亲的检讨书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3201.html
- 上一篇:梁家河读后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下一篇:读唐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00字